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要求,解決好教育為誰服務、培養什么樣人的問題,教材統編是個綱,中小學三科教材大改版,中國底色到底有多重?
從今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數百萬就讀于起始年級的小學生和初中生,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3個科目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現行的“人教版”“粵教版”“蘇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將逐步被取代。
據悉,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教育部歷時五年,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教育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教材局局長鄭富芝介紹,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教材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教材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要健全國家教材制度,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要重點編好中小學三科教材,實行國家統編、統審、統用。
統編的三科教材注重立德樹人,讓青少年從小打好中國底色,落實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強化革命傳統教育,注重法治精神培育。
以最受關注的語文為例,采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兩條線索相結合的方式編排教材內容,“語文素養”重在聽、說、讀、寫基本知識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選文的思想性,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以文化育人。小學一年級一改以往模式,變成先認字,再學拼音,降低了拼音教學難度;教材所選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古詩文132篇,占所有課文選篇的30%;初中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語文教材還收錄了大量革命傳統經典篇目,如《紀念白求恩》等經典篇目,小學約40篇,初中40篇。
按照中央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原品德課將調整為“道德與法治”,小學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分別編寫了法治教育專冊教材。歷史新教材注重國家主權和海洋意識教育,強化全民族抗戰14年的歷史概念。
語文:革命傳統教育篇目占較大比重
“統編版”語文教材首要變化在選文,增加了傳統文化篇目。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古詩文132篇,占所有課文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所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新教材還增設了專題欄目,如小學的“日積月累”欄目,安排了楹聯、成語、諺語、歇后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選文的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此外,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較大的比重,既有反映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革命經歷的篇目和他們的作品,也有反映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如狼牙山五壯士、江姐、黃繼光等。
“統編版”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還特別否認了魯迅在中小學課文中“大撤退”的說法,小學選擇了2篇,如《少年閏土》,初中選擇了6篇,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
歷史:強調紅色革命和國家主權及海洋意識教育
據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葉小兵介紹,“統編版”的歷史教材,按照“線”“點”結合的方式編排教學內容,“點”是具體生動的重大歷史事實,“線”是社會發展演變的規律。新版強調紅色革命和國家主權以及海洋意識教育,完整介紹了中國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到最終勝利的14年的史實。
例如在八年級歷史教材中,明確“14年抗戰”的概念。“以前教材可能只羅列幾次大型戰役,但現在的教材中既有正面戰場也有敵后戰場,國民黨在抗戰中發揮的作用得到體現,也強調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
新版教材歷史教材專門有2冊系統講述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發展,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史實,涉及老一輩革命家40多位。
新版教材強調國家主權和海洋意識教育。教材以史實為依托,講述了新疆、西藏、臺灣以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南海諸島作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歷史淵源。
在落實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歷史教材在古代史部分涵蓋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多方面,涉及歷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30多部。
道德與法治:設置法治教育專冊
2014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為了在教材統編工作中落實這一要求,教育部介紹,將義務教育階段原品德課調整為“道德與法治”,在新教材中注重法治精神培育。“道德與法治”小學教材共12冊,初中教材共6冊。其中,把小學六年級上冊和初中八年級下冊設置為法治教育專冊,集中講授憲法,強化系統性,其他冊的教材結合相關內容分散鑲嵌,確保法治教育始終貫穿,全程不斷線。
“道德與法治”教材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6部條例和司法解釋。同時結合實際案例,教材創設開放的問題情境,培養辯證思辨能力。如,歸還失物要求物主“請客”的活動,就是想引導學生圍繞“拾物歸還,索取報酬該不該”來展開討論。
教材還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比如遵守交通規則等法治教育、遵守孝道等傳統文化、誠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得到體現。
(來源:“北京習風堂”微信公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王志剛 | 再出發:弘揚古田精神的重大現實意義——紀念建軍90周年之進行群眾路線教育的最好教科書
2017-07-27幸福不能以損害他人為代價——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體會
2017-07-07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