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按】在紀念抗美援朝戰爭73周年之際,受有關這場戰爭的紀念機構之邀,選編了我的《志愿軍總部將帥們的智慧膽略與戰斗情誼》一文,并以獎項作鼓勵,特別感謝!現將這篇文章做了一些調整,予以發布。

73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以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勝利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失敗而告終的。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被日本殖民統治了近50年的三千里江山終于回到了朝鮮人民的手中。由于美、蘇兩個大國的介入,1945年8月15日,朝鮮半島以“三八線”為界,劃分成兩個不同制度的政治實體。從朝鮮半島的光復到朝鮮內戰的全面爆發這5年多的時間里,絕大多數朝鮮人民企盼和平,希望統一,積極地推進朝鮮的統一進程。但是,當時美、蘇兩個大國都希望朝鮮半島成為自己的勢力范圍,雙方不斷地對南、北朝鮮提供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援助,進而加緊控制,不斷干擾朝鮮半島的和平進程。1948年5月10日,南朝鮮在美國的支持下,擅自進行公民投票,在只有30%選民參加的情況下,選出了韓國國民議會,把李承晚集團倉促扶持上臺。與其針鋒相對,1948年9月2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在平壤開幕,通過了國家憲法,金日成被選為內閣首相、國家元首。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至此,南北雙方均欲一統朝鮮半島而加緊備戰。為了不蹚朝鮮內戰的混水,1948年底,蘇聯首先從北朝鮮撤軍。美國也拖到1949年6月的最后一天,才從朝鮮半島撤出最后一批美軍部隊。美蘇撤兵之后,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起來,雙方軍事力量嚴重對峙,武裝沖突不斷。僅1950年的3月3日至10日的一周時間內,在“三八線”上就有18次武裝沖突。因此,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大規模爆發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此后,美軍飛機對中朝接壤的鴨綠江沿岸進行狂轟爛炸,致使中國邊民大量傷亡,嚴重地威脅到了中國北部邊疆的安全。不僅如此,美國的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對臺灣投入大量的軍事援助,并增派許多軍事顧問團進入到國民黨軍隊,這種赤裸裸的軍事侵略,也嚴重地威脅到了中國南部海域的安全。同時,在短短幾個月內,美軍70多次,派出大批飛機深入到中國內陸地區進行偵察,明顯擺出了一副軍事侵略的架勢。這一進程一直持續到1950年10月中旬。
面對這樣復雜的周邊國際形勢,中國已經無法置身事外了,這一進程持續到10月中旬。經過幾個月的外交努力,無果而終,中國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出動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中國不可能坐視美國用侵略的手段統治朝鮮,并對中國邊境造成嚴重威脅。中國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投入的是一支正義之師,保家衛國之師。
毛澤東軍事指揮藝術在世界戰爭史上恢宏的再現
將近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都是在毛澤東主席的全面領導和指揮下進行的。可以說,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毛澤東精湛軍事指揮藝術在世界戰爭舞臺上的恢宏再現。精明獨到的戰略形勢分析、算無遺策的戰略判斷和決策、敏銳準確的對戰局走向的把握和恰當的軍事指揮、充分信任戰場指揮員和軍事指揮人才的科學配置、適時保障戰場軍事補給和后勤供應、巧妙掌控和平談判的時機和手段,這一切都堪稱世界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戰略家。
毛主席親自決策了抗美援朝戰爭全部戰略層面乃至部分戰役決斗的作戰計劃,親自制訂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各項戰略部署,親自主持了許多有關抗美援朝戰爭形勢分析、戰爭進展和戰場保障的會議,親自接見了許多從抗美援朝前線歸來的高級將領、認真聽取他們有關戰場情況的匯報,同時還親自起草和簽署了數以百計有關戰爭決策的往來電報。

隨著朝鮮半島戰爭的爆發,為防止不測,1950年7月,中央軍委作出決策,調十三兵團緊急開赴東北,加強東北防務力量。10月1日,朝鮮外務相樸憲永攜帶著金日成首相給毛澤東主席的信飛到了北京。樸憲永當面向毛主席、周總理懇請,請中國人民出兵支援。10月2日,毛主席下達了作戰命令的電報。他在電報中最后說:
目前總的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于我們有利,于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們堅決勇敢,善于團結當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戰,最后勝利就是我們的。
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的時間是1950年10月19日。10月18日,毛主席下達了“自10月19日晚,從安東和輯安線開始渡鴨綠江”的命令。

