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最后讀書的時間,是1976年9月8日5時50分,在全身布滿多種監護搶救器械的情況下讀了《容齋隨筆》7分鐘,十多個小時后,一代偉人與世長辭。這位偉人幾乎是在他的心臟快要停止跳動的時候,才結束了一生中從未間斷過的讀書生活。”
對于“工作忙”的問題,要像木匠“釘釘子”那樣“擠”時間。當時許多干部一提起學習就直搖頭,經常以工作忙、沒有時間為借口不愿讀書。
對于這種現象,毛澤東說:“在忙的中間,想一個法子,叫做‘擠’,用‘擠’來對付忙。好比開會的時候,人多得很,就要擠進去,才得有座位。又好比木匠師傅釘一個釘子到木頭上,就可以掛衣裳了,這就是木匠向木頭一‘擠’,木頭讓了步,才成功的。自從木頭讓步以來,多少木頭釘上釘子,把看不見的纖維細孔,‘擠’出這樣大的窟窿來,可見‘擠’是一個好辦法。”
“在每天工作、吃飯、休息中間,擠出兩小時來學習,把工作向兩方面擠一擠,一個往上一個往下,一定可以擠出兩小時來學習的。”
他還特別表揚陳云說,“陳云同志有‘擠’的經驗,他有法子‘擠’出時間來看書。”
陳云的經驗是什么呢?1939年12月,陳云在《學習是共產黨員的責任》一文中揭開了謎底,就是“讀書要與懶惰作斗爭,要訂出一個切實的讀書計劃,照著去辦,堅持不懈。”陳云還談到搞好學習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只要大家認識清楚學習的重要性,就應該想法擠時間讀書。”
對于“看不懂”的問題,要像木匠“鉆木頭”那樣“鉆”進去。毛澤東說:“看不懂也有一個辦法,叫做‘鉆’,如木匠鉆木頭一樣地‘鉆’進去。”
“在中國,本來讀書就叫攻書”;“你要讀通馬克思的道理,就非攻不可”。他還舉例說,從前人稱“校對”為“校仇”,校對確實很難,非以仇人對之是不勝所為的。“所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理論,固然很難,如果我們以‘仇人’的態度不講感情地攻它,一定是無攻不破的,一定可以把它的堡壘攻下來。”
此外,正面搞不通,可以從旁的方面著手,先打下基礎,就可以一點一點地搞通正面的東西。這實際上也是毛澤東自己讀書實踐的體會,“攻書到底”。
他在日常讀書生活中,對喜歡讀的書,都是一遍又一遍地研讀,讀懂弄通吃透書的主要內容。
《共產黨宣言》是毛澤東最愛讀的書,1939年底,他就講過“《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后來的幾十年里,他每年都把《共產黨宣言》讀幾遍,他一生一共讀了多少遍,這是很難說清楚的。
他還在延安的窯洞里,借著煤油燈微弱的光亮,把李達所著的《社會學大綱》整整看了10遍,并在書眉和空白處寫下了1萬多字的批注。
從中南海故居保留下來的書籍中,可以看到許多書的封頁上畫有四五個圈。有些書,頁面上留有紅、藍、黑各色筆跡的圈劃批注,這是毛澤東不同時期反復閱讀留下的手跡。
毛澤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擠”和“鉆”讀書學習的一生。據記載,毛澤東最后讀書的時間,是1976年9月8日5時50分,在全身布滿多種監護搶救器械的情況下讀了《容齋隨筆》7分鐘,十多個小時后,一代偉人與世長辭。
這位偉人幾乎是在他的心臟快要停止跳動的時候,才結束了一生中從未間斷過的讀書生活。毛澤東同志這種活到老、“擠”到老、“鉆”到老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微信公號,原載2019年5月21日《中國紀檢監察報》,標題為《毛澤東談讀書》)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