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8日-星期四
60年代初,我們廠搞的是兩參一改三結合(鞍鋼憲法)。黨委領導一切,保證工廠不變私;廠長負責日常生產管理,也要下車間勞動,避免生產失控;選出職工代表參與工廠管理,監(jiān)督干部不要陷入官僚主義。
到了文革時期,成立了工廠革委會,抓革命促生產。工廠分兩派,任何一派占據了工廠,都要搞好生產,要是搞不好,就被另一派抓了辮子。因此那段時間,工作熱情相當高,不光沒停產,產量還增了很多。老技術工人加上獎金,每個月拿到手的錢比廠長多。
改革開放之后,1984年開始搞廠長任期責任制和利潤承包。廠長“人、財、物”一手總握,黨委、工會、職代會形同虛設。廠長只盯著生產管理,不下車間了;工人只管干活,不去監(jiān)督了。又單獨成立了宣傳、組織等部門,變相增加管理干部。
這個時候,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普遍拿高獎金了,工人們拼死拼活,獎金不多掙。這跟以前是天壤之別,于是就有了消極情緒,表現為磨洋工、干私活、順物資等現象。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開始吃鐵飯碗養(yǎng)懶人,工廠效率逐漸走低。
上級一看沒有黨委領導也不行,就讓廠長兼任黨委書記。結果坐實了廠長的權力,為后來的腐敗創(chuàng)造了條件。另一方面,上級要求打破鐵飯碗,工人群體被人為的分化了。
再加上撥改貸,假冒偽劣到處擠壓國有企業(yè)的生存空間,私營企業(yè)、外資企業(yè)在稅收等等方面的優(yōu)惠政策,而國有企業(yè)還要負擔工人醫(yī)療住房養(yǎng)老,導致工廠大虧損,廣大職工被迫減員下崗,最后只能改制,肥了廠長那幫人。
一個60年代東北鐵西老工人的自述
來源:“大懶蘇”今日頭條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