在彭德懷司令員的指揮下,十三兵團的四個軍及三個炮師于10月19日晚開始,按西線、中線、東線三個方向秘密渡過鴨綠江,向預定作戰地區開進。10 月 19日,即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的當天,美第1軍的三個師占領了平壤。20日,美軍第187空降團在肅川、順川空降,企圖切斷自平壤北撤的朝鮮人民軍的退路。這時,我已渡過江的五個師僅進鴨綠江南岸新義州以東的朔州、滿浦里地區,距離預定防御地區尚有120—270公里,已不可能先敵到達我預定區域。毛主席審時度勢,當機立斷。10月21日凌晨,他連續三次電示:“放棄原定計劃,改取從運動中殲敵的方針。”這便形成了我軍入朝作戰的第一次戰役。

第一次戰役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的第一仗,關系甚大。毛主席作為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深知志愿軍出國的第一仗必須打好。毛主席與彭德懷和志愿軍司令部來往的電報不僅十分頻繁,而且指示都十分明確具體,連細節問題都不厭其煩, 提醒彭德懷及十三兵團的領導同志務加注意。”21日凌晨4時,毛主席又發來電報,指示十三兵團在戰役部署上:“請注意控制平安南、平安北、咸鏡三道交界之妙香山、小白山等制高點,隔斷東西兩敵,勿讓敵人占去為要”。從我國政府決定出兵到第一次戰役打響,中央軍委和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戰略部署總是根據敵情的變化而不斷變化。10月28日下午,志愿軍領導正在研究作戰情況,毛主席來電。彭德懷看了電報,說:“毛主席指示我們,目前戰役的關鍵是兩點:一是確實抓住古場楚山之偽7團,不使逃跑,如此則偽1、6、8 師非增援不可,有仗可打;二是我三個軍全部到齊并完成戰役展開,如此則我攻擊時迅猛有力,保證殲敵。”

【彭德懷在朝鮮前線】
11月2日19時,毛主席根據戰役發展的情況電示志愿軍總部:“注意使用 三十八軍全軍控制安州、軍隅里、球場區域,構筑強固工事,置重點于軍隅里,確實切斷清川江南北敵之聯系,殲滅美 2 師( 由平壤 )北援兵力及偽6、7、8師余部,并盡可能向南伸出到平壤附近。只要此著成功,即是戰略上的勝利。”
3個小時以后,毛主席又電示,此役“全局關鍵,在于我們三十八軍全軍以猛速動作攻占軍隅里、價川、安州、新安州一帶,隔斷南北敵人聯系,并堅決消滅北進的美軍第2師。此是第一要緊的。”戰至11月5日,共10天時間,中國人民志愿軍共斃傷俘敵1.5萬人,志愿軍入朝以后的第一次戰役即在毛主席的親自指揮下取得了全面的勝利。志愿軍首次出國作戰,面對的又是強大的美國軍隊,此役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志愿軍全體將士。

從1950年10月2日毛主席向中國人民志愿軍下達入朝作戰命令、10月下旬志愿軍部隊開始投入第一次戰役起,到1951年6 月10日 第五次戰役結束,經過7個半月的作戰,志愿軍即把美軍打到談判桌上。從毛主席指揮五次戰役的有關電報,可以看出毛澤東軍事指揮藝術在朝鮮戰場上的靈活運用所發揮的巨大作用。抗美援朝戰爭不僅是志愿軍將士不怕犧牲、英勇作戰的勝利,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勝利,更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勝利。

【1951年秋,朝鮮戰爭期間,中朝將領在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門外合影。左起:劉京珠、樸一禹、金日成、彭德懷、陳賡、甘泗淇】在志愿軍統率部擔任領導的彭德懷和鄧華、洪學智、韓先楚等將帥都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杰出軍事領導人。他們在國內革命戰爭硝煙還未散去的時候,即奉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命令參加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抗美援朝戰爭的實施階段,充分展現了彭德懷司令員、鄧華、洪學智和韓先楚副司令員以及參謀長解沛然、政治部主任杜平等領導同志親密無間的戰斗友誼,坦蕩真誠的胸懷,多謀善斷的戰略決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天才指揮藝術。他們非凡的軍事家的膽略和精湛的軍事指揮藝術,在朝鮮戰場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勝利,因而他們深得毛主席的信任,深受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的尊敬,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抗美援朝戰爭之初,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決定,把十三兵團的領導改為志愿軍總部的領導,把十三兵團的機關改為志愿軍總部領導機關,是經過認真思考、反復掂量、相互比較、慎重確定的。在長期的戰爭考驗中,十三兵團的領導政治素質是高的,是堅決服從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策指揮的;他們對所屬部隊是了如指掌的,十三兵團的所屬部隊是英勇善戰、敢打硬仗、敢打惡仗的。

彭德懷是一個多謀善斷、氣勢恢宏、膽略超群、指揮精湛的偉大的軍事家。果然不負中央所望,彭德懷司令員對志愿軍總部的指揮審時度勢、游刃有余,鄧華、洪學智、韓先楚三位副司令員成為彭德懷司令員的得力助手。近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鄧華、洪學智、韓先楚不僅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卓越指揮員,而且還與彭德懷司令員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

