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論文寫作與發表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以往,我們在科研中有了重要發現,都會“情不自禁”地優先往國外學術期刊發表。對于國內期刊,更多的則是吐吐槽,比如論文審稿速度慢、版面費高、關系戶多、學術水平不高。
回國后,我擔任了《中國機械工程》、《塑性工程學報》、Engineering、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JCSU)的編委或者青年編委。我和這幾個期刊的編輯都有接觸,感覺和大家以前的吐槽完全不一樣,編輯們都在鉚足勁往前發展。
下面談談我了解到的國內學術期刊發展的幾點新變化。
(1)國內學術期刊發展速度遠超國際學術期刊。
前幾天JCSU召開了青年編委會議,會議中,期刊主任介紹國內科技類學術期刊的影響因子以近27%的平均年增長率在增加,遠超國外學術期刊的增長速度。
我讀研究生的時候,中科院金屬所主辦的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JMST)影響因子只有0.1左右。然而,2019年JMST影響因子達6.155,位于SCI冶金與冶金工程類期刊世界第四了。
另一本期刊,重慶大學主辦的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發展非???,2019年影響因子達7.115,位于SCI冶金與冶金工程類期刊世界第二,預計2020年能夠到第一。當然,前面提到的Engineering和JCSU兩個學術期刊的發展速度也很快。
2020年12月,我參加了Engineering的機械與運載學部青年通訊專家會議,Engineering期刊的影響因子超過10已經指日可待,期刊定位與Nature、Science看齊,將成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三大學術期刊之一。JCSU期刊發展速度也很快,有望今后2-3年上臺階。
(2)國內學術期刊越來越重視作者。作者是學術期刊發展的根本,沒有一流的作者就沒有一流的稿件。
今年,我曾和JCSU期刊編輯部主任聊天,了解到他們經常聯系作者,并且他們會對在期刊發表優秀論文的作者進行獎勵,為獲獎者設立投稿綠色通道,獎勵參加學術會議和舉辦個人學術活動。
與此同時,為了幫助作者推廣學術成果,國內學術期刊利用期刊公眾號對成果進行精彩介紹。我的論文“深冷軋制制備高性能金屬材料研究進展”發表在《中國機械工程》2020年第一期。論文發表后,《中國機械工程》編輯部在期刊公眾號進行推送,訪問超過3000次。
應該說,現在國內的學術期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視作者、重視作者的感受。
我經常參加國內學術會議,經常碰到《中國機械工程》編輯也在參加這些學術會議,并經常主動邀請作者投稿。《塑性工程學報》為了辦好期刊,邀請國內重要的學術機構如果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組團發表專欄,形成“團隊”影響力,這樣的創新模式無疑對于組稿單位、個人以及期刊都形成共贏模式。
(3)國內學術期刊越來越重視青年學者。
傳統學術期刊非常重視功成名就的學者,他們有卓越的學術成就和影響力,能夠給期刊帶來榮譽。但是,成名已久的學者很多不在科研一線,也不親自寫學術論文,他們對于一個學術期刊論文質量提升的貢獻相對有限。
然而,大部分青年學者親自在科研一線做實驗、寫論文,他們對學術界最新發生的學術動態、最熱的科研問題是非常關注和了解的。應該說,青年學者是絕大部分學術論文的直接貢獻者。
現在國內學術期刊都非常重視青年學者。Engineering期刊成立了青年通訊專家,JCSU成立了青年編委會。這個世界,任何事情發展都是得青年才俊者得優先發展。一個學術期刊得到一群出類拔萃的青年學者的支持,這些期刊肯定會得到快速發展。
現在國內很多學術期刊成立了青年編委會,通過一群在學術界活躍的青年學者參與,經過一些年的發展,學術期刊的影響力將來自然而然會與日俱增。
(4)越來越多成名學者往國內學術期刊投稿。
現在我們國家對于科學研究的投入是很大的。然而,以前大家把這些科研成果寫成學術論文后都投稿給了國外期刊,然后我們國家又投入大量的經費去購買國外學術期刊數據庫,將我們發表的學術成果“買回來”供大家學習。
我們往國外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越多,國外出版社擁有的“版權”就越多,國內圖書館購買論文需要花費的經費也就更多。
以前,我們鼓勵學者往國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增加我們學者的國際影響力。然而,很少有人考慮到往國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其實相當于“免費”給那些期刊打工,幫助他們掙錢。
這些年,我們在國外開源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和購買國外學術期刊數據庫的支出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F在,很多人都已經意識到,這些年我國學者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為世界創造了大量的知識財富,但是這些知識財富的“所有權”都不歸我們國家。
我自己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怪事,有論文發表在某國際學術期刊上,當我去下載這篇論文的全文的時候,由于學校沒有購買這個期刊的數據庫,居然不能夠下載自己撰寫的學術論文。所以,現在很多成名學者呼吁大家把學術論文發表到我們國內自己的學術期刊,共同打造一批國內擁有知識版權的世界一流學術期刊。
2020年1月,《中國機械工程》發表了成立三十周年專輯中,里面有好些是院士和知名學者發表的學術論文。我們希望在這些知名學者的帶動下,大家都把最優秀的成果投稿到國內的學術期刊上,一起促進國內學術期刊的發展。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優秀的學術成果發表在國內的學術期刊上,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做的事情。
國家科技項目申請中已經開始強調重視國內學術期刊,代表作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發表在國內學術期刊上。我們應該與時俱進,響應國家號召,努力做出好的成績,努力將最好的成果發表在國內學術期刊上。
作者|喻海良(中南大學教授) 來源:科學網微信號(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