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年初至今,國家關于「新基建」的文件層出不窮。所謂「新基建」,即是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傳統修橋鋪路蓋房子的「舊基建」不同,「新基建」主要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官方定義,「新基建」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
從中國高層的多次部署,到資本市場的資金熱捧,「新基建」真實的「火了」,背后是耀眼的美好前景和迫切的需求倒逼。
「要想富,先修路」,無論是代表「中國速度」的高鐵建設,還是疫情期間雷神山、火神山的快速交付,中國「基建狂魔」稱號名副其實。
這幾天,「新基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成為頭版頭條的熱詞。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
會議強調,要選好投資項目,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事實上,「新基建」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 2018 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了 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
隨后,中央對于「新基建」的部署逐步深入,特別是進入 2020 年。1 月 3 日,2020 年的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提出,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此后多個地方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把 5G 網絡建設等作為了 2020 年的投資重點,部分省市還明確了 5G 基站的建設目標。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高層對新基建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2 月 14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指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與此同時,新基建概念股近期在 A 股市場上漲勢良好,截至 3 月 5 日收盤,受政策支持的「新基建」板塊表現不俗,其中特高壓、充電樁等板塊漲幅居前,分別上漲 5.5% 和 3.52%。
從中國高層的多次部署,到資本市場的資金熱捧,給予大眾最明顯、最直觀的感覺就是:「新基建」真的火了。
一 「新基建」憑什么火?
「新基建」展開來講就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眾所周知,傳統基建主要是指修橋鋪路蓋房子,引申的行業包括基建工程、地產、水泥、鋼鐵、公路運輸等。
與之對應,「新基建」就是建網鋪線蓋基站,引申的行業包括通信設備、基站設備、云計算、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工業互聯網、醫療等。
換言之,如果「舊基建」相當于我們的四肢軀干,主外形建設的話,那么「新基建」就相當于我們的五臟六腑,主內在塑造。
在官方定義中,「新基建」是指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涉及到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
除了涉及領域不同之外,在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看來,「新基建」還應在地區、主體、方式上有所更新。
2019 年中國城鎮化率為 60.6%,而發達國家平均約 80%,中國還有很大空間,根據澤平宏觀預測,到 2030 年中國城鎮化率達 71% 時,新增 2 億城鎮人口的 80% 將集中在 19 個城市群,60% 將在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等 7 個城市群,未來上述地區的軌道交通、城際鐵路、教育、醫療、5G 等基礎設施將面臨嚴重短缺。
其次在參與主體上,進一步放開基建領域的市場準入,擴大投資主體,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項目要對民間資本一視同仁。
此外,基建投資方式上要規范并推動 PPP,避免明股實債等,引進私人資本提高效率,拓寬融資來源。
新領域,新地區,新主體,新投資方式……「新基建」與「舊基建」相比,無疑涉及到更多城市地區、行業領域和參與主體,它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現在,我們將目光聚焦到「新基建」的新領域中,此次涉及到的 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都是未來發展的短板,它們未來巨大的發展前景也是兼顧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長期增加有效供給的最佳結合點。
1、5G 基建:今年基站建設量有望超 55 萬個
5G 作為移動通信領域的重大變革點,是當前「新基建」的領銜領域,不管是從未來承接的產業規模,還是對新興產業所起的技術作用來看,5G 都是最值得期待的。
實際上,我國重點發展的各大新興產業,如工業互聯網、車聯網、企業上云、人工智能、遠程醫療等,均需要以 5G 作為產業支撐,加之 5G 上下游產業鏈也非常廣泛,甚至直接延伸到了消費領域。
2 月 21 日中國聯通召開全國疫情期間投資建設工作推進視頻會,明確要求各省公司突出重點、加快 5G 建設,上半年與中國電信力爭完成 47 個地市、10 萬基站的建設任務,預計前三季度與電信合作完成 25 萬站建設,比原計劃提前一個季度。
