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有千萬個不樂意、不滿意,在美中戰略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中美雙方可能都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過去四十年這兩個變得越來越互相依賴、密不可分的大國正在發生部分“脫鉤”。
這種逐步的、部分的“脫鉤”在以下領域已然展開,沒有必要否認:
貿易戰逐步升級,兩敗俱傷效應顯現。過去一年半,由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導致的貿易戰逐漸升級,打擊中美雙向貿易和投資關系。根據美方統計,今年前8個月,美國對華出口下滑1成6,進口減少1成3。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從2016年頂峰的465億美元,驟降8成8至2018年的54億美元;今年上半年,美國對華投資68億美元,雖仍較過去兩年同期均值增長1.5%,但增幅顯著放緩。貿易戰加速了外國公司在華供應鏈的調整和轉移,對放緩的中國經濟增長構成壓力,但產業也沒如特朗普所愿,大幅回流美國。
技術戰漸次擴大,勢成美中競爭“持久戰”。從美方出手打擊華為和中興開始,越來越多的中國高科技公司被美方以各種理由列入“實體清單”,對外業務往來受到很大限制。美國因為擔心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彎道超車”,對中國實施的高科技管制越來越嚴厲;中國企業對美科技公司的并購與合作也受到嚴格審查。說到底美方就是要切斷美中之間的科技產業聯系,防止中方“偷師取經”。美中搶占科技制高點的競爭將是常態化的、長期的;美國對華科技防范遏制政策,不會因為美國的政黨輪替、政府更迭而變化。
金融戰陰云浮現,兩國金融流融合受阻。美國多個媒體報道,白宮正在考慮限制所有的美國對華金融投資,并且將被認為不符合美國審計標準的中國在美上市公司摘牌。這被認為是美國“鷹派”致力于對華“脫鉤”的新舉措。盡管白宮高官否認這些報道的說法,但無風不起浪,白宮內部討論在金融方面對華設限應當不是子虛烏有。美國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者”,即便在貿易戰升級的今天只有象征意義,卻折射出美方對于中方以人民幣貶值來抵消貿易戰影響的擔憂。
人文交往限制增多,相互觀感冷卻。在美國,“中國間諜威脅論”沉渣泛起,許多華人噤若寒蟬,擔心麥卡錫主義卷土重來。不僅因為擔心“被竊密”,美國加強了對敏感專業中國留學生的簽證審批,也因為意識形態差異,美國擔心中國在美擴大影響力,連人文學科學者訪美簽證也被收緊。美國媒體則報道中方拒絕給“反華人士”簽證。大氛圍不好,在美中國人和在華美國人的日子都不好過;今年兩國雙向訪客和留學生減少勢在必然。媒體喧囂之下,兩國民眾相互觀感趨冷,皮尤最新民調發現6成美國人不喜歡中國,比上年增加13個百分點;中國人的反美情緒亦高漲。
“冬天來了,你就要準備棉衣。不能因為自己喜歡夏天,就一廂情愿地‘不許冬天到來’。”這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翟東升談“中美脫鉤并不可怕”時的生動形容。中美之間正在進行的“脫鉤”,主要是由特朗普政府發動的,當然有美方自身的戰略考量,但如果做好準備,一定程度的“脫鉤”對中國并非全然是壞事。
經貿上,中美之間的互補互賴互存曾經被視為兩國關系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但實際上,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國際經濟學界就有人在反思這種密切的互相依存對中美兩國的利弊。中國崛起固然是乘著全球化浪潮,在國際分工協作中占到機會,但中國人以心血汗水和犧牲環境為代價,辛辛苦苦靠大量出口獲得的外匯,反過來買美國國債,幫助維持美國的低利率,助長美國人鋪張消費的生活方式,對兩國經濟結構的深層次調整都沒有好處。中美經貿適度“脫鉤”,有助于兩國調整發展模式和經濟結構,中國應當轉向更多依靠內需,美國應當回歸實體經濟。
技術上,美國試圖與中國“脫鉤”,或許會放慢中國超車的節奏,但阻擋不了中國的技術進步,只要中國自己能夠保持一個開放寬松、鼓勵創新的環境。歷史事實已經證明,美國對中國技術封鎖越厲害的領域,中國往往以舉國之力發展,更有可能追趕,航天領域就是例證,下一個領域可能就是芯片。
金融上,以金融為強國之本的美國若與中國“脫鉤”,將會喪失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切斷中國與美元體系的聯系,正好促使中國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特朗普政府若真推動這種自戕行動,估計華爾街的那些大佬們首先不答應。事實上,中國正在穩步減少對美元體系的依賴。到今年8月份,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比上年同期減少了620億美元,中國已退居美國第二大債主。中國迄今已與38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金額達3.67萬億元人民幣,人民幣國際化正在穩步推進。
最令人擔心的倒是人文交往正在發生的“脫鉤”苗頭。美方最新以外交對等為由,要求中國駐美外交官與美國地方官和教育研究機構的訪問會見活動,都需要向美國國務院提前報備。兩國關系惡化之下,以往本是正常的交往,都會被人以“政治正確”拿來可以檢視。如果兩國人文“脫鉤”真的發展到如白宮曾有的內部動議——禁止所有中國學生來美留學的那一步,那將是美中“新冷戰”的開始。
人民之間的交往若被強行切斷,動搖的是兩國關系的根基。面對美中不得不部分“脫鉤”的現實,雙方有識之士應當對人文交往“脫鉤”之勢大聲說不,并以實際行動促進“國之交,民相親”。
(來源:昆侖策網,轉自“中評社”)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