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紀念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發射成功34周年!
1984.01.29 ~ 2018.01.29
1.毛主席親自批準 “331工程”
1975年3月31日,在我國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以及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兩彈一星工程)之后不久,中央軍委召開第八次常委會,討論通過了國家計委、國防科委、航天工業部、電子工業部、廣播電視部、總參通信部等部門聯合起草的《關于發展我國通信衛星問題的報告》并呈報毛主席批準,我國衛星通信工程由此啟動,并命名為“331工程”。
毛主席批準了《關于發展我國通信衛星問題的報告》,命名為“331工程”
國務院、中央軍委于1977年正式下達了“加速北京、昆明、新疆地面站建設的通知”(后來又增加了拉薩地面站)。由昆明軍區、新疆軍區及總參第一通信總站迅速抽調人員,組成臨時籌建機構。
負責總參北京衛星通信地面站(中央站)建設的總參第一通信總站抽調了精兵強將成了“311工程辦公室”。由方金榮、張宏順、趙文龍、童衛平、魏長統等同志著手進行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的建設方案制定,選址、電測等項工作。
“331工程辦公室”成員在制定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中央站)建設方案、進行選址和電測工作。右起:張宏順、方金榮、童衛平、魏長統等
2.長達五年的艱苦奮戰
1977年11月中旬開始選址、電測,1978年2月23日,總參通信部辦公會議通過了選址定點方案。緊接著,馬鳳初、宋長興等率領從全總站抽調的通信工程和技術骨干,組成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籌建處的通天之師,風塵仆仆地開赴到北京門頭溝一個叫西山溝的風水寶地,他們身住帳篷、風餐露宿,夏冒風雨,冬戰嚴寒,開始了長達5年的艱苦奮戰。
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主機樓基建施工中
1978年8月開始,籌建處兵分兩路,工程組由魏長統負責工程基建,技術組由馬和國負責技術儲備、參與駐廠設備研制和進站設備安裝調試驗收。技術組人員用三年的時間到南京通信工程學院、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學院、南京郵電學院培訓進修進行技術儲備。
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直徑13米國產天線吊裝現場
1982年6月開始,技術組分組參與駐廠設備研制,一組趙文龍、蓋繼東、劉雙會、丁延慶、馬繼紅、王希慶、于振安、車文等人赴南京714廠和14所,另一組曹小龍、王萍、趙衡、單鵬、房路淵、劉昭等人赴貴州凱里4162和都勻4191三線工廠。
赴貴州三線工廠人員。左起:王萍、房路淵、單鵬、劉昭
全體同志到衛星通信設備生產科研第一線,虛心向廣大工人師傅和科技人員學習請教,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技術數據,為下一步設備進站安裝調試驗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圓滿完成了任務。1983年春節后,大家陸續回到北京參加設備進站安裝調試驗收工作。
1983年6月,在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總參通信部部長崔倫(中)組織來自全軍通信兵的人大代表視察正在建設中的總參北京衛星地面站
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設備安裝調試驗收現場。前排左四起:童衛平、龔國民、魏道田、魏長統、劉雙會、汪田山;后排左四張宏順
1983年11月29日,北京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順利完成了設備驗收交付工作。
1983年12月5日,時任總參謀長楊得志及總參通信部和總參一總站的領導到現場視察,楊得志總參謀長為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的建成剪了彩。
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設備驗收交付現場,前排左一房路淵,左十二楊千里;二排左一王萍,左二王建華,左三汪田山;三排左一王生安,左二李玉峰,左三王建銘,左四劉曉明,左六王希慶,左十四劉雙會;四排左一程宇,左二曹小龍,左六趙衡,左七魏文武,左十薛東,左十四魏長統,左十七袁汝梅,左十八丁延慶,左十九劉昭;二排右二張宏順;三排右二胡增福,右六于振安,右十周順峰,右十一車文;四排右十五童衛平,右十八單鵬,右十九蓋繼東,右二十一馬繼紅
3.爭分奪秒,攻堅克難,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發射升空