中國移動則于 2 月 29 日表示,2020 年「建設 30 萬個 5G 基站」的目標不會變,今年將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建設 5G 網絡。
目前三大運營商 2020 全年計劃建設 55 萬個基站,預計全年建設進度有可能超預期。
據中國信通院預測,到 2025 年 5G 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 1.2 萬億元。同時,「5G+工業互聯網」將推動工業企業開展內部網絡化、信息化改造。
據估計,僅網絡化改造未來 5 年的投資規模就有望達到 5000 億元。此外,5G 網絡建設還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預計到 2025 年將累計帶動超過 3.5 萬億元投資。
2、首提「數據中心」,行業前景廣闊
3 月 4 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在新基建相關內容中首次提及「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IDC),是為有互聯網需求的用戶,提供了集中存放計算、存儲以及網絡設備的場所。IDC 除提供最基本的場地之外,還需要提供互聯網基礎服務,如穩定高速的互聯網接入帶寬、穩定充足的電力供應、恒溫恒濕的機房環境、實時有效的集中監控等。
相關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 IDC 市場規模達到 1560.8 億元,同比增長 27.1%,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約 11%),增長潛力十足,成長空間較大。
據信通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 年的全國 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的機架數量為 203.4 萬個,到 2020 年有望增長到 326.7 萬臺,增長迅速。
地域結構上看,北上廣深地區由于政策限制增長空間有限,但周邊省市數據中心新建、擴建的投資需求將會顯著增多,另外一些環境適宜、電價優惠、土地資源相對充裕的地區,如西北、西南等,數據中心數量也會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3、人工智能:今年我國市場規模增速預計遠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9 年 9 月,科技部印發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提出,推進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 到 2023 年建設 20 個左右試驗區。
如今,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已運用于智能安防、醫療、金融和教育等領域。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 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增速 45%,遠超全球市場規模增速水平。
在國家規劃中,到 2020 年,我國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可見今年對于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性。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 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增速 45%,遠超全球市場規模增速水平。
4、工業互聯網:預計「5G+工業互聯網」將是投入重點
2012 年,「工業互聯網」被提出,2017 年年底,國家出臺工業互聯網頂層規劃,2019 年,「工業互聯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工業互聯網逐漸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
平安證券指出,按照工信部的規劃,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將按照「三步走」戰略推進,2025 年屬于第一個規劃期,重點是進行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平臺建設,預計「5G+工業互聯網」將是投入的重點和突破口。
5、特高壓:或帶來 1500 億元的增量市場
特高壓指的是 ±800 千伏及以上的直流電和 1000 千伏及以上交流電的電壓等級,它能大大提升我國電網的輸送能力。我國特高壓建設潛力依然龐大,截至 2019 年 1 月,國家已經規劃的各類特高壓項目大概在 50-60 條之間。
在國家電網針對 2020 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此次工作任務要求年內開工建設白鶴灘-江蘇特高壓直流、華中特高壓交流環網等工程,年內核準南陽-荊門-長沙、武漢-南昌、白鶴灘-江蘇等 7 條特高壓工程,力度超預期。按照每條特高壓約 200 億元投資測算,年內新審批的 7 條特高壓線路或將帶來約 1500 億元左右的市場增量空間。
6、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預計 2020 年通車里程有望突破 1000 公里
中銀國際表示,2019 年底,全國共 40 座城市開通城軌線路,累計通車里程達到 6,730.27 公里。在當前中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城軌基建投資作為穩經濟的利器之一,有望持續加碼。
據財政部數據,2019 年國家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 2.15 萬億元,并提前發放 2020 年部分額度,我們預計 2020 年全年發行額有望超過 3 萬億元,呈現發行規模加大、發行節奏提速的趨勢。
