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社會調查 > 事件揭秘 > 閱讀信息
“移民美國的我回國探親,眼前的一幕讓我驚呆了”
點擊:  作者:匿名    來源:全球大參考  發布時間:2018-05-24 11:22:53

  

有移民去了美國的朋友說,他以前總見有國內的網友抱怨中國物價是世界最高的,當時的感覺是說中國物價高確是實情,但說世界最高不免有夸張的因素。如今他在美國待了5年,首次回國,他開始接受了這種說法。一位移民者的自述……一起來聽聽唄~

 

 1.webp.jpg

 

“吃貨”夢幻滅

 

每一個回國探親或旅游的華人都有一個大快朵頤的吃貨夢,我當然也不例外。但現實哪怕是個一般的餐館,想要吃的好一點,每個人消費最少也在一兩百元人民幣。

 

這次回國主要是在大連和上海兩個城市逗留,去了兩地不同檔次的飯館,從街邊早餐店到星級賓館里的餐廳,曾見過茶盅大小的一碗特價打折粥都要8元錢。一小籠屜生煎包子要18元。湯包要22元,上百元的菜肴更是比比皆是。

 

這樣一算,中國普通人至少要工作五、六個小時才夠出門吃一頓飯,這讓我對接待請吃飯的朋友心生一種愧疚的感覺。同時忍不住開始懷念,在美國不到10美元就能吃一頓很不錯自助餐的生活。

 

1.webp (1).jpg

 

細想,以消費型為主的美國經濟之所以能健康發展,跟定價機制的合理性密切相關。中國的高物價只是表面的現象,導致高物價的背后原因實際上最耐人思考,一頓飯的定價里有多少是各種稅收和管理費用,算清楚后恐怕還是挺嚇人的。

 

百思不得其解的超市

 

回國期間去了幾趟超市,看到了在美國的中國超市里也有的茶葉、牛肉干(粒)、麻糬、鳳梨酥等。我驚訝地發現這些東西的價格居然高于它們在美國的售價,有些是略高,有些甚至高出兩三倍。

 

在中國制造的小食品運到美國之后的售價居然低于原產地,不禁讓人有點百思不得其解。掙美元的我們買同樣的零食居然比掙人民幣的同胞花更少的錢,我也真是醉了。相反,美國食品進入中國后的售價都翻到兩倍或以上。

 

1.webp (2).jpg

 

我看到的加州紅酒在家樂福售價108元,在美國不打折時是6美元左右,打折的時候我曾買過3.99美元一瓶的。

 

番茄醬32元,在美國不打折時是23美元的樣子,打折時我買過 99美分一瓶的,如此等等。

 

對美國和中國而言同屬奢侈進口產品的法國人頭馬,進口到美國是125美元一瓶。而到中國是1558元,依舊是美國的兩倍,從某個角度可以看出中國進口稅之高。

 

令人“石化”的商場

 

在國內逛商場的經歷就更慘不忍睹了。在大連一條絲巾可以標價1688的商店里,我真有立馬石化的感覺。

 

1.webp (3).jpg

 

在美國逛梅西百貨、第五大道、Dillards或各種名品專賣店我對價格都從沒有這么驚訝過。后來朋友告訴我現在的商店基本上不是為普通百姓消費的,一般的人常去的是網購或地攤“淘貨”,我突然理解了為什么淘寶會充斥各種假貨了。

 

本是同咖啡,相煎何太急

 

在美國出門喝杯咖啡或飲料是最正常不過了,價格從一兩美元到四五不等,店里一般還提供免費的WiFi。所以一般美國人很喜歡到咖啡店去消磨時間,帶上手提電腦還能順便處理一下工作。

 

1.webp (4).jpg

 

這次我在大連一家裝潢檔次中等的飲料店里買了一份個人量的菊花茶,就花了56元,一個果盤88元,讓我這種美國中產階級收入水平的人都覺得有些貴,顯然不是中國一般工薪階層會去消費的地方。

 

1.webp (5).jpg

 

