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不得窮人的哭聲,看到他們受苦,我忍不住要掉眼淚。”——毛澤東
環衛工人母親見到考場出來的兒子,母親哭了,兒子也哭了。
在考場外等候的家長不少,為什么偏偏這位環衛母親哭了呢?
是因為,環衛工人處于社會底層。高考結束,在這樣極具儀式感的場合,在家長群中,身著環衛服,顯得格外扎眼,此情此景,強化了她的身份——底層、草根、掃大街、含辛茹苦供孩子讀書······
高考如戰場,兒子背負家庭的希望走出考場,作為母親的任紅娟很難止住熱淚。
她的眼淚飽含深情,她愛自己的兒子,將他視作自己的驕傲;
她的眼淚飽含愧疚,她給予不了兒子優渥的成長環境,一個月1900元的工資,只能勻出800元給兒子上補習班;
她的眼淚飽含期待,希望兒子考上好大學,將來不要像爸爸媽媽一樣掃大街;
她的眼淚飽含委屈,十八年來,母親含辛茹苦,兒子寒窗苦讀,作為底層勞動人民,他們受過多少委屈?受過多少壓迫?受過多少冷眼相待?又有多少無奈和無助?
也許,出考場的時刻,有一種“解放”的感覺——過去的一切憋屈,一切委屈,一切的克制自己迎合他人,一切的隱忍不發,一切被教育、被驅使、被教做人,今天似乎可以反轉,終于可以抬起頭來、挺起胸膛做自己的人!
過去被壓迫得有多痛苦,今天就哭得有多么情不自禁!
這種“解放”的熱淚,不是似曾相識么?
新中國成立,推翻三座大山,無數被壓迫、被奴役的人民喜極而泣。
解放軍進藏,好似神兵天降,翻身農奴把歌唱。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遠在國外居住的華人失聲痛哭。這個痛哭和這對母子的感情是多么類似,是憎恨,是對多年來受到委屈的宣泄——
“有一個在西德居住的華人,每天早上起來門口都會放著很多的垃圾,他也是每天都默默的清理。直到有一天他的門前的垃圾都被清理走了,當地的執法者也親切的表示再也不會有垃圾堆在這里了。對于這件事,這個華人感到了萬分的感慨。而一個在國外居住的老先生已經習慣上車往后坐,那一天后,司機告訴他中國人可以坐在前面。因為中國制造出了原子彈,中華民族當然也是一個優等的民族。這個老先生頓時激動得淚流滿面。”
可惜,高考不是“解放”,高考也“解放”不了這對母子。遑論現在高考成績還沒出來,即使成績出來了,考上了985,在畢業即失業的年代,也很難實現階級跨越(當然,我們是希望同學們未來是光明的。)
這位環衛工母親,干最臟的活,掙最干凈的錢,過最艱難的日子,留下熱淚,令人動容,讓人心酸!
兒子說一句,“媽,你哭什么呢?”
媽回答一句,“我看見你高興。”
留給我們的是,相顧淚無言。
而我們多么希望這是: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最后,我們引用1942年毛主席的一段自剖與各位共勉:
“我是個學生出身的人,在學校養成了一種學生習慣,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學生面前做一點勞動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覺得不像樣子。那時,我覺得世界上干凈的人只有知識分子,工人農民總是比較臟的。知識分子的衣服,別人的我可以穿,以為是干凈的;工人農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為是臟的。”
“革命了,同工人農民和革命軍的戰士在一起了,我逐漸熟悉他們,他們也逐漸熟悉了我。這時,只是在這時,我才根本地改變了資產階級學校所教給我的那種資產階級的和小資產階級的感情。這時,拿未曾改造的知識分子和工人農民做比較,就覺得知識分子不干凈了,最干凈的還是工人農民,盡管他們手是黑的,腳上有牛屎,還是比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干凈。這就叫做感情起了變化,由一個階級變到了一個階級。”
作者:新青年2020 ;來源:新青年8341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