1984年1月29日,還有3天就是大年三十了,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的全體同志顧不上做過年的準備,全部進入戰斗崗位。國防科委作試部、航天工業部、電子工業部、廣播電視部、總參通信部、總參一總站的相關領導和參試人員也都進入主機房,組成現場指揮部。
當時,衛星站領導張宏順、汪田山等進入指揮位置,高攻放設備值機的是蓋繼東、于振安、車文等;低噪聲接收設備值機的是馬繼紅、劉世東、張日新等;天線伺服跟蹤設備值機的是劉雙會、李玉峰、王生安等;廣播電視傳輸設備值機的是丁延慶、王魯寧、劉昭等;數字終端設備值機的是單鵬、袁汝梅、曹小龍、王萍、房路淵、王建銘、劉曉明等;通信衛星監測管理設備值機的是趙衡、王希慶、程宇、王輝、薛東等;載波和電話設備值機的是鄧連生、周順峰等;配電和二次電源設備值機是吳金波、申海奎等;后勤保障負責人是胡增福;現場總指揮是童衛平。
1984年1月29日20時24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發射升空
1984年1月29日20時24分,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0A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由于第三級火箭二次點火失敗,致使衛星無法進入離地面三萬六千公里同步定點所需的過度軌道,只能在一個近地點只有幾百公里的低橢圓軌道上以每96分鐘繞地球一圈的速度飛速旋轉,經過我國可控范圍的時間只有10分鐘。
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
此時,現場氣氛立刻緊張起來。現場指揮部隨即同西安測控中心聯系,確認星上有效載荷遙測參數正常的情況后,決定利用衛星飛過北京地區的短短幾分鐘的時間里,進行通信分系統的傳輸試驗。童衛平根據西安測控中心發來的衛星軌道參數和有效載荷數據,和大家一起研究繪制了天線跟蹤軌跡圖,確定了傳輸試驗業務類型和地面發射功率的大小,并反復組織了演練。經過一個不眠之夜,第二天凌晨試驗開始。
大家在現場反復演練。左起:劉昭、祝有軍、薛東、趙衡、丁延慶、單鵬
1984年1月30日,衛星飛臨北京上空第一圈,由于地面站天線伺服跟蹤設備啟動慣性,跟蹤速度跟不上衛星的飛行速度,實驗沒有成功。大家總結經驗,為了克服地面站天線伺服跟蹤設備的啟動慣性,必須讓天線按照衛星預定軌道提前加速運轉,并與衛星到達北京上空的時間點吻合。
當衛星第二圈飛臨北京上空時,童衛平果斷發出了開機的指令,地面站天線開始按照預定的跟蹤軌跡高速旋轉,廣播電視信號立即送出,高攻放功率加到預定值,全體參試人員都屏住呼吸,主機房現場靜的似乎掉一顆針都能聽到。
突然,衛星監測管理設備值機趙衡高聲報告:“發現衛星信標信號!”,童衛平立即發出指令,劉雙會他們捕獲衛星信標修正跟蹤軌跡,蓋繼東他們加大發射功率,丁延慶他們調整電視傳輸信號……,瞬間,主機房廣播電視接收監視器上出現了短暫的逐步穩定的中央電視臺的電視信號,圖像質量主觀評價為4分。
頓時,試驗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大家歡呼雀躍,王萍等同志甚至激動地流下的喜悅的眼淚。這次不尋常的非常規試驗,為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的再次發射和試驗成功,取得了寶貴的經驗和試驗數據。
總參通信部副部長楊千里親臨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視察工作。前排中間是楊千里
4.終于迎來載入我國航天、通信發展史、我軍通信發展史上里程碑的日子
1984年4月8日,這是一個永遠銘記在我國航天、通信發展史,以及我軍通信發展史上里程碑的日子。經過認真的準備,4月8日19時20分,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0B星)發射成功。
張愛萍(前右二,時任國防部長)、江澤民(前右一,時任電子工業部部長)、錢學森(站立前排左三,時任國防部五院院長)在崔倫陪同下(站立前排左二,時任總參通信部部長)視察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通信實驗工作
1984年4月16日18時27分,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準確定點于離地面三萬六千公里的東經125°赤道上。
1984年4月17日19時30分,國家各部委,解放軍各總部,國防科委,總參通信部和總參一總站的各級領導和專家齊聚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觀看了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各項通信試驗的傳輸實況。
記得當時在試驗聲碼話時,需要男女聲音傳輸在不同速率時的誤碼率和通話質量的試驗數據。由于條件限制,現場沒有專業的播音員,指揮部決定從參試人員中挑選男女2人完成此項任務,最終王萍以原通信三團長話站受過專業訓練被選中,王建銘以那標準渾厚的普通話發音被選中。他們臨時抱佛腳,拿出南京通信工程學院衛星通信專業教材做試驗文本照本宣科,取得了寶貴的試驗數據。
