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束對中國的國事訪問后,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因為在采訪中作出臺灣問題的“升級”不符合歐洲利益,歐洲不能當美國的附庸等表態(tài),引來一些西方盟友和評論人士的尖銳批評。對此,美國華盛頓廣播節(jié)目主持人加蘭·尼克松10日連發(fā)兩條推特,“援引”白宮內部消息爆料稱,因馬克龍有關中國發(fā)言,拜登政府決定對其下手。一是給馬克龍搗亂,“拜登總統(tǒng)已命令中央情報局向法國抗議者運送武器和成堆的磚頭,直到馬克龍在中國問題上閉嘴。”二是“精準打擊”馬克龍,“拜登總統(tǒng)已指示中央情報局調查馬克龍可能參與對北溪管道的襲擊以及必要的國際刑事法院的指控。”看得出來,馬克龍有關歐洲在臺灣問題上立場發(fā)言,確實讓美歐不少人急得跳腳。接下來,“大西洋派”會采取什么動作?這份爆料可不可信?美國是否已經真的決定對馬克龍和法國下“黑手”?
加蘭·尼克松(Garland Nixon)是美國華盛頓廣播節(jié)目著名主持人,前美國公民自由協(xié)會董事會成員。多次在社交媒體爆料“獨家”新聞。
4月14日,加蘭據稱“援引”白宮內部消息爆料當被問及“美軍是否可以保衛(wèi)臺灣人民時,”拜登政府回應說“當然不會,我們的軍事演習表明他們都不會幸存,我們只是需要一個借口來對中國實施制裁。”同日,他在另一則爆料中同樣“援引”白宮內部爆料稱拜登正在考慮推遲烏克蘭的攻勢以便他繼續(xù)“摧毀臺灣的計劃,”拜登表示 “你能想象從太空看臺北的爆炸會是什么樣子嗎?”4月12,同樣據稱援引白宮內部消息,加蘭稱拜登曾詢問軍情六處是否有任何剩余的諾維喬克神經毒劑可以抹在馬克龍的門把手上。觀察者網今年2月報道,嘉蘭援引“白宮內線消息”發(fā)帖稱,拜登竟透露美國有“毀滅臺灣計劃”。臺灣政論人士、國民黨前“立委”蔡正元2月21日在臉書上分享此消息后,頓時讓島內“炸了鍋”。民進黨當局高層人物急忙“滅火”,不僅聲稱“這是不實報道”,還攻擊蔡正元等人散布“疑美論”、“反美論”。今年三月加蘭曾連線接受央視采訪,以“北溪”天然管道遭破壞和美國“民主峰會”為例,指責美國政府的虛偽。他的爆料大多標注援引內部消息,看起來煞有介事,也確實有較多關注者,有一定影響力。幾分真爆料,幾分戲謔,各位看官仁者見仁。那么對于拜登指示CIA對馬克龍下手這件事情的爆料,理性分析,事情的可能性有多高呢?首先,馬克龍臨去中國前,專門與拜登總統(tǒng)通話,協(xié)調法美對華立場。路透社12日報道,有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國外交官說,馬克龍與美國總統(tǒng)拜登在臺灣問題的立場一致。馬克龍發(fā)表關于臺灣的言論后,4月10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fā)言人柯比(John Kirby)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回答馬克龍訪華相關提問時表示,拜登政府對與法國的良好雙邊關系,拜登總統(tǒng)與馬克龍總統(tǒng)的關系以及雙方在許多不同問題上共同努力的事實感到滿意和自信。行前的電話溝通以及事后美國官員的公開表態(tài)似乎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法國和美國在這件事情上也許有一定默契,不至于讓CIA通下狠手。但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4日分析文章顯示美國方面對于馬克龍的表態(tài)不無擔心。文章援引多位美國政府消息人士稱,雖然他們知道馬克龍確實并不能代表整個歐洲,但他們擔心他的話會讓華盛頓的立法者更難為建立強大的跨大西洋聯(lián)盟提供理由。美國若果真打算對馬克龍“下手”,現(xiàn)在是不是好時機呢?法國總理博爾內1月公布政府退休制度改革方案后,法國社會已經經歷三個月的社會沖突。馬克龍政府3月20日挺過不信任投票。養(yǎng)老金抗議動員規(guī)模似乎開始下降。