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華為251事件 中國通信史背后的思考
點擊:3483  作者:小二胖    來源:察網  發布時間:2019-12-11 09:54:51

 

       這幾天,因為李某元的公開信,也被稱為華為251事件,使華為處于輿論風暴當中,一時間,各路神仙興風作浪,洪水滔天。不知是天災,還是人禍。

說實話,胖爺不太喜歡華為,缺少人情味。但是,這背后有文章,透過亂象看本質,我幫給大家捋一捋思路。

過去15年,數字經濟的增速是全球GDP增速的2.5倍。而2018年美國和中國的數字經濟已分別占到各自GDP58%38%以上。

胖爺在《70歲的北約》一文中提到“2016年,北約已將數字空間作為陸、海、空這3個傳統軍事領域之外第四個戰斗領域。

數字空間已經作為第四戰場,數字空間靠什么,傳輸速度,基礎建設和標準,缺一不可。不然的話,還未開戰就已經輸了。

今年4月,美國國防創新委員會關于《5G生態系統:對美國國防部的風險和機遇》,體現了美國對于爭奪5G領先地位的焦慮和緊迫感。

在很多領域美國是領跑者,但恰恰在通信產業領域,中國的產業鏈完整性和成熟度是超越美國的。

同樣參與5G制高點爭奪戰的還有韓國、日本以及歐洲各國,政府和相關企業也在積極推進5G的商用進程。

所以歐洲才會對華為的5G猶豫不決,美國才會對華堵截圍剿。

我給大家講一講中國通信產業從2G3G4G5G的一段歷史,大家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思考。

一、2G時代

中國的移動通信業務是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的,198711月在廣州開通了第一個模擬移動電話局,比全球第一部移動電話開通晚了十幾年。

此時,歐洲的第二代移動通信標準,GSM起步了,就是后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移動用戶長期使用的。

1991年第一個GSM網絡在芬蘭投入商用,之后在歐洲迅速發展,并向全球普及。

正當全球都準備采用GSM建網的時候,CDMA(碼分多址)技術出現了。

時光回到1985 7 月,加州圣地亞哥大學的幾個教授在雅各布家里聊天,偶然意識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商機。他們都清楚,這可能會改變歷史。

于是,同年,這7個人創立了高通公司,提出在無線技術領域的CDMA技術,大幅度提升無線通信的效率和容量。我們的手機里的芯片絕大多數都來自于它。

美國將CDMA作為第二代移動通信網的核心技術,以此為基礎發展CDMA網絡。

幾年時間,高通就在全球申請了 4000 多個 CDMA 網絡相關專利,CDMA 很快成為美國的主流通訊網絡技術。

也隨著美帝的霸權主義強勢向全球輸出,高通就躺著收專利費一躍成為通信巨子。

一個既不賣無線通信設備系統,也不賣手機的公司,卻能夠在全球無線通信行業呼風喚雨,憑借的就是其多年積累的技術專利。

截至20183月,高通累計有14萬件技術專利涉及到無線通信。雖然很多已經過期,但其專利數量每年仍以30%的速度在增長。

在這些專利中,大約20%為標準必要專利(SEP),也就是說高通大約有3萬件專利被用于無線通信標準,從運營商網絡、電信設備,到基站和手機,都會用到高通的專利技術。

看一看高通10年來的財務數據,便一目了然了。

 

歐洲人搞 GSM,美國人搞 CDMA,在 2G 時代,想搞通信只有這兩個選擇,是把錢交給美國佬,還是歐洲佬。

1992 年,中國就開始做 GSM 試驗網,國家選擇了歐標,移動、聯通從一開始就是用 GSM 組建 2G 網絡。

1994719日,中國聯通正式成立,背后,是電子部、鐵道部等部委以及地方政府機構。

1995年,郵電部與總參謀部聯合成立長城公司,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采用CDMA技術,建立800MHz的移動通信網絡。

中國在加入 WTO 談判時,美國政府在高通、朗訊、摩托羅拉等大公司的游說下,將在中國組建 CDMA 網絡作為中國入世WTO的交換條件之一,中國不能只有一個 GSM