戰爭是殘酷的,戰爭的環境也是兇險的。1950年11月25日清晨5點多,幾架敵機呼嘯而來,負責志愿軍司令部工作的副司令員洪學智緊急指揮參謀人員的疏散,同時他還命令警衛員強行將彭德懷司令員架入防空洞,他們剛進洞,成噸的凝固燃燒彈便投向大榆洞,志愿軍司令部駐地一片火海。過后,彭德懷激動地抓住洪學智的手說:洪大個兒,今日不是你,老夫休矣!鄧華副司令員和洪學智副司令員相聚于解放戰爭的東北戰場,3年的解放戰爭,他們在同一個戰場,后來又在同一個指揮部里成為生死與共、肝膽相照的的戰友。鄧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所表現出的高超的指揮藝術,深入實際的領導,坦蕩的人物性格,是志愿軍司令部里所有軍事家們的共識。第五次戰役發起前,鄧華與洪學智同在志愿軍司令部,一天凌晨5點多,洪學智聽到防空哨槍響,緊接著又聽見飛機轟鳴聲,馬上意識到敵機襲擊來了,他猛地從床上跳起來,看到鄧華睡得正香,叫不醒他,洪學智急了,一下子把鄧華的行軍床掀翻了,驚醒的鄧華跟著洪學智跑向防空洞。等敵機走后,回屋一看,鄧華睡的地方被子彈打了好幾個洞,行軍床也打了一個大窟窿。鄧華說:老哥,今天要不是你,我大概已上西天了。鄧華與洪學智在朝鮮戰場上戰斗在一起,生死之交,親密無間。鄧華在美軍飛機狂轟爛炸之時,并能熟睡,無視生死的大將風度,完全是他們之間有太多太多的了解,太深太深的革命感情。洪學智后來談到他們在朝鮮戰場的相處,中央軍委決定將十五兵團改為十三兵團調往東北并讓鄧華繼任兵團司令員,兵團其他領導成員和兵團機關不變,唯獨把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洪學智留在了廣州,此時正好洪學智進京匯報工作,立即被準備出發去前線的鄧華在前門火車站截留。洪學智驅車直奔軍委副主席林彪的家中,林彪隨即代表中央軍委宣布洪學智任職十三兵團副司令員。這一戲劇過程,洪學智后來一直津津樂道。

韓先楚副司令員和洪學智從紅軍時期即相識,都是紅四方面軍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打出來的猛將。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韓先楚和鄧華、洪學智同為志愿軍副司令員,韓先楚主要分工在一線指揮部隊。戰爭中,韓先楚指揮部隊在前方浴血奮戰,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的過程,盡顯了這位后來的開國上將英勇頑強、不屈奮戰、親臨一線指揮的軍事家的風范。

解方(字沛然)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首任參謀長,志愿軍司令部在解方參謀長的領導下每戰必有科學作戰方案的提出。這些方案對于敵情的判斷、戰場的選擇、部隊的指揮調動、預備隊的使用、彈藥的補給、首長決心的實現以及來往文電處理均事必躬親。解方的領導水平、組織能力、嚴謹的工作態度得到了志愿軍司令部里所有將領們的推崇并予以極高的贊賞。

杜平是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卓越的領導者,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對志愿軍的政治工作有極大的貢獻和很多的建樹,尤其在抗美援朝戰爭后期參與領導停戰談判,對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軍事思想、外交思想的理解和落實表現出極高的智慧和政治謀略。對杜平同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對部隊政治工作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得到了志愿軍司令部里所有軍事家們極高的評價。志愿軍總部所有領導同志們他們之間的革命友誼,以及他們英明指揮了志愿軍廣大干部戰士的英勇作戰,協調了中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軍的密切協助和有力配合,所有這一切已經成為人民軍隊偉大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篇文章發表以后,一些戰友和朋友希望按照文章發表的慣例,對發表照片中人物的姓名和身份應予說明。因這些人物每個人的經歷都比較豐富,難以盡述,只能擇其要者加以補正。

自左至右:徐錠明 (國家發改委原能源局局長),丁向陽 (國務院原副秘書長),秦中一(原能源部總工程師、原三峽工程副總),于文星(原三峽工程老總陸佑楣部長秘書、三峽集團原紀檢組組長)

自左至右:車仁輔 (原能源部副部長、山西省委胡富國書記原秘書),王迎蘇(華能核電公司原董事長 ),王凡(原能源部黃毅誠部長秘書、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秘書長),朱冬生(解解放軍出版社原社長),繆信山(原三峽工程老總陸佑梅部長秘書、國開行局長)(作者系解放軍出版社原社長;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