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宋濤3月30日在武漢會見來大陸訪問的馬英九一行。宋濤首先轉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馬英九的親切問候,充分肯定了馬英九為發展兩岸關系作出的重要貢獻。
宋濤表示,兩岸同胞一家親,要堅持“九二共識”,積極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不斷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福祉,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共同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馬英九對習近平總書記的問候表示感謝。他表示,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應攜手合作,在“九二共識”既有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促進兩岸永續和平與繁榮,提升兩岸中國人福祉、共同振興中華。30日上午,馬英九一行來到武漢市檔案館,參觀《英雄戰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武漢保衛戰專題展陳》。該展陳包括“情深似海 厚望如山”“生死阻擊戰”等六部分,其中多幅照片、多段視頻記錄了確診臺胞得到高效醫療救治、康復臺胞捐獻血漿的故事。觀展過程中,馬英九贊許建設方艙醫院是創舉,并向醫療工作者的犧牲奉獻致敬。他在受訪時表示,初期做到好的控制,使得疫情不會大幅向外擴張,感到非常敬佩,這不僅是對大陸,而且是對整個人類的貢獻。《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英雄戰疫》展陳中有一段視頻播放的新聞,正是馬英九在疫情暴發之初為滯留在湖北的臺胞發聲。從馬辦宣布要前往大陸祭祖開始,民進黨與綠營側翼便不斷鎖定馬英九進行攻擊。民進黨發言人卓冠廷30日稱,馬英九一邊貶低臺灣防疫成果,一邊跑去幫大陸抗疫背書。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30日反駁道,民進黨防疫成績亂糟糟,民眾一直在排隊,從排隊買口罩到排隊等疫苗再到排隊還買不到快篩,去年防疫成績甚至世界墊底,怎么還有臉現在出來做政治攻擊?他說,馬先生到了武漢,實地了解當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的經過,也是對醫護人員犧牲奉獻甚至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最高敬意,“政治不能凌駕人性??在高貴的人性之前,政治化顯得非常可鄙”。有媒體回顧今年以來,大陸持續向臺灣展現善意:對金門酒廠等符合要求的63家企業予以注冊或更新注冊信息;持續推動“小三通”全面復航;促請臺灣方面恢復兩岸直航航點;宣布恢復臺灣地區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輸入。3月30日,國臺辦又宣布,自4月1日起兩岸客運航線執行由雙向要求旅客行前48小時內核酸(PCR)檢測結果為陰性,調整為24小時內抗原(快篩)檢測結果為陰性。由于臺灣的核酸檢測高達3000—3500元新臺幣,國臺辦這項舉措對數月以來大量前往大陸的臺商和旅客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可以為他們省下一筆不少的開銷。“不做棋子,兩岸春暖花開”,臺灣前安全部門副秘書長楊永明3月30日撰文認為,馬英九前往大陸的祭祖之行有幾項深層意涵,每個行程都顯示臺灣與大陸的聯結有著綿密的歷史關系,不只是祭祖、學生交流而已,“因此馬英九的大陸行是春暖花開之旅,在此時彰顯兩岸溝通與和平的重要性”。同時,馬英九此行也是“反對代理戰爭之旅”,他的登陸時間與蔡英文過境美國的“巧合”,“剛好告訴全世界,臺灣不愿做代理戰爭棋子,兩岸可以春暖花開,回歸正確歷史認知,兩岸同文同種同祖先,有共同的經濟貿易利益”。臺灣《旺報》發表社評稱,宋濤主任日前與昆山臺商座談,與會者無所禁忌提問,宋濤也竭盡坦誠回答,談及統一后有什么好處時,他表示一中原則下都可以商量。文章認為,讓臺灣民眾認識到統一后的好處,首先要讓他們更加感受到現階段兩岸和平發展的好處,再通過深耕細作,令臺灣民眾對兩岸融合心存向往,而主動參與兩岸融合進程。3月30日下午,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的學生與武漢大學學生進行交流座談。帶臺灣學生登陸、促進兩岸年輕人的溝通交流,也是馬英九此次登陸的重要目的之一。

3月30日下午,馬英九先生帶領臺灣青年學生造訪武漢大學,并與該校學生交流座談。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致歡迎辭時表示,在珞珈山最美時節,兩岸青年匯聚東湖之濱。武大歷代學人在兩岸交往中譜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武漢大學積極參與推動兩岸教育、學術、青年交流,努力為臺灣學生學習生活、就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馬英九致辭時表示,自己第一次來大陸,只是第三天,已經看到很多熟悉的人和畫面。兩岸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讓他來之后感覺非常親切。隨后,兩岸青年學生展開交流討論。馬英九總結點評時表示,要恢復和擴大交流,開創新的項目,讓兩岸學生通過各種方式聯結在一起。我們希望推動兩岸學生交流、增進彼此了解。兩岸人民同文同種,交流能真正讓我們結合在一起,振興中華是我們的目標。林彥良30日在武漢大學座談后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次交流讓他感到大陸學生相當親切、熱情,通過與他們的對話發現武漢大學培養的是復合型人才。在交流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兩岸學子都殷切期盼著兩岸交流能更加擴大,大家未來可以在學術上合作,在課外活動上交流。

3月30日下午,馬英九先生帶領臺灣青年學生造訪武漢大學,并與該校學生交流座談。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林彥良是此次隨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登陸的學生之一,他今年26歲,出生在高雄,目前是臺南大學電機工程系博士生。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是“大九學堂”第二期學員,通過交申論和公開甄選等程序進入學堂。上周,馬英九基金會通知他可以參加此次登陸祭祖行程,因為平日就對兩岸關系很感興趣,他興奮地一口答應下來。這不是林彥良第一次到大陸,他此前因參加海峽兩岸青年節的兩岸大學生領袖營,去過兩次福州。不過,他認為此行是他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接觸大陸社會,“去那么多省份,連坐的交通工具都更多樣”。林彥良跟記者興奮地談起第一次乘坐大陸高鐵、體驗“中國速度”的心情——27日他們抵達上海后,乘坐高鐵前往南京,不僅速度更快,而且設施也相當棒,“座位上還有插座,方便乘客充電”。作為一名電機工程系的學生,林彥良一路上特別注意到上海的發電設施,他感嘆說,大陸在能源建設這方面已經比臺灣先進。這趟登陸之旅,讓林彥良收獲滿滿。去南京中山陵之前,他雖然對孫中山先生的生平有一定了解,不過由于他出生在1996年之后,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民進黨當局搞“去中國化”,歷史課本上的中國歷史已經被大幅刪減。他特別提到一個細節:馬英九在孫中山紀念館對導覽提起丘逢甲等臺灣先賢,他們對于臺灣被割讓給日本是多么痛心,希望能把這些歷史紀念也寫上去。29日參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時,林彥良更是受到巨大震撼。他和同學們的內心都相當哀戚,認為臺灣對于歷史的敘述應該加強,要把歷史還原,避免年輕人及下一代所接收到的歷史信息只是個別片段。接下來,林彥良還將隨“大九學堂”到湖南大學和復旦大學與大陸學生交流。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出發前馬英九基金會就希望他們利用這次機會和大陸學生好好溝通,他本人也希望能夠把學生之間的交流進一步擴大到兩岸民眾,緩解當前緊張的兩岸關系,為兩岸和平盡一份心力。
(作者:環球時報-環球網/吳薇;來源:“環球網”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