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昆侖專題 > 鄉村治理 > 閱讀信息
親歷4種集體農業失敗模式,不組織農民,一切都是癡心妄想!
點擊:  作者:小崔布爾什維克    來源:工農之聲  發布時間:2020-01-01 11:06:09

 

      集體農業在今天可以怎么搞?

這個問題似乎不成問題??!既然是集體農業,那當然是把農民組織起來搞合作社了。然則非也!集體農業有很多模式:農場模式、土地租賃模式、土地兼并模式、工廠模式……總之,建立在土地流轉形式上的各種發展方向,都可以說是集體農業,你能指望大家一來就選擇組織農民搞合作社嗎?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其實很多人并不認為組織農民搞合作社是個明智之舉,因為就算農民被組織起來了,合作社也開辦起來了,農村就能好轉了嗎?農產品就能不愁賣了嗎?農民就能過上幸福生活了嗎?不能??!這些問題的解決,遠比組織農民搞合作社似乎更難。于是乎,集體農業的模式便有了更多選項。

所以說,集體農業在今天可以怎么搞?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走了很多地方,看了不少農業方面的東西,見過的形形色色以發展集體農業為噱頭的例子實在太多了,與其說是發展集體農業,不如說是發展老板經濟。

安徽蚌埠地區,早在2011年左右,我們去調研的時候,就見無數化工企業下放農村,方法簡單粗暴!老板認準了一片土地,就跟當地簽約合作,當地再以公共設施建設的名義征收農民土地,然后賣給老板。

幾年后,農村被污染得面目全非,生產生活用水完全不敢用皮膚直接接觸,有強酸強堿呀!然后,再來移民搬遷,這里徹底成了空村,任人開發了。這算不算是集體農業呢?

從經濟上來說,農民倒賣土地賺了一大筆,好像是發展了;但從長遠上來說,這樣的農村還有什么希望?老板出錢做了土財主,連農業的影子都快沒了,何談集體農業

縱觀云貴川地區,山高路遠,坡陡林深,每家每戶又只有微不足道的一點點土地,不外出打工的,在家種地幾乎沒任何指望。2012年到貴州支農支教的時候,發現周邊好幾個村子,小孩跟老人是主力軍,年輕人幾乎沒有,土地很貧瘠,到處是石頭,但土地上卻幾乎都種滿了莊稼,可見土地之精貴。這跟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氣候環境有關,在這種地方,誰又來買你的土地呢?

 

2015年前后到河北,發現這里又是另一片天地,很多農村倒也基本保持原貌,只要是家里有人的都在種地。然而,不知道是接近北京市區的緣故,還是因為啥,這里特別盛行農場模式!有點錢的人,盤下一片土地開始各種農場開發,小的十幾畝幾十畝,大的成千上萬畝,搞生態農業的,辦旅游的,反正各種名頭,其實真正種瓜果蔬菜、主糧等供應市區的卻不算很多,是不是因為我去的不是時候,正好趕上大家癡迷鄉村生態旅游的年份呢?不知道,只是總覺得這些事情跟當地農村沒多少關系,就算有收入,也是人家老板的收入,你普通農民只有干瞪眼的份,誰叫你沒本事自己辦農場呢?

后來聽說,這種模式是效仿英美國家的農場主模式,一個人種地,養活一百個人那種。呵呵,我們有幸確實看到了這樣的情況,一位退休老干部,閑居在家沒事可做,自己承包了一大片土地種蔬菜,那些蔬菜管理起來就是今天農藥,明天化肥,長得很快。有一些沒賣不出去送給我們,我們直接拿去喂羊了,完全不敢吃啊——畢竟是看著他怎么種植的。這樣的農業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2016年的時候,回到云南,發現鄰村土地被江浙的老板大面積承包過去種三七了。按理說,云南的三七挺有名的,可以賣個好價錢。但是萬萬沒想到,資本就這么一介入進去,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三七價格大跌,很多老板雄心勃勃承包十年二十年的土地完全不敢再承包下去了,賠得血本無歸的比比皆是,農民在旁邊看傻眼了。說好的高價呢?說好的銷路呢?說好的一面收土地租金,一面幫老板種三七打工呢?呵呵,集體農業要真是這么容易搞,各村各寨直接紛紛招商引資就行了,還用得著為三農問題發愁嗎?

可見,集體農業不是這么個搞法。那些形形色色的模式,要么滿足了個別老板賺錢的愿望,要么直接傷害了農村土地,要么就連老板和農村一并傷害。早在建國初期,就有很多人做了大量調查研究,中國的農村不適合搞農場模式,至少不是什么地方都適合搞農場的,它不像美國整個中部地區都是平原,像云貴川地區,本身處于高原地帶,土地極不平整,幾乎是農業機械的禁區,你怎么去一個人種地養活一百個人?而那些適合搞農場大面積種植的江浙沿海一帶,人們又不屑于去種地了,直接經商來錢更快,這就是現在中國農村的現實。雖然我沒有把每個地方都走一遍,但我所走的幾個地方卻很有代表性。

中國的農村要發展集體農業,的確是只適合組織農民搞合作社!但是這不能隨便亂套用,需要一些方式方法。基本的思路是這樣的:農民的收入來源有兩方面,第一、土地分紅;第二、勞動分紅。然后再來考慮其他細節問題。

 

從中國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高原、丘陵地帶搞農村合作社,適合于農產品合作,而非土地合作。這些土地根本就合作不起來,反而是發展農作物,一村一品也好,一村多品也罷,土地還是在各家各戶手中,農產品卻可以實行統購統銷,大量運輸到城市。其中的道理,大家可以充分發揮想象,不難想到的。

至于平原地帶搞農村合作社,卻正好相反,適合于土地合作,農民一拿土地分紅,二拿勞動分紅,農產品則多樣化發展,直接面向市區超市。因為這些地方距離大城市較近,其農產品供應便捷,越是多樣化越有利于超市供應,顧客在一家就能買到所有想要的,可增強超市競爭力,一村一品反而不利于賣個好價錢。

由此看來,集體農業在今天最理想的模式依舊是搞合作社。這樣做主要是為了解決好農村土地分散與人口分散的兩散難題,至于銷售,雖然也很重要,但集體農業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增強了市場份額,間接實現銷售不愁。

如果江浙沿海老板明白這個道理,不是大量承包土地,而是大量收購農產品,他們就不至于賠得血本無歸了。只要他們每年提供幾個產品種植目標給農民,讓農民自己去選擇種植即可。很簡單,只要是農民自己選擇的,就不可能所有人家都只種植同一種農產品,市場反而能維持穩定。這個道理并不難想象??!千言萬語說不盡集體農業,一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