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你,我的母親,我的祖國……”
這是一曲大家耳熟能詳的《我愛你中國》,演唱它的是一支平均年齡72.3歲,最大年齡87歲的合唱團。這個合唱團是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合唱團,又被人稱為“學霸合唱團”。
這幾天他們的合唱視頻在朋友圈中刷屏,感動無數人。文匯報記者今天對合唱團團長、上海交大劉西拉教授及部分合唱團成員進行了專訪。
為什么他們的歌聲這么有感染力,因為這一句句悠揚的歌聲,并不僅僅是唱出來的,而是用他們一生踐行的。
讓我們再次聆聽他們背后的演唱和感人的故事——
有誰知道,在舞臺上光芒四射、縱情高歌的這位主唱,已經是雙目幾乎完全失明,需要有人扶著她上臺。她看不到眼前的話筒,需要用手握住才能感受與話筒的距離。
1.
去年,上海交通大學120周年校慶時,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合唱團團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劉西拉接到一個任務,在校慶晚會上表演一個節目。晚會導演希望他們朗誦威廉·巴特勒·葉芝的《當你老了》,劉西拉沒有答應。
當你老了/頭發花白/睡意沉沉
倦坐在爐邊/取下這本書來
慢慢讀著/追夢當年的眼神
▲1957年劉希拉考入清華大學,練琴。
“這首詩太傷感了,不是老師人到老年的心情。老師老了以后,走在校園里見到學生,哪怕僅僅叫一聲老師好,那也是一種豐收的心情。”劉西拉說。
1985年,他與妻子陳陳留美歸來,成為改革開放以來雙雙取得博士學位后第一對回國的留美夫婦,他已經在教師的講臺上耕耘了31年。
一位與他交好的美國農業院士挽留他,問他回國去干什么,他說“教書”,美國院士表示,教書好,教師退休后是桃李滿天下。
不朗誦《當你老了》,演出什么呢?晚會導演問劉西拉。
劉西拉說,《啊,中國的土地》,他當即飽含深情地朗誦起來,從他的朗誦中你知道他一定這樣朗誦了無數遍:
你屬于我/我屬于你/朝朝暮暮在一起
走千里/走萬里/還在你的懷抱里
做一顆種子/泥土里埋/開花結果/為了你
做一棵楊柳/路邊上長/年年報道那春消息
啊/中國的土地/你屬于我/我屬于你
你屬于我/我屬于你/生生死死不分離
導演聽后,愣了一會說,還是你的好。
2.
今年3月,“出彩中國人”欄目組來上海挑選節目,經交大推薦,把劉西拉與陳陳介紹給了節目組。劉西拉得知導演來意后說:“你要是有興趣,我帶你去看一群人。”
▲20世紀50年代清華大學管弦樂團
這是一群已經白發蒼蒼的老人,每個星期六下午,他們都會集聚到一起練歌,彈樂器。這就是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合唱團,組建于2008年,一開始排練場地、時間都不固定,直到2010年,經由上海現代集團董事長,也是清華校友的慷慨幫助,合唱團終于有了固定的排練場所。
這群人是多么地快樂啊,他們中有的拉小提琴,有的彈琵琶,有的唱美聲,有的唱民歌,然而團長劉西拉知道,這60位老人個個有故事,他們一生中經歷過許多挫折磨難。
程不時,藝術團中最年長的成員,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的總體設計師,也是中國第一代大飛機運-10的副總設計師。
他的少年時光是在逃難的跌跌撞撞中過來的,從濟南到廣西,親眼看著日軍的飛機從頭頂呼嘯而過。那時他就下定決心,要設計出中國人自己的飛機!
▲87歲仍然精神矍鑠的程不時
中國與美國麥道公司合作大飛機項目,當一切都可以走上正軌時,麥道被波音公司并購了,波音對中國封鎖了技術,多年的心血付之東流,程老沒有抱怨過一句;運-10飛機試驗飛行時,總設計師要和駕駛員一起飛,經受包括翻越喜馬拉雅山的高風險,程老沒有抱怨一句。“程老總是快快樂樂,榮辱不驚的樣子。”劉西拉說。程不時卻說:“人生總有高低起伏,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嘛。”
▲1951年的程不時
黃雅嵐,合唱團領唱,73歲的她是團里的小妹妹。
有誰知道在舞臺上光芒四射,縱情高歌的她已經是雙目幾乎完全失明,需要有人扶著她上臺。她看不到眼前的話筒,需要用手握住才能感受與話筒的距離。
對于唱歌,她并非科班出身,她是清華大學中長跑隊的一員,不過卻自學了唱歌,現在成了合唱團里當之無愧的主唱。
▲黃雅嵐的眼睛幾乎看不見。
劉西拉小提琴如泣如訴,陳陳的鋼琴澎湃激蕩,在央視的舞臺上,這60位“有故事”的人噙著熱淚,用歌聲表達他們對祖國的熱愛,這是發自內心的神魂激蕩。這樣的歌聲,怎能不打動人?
3.
