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危機,從來不是沒有意義的。
近日,華為事件連續發酵,各種聲援不斷涌現,當我們奮起反抗之后,現在更應該徹底認清一個事實:美國真正懼怕的,盯著的,其實是中國的實業。
華為今天的遭遇說明,一些國家對于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崛起,絕不會持歡迎態度,當中國真正超過他們的時候,他們會用一切手段對付你。
這其實不是華為一個企業的遭遇,而是在中國成為創新經濟體的過程中,必須要爬過去的一道坎。
1
美國為什么那么仇視華為呢?
首先,未來一定是5G的時代,而華為早已提前布局完畢:截至3月底,華為已和全球領先運營商簽訂了40個5G商用合同,在這40個合同中,23個合同來自歐洲。
另外,華為還有70000多個5G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根據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有650萬個5G基站,28億5G用戶,覆蓋全球58%的地區。
這個5G的布局簡直就是一張天羅地網,將世界用嶄新的方式鏈接起來,重新解放生產關系,形成嶄新的生產力,對世界進步的貢獻巨大。
而且華為還是一家100%的中國人的公司,而且是唯一一家沒有上市圈錢的500強企業。
這次也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世界正在進入一個拼“硬核”的時代。
什么叫硬核?就是核心競爭力,就是掌握核心科技。
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個非常悲情的事實:在虎視眈眈的美國面前,華為最悲壯的不是被反復圍剿,而是放眼四望,周圍一個并肩作戰的戰友都沒有。
來看一個獲得高贊的網友評論:
就像網友所說:阿里巴巴/騰訊也好,萬科/恒大/碧桂園也好,這些互聯網企業和房地產企業很多也都是500強,但是這些企業不足以讓美國感到威脅。
過去四十年里,大國經濟一路向上。每一次遇到必須進行結構性調整的關鍵節點,選用了最輕巧的方式——大放水,搞基建和房地產。股市也跟在背后,亦步亦趨,共享繁榮。
回溯世界經濟史,哪一個曾經引領世界經濟的大國,不是由科技類企業充當排頭兵?
如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不是資源的競爭,也不是商業模式的競爭,而是“硬核”的競爭!
而我們現在,很多人普遍不會把精力放在“硬核”上,而是以最短時間獲取回報為目的,盡可能的去撈一把就走。
以剛剛上升的瑞幸咖啡為例,成立不到2年就順利上市,刷新了拼多多、趣頭條的最快上市速度,成為全球最快IPO的公司,也是今年在納斯達克IPO融資規模最大的亞洲公司,它根本不需要有“硬核”,然而這在很多人看來,就是最佳成功案例。
一個國家的真正核心競爭力,不只看這個國家的上市公司有多少,“鋼筋混泥土”有多少,街頭的單車有多少,在路上的送餐員和快遞員有多少,拿著手機玩直播和打游戲的人有多少……更要看:我們掌握了多少“硬核”。
其實人也是一樣,接下來就是一個拼“硬核”的時代,如果你沒有核心競爭力,什么都是靠整合,靠關系,靠資源,那么你一定會被淘汰。
2
未來的競爭不再是誰滅掉了誰,而是誰一旦掌握核心科技,所有人都必須從屬于他。一旦科技產業被封鎖了,就像一個無論多么有力氣的人被卡住了脖子,完全受制于人。
記得2016年的時候,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任正非當時就提出了華為進入到無人區的概念:
“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存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積累,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華為跟著人跑的機會主義高速度,會逐步慢下來,創立引導理論的責任已經到來。”
為這個“無人區”的到來,華為一直在做準備。3年前,公司明確規定,每年研發投入的30%左右,要投入到基礎研究。今天,在華為遍布全球的1500個實驗室中,有很多是從事面向未來的探索。
這是一個足以和世界上很多科技公司相媲美的數字,這種投入現在看來是多么的睿智,當面臨極限生死考驗的時候,這種投入讓華為仍然可以應對。
所以,當下的中國,特別需要有“硬核”的公司。因為我們的很多企業都在做著資源整合的事情,很少有人能耐下心來做研發和掌握核心科技,都在朝著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努力,輕資產的方式才是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但是利益最大化,往往是沒有“硬核”的,因為我們只要采購就可以了。
就像前段時間任正非說過一句話:
“這與我們這些年的經濟上的泡沫化有很大關系,P2P、互聯網、金融、房地產、山寨商品……等等泡沫,使得人們的學術思想也泡沫化了。一個基礎理論形成,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如果大家都不認真去做理論,都去喊口號,幾十年以后我們不會更加強大。所以,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做學問。”
對于中國來說,我們更需要的是實干型企業家的精神,而非汲汲于食利的資本家。
再來分享一段歷史:19世紀,英法兩國一直在較勁,但是兩國的經濟結構朝著不同方向演化,英國充盈著實干的企業家,而法國則充斥著食利的資本家。英國強在工業,法國強在資本。
最后的結果,當時是歷史選擇了英國,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法國敗下陣來,工業精神戰勝了資本精神。
因此,科技才是歷史變動的杠桿,是世界霸權更迭的根源,是大國崛起的支點。
或許,只有逆境才能讓人奮起直追。想想建國初期,中國在飯還吃不飽的時代,都還要一門心思扎頭搞核彈,這才能在六十年代同美蘇都鬧翻的時候存活下來。
3
所謂:成長在逆境,醒悟在絕境。
越是在這樣關鍵又危險的時刻,我們越能發現最有價值的東西,什么才是我們最重要的東西。任正非先生,讓機會主義盛行的社會,看清了本質主義的價值。
真正關系到國家前途的,還是中國的實體(科技)產業。制造業崛起,理應是中國下一步的方向。
唯有這樣,以華為為代表的硬科技,才能成為大國的標配。
唯有這樣,所有人才能看到命運向上的轉折點。
牢記八個字:科技立業,實體興邦。
參考資料:
1.馬光遠:為任正非點贊(光遠看經濟)
2.華為任正非落淚,茅臺袁仁國遭捕,中國兩大巨頭公司接連震蕩的不同指向(智谷趨勢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郭樹清:美國從中美經貿往來中得到的好處,相當于從一頭牛身上剝下來很多張皮
2019-05-26魏旭 | 美國圍剿華為再度說明,“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邏輯必須倒過來!
2019-05-25中興前高管評美國競爭5G:業內人看來,就像他們的乒乓球隊參加奧運會
2019-05-25?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