但隨著中國電信與中國移動分拆后,CDMA項目轉手,國家也明文規定軍隊不能參與商業活動,中國電信、總參撤出長城CDMA網,于是聯通接手了CDMA

中國電信在那個時候還沒有登上舞臺,正在搞固話和小靈通呢。

199941日作為入世談判的重頭戲,中美電信高層會議在廣州舉行。談判規模為中美雙方有關電信的最高層,中方由當時的信產部部長吳基傳領導,美方由商務部部長戴利率領。

雙方在第2天就中美CDMA移動通信簽署協議,其中涉及高通等眾多美國電信公司。

當月,國務院召開會議,決定將CDMA列入國家扶持聯通的項目。

2000420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移動)成立,基站總數超過220萬個,客戶總數超過8億戶,注冊資本為518億元人民幣,是全球網絡規模、客戶規模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

當時,2G 時代咱們缺乏專利技術,移動和聯通不得不向歐美上交巨額的專利費,中國人口眾多,換句話說,就是被收了人頭稅。

20001129日,高通和信息產業部簽署有關CDMA的備忘錄,其主要內容包括:

、信息產業部表示支持中國聯通作出短期內建立以IS-95A CDMA技術為基礎的全國性CDMA的決定。

二、高通公司將致力于設計出可支持CDMA/GSM雙模手機的芯片,并同意與合適的中國企業合作,開發生產這種芯片。

三、高通公司將積極在中國尋找合適的企業為高通生產CDMA芯片,并將積極考慮投資中國的芯片生產行業。高通公司將繼續承諾向中國制造商提供世界最優惠價格的CDMA芯片。

四、高通同意與受許可的中國廠商在中國合作并生產CDMA芯片。

請注意第二條,和第四條。

該備忘錄由老雅各布和信產部婁勤儉副部長簽署。

2004年,中方完全履行諾言,支持聯通建設CDMA網絡,聯通的CDMA網絡已有近2800萬用戶。

但高通的承諾除了自己已生產出CDMA/GSM雙模芯片外,其余完全沒有兌現。

高通不但沒有和中國廠商合作開發CDMA芯片,而且,也沒有一片高通CDMA的芯片在中國大陸生產。

高通根本沒有打算和任何中國廠商共同開發、生產CDMA芯片,他同意在中關村建立CDMA中心,只是為了在聯通上CDMA之前作些表面功夫。

 

二、3G時代

2G 時代,中國看懂了歐美如何制定標準,即將踏入 3G 時代,整個中國通信界都有一個愿望,參與 3G 標準和規則的制定,贏得話語權。

但是歐美不愿意,中國剛開始普及 2G,它們在 90 年代初期連 3G 標準都已經建好了,當時國際公認的 3G 頻率有 FDD TDD 兩種。

技術壁壘、專利、已經制定好的規則擺在那里,我們沒有話語權,歐美已經揮舞起鐮刀,等著再一次收割13億人的人頭稅。

1997 4 月國際電聯發出 3G 標準征集函時,中國距離 3G 提案截止只有一年時間,以國內的技術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從零做一個完整的 3G 標準出來。

可能有些讀者會問,那么牛逼的華為當時干嘛呢?

華為還在生產交換機,還沒有登上歷史舞臺呢,再等等吧。

這是輪到大唐通信上場了,前身是郵電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20 幾年前大唐的地位就是現在的華為,大唐承擔了提交中國 3G 標準提案的任務。

但是技術所限只到了智能天線這部分,根本沒有涉及到核心的通信系統。

絕處逢生,恰巧西門子的 TD-CDMA 技術有較多問題,已經在歐洲 3G 標準比拼中輸給了愛立信、諾基亞等力捧的 WCDMA 標準,有意出讓。

大唐獲此消息后,便收購西門子手上的技術,提出 TDS-CDMA 標準,代表中國參與 3G 標準的制定。

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國際電聯都不認為 TDS-CDMA 3G 標準,只能稱之為提案。

