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剩的人口”是怎樣產生的呢?這是由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產生的。
是否存在失業,是資本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的顯著的本質區別。這是由生產目的決定的。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是追求剩余價值;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有人說,中國的失業是解決不了的,因為人口太多。這種說法不是產生于無知,就是別有用心。因為,僅就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來說,毛澤東的中國的人口,雖然沒有今天多,但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但是,毛澤東的中國沒有失業。
那么,“過剩的人口”是怎樣產生的呢?這是由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產生的。
資本主義的過剩人口叫做“相對過剩人口”。就是說,它是相對于剩余價值生產來說的過剩人口。如果按照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進行生產,人類社會生產有著無盡的發展空間,因而不會出現所謂“過剩人口”。
但是,資本主義生產是剩余價值生產——為追求剩余價值而進行的生產。生產什么、怎樣生產,都取決于資本家是否能夠賺錢。因此,一些生產部門,盡管是社會需要的,但是,由于資本家不能賺錢,或者利潤太低,所以就不去生產。這樣,就大大地壓縮了社會生產的領域或范圍,從而造成大量的勞動者無法就業,產生出“過剩人口”。——勞動者只是在能夠滿足資本家賺錢的需要的情況下才能找到工作,這就是失業、“過剩人口”產生的社會根源。
馬爾薩斯人口論宣稱:“過剩人口”產生于生活資料的增長不及人口增長的速度,所以,社會就需要通過戰爭、瘟疫消滅這些“過剩人口”,從而恢復社會的平衡。可是,就這一點來說,資本家寧可弄死自作聰明的馬爾薩斯。
因為,資本主義生產具有周期性。在它徹底完蛋之前,會屢屢經由這樣四個階段:危機,蕭條,復蘇,高漲……危機到來時,生產規模縮減,產生大量失業人口;而當高漲到來時,利潤滾滾而來,生產規模便迅速擴大。這時對于勞動力具有大量需求,產生大量就業。
這種周期性,就是資本主義的生命體征,如同人的心臟:舒張——收縮;如同人的肺:一呼——一吸。因此,“過剩人口”——產業后備軍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力蓄水池,是資本主義生產得以正常運行的不可缺少的有機部分。小生意人和零散短工族,屬于失業、半失業人口。
要資本主義,就是要失業,只不過不知會輪到誰的頭上;要消滅失業,就只有消滅資本主義。
可見,如果按照馬爾薩斯的“消滅過剩人口”的主張,當高漲階段利潤滾滾而來時,資本家將無法找到勞動力來創造利潤。相反,資本家為了確保利潤,就必須不讓失業者餓死。這樣,才有了資本主義的慈善、救濟。但同時,狗腿子一定會將其美言為“人道”、“人權”、“扶貧”和“愛心”。
為了利潤,決不能讓失業者餓死!正如李世民告誡李治所言:你若愛護馬力,便總會有馬騎;你若不愛護馬力,就再也沒有馬騎了。
不過,這只是相對文明的資本主義。野蠻的原始資本主義則是:沙鍋倒蒜,一錘子買賣!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瀟湘農夫:是社會主義民主,還是資本主義民主?——七論于幼軍、黎元江的《社會主義五百年》
2017-05-07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