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偽’是一切正面英雄人物的原罪,正面英雄人物必須自證清白。”
01
—
《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中的哪吒,其實已經和《封神演義》中的哪吒沒有什么太大關系了,“魔童”只是借助了“封神”中的人物符號和故事框架,來講一個新故事罷了。 這個故事,也就是現在電影觀眾都非常熟悉的少年成長故事。 所以,說是新故事,但故事并不新,只是角色的形象是新的。
02
—
“魔童”哪吒的形象,完全不同于1979年版的動畫片《哪吒鬧海》中的那位清爽英俊的少年英雄哪吒,而是“煙熏裝朋克小魔頭”的形象——黑眼圈、塌鼻子、大板牙。 他整天端著一副什么都無所謂的冷漠表情,喜歡惡作劇,打起架來心狠手辣,還愛念打油詩——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一口七八個,肚子快撐破,茅房去拉屎,想起忘帶紙。”
這形象,有點嚇人。
03
—
動畫電影講述少年成長故事,似乎是一個慣例。 最近幾年很熱的《瘋狂動物城》、《獅子王》、《千與千尋》,以及我前面提到的《哪吒鬧海》等都是如此,不同的是,這些電影中的主角,都不像“魔童”哪吒那么又兇又丑,那么“熊孩子”。
《瘋狂動物城》中的兔子朱迪聰明、單純、努力,尊敬父母和長輩,像極了許多剛從警校畢業、滿懷理想的新警察;《獅子王》中的小獅子辛巴,勇敢、正直、活潑;《千與千尋》中的小姑娘千尋,雖然有點任性,但善良、勤勞、堅韌,不怕困難,敢于吃苦。
《瘋狂動物城》中“女主角”兔子朱迪
最重要的,不管朱迪也好、辛巴也好、千尋也好,她們的形象都非常可人,令人望而生憐、見而生愛,而“魔童”哪吒,則總是一副屌屌的、油鹽不進的樣子,很有點令人“討嫌”。 當然,更值得深思的是,“魔童”哪吒這副“煙熏裝朋克小魔頭”的形象偏偏能夠吃得開,兜得轉,受歡迎,“魔童”的票房已經超過了曾經大賣的《瘋狂動物城》,成為內地動畫電影票房榜的新冠軍就證明了這一點。 一個可以與“魔童”哪吒做比較的形象是《亮劍》中的李云龍,這也是一個與傳統的濃眉大眼,一臉正氣的英雄形象迥異的“反英雄”形象,他耍性子、犯紀律,滿口粗話,渾身匪氣,但這樣的形象也被廣泛接受。
據報道,《亮劍》問世十余年來,已經成為重播率最高的電視劇之一。
《獅子王》中的“王子”辛巴
04
—
從文化的角度看,“煙熏裝朋克小魔頭”的形象大行其道,表明中國仍然處于解構時代,這個時代從八十年代的《頑主》就開始了,今天仍然沒有結束的跡象。 在解構時代里,英雄人物不具有不證自明的正當性,一切英雄行為,如果不能從“自我”、“私欲”的角度得到解釋,就一定會被懷疑是“裝”、是“虛偽”,甚至是大奸大惡。 所以,影視作品中的英雄,必須“有點毛病”,有點“丑”,甚至“有點壞”,如此才會被認為是“真實的”。英雄人物身上的“毛病”和“壞”,主要功能是為了證明他不虛偽。“虛偽”是一切正面英雄人物的原罪,正面英雄人物必須自證清白。
在1979年版的《哪吒鬧海》中,哪吒一出生就是一位充滿正義感的小英雄,但“魔童”中的哪吒不是這樣,他被陳塘關的老百姓歧視、懼怕、被他們視為妖怪,他強烈動機的是要證明自己。 這的確是一個莫大的悲劇。 在好萊塢,甚至印度電影中的英雄人物濃眉大眼、一臉正氣就可以被接受,中國電影這樣表現就不行,要么必須有一身毛病,要么就必須把自己偽裝成好萊塢式的英雄人物,如《戰狼2》、《流浪地球》那樣。 這從一個側面證明,我們的文化自信還遠沒有恢復。
1979年版《哪吒鬧海》中哪吒的形象
最后,從接受心理的角度看,“魔童”哪吒的形象被廣泛接受,也是現實生活的一種投射。 許多年輕觀眾從“魔童”哪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們在大學、在職場、在社會上,甚至在家庭里,都被標簽化了,但他們深知,標簽所指稱的自己和標簽背后真實的自己并不是一回事。“魔童”哪吒的委屈、逆反、心酸等等,他們全都感同身受,所以他們為“魔童”哪吒之喜而喜,之悲而悲,也就可以理解了。
《千與千尋》中的千尋與白龍
05
—
“魔童”的制作是頂級的,比起好萊塢已經毫不遜色,但我們還沒有建立起相應的頂級文化。
(未完待續)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