據法新社報道,4月13日星期四,法國工會方面舉辦反退休改革的第12次示威抗議活動和以前相比,走上街頭的反對者人數(shù)少了很多。法國勞工民主聯(lián)合會(CFDT)負責人貝爾熱表示,“對這項改革的抗爭仍然很強烈”。法國憲法委員會就退休改革法案的裁決預計將在周五傍晚公布,貝爾熱表示,無論裁決結果如何,“工會的斗爭遠沒有結束。”此時說是法國的多事之秋似乎并不為過,美國若真如加蘭爆料所稱,準備“向法國抗議者運送武器和成堆的磚頭,直到馬克龍在中國問題上閉嘴,”也可以算得上是“損招”了。另一方面,馬克龍關于歐洲不應追隨美國或中國的臺灣政策的表態(tài),引發(fā)的批評余波未止。此前歐洲各方批評馬克龍喪失歐洲領袖資格,美國議員則認為應重審與歐關系。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近日訪華,二人關于臺灣的表態(tài)更是被帶著先驗假設進行對比,馬克龍又遭 “鞭刑”。貝爾伯克周四表示“我們不能對臺灣海峽的緊張局勢無動于衷”。多家外媒對此解讀為貝爾博克是在強調與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結盟以回擊馬克龍,抵消馬克龍訪中對歐盟造成的負面影響。馬克龍此時家里家外都不省心,美國如果真的決定下手,也不失為是落井下石的好時機。對于這個問題,實際上目前并沒有清晰的答案。不過,《華爾街日報》13日的一篇文章卻從另一個角度,表達了美國方面的不滿。這篇標題為《馬克龍尋求安撫涉臺言論觸怒的西方盟友》的文章聲稱,馬克龍眼下在外交上遭遇兩難境地,“一方面想平息他最近關于臺灣問題的表態(tài)在大西洋兩岸引發(fā)的軒然大波,另一方面也為他關于歐洲外交自主的主張進行了辯護。”《華爾街日報》渲染道,馬克龍此前的一些表態(tài),在大西洋兩岸引發(fā)批評,有議員和外交人士質疑,在美國向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和援助之際,法國對美國及對華盛頓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的支持是否發(fā)生了動搖。甚至,文章還說馬克龍之后在荷蘭進行訪問,還因面臨這種質疑而被蒙上了陰影。白宮官員在10日曾表示,他們對美法關系“感到放心并充滿信心”。對于這個表態(tài),不少美國媒體和分析人士認為,這是拜登政府不想讓美法關系中的分歧公開化,盡量對外界展示與法國這個歐洲大國的團結一面。但是,美國共和黨方面對馬克龍的“炮火”還是非常猛烈的,有的還表示通過馬克龍的表態(tài),美國不能指望獲得歐洲盟友的支持。除了共和黨國會參議員盧比奧第一時間發(fā)短視頻,威脅法國和歐洲說清楚馬克龍是否代表歐洲的立場之外,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也湊熱鬧。他在接受??怂剐侣劜稍L時說:“世界瘋了,它正在爆炸,而美國完全沒有發(fā)言權。”他說:“而馬克龍卻站到中國那邊,我說過,‘法國現(xiàn)在要向中國靠攏了’。”不過,馬克龍此前推動歐洲戰(zhàn)略自主,已經令特朗普和美國大西洋派不滿。2018年,當特朗普要求北約組織內的歐洲成員國增加軍費開支,并就該聯(lián)盟給美國帶來的益處提出疑問時,馬克龍就呼吁建立一支真正的歐洲軍隊。顯然是跟特朗普和美國共和黨的政客唱反調。在荷蘭訪問時,馬克龍重申法國支持維持臺灣現(xiàn)狀、支持“一個中國”政策。“這一立場向來契合于盟友的角色,”馬克龍表示,“但正是在這一點上,我必須堅持戰(zhàn)略自主的重要性。成為盟友并不意味著成為附庸”。“戰(zhàn)略自主不僅僅是一個概念。它正在成為一種現(xiàn)實,”馬克龍表示。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近日也表示,法國是美國“強大而可靠”的盟友,同時強調繼續(xù)與中國接觸仍然很重要。基于這些新的表態(tài),《華爾街日報》認為“法國政府正在安撫西方盟友”。《華爾街日報》稱,馬克龍想把歐洲打造成“第三極”,能夠與美中兩個經濟和軍事超級大國三足鼎立。