直到 2000 年,信息產業部(后來和工業部合并成為工信部)聯合移動和聯通,以中國13 億人的市場為談判基礎,國際電信聯盟才勉強將中國 TDS-CDMA、歐洲的 WCDMA、美國的 CDMA2000 并列為三大 3G 國際標準。

從本質上講,TDS-CDMA 就是國家的一個占座行為。

類似油頁巖技術,這是國家戰略,投入了巨額資金,明明知道開采成本非常高,也要有這個技術,避免石油運輸線路被切斷,我們還能有Plan B

2001 9 月開始,大唐董事長周寰決定,集中大唐內部所有力量和資源,全部投入到TD-SCDMA

2005 年周寰找到了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等重量級科學家,聯名上書請求支持中國自主創新的 TD 技術。

2006 1 月,TD-SCDMA、和神舟五號、超高育種水稻并列為十五期間代表性重大自主創新科技。

2008 年,中國移動再次上書,發展自主創新技術義不容辭,明確要求 TD-SCDMA 由移動承擔。

這一建議很快得到批示,TDS-CDMA 給了移動,WCDMA 給聯通,CDMA2000 給電信,3G 牌照塵埃落定。

移動當時面對的困難巨大,TDS-CDMA 3G,但速度卻只有2.8M/S

2009 2019TDS-CDMA整整十年,移動在 TDS-CDMA 上投入了約 2000多億。聯通的CMDA也投資了累計千億。

在通信產業內部,有一個公開的秘密,TDS-CDMA 只是一個過渡網。

如果從投資回報上看,無論是TDS-CDMA,還是CDMA,都是一筆失敗的投資,但是卻有了自己的標準,為今后的4G5G,制定打下了基礎,這才撕開了歐、美的口子。

三、4G時代

輪到4G上場了,20073月,中國信息產業部成立了IMT-Advanced推進組,其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推進TD-SCDMA在國際標準化組織內的順利演進。

20071116日,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上為國際IMT(第三代及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確定了新的頻段,并從2008年開始向全世界征求4G候選技術。

200711月,在韓國濟州舉行的3GPP工作組會議,通過了LTE TDD融合技術提案,基于TD的幀結構統一了延續已有標準的兩種TDD模式。

LTE 4G,移動的 TD 4G 時代會演化為 TD-LTE,而聯通、電信的 WCDMA/CDMA2000 則是演化為 LTE-FDD。兩者只是兩個不一樣的門,但打開門屋子里面是完全一樣的。

2007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了我國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科研規劃,TD-LTE被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2008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成立了TD-LTE工作組,三大電信運營商悉數加盟。工作組明確了到2010年的TD-LTE產業化時間表,以推動TD-LTE產業化工作。

之后,科技部將TD-LTE列入十一五國家科技重點支撐項目,加強TD-LTE工作。發改委則成立了新一代移動通信實驗室和系統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2009年年初,中國移動開始醞釀籌建TD-LTE試驗網。從一開始,中國通信產業就把吸引產業鏈各環節合作伙伴全力投入作為工作的重點。

2009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主導的TD-LTE技術試驗正式啟動。至12月中旬,完成單系統基本集測試。

200910月,國際電信聯盟在德國德累斯頓舉行ITU-RWP5D工作組第6次會議,征集遴選4G候選技術。

我國提交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LTE Advanced技術方案成功勝出。

TD-LTE不僅具有我國自有的關鍵技術,而且在標準設定之初就以國際化的視野實現與國際主流技術的融合,更有望在全球更廣范圍內獲得應用。

2010415日,由中國移動建設的全球首個TD-LTE演示網在上海世博園開通,建設了17TD-LTE室外基站,網絡下行速率高達100Mbps、上行速率高達50Mbps

201062日,大唐、中興、華為、創毅視訊、安立等11家公司發布首款TD-LTE芯片在內的產品,TD-LTE端到端產品能力形成。

201010月,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通信部門(ITU-R)第5研究組國際移動通信工作組(WP5D)第9次會議在重慶召開。

