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
2022年12月26日,國際著名焊接專家、中國焊接領域的開拓者和領軍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關橋在京逝世,享年87歲。
關橋院士長期從事特種焊接技術研究。他顛覆了“焊接變形不可避免”這一傳統認識,解決了航空航天板、殼、壁板類典型構件焊接壓屈失穩變形這一世界性難題,創建了“低應力無變形焊接理論和方法”;他主持和指導了多項特種焊接新技術研究開發和工程應用,解決了“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航空渦噴系列發動機等諸多型號研制中的焊接變形關鍵技術難題,填補了多項中國國內空白;他倡導建立了高能束流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和航空連接技術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等,在國防武器和航空裝備的設計與研制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2019年,《科學中國人》曾對關橋院士進行拍攝報道,并在《我是科學人》紀錄片專欄全面上線,謹以此片悼念關橋院士,向這位“焊接巨匠”致敬!
關橋:焊接巨匠,助力航空航天
出品:《我是科學人》(2019年)
正文分割線
“5、4、3、2、1!”
1994年2月8日,隨著一聲令下,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升空。遠在千里之外,一位老人早早坐在電視機前,神情嚴肅地觀看著中央電視臺的實況轉播。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航空制造工程焊接專家關橋。作為我國航空焊接專業學科發展的帶頭人,他引領了中國焊接技術的起步和發展。
“我很高興,也很激動,但同時也有點擔心,怕長三甲用的這項技術出問題。”關橋口中的“這項技術”就是由他研究發明的低應力無變形焊接技術,該技術解決了長三甲火箭研發中燃料箱焊接變形問題,實現了焊接變形控制領域中的重大突破。
#坐著火車去學焊接
關橋1959年畢業于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學院,后又于1964年在該校獲得技術科學副博士(K.T.H.)學位。他為推動國內焊接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提升焊接學科地位做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關橋成為首位榮獲國際焊接領域最高榮譽“IIW FELLOW AWARD”的中國專家!
關橋院士被授予“IIW Fellow Award”獎
回顧關橋院士的成才之路卻異??部?。關橋的童年時期是在抗日戰爭的硝煙里度過的,那時他已經暗下決心立志報國,高考時報考了土木工程相關專業,發榜日才得知要到北京俄文專修學校報到。
“俄文專修?這是干什么的?”關橋心里充滿了問號,后來才知道是留蘇預備部。一年后,關橋踏上了通往莫斯科的火車,也正是在這趟火車上他才得知自己即將學習的是焊接專業。“
那時候,焊接對我來說就是在路邊拿電烙鐵焊焊洋鐵壺。”關橋笑談道。盡管一無所知,他還是選擇接受安排,開始了焊接的研究道路。
#做焊接的最佳代言人
從攻克語言關、適應飲食與生活習慣,再到對焊接的逐漸深入學習,關橋一步步探索著焊接的神奇之處,并真正喜歡上了這一讓他為之奮斗一生的專業。
剛到蘇聯時的關橋
通過在蘇聯留學期間對焊接的學習,關橋意識到與之相比,國內的焊接技術水平還相差太遠。為此,他不斷突破創新,相繼做出多項重要成果。他發展了“焊接瞬態熱應變高溫云紋測試技術”;顛覆了“焊接變形不可避免”這一傳統認識;還通過發明的“低應力無變形焊接理論和方法”,成功解決了航空航天板、殼、壁板類典型構件焊接壓屈失穩變形這一世界性難題。
“火箭大都是采用薄板結構,一旦焊完后就會發生失穩變形,但采用低應力無變形焊接技術,就能控制住整個變形。”關橋介紹道。該技術成功在長三甲火箭的艙段上得到直接運用,還因此獲得了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關橋始終堅定不移地堅守在科研和生產第一線,不但率先開發了基于脈沖鎢極氬弧焊(TIG)、脈沖熔化極氬弧焊(MIG)的懸空焊接技術和焊縫滾壓及預變形方法,還指導了高能束流加工技術、擴散連接技術、攪拌摩擦焊接等多項新技術的預先研究與工程應用開發,并先后獲得國家發明獎二等獎、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等榮譽。
#向世界發出中國焊接之聲
關橋很重視國際焊接前沿技術的發展情況,他時刻注意國際學科前沿發展態勢,領導組建了我國高能束流加工技術科技重點實驗室、航空連接技術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中國攪拌摩擦焊接中心”等,極大促進了我國焊接基礎研究的深入。
學術交流不僅要走出去,還要把外國的專家請進來。在關橋的極力推動下,我國還于1994年成功舉辦了國際焊接學會(IIW)第47屆年會,代表中國焊接技術向世界發出了邀請。
科學路上無坦途,因此在焊接技術研究中的關橋總是透出一股韌勁,不容許出現一丁點差錯。而卸下科研重擔,回歸生活的關橋卻顯得有些“隨性”,“他會幫我做做家務,還會經常和兒子去看電影。”夫人陳麗芳說道。
在很多人看來,關橋是科研中的強者,帶領中國焊接走向國際舞臺,彰顯國家的焊接實力。而在家人心中,關橋有韌性,也有柔情,但唯一不變的是他赤誠的家國情懷。
文章來源于我是科學人 ,作者我是科學人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芯片院士吳漢明:明明是工科問題,卻感覺整個教學系統理科化傾向嚴重
2022-12-14答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時代考題”——院士專家熱議黨的二十大報告
2022-10-19?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