星巴克就更是了,我在上海的星巴克買一杯咖啡要25元,而寫這篇文章時我正坐在一家美國的星巴克店里,買了同樣大小的一杯咖啡只花了1.89美元,這是對會員的定價,不是會員的價格是2.10美元,是在中國價格的一半,對普通收入的美國人來說只要工作上五、六分鐘就夠買一杯星巴克咖啡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在全球的定價機制是一樣的,在中國高出這一倍的價格顯然和各種明目的稅和管理費有關。

 

同價不同質量的汽車

 

不過前面說的這些吃喝穿衣還是最簡單的,住房的昂貴也不用我說了,我想多說幾句的是車的價格。

 

在美國原裝兩萬美元上下的Mini Cooper在中國售價要四十幾萬,和我SRX越野同配的車價比我的兩倍還多出不少,就是國產化以后的別克、奧迪什么的也比在美國原裝的同品賣得昂貴,還不說國產化之后質量有所折扣。

 

1.webp (6).jpg

 

我坐過一輛兩年新的別克,車內材料的折舊速度等同美國同款車七、八年的樣子,說明所用的材料質量要差很多,但愿這些材料都只用在裝飾性的部位,而不是車的主架(Frame)

 

這次回國,讓我對國內高物價有了直接認識,我在美國超平均水平的收入到中國消費都會產生遲疑,普通收入的中國老百姓恐怕就更得精打細算才行了,我從心底理解中國人蜂擁海外旅游購物了。

 

不有深思,這些年從國家角度中國的確是富了,甚至可以說富到了流油,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同比了呢

 

(本文來源于網絡)

 

每一個回國探親或旅游的華人都有一個大快朵頤的吃貨夢,我當然也不例外。但坐進哪怕是很一般的餐館里,每個人消費一兩百元人民幣是最基本的了。

 

1.webp (7).jpg

 

我在大連、上海去過不同檔次的飯館,從街邊早餐店到星級賓館里的餐廳,曾見過茶盅大小的一碗特價打折粥都要8元錢。

 

1.webp (8).jpg

 

一小籠屜生煎包子要18元。

 

1.webp (9).jpg

 

湯包要22元,更不要說上百元的菜肴了,可謂比比皆是。

 

中國的普通人至少要工作五、六個小時才夠自己出門吃一頓飯,讓我對請我吃飯的人頓生出一種心懷愧疚的感覺。

 

同時更忍不住開始懷念在美國不到10美元就能吃一頓很不錯自助餐的生活。

 

美國的普通人工作半個小時左右就夠出門吃一頓飯了。

 

細想,以消費型為主的美國經濟之所以能健康發展,跟定價機制的合理性密切相關。

 

中國的高物價只是表面的現象,導致高物價的背后原因實際上最耐人思考,一頓飯的定價里有多少是各種稅收和管理費用,算清楚后恐怕還是挺嚇人的。

 

在中國期間我也去過幾次超市。

 

在家樂福里看到了在美國的中國超市里也有的茶葉、牛肉干(粒)、麻糬、鳳梨酥等。

 

我驚訝地發現這些東西的價格居然高于它們在美國的售價,有些是略高,有些甚至高出兩三倍。

 

在中國制造的小食品運到美國之后的售價居然低于原產地,不禁讓人有點百思不得其解。

 

掙美元的我們買同樣的零食居然比掙人民幣的同胞花更少的錢,我也真是醉了。

 

相反,美國食品進入中國后的售價都翻到兩倍或以上。

 

我看到的加州紅酒在家樂福售價108元,在美國不打折時是6美元左右,打折的時候我曾買過3.99美元一瓶的。

 

番茄醬32元,在美國不打折時是23美元的樣子,打折時我買過99美分一瓶的,如此等等。

 

對美國和中國而言同屬奢侈進口產品的法國人頭馬,進口到美國是125美元一瓶。

 

而到中國是1558元,依舊是美國的兩倍,從某個角度可以看出中國進口稅之高。

 

在中國期間我還去過上海地攤買水果,看起來很一般的李子、桃子開口就要15元一斤。

 

大連的櫻桃也開價15元,讓不會討價還價的我十分無所適從,不得不趕緊叫上親朋好友前來幫忙。

 