那么,歐盟唯有發(fā)展自身的軍力以及工業(yè)和外交政策,才能擁有足以獨立于美國的自主權來塑造自己的命運。馬克龍和歐洲距離實現(xiàn)上述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例如在能源上,歐洲目前依靠美國的天然氣供應為歐洲家庭供暖。而且,中東歐國家對美國的依賴正在加深。波蘭總理不久前說,應該深化與美國的伙伴關系,而歐洲不是專注于戰(zhàn)略自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告訴“補壹刀”,最近幾天馬克龍的言論正在發(fā)酵,尤其在對華政策方面,歐美目前處于激烈的辯論期。現(xiàn)在歐洲內部就有兩個比較對立的觀點:一派是跨大西洋派別,他們以親美為主要方向,主張把歐洲的命運放在美國人手里;另一派是戰(zhàn)略自主派,主張歐洲應該成為多極化世界中獨立的一極,維護自身利益,對于歐洲利于與美國利益作出區(qū)隔。無疑,馬克龍和現(xiàn)在法國政府是后者。而恰恰現(xiàn)在中國訪問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被美國及一些歐洲媒體認為是“跨大西洋派”的代表。貝爾伯克雖然不會明確說,但她顯然比較傾向于第一派。不過,但從訪華的影響來看,崔洪建認為貝爾伯克很難跟馬克龍相比,還不足以實現(xiàn)美國人希望的“替歐洲正名”。一是,貝爾伯克只是德國外長,級別上就低了不少,而且在政治和外交方面,德國也沒法跟法國分庭抗禮。二是,馬克龍這次談歐洲戰(zhàn)略自主,談不做美國附庸,這一點貝爾伯克很難去批評或者反對。因為她不能直接說,歐洲不要戰(zhàn)略自主,就要做美國附庸。當然她會采取另一套話術,來抵消或者減少“馬克龍言論對歐洲立場和形象的影響”。畢竟,貝爾伯克只能做這么多,她不是歐洲的外交負責人,也不是美國的國務卿。至于說,有美國媒體人在社交媒體上爆料“美國中情局要對馬克龍下手,派一些特殊人員將法國國內的反政府示威搞大”,有歐洲問題專家告訴“補壹刀”,這種可能性存在的幾率比較小。這位專家認為,法國國內民眾對馬克龍政府推動延遲退休的政策不滿,已經持續(xù)一段時間了,美國中情局在這個時候下手其實作用不會明顯。而且,前期已經鬧得很大,但是馬克龍政府依舊態(tài)度很堅決。所以,如果美國想用這種手段,來讓馬克龍分心甚至因為國內問題焦頭爛額,無法再顧及歐洲戰(zhàn)略自主,純粹是一廂情愿。馬克龍從一上臺,就多次強調并堅持推動歐洲戰(zhàn)略自主,這個“初心”一直沒變。另外,如果中情局如果對法國“上手段”,想搞亂法國,如果這些計劃被泄密或者被人抓住了實際證據,那么拜登政府在“團結歐洲”的系統(tǒng)工程上反而會陷入十分狼狽且被動的境地。畢竟,這還不像悄悄對歐洲領導人實施“情報監(jiān)聽”手段,美國可以辯解是“為了保護歐洲盟友的安全,避免其遭遇威脅”。派人將法國反政府示威擴大,那是“搞亂歐洲”。當然,也不能排除美國會通過一些自己認為十分可靠的手段,來拉近與法國的關系。因為拜登政府與特朗普政府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對華競爭中,前者依靠的是盟友體系和各種意識形態(tài)小圈子。
(執(zhí)筆:刀斧手&繡花刀;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fā)】,轉編自“補壹刀”微信公眾號,修訂發(fā)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fā)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chuàng)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chuàng)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fā)現(xiàn)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fā)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