1984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全體參試人員發出賀電,對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發射成功表示熱烈祝賀,希望全體參試人員認真總結經驗,戒躁戒躁,再接再厲,為加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防現代化做出更大貢獻。當天10時,時任國防部長張愛萍在北京指揮所通過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與新疆自治區第一書記王恩茂通了電話。
1984年4月19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的賀電,并刊登了張愛萍與王恩茂通電話的照片
1984年4月20日,張愛萍部長親臨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視察,并欣然命筆為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題詞:“通天蓋地”。這是對地面站全體官兵,也是對全軍所有衛星通信官兵們為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發射試驗成功所做貢獻的最大的褒獎。
國防部長張愛萍為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題詞:“通天蓋地”
1984年4月25日,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由國防科委西安測控中心正式移交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監測管理和運行,并擔負國防通信值班任務。
1984年4月30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慶祝大會,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的代表童衛平、蓋繼東、丁延慶、單鵬、趙衡等同志光榮地參加了大會。
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發射試驗成功以后,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陸續承擔了09核潛艇衛星通信試驗任務,國慶35周年天安門廣場大閱兵實況轉播任務,解放軍報社衛星傳版任務,雙星定位(北斗前期的方案論證)試驗任務,以及公安部、航天工業部、廣播電視部、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華能集團等民用衛星通信任務。
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到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視察工作。左起:楊千里、田紀云、李鵬
總參謀長楊得志到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視察工作。左起:余秋里,何其宗,楊得志,童衛平
國防科委作試部王建蒙到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檢查指導衛星通信試驗工作。左起:王萍、楊成功、王建蒙、張和仁、趙衡
《人民日報》刊發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第一代衛星通信女干部照片。左起:王魯寧、呂亞琳、王萍、劉鵬、向軍、饒民
1986年3月1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了總參衛星通信地面站開通民用衛星通信電路的新聞。圖中蓋繼東正在向用戶介紹衛星通信設備的性能
時光荏苒,三十四年過去了,我軍的衛星通信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飛速發展。不但有固定地面站,而且有了車載移動站,艦載終端,機載終端,便攜式移動終端,小型手持終端等,通信手段也日新月異,通信范圍覆蓋了我軍能夠到達的所有地區。此時此刻,那些曾經為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發射試驗成功,以及為我軍衛星通信事業發展做出貢獻的“通天蓋地”的老兵們,一定會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一排左三張寧,左四王成俊,左五蓋繼東,左六張富友,左七李云生,右二秦至申,右五張奎杰,右六楊成功,右七陳遠芬;二排左六李維奇,右一趙衡,右四溫習年,右五袁濤,右七劉鸞寧;三排右三胡文,右六孟宏偉
謹以此文獻給我軍第一代衛星通信的老兵們!
集結號 編輯整理
2018年1月29日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