這些時令水果的叫價顯然都超過了美國同類產品的價格,味道也不是記憶中的樣子,讓我不免唏噓。

 

當然在國內逛商場的經歷就更慘不忍睹了。

 

在國內一家一條絲巾都可以標價1688的商店里,我真有立馬石化的感覺。

 

在美國逛梅西百貨、第五大道、Dillards或各種名品專賣店我對價格都從沒有這么驚訝過。

 

后來有網友告訴我現在的商店基本上不是為普通百姓消費的,一般的人常去的是網購或在地攤“淘貨”,我突然理解了為什么淘寶會充斥各種假貨了。

 

在美國出門喝杯咖啡或飲料是最正常不過得了,價格從一兩美元到四五不等,店里一般還提供免費的WiFi

 

所以一般的美國人很喜歡到咖啡店去消磨時間,帶上手提電腦還能順便處理一下工作。

 

這次我在一家裝潢檔次中等的飲料店里買了一份個人量的菊花茶,就花了56元,一個果盤88元,讓我這種美國中產階級收入水平的人都覺得實在有些貴,顯然不是中國一般工薪階層會去消費的地方。

 

星巴克就更是了,我在上海的星巴克買一杯咖啡要25元,看來普通收入的中國人買杯星巴克咖啡要工作一個小時的樣子。

 

而寫這篇文章時我正坐在一家美國的星巴克店里,買了同樣大小的一杯咖啡只花了1.89美元,這是對會員的定價,非會員的價格是2.10美元,是在中國價格的一半,對普通收入的美國人來說只要工作上五、六分鐘就夠買一杯星巴克咖啡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在全球的定價機制是一樣的,在中國高出這一倍的價格顯然和各種明目的稅和管理費有關。

 

不過前面說的這些吃喝穿衣還是最簡單的,住房的昂貴也不用我說了,我想多說幾句的是車的價格。

 

在美國原裝兩萬美元上下的MiniCooper在中國售價要四十幾萬,和我SRX越野同配的車價比我的兩倍還多出不少,就是國產化以后的別克、奧迪什么的也比在美國原裝的同品賣得昂貴,還不說國產化之后質量有所折扣。

 

我坐過一輛兩年新的別克,車內材料的折舊速度等同美國同款車七、八年的樣子,說明所用的材料質量要差很多,但愿這些材料都只用在裝飾性的部位,而不是車的主架(Frame)

 

常有朋友給我打電話抱怨中國物價的昂貴,這次回國一趟我才有了比較直接的認識,如果說以我在美國超過平均水平的收入到中國消費都會產生遲疑的話,普通收入的中國老百姓恐怕就更得精打細算才行了,我從心底理解了中國人蜂擁海外旅游購物的原因,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向消費型經濟轉型的巨大障礙。

 

這些年中國作為國家的確是富了,甚至可以說富到了流油,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同比,我不免有些懷疑。

 

首先來看衣。

 

眾所周知,即使在美國買一件衣服,都可能寫著Made in China

 

美國為了做控制定價權,廠商給中國的代工廠下單的時候都有一個原則,就是把各種成本核算清楚,最后給中國代工廠5%的利潤。

 

莫名覺得心酸。 

 

另外他們有意制造中國代工廠的過剩產能,比如李維斯有1000個訂單,中國剛好有兩個代工廠,每個代工廠各有500個訂單的產能。

 

但是事情沒有你想的那么簡單,他們并不會這樣分配給這兩個代工廠。

 

他們一定是先給第一個代工廠1000個訂單,這個工廠馬上把產能增加到1000。然后同樣給第二個代工廠1000個訂單,第二個代工廠馬上也把產能增加到1000,兩個代工廠為了做生意就要搶訂單,只有降低價格、殺價競爭,搞到最后中國代工廠接近零利潤,甚至是負利潤。

  

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而正是因此,中國代工廠生產的商品到了美國才變得便宜。

 

唉……

 

再來看看吃的。

 

美國對農業的政策是補貼:分兩步走,第一步低息貸款,第二就是直接給錢。

 