最終確定LTE Advanced(包含我國提交的TD-LTE Advanced)和802.16m為新一代移動通信(4G)國際標準。

國際電信聯盟決定于2011年年底前完成4G國際標準建議書編制工作,2012年年初正式批準發布4G國際標準建議書。

201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復同意TD-LTE規模試驗總體方案,在上海、杭州、南京、廣州、深圳、廈門6個城市組織開展TD-LTE規模技術試驗,在北京搭建TD-LTE演示網。

根據規劃,TD-LTE規模試驗將以形成商用能力為目標,通過進一步擴大部署和應用的規模,進而實現端到端產品達到規模商用的成熟度,并帶動國際運營商選擇和部署TD-LTE

2011214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GSMA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中國移動聯合多家國際運營商發起成立了TD-LTE全球發展倡議(GTI)。

這一倡議旨在促進TD-LTE的多方國際合作,共同解決TD-LTE發展的關鍵問題,加速推動TD-LTE的規模商用,實現TD-LTE在全球的應用和部署。

截至10月底,GTI已擁有114家運營商成員和95家廠商合作伙伴。GTI成為具有全球重大影響力的國際組織。

20117月,TD-LTE Band 38成為達到GCF終端認證條件的首個頻段,這是TD-LTE終端測試產業成熟、TD-LTE產業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

20126月,中興、華為推出支持40MHz載波聚合的設備,標志著產業對LTE-A技術的支持。

20126月,中國移動香港公司4GFDD-LTE)網絡與內地4GTD-LTE)網絡實現雙向漫游,這也是4G網絡在全球首次實現雙向、雙制式的國際漫游。

20127月,經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中國移動正式啟動TD-LTE擴大規模試驗網建設,計劃通過新建和升級的方式,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廈門、青島等城市建設超過2萬個TD-LTE基站。

20121014日,在國際電信聯盟2012世界電信大會期間,我國政府首次正式公布將2.6GHz頻段的2500MHz~2690MHz全部190MHz頻率資源規劃為TDD頻譜,加速了國內4G商用的進程。

20121218日,中國移動全球首個TD-LTELTE FDD融合網絡服務在香港商用。

所以,沒有3G時代TDS-CDMA上的瘋狂投入,就沒有4G時代真正的話語權。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當年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投入了上千億,換取自己的3G,打破了國外通信公司的專利壟斷,才有了后來積累經驗上4G,也才有了今天的5G,超越了歐美,5G時代終成引領。

四、5G時代

移動通信走到了5G時代,在5G SA標準的形成中,中國無疑是重要貢獻者。

中國5G技術的發展,挑戰了美國在4G時代制定國際規則的主導權。

2018613日,在美國圣地亞哥,3GPP全會(TSG#80)批準了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5G NR)獨立組網功能凍結。

此次SA功能凍結,不僅使5G NR具備了獨立部署的能力,也帶來全新的端到端新架構,這意味著5G正式可進入到商用階段。

3G跟隨,4G并跑,5G突破是中國通信力量在全球標準形成中角色變化的真實寫照。

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最新統計,在通信企業5G標準必要專利(SEP)聲明量排名中,華為最高占17%,而高通為10%

單從專利申請量來看,華為要比高通多,但在專利的技術獨特性和含金量上,高通還是占據上風的。

 

關于5G是什么,很多讀者可能會有疑問,看了下面幾個問題就清楚了。

1.到目前為止中國和美國在5G研究方向有什么不同?