這是經歷過苦難的一代人,為何他們榮辱不驚,內心仍然快樂喜悅?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解讀這一代人內心的鑰匙。
劉西拉的祖父是山東的農民,為了拉扯3個孩子來到濟南討生活,最終3個孩子都成了大學教授,而老人家卻因為一氧化碳中毒而意外去世。
劉西拉很小就被舅舅夾在咯吱窩里逃難到重慶,他的兒時記憶伴隨著日軍轟炸以及防空洞里面一張張慘淡的臉。“防空警報解除了,人們就沖回自己家,看看家有沒有被炸掉了。那時的中國在世界的邊緣。”他說。
▲1962年劉西拉畢業獨奏會,鋼琴伴奏是陳陳,他們由此結緣。
1957年,他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1962年本科生畢業分配時,他第一志愿選擇了安達,第二志愿選擇西北,什么單位服從分配。安達也就是現在的大慶,那時大慶油田剛剛被探測出來,那是塊一窮二白的地方,但是他們班上幾十人中,大多數人的第一志愿都選了安達。“也有人選擇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但是那時我們想的是,我們是祖國培養出來的人,填個大城市,筆太重了,寫不下去。”
這就是那個時代這一代人的情懷,合唱團里的人,幾乎個個有支援邊疆的經歷。
幾年前年,合唱團來到甘肅蘭州慰問演出,遇到了仍然堅守在這里的老同學。這位同學的專業是當初清華大學入取分數最高的化學化工專業,畢業時他選擇了西北。回憶自己的人生,他說:“我這一生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守著祖國交付的東西,讓祖國需要的時候能夠派上用場。”這一守,就是從畢業到退休。
▲1956年陳陳在練鋼琴。
1997年,劉西拉所在的63級畢業生要開同學會,找來找去找不到一個叫孫勤梧的人,他自從畢業分配到新疆伊犁后再也沒有消息傳來。經多方打聽,他還在新疆伊犁某單位做總工程師,大家寫信讓他來開同學會,他回信說:“我重任在身,從伊犁坐公交烏魯木齊,再做火車到北京,起碼要兩個星期,我的工作離不開我。如果乘飛機的話,實不相瞞,我拿不出這么多錢。”
同學們給孫勤梧湊齊了飛機票,讓他趕上了同學會。吃飯時,主桌上有德高望重的院士、有為是世博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實干家,但是主桌最主要的那個位置,大家一致推選孫勤梧來坐,因為這位已經被風沙雕刻了臉頰的老人,是他們認為最杰出的校友。身為浙江人的他,只有在母親去世時才回過一次家。
▲1950年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演出。
在去年在日本召開的世界工程師大會上,劉西拉作為大會閉幕總結發言人,代表全體參會者上臺講話,他說:“中國已經走到東西方連接的節點上,中國的愿景是打造平臺,消弭東西方的隔閡,實現雙贏。”他心里知道,中國從邊緣走向世界中心,這正是他們這一代人的不計回報、無私奉獻,祖國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造就的。
“為什么我們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的人才?”這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這里指的杰出人才,是在世界上留名的,諾貝爾獎級別的人才,劉西拉說,因為我們培養的不是幾個拔尖的人,而是出類拔萃的一代人。
4.
2015年,劉西拉被評為上海教育年度人物,他是講臺上的“明星”,他以前蘇聯小說《古麗雅的道路》中一句話“讓生命燃燒而不是冒煙”為座右銘,他要求每一位走進交大校門的大學生明白“選擇交大,就是選擇了責任”……
▲上海交通大學120周年校慶晚會
他也為當代大學生使命感的缺失而憂心,他認為,中國的教育要重拾對使命感的塑造和培養,要讓大學生知道自己這輩子要干什么,為什么事奉獻一生。
與妻子相伴50年,已經進入耄耋之年的劉西拉,讀懂了音樂中的人生意味。年少時,他喜歡自由奔放,如同馳騁在草原上一樣的音樂,現在盡管也喜歡,但是對莫扎特、巴赫的曲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因為這些音樂家的曲子格式規整,無一處不在規則之內。在嚴格的規則下的美是大美。音樂如是,建筑如是,為人處世更如是。
音樂,是他與陳陳結緣的紐帶,也是這家人不可或缺的元素。劉西拉每天堅持拉小提琴,從貝多芬的《春天奏鳴曲》到莫扎特的《小提琴協奏曲》,這是他在1962年畢業獨奏音樂會上拉過的曲子,現在他還有一個愿望,就是把這些帶有青春記憶的曲子在公開場合再拉一遍。這是他大學時代的音樂導師陸以循給他定下的“作業”。
為什么合唱團里的人總是那么快樂,身為團長的劉西拉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我的祖父沒有看到中國的強大就去世了,我們下一代出生時,中國已經強大,恰恰是我們這一代,體驗了中國從羸弱走向富強的過程,并且我們親手創造了他。”
▲出彩中國人上的“學霸合唱團”
向為祖國繁榮富強奉獻青春的一代人致敬!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專訪清華學霸合唱團|他們唱《我愛你中國》為何如此打動人心?因為這是他們一生的寫照
2017-06-26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