美國政府通過這兩個直接補貼的辦法使得美國農副產品都很便宜。

 

而相比之下,中國的小麥和玉米的價格比美國貴50%,所以糧食雞鴨魚豬等等,都還是我們比較貴。

 

其實對于農業,中國也有兩個補貼的辦法,第一是農機具的補貼,第二是保護價收購。

 

不過就第一種而言,擁有農機具的是商人,不一定是農民,他們幫農民耕地是收費的,對他們進行補貼之后對農產品的價格影響不大。

 

而第二種保護價收購的情況,只要農產品價格跌了以后,政府馬上按照保護價格來收購,但是賣到市場也是保護價。所以保護價收購聽起來是保護農民的,但實際是全體老百姓買單。

 

再來看下住的。  

 

對于住房,美國政策主要是控制通貨膨脹和稅收

 

中美兩國同樣最大城市的商業地產項目,美國的價格是我們的30%

 

中國的地產總共要收12種稅跟多種費用,這加在一起就是占了房地產價格的70%左右,這些就是我們比美國高出的部分。

 

中國房價為什么會漲這么快?美國過去100年通貨膨脹平均每年平均3%,房價漲幅差不多每年4%,因此在美國買房可以對抗通貨膨脹。中國過去10年,中國平均每年印鈔速度是18%,另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房價平均每年的漲幅分別是北京23%、廣州21%、上海17%、深圳14%,加一起平均是18.75%,接近19%,因為鈔票印得過多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老百姓買房子來避險,這是中國房價漲的最主要的原因。

 

心好塞。

 

最后來看下出行的吧。

 

同樣的汽車,中國的價格是美國的300%

 

嚇暈了。 

 

經過計算發現,關稅、增值稅,剩下的146%缺乏解釋。

 

另外,中國沒有高端豪華車的本土品牌,這就使得國外的豪華車品牌聯合壟斷在中國同時提高價格,而沒有辦法與之競爭。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總代理制度存在缺陷,這個制度要求一個城市要設立一個總經銷商,看上去好處在于可以保證服務品質,但缺點是給了它們一個銷售壟斷的空間。

 

下面再來看看國外的~

 

1.webp (10).jpg

 

首先來看看主食,這個當然是最重要的啦

 

做面包的面粉是0.35歐元1公斤。

 

一個南美女傭最低月工資1千歐元可購面粉2857公斤,即5714市斤。一歐元約合6.87元人民幣,即2.41元人民幣1公斤面粉,1.211市斤。

 

面干每包1公斤0.39歐元,合人民幣2.851公斤,即1.341市斤。比國內便宜得多。

 

另一超市(法國人開的,家樂福旗下)面干0.49歐元1公斤,合人民幣3.591公斤,即1.71市斤。

 

烤熟的面包0.19歐元1個,合人民幣1.31個。長的面包0.35歐元一條,可供一人做一天的主食。這種面包當天賣不了就要丟棄,因過了夜口感不好。

 

1.webp (11).jpg

 

本國出產的特級米買3包算2包。每包1公斤,0.55歐元,合人民幣4.031公斤,即1市斤1.89元人民幣。

 

1.webp (12).jpg 

 

橄欖油賣32每瓶1升,1.79歐元,合人民幣13.1元。世界名牌白葉牌橄欖油3.26歐元1升,合人民幣23.9元,絕對安全衛生。  

 

有些人不喜歡吃主食,信仰“無肉不歡”,那就來看看肉類。

 

去毛去內臟的雞1.95歐元1公斤。星期六下午可減至1元,因為星期日不營業,怕放壞了。豬肉成腿的也是1.951公斤。分解開來的肉就會貴一點,因為國外人工貴。

 

殺好去內臟的(留有肝)兔子每只4.95歐元,合人民幣36.30元。每只2公斤以內。

 

再來看看牛奶。

 

各產地的牛奶,本地最便宜,因省去運費。每包10.45歐元,合人民幣3.3元。可分4次喝。一個女傭月工資可買2222包牛奶,合4444市斤。紅色的是脫脂牛奶供年紀大的人喝。綠的去掉一半脂肪。藍色的是全脂牛奶。