預計 2020 年全年通車里程有望突破 1000 公里。隨通車里程增長,城軌產業鏈裝備公司有望持續增長,包括車輛設備和城軌控制系統設備。
7、充電樁:市場空間千億元級別
充電樁可以說是新能源汽車的「加油站」。
根據中國充電聯盟數據,截至 2020 年 1 月底,全國已建成公共充電樁 53.1 萬臺,私人充電樁 71.2 萬臺,車樁比約為 3.5:1,遠低于《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 (2015-2020)》規劃的 1:1,但充電樁的缺口依然很大。
從上文可以看出,「新基建」每個領域都有著十分美好的發展前景,但我們也應看到目前這些行業仍存在不少問題,尤其在疫情場景下,更加暴露出國家在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物資儲備體系等領域存在的短板弱項。
疫情期間,在線辦公需求陡升,手游、在線娛樂等需求增加,線上業務、數字化轉型成為企業必須思考的話題,從中長期來看,中國企業上「云」、數字化的趨勢不可逆轉,此時激增的線上業務需求,對中國的通信 網絡、數據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服務廠商擴容壓力不斷增加,帶動了 IDC、服務器等底層資源需求上升。
在任澤平看來,此次疫情防控期間,從遠程辦公到在線課堂,從線上消費平臺到無人商店,從無人機掃碼到使命必達的物流戰場,從智能護理、送藥機器人到遠程醫療……數字經濟顯得尤為重要,但它的發展離不開 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支撐。這些既是基礎設施,又是新興產業,一頭連著巨大投資與需求,一頭牽著不斷升級的強大消費市場,是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
疫情之下,除了特定行業暴露出來的痛點使得相關技術顯得尤為重要之外,更為直觀的,關乎每個人的便是就業問題。
短期來看,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中國經濟的背景下,啟動新一輪基建有助于穩增長、穩就業,釋放國內經濟增長潛力,可以說「新基建」是最直接有效的經濟刺激政策,從中長期來看,業內資深分析師金峰認為,這一舉措是為了持續轉換經濟增長方式,向以數字經濟為核心轉變。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基建」這個名詞被提出,涉及到的新領域,新主體、新地區等讓它不再是束之高閣、冷冰冰的宏觀戰略名詞,而是與我們息息相關;除此之外,「新基建」中的新領域都具備十分燦爛的前景,雖與行業現狀尚有差距,但也仍值得期待。
二 火熱之下的冷思考
從今年各地方政府所發布投資計劃可以看出,「新基建」漸成日后投資新趨勢。截至目前,已有 25 個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新型基建,其中 8 個地區明確規劃了年內計劃新建 5G 基站的數量,合計超過 30 萬個。
近期北京、河北、山西、上海等 13 個省份公布了總投資規模接近 34 萬億元的 2020 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除了交通、能源等傳統基建領域外,各地區都加速推進 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項目建設。
圖源:21 世紀經濟報道
「新基建」火了的表現還體現在 A 股市場上漲勢良好,截至 3 月 5 日收盤,特高壓、充電樁等板塊漲幅居前,分別上漲 5.5% 和 3.52%;比如,特高壓板塊中國西電、平高電梯、特別電工、大連電瓷等多股漲停,板塊半日成交 78 億元,凈流入資金超過 8.13 億元。
市場一片火熱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冷靜思考,首先在國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全球經濟學家花長春看來,「新基建」盡管發展空間巨大,但目前規模較小,不足以撐起穩增長,在政府基建投資中,尚未有關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統計,但可以從 PPP 庫細分項目中窺見一斑。
目前存量 PPP 項目總投資規模大概 17.6 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鐵公基(鐵路、公路、港口、碼頭、機場、隧道等)是大頭,約 7.1 萬億元,占比接近 41%。
然而,「新基建」項目在 17 多萬億 PPP 項目庫中,不足 1000 億元,占比只有 0.5%。類「新基建」項目,如軌道交通、園區開發、垃圾發電等,在 PPP 項目庫中大約 2.6 萬億,占比 14.7% 左右。兩者加總大概占整個 PPP 庫的 15% 左右。
因此,花長春認為,政府將會以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等「老基建」托底復蘇,以「新基建」為主要推手,即采用「老基建復蘇、新基建加力」的形式。
此外,疫情尚未平息,中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梁中華認為,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時候,基建肯定會發力,但融資端依然有很多約束,再加上疫情對開復工的節奏構成較大影響,因此對今年的基建總量增長也不應有太高的預期。
無論是市場的火熱還是專家、分析師呼吁的冷思考,不可否認的都是,「新基建」正在向我們走來,跟過往的基建投資由政府主導的模式不同,相當一部分新基建項目是市場驅動的,或者說,這是市場和政府合力的結果。
在這個過程中,市場和企業將面對更多未知,這不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需要大膽創新和不斷試錯。我們相信,市場會在這樣的投資中承擔更多,也只有市場才能把這樣的投資做好,政府要做的是退后一步,創造條件讓市場放手去做。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中央定調「新基建」:大力發展七大科技領域,5?年?3.5萬億?元
2020-03-11?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