中國采用的是厘米波段,頻率相對較低;美國采用的是毫米波段,頻率相對較高。

2.采用厘米波的優勢是覆蓋范圍大,只要在原有的4G基站的地方更換設備就可以;而美國的毫米波覆蓋范圍小,需要新建很多密集的基站。

這個在美國目前情況是不大現實的,就好比修高鐵,中國采用的是原來鐵路的標準軌距,只要把原來的路基處理一下重新鋪軌就好。而美國則采用的是寬軌距,需要重新開山架橋去修路基。

但是這個工作需要時間和技術完善才能完成。這也就是他們為什么要不擇手段地拖住華為。

所以美國其實就是想拖住全世界的5G步伐,至少拖住5年,好讓他自己的設備系統和技術水平發展起來。

五、沖突

2019515日,特朗普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要求美國企業不得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企業生產的電信設備

200多年來美國宣布緊急狀態對付過的對手只有四個:

1)日不落帝國;(2)納粹軸心國;(3)冷戰超級大國蘇聯;(4)華為,一家科技公司。

美國以世界第一的綜合實力全力絞殺一家公司,這是美國的恥辱,也是中國的驕傲。

516日,美國商務部禁止中國華為和華為旗下的70家企業在美國的銷售和采買行為,很多美企以書面形式和華為斷絕一切商務合作。

520日,彭博社報道,由于需要遵循美國政府禁止他們與華為公司開展業務的法令,英特爾、高通和博通正在切斷與華為的交易,立即生效。

美國內存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和西部數據也相繼停止業務。

包括華為在內與華為有關聯的70多家公司被美國加入實體名單;位于該名單的企業,除非美國政府特批,不得有任何美國企業與華為有所合作。

20191122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決定,初步將華為和中興公司列為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企業,將禁止美電信運營商使用通用服務基金采購華為和中興的服務和設備。

美國習慣了用國家力量,打壓特定國家和特定企業,之前整垮了法國的阿爾斯通公司便是最好的例證,今天又想擠壓中國企業。

歐洲吃過美國的虧,德國與法國表示他們不打算將華為排除建造國家5G網絡的競標者以外,不會追隨美國的華為禁令。

法國總統馬克龍 (Macron)說,不應該因為科技而掀起貿易爭端,并強調應該在不危及安全的前提下,讓任何公司都能參與5G網絡的建設計劃。

德國表示只要任何公司有符合安全標準,他們便能參與德國建造5G網絡的工程。

對我們來說,安全標準是決定哪些公司能參與建造5G網絡工程的關鍵,而這些標準并沒有針對特定公司或國家制定。

為什么德國這么講,因為德國的工業4.0,本質上是萬物互聯。

德國的工業基礎和工業技術非常先進,但是網絡設施卻非常落后,沒有5G,工業4.0就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根本連不起來。

德國想用華為的5G,但又受到美國的壓力。

前幾年,國內很多團組來德國參觀德國的工業4.0,概念很受震撼和啟發,對應就是咱們國內的中國制造2025

美國當然不樂意看到這一幕,公然向歐洲盟友頻頻施壓,阻止盟友在5G建設中使用華為設備。

不僅如此,還利用媒體,煽動輿論,攪風攪雨。

辭退的員工,華為固然在企業管理中有處理不當的地方,但這不是你買不買華為手機的問題,而是背后有人扇陰風點鬼火,美國的《紐約時報》,CNN,一個個帶節奏,興奮的恨不能竄起來。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華為是5G技術的領導者,所以美國此舉核心目標是要阻滯中國5G網絡的發展。

跳過現象看本質,美國政府的根本目的在于:

1)在數字經濟時代,與中國爭奪5G技術發展的先機。

2)未來國際規則制定權的爭奪正向確定技術標準演變。

3)圍繞5G技術的遏制已經不可避免地成為美國對華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后記

這個世界正在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人面向未來,另一部分人希望扭轉局面回到過去... ...

在一塊長僅2700米,寬1000米的狹小地域內,雙方10萬余人拼命廝殺,絞殺43天后,一向自信和強大的美國不得不低頭,承認他們無法攻下上甘嶺。最終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議》,美軍止步三八線。

“16個國家最精良的軍隊,最先進的陸海空立體軍事集團,30多個后勤支援國家,竟如此狼狽!

無論何時,只有敢于斗爭,勇于勝利,才會贏得真正的尊嚴!

國與國之間亦是如此。

華為,向前沖!

中國,向前沖!

雖萬千人,吾往矣!

本文原載微信公眾號智庫百曉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華為251事件 中國通信史背后的思考

    2019-12-11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