 

分色包裝是讓顧客購買時方便挑選,好人性化。

 

1.webp (13).jpg 

 

外地的牛奶賣0.79歐元一升。

 

1.webp (14).jpg 

 

不同超市價格不同。這是家樂福旗下的超市本地牛奶買一包0.51元,買6包一提每包只要0.48歐元。這里綠色裝脫脂牛奶。各超市牛奶和包裝顏色不完全統一。1.22歐元的是加鈣加維生素D的牛奶。

 

好了,再來看看飲料。 

 

罐裝芬達(桔子)33毫升0.39歐元。合人民幣2.86元一罐。最便宜的只要0.14歐元一罐,合人民幣1.02元。下面是1.5升瓶裝飲料,都在1歐元以下。總的看比國內便宜。

 

可口可樂33毫升的0.22歐元一罐,合人民幣1.61元一罐。比國內便宜得多。

 

2升的百事可樂1.09歐元一瓶。

 

家里有小孩的可能更關心奶制品

 

小孩吃的奶粉最貴的14.6歐元一罐一公斤,一般10元上下。上面買第一個7元,賣第二個只用3.99元。不用擔心吃成大頭娃娃。

 

1.webp (15).jpg 

 

另一超市奶粉價格。給兩個月孩子吃的奶粉正在減價,8.25歐元一公斤,合人民幣60.5元一公斤。國內絕對比這貴。

 

給小孩吃的東西一般都不貴。價格一元多點的營養品是給小孩吃的。小孩是社會的將來,政府規定孩子的食品在價格和質量有特別保證。

 

酸奶500克一杯裝減價40%0.46歐元一大杯。上格有一種特別減價的酸奶0.681000克。被人買光了。這價格在國內絕對沒有。這里的酸奶放在06度的冷柜里。保質期一過馬上丟掉。所以晚上經常看見超市門口的垃圾箱上有成箱的酸奶。也有流浪漢拿去吃。

 

接下來是水果

 

1.webp (16).jpg 

 

本國蘋果0.75歐元一公斤,合人民幣2.74元一市斤。不用洗連皮吃也沒關系,不用擔心農藥殘留;進口的1.299一公斤。

 

核桃4.951公斤,小一點只要2.991公斤。

 

再來看看其他的生活用品價格。上部是蜂蜜,最便宜的3.89歐元11公斤,本地的名牌產品5.791瓶。

  

另一超市的蜂蜜。最便宜的是0.951瓶。這超市的名牌產品價格4.9911公斤。這里絕對沒有假的蜂蜜。

 

食鹽是不加任何東西的純海鹽,價格跟粗細有關。

 

細的每包1公斤0.18歐元,粗的每包0.22歐元,合人民幣1.241.511公斤即人民幣0.620.761市斤。國內食鹽最便宜的11包半市斤還不到,比國外貴了幾倍,而且為了抗濕還加了有害的氰化物。

 

上好的古巴白糖每包1公斤0.82歐元,合人民幣5.6元,即人民幣2.81市斤。

 

蛋糕最便宜的0.54歐元1包,500克。

 

海蟹,2.5歐元1只,重500克以上,即17.2元人民幣1市斤。最便宜的海魚0.5歐元1公斤。

 

超市一角。便民超市很多,步行34分鐘就有一家,所以購物很舒適。

 

外國人自己產的鞋,不花俏,但很牢。

 

老外自己國產的女鞋。中國產的便宜,最貴的不過20歐元,便宜的6歐元一雙。要到中國人開的店里買。

 

老外的首飾很貴,每個都是100歐元以上。

 

理發店的價格。老外的理發真叫理發。洗頭,剃胡,修面另加。洗頭1.95元;定發型11.95元;女人理發14.95元;男人理發9.95元;去色26.95元;染色17.95元。一摟摟地卷曲35.95元。

 

 1.webp (17).jpg

 

總之,在國外品牌的東西是貴的。但一般吃用的不貴,只吃飽穿暖那只需要很少的錢。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