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昆侖專題 > 臺海論壇 > 閱讀信息
德納:巴以沖突背景下解決臺灣問題方式與時機選擇及通盤考慮
點擊:  作者:德納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發布時間:2023-11-04 09:45:52

 

1.jpg

【摘要】讓美國陷入三線作戰對中國有利,但有時間窗口。一旦巴以沖突及俄烏之戰解決,包括未來共和黨可能上臺,中國則需獨自面對美國戰略壓力。

一、目前臺灣大選判斷及民意

 

(一)臺灣大選主軸

 

2024年臺灣島內選舉主軸被拉到和平與戰爭的對決。在馬英九的號召之下,侯友宜、柯文哲、郭臺銘皆提出反戰主張,主張兩岸和平。但在大陸眼里,本質上還是“和平臺獨”,是拖統,也是不統、拒統。

2.jpg

 

3.jpg

藍營名嘴陳鳳馨論及兩岸統一時說,“臺灣不會交出外交權、軍事權,因為原本就存在。只要不交出這兩個權利,臺灣永遠不會是香港”。陳鳳馨先是“堅定”地連說了兩遍“臺灣永遠不會是香港”。然后接著說:“我覺得這里面有一個重要的基礎,不管如何去談兩岸間的階段性安排,臺灣不會交出的這幾個權力,一是‘軍事權’,一是‘外交權’,因為原本就存在,你只要不交出這兩個權力,臺灣就永遠不會是香港。”不交出外交軍事的“統一”實際上是“兩國論”。而且其言語從頭到尾,都沒有講到統一。她用一種模糊的形容詞,叫做“兩岸之間階段性的安排”。言論之中“拖統”意味很濃。

4.jpg
而常常訪問大陸并要求大陸惠臺的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接受唐湘龍專訪稱:“我們中國國民黨絕對不是一個親中,或者一個支持統一的政黨”,實際就是暗獨言論。

5.jpg


實際上臺灣的“臺獨”與“獨臺”,雖然有競爭,但也有合作。所謂競爭只是政府資源與權力的爭奪,合作就是不統。

而真正支持兩岸統一的統派才是“獨臺”和“臺獨”的共同敵人。“獨臺”和“臺獨”的共同目標是“反統”。

(二)目前臺灣選舉對賴清德有利

現在臺灣兩大選舉陣營正在進行藍白配,實際上合作雙方是面和心不和,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只會讓柯文哲得利,柯文哲本意不在乎當選,只在乎立委席次。作為想執政的國民黨選舉資源定會被柯文哲的民眾黨所吸走,國民黨的選舉勢力被削弱是一定的!目前藍白陣營還在為爭奪誰為主,誰為副手位置而內耗著。再加上郭臺銘參選必然分掉藍白陣營選票,這有利于現在民調最高占36%的賴清德。所以藍白配組合參選的結果失敗是一定的,賴清德漁翁得利,有利于賴當選。

6.jpg


加沙之戰加上俄烏之戰,這種戰爭的慘烈場景,讓島內“獨立勢力”,包括“臺獨分子”挺頭疼。因以上這兩場戰爭,加上臺灣“臺獨”勢力的一意孤行,所引發的臺灣民眾心理恐慌也達到了30年的新高,已出現臺灣人大批移民現象。目前臺灣民意之下,民進黨選舉策略及未來執政也以和平避戰為取向。

(三)看清臺灣政局

無論臺灣政壇各政黨怎么定位,結果都不要統一。這都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美國一貫采用在臺灣政黨兩邊同時下注的策略,以確保無論誰當選都不會推動兩岸統一。維持兩岸分離不統一,最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問題是,美國會傾向于選擇哪個黨?

理論上民進黨更聽話,聽話的民進黨更容易執行美國對臺政策,這更符合美國利益。

(四)對統派來說,民進黨執政可加速統一

對大陸來說,也許民進黨先削弱國民黨,再由大陸統一,反而有利于戰后臺灣治理。現在的臺灣所推行的民主與投票選舉,都是猶太金融資本創造出來碎片化而操縱各國或地區各個政體,進行金融殖民化的工具。由美國猶太金融資本所設計的民主投票選舉制度,實際是用以操縱對方社會內部進行碎片化、原子化,以便于在背后進行社會控制的工具。而國民黨被這種意識形態長期精神洗腦,還覺得是撿到了寶。還有大陸也有一部分“民國派”信眾與此遙相呼應。

7.jpg


而馬英九所宣稱的以所謂“和平與民主”方式與大陸協商來解決臺灣問題,只會掉入美國猶太金融資本所操控的由美國所設計的兩岸“不統”圈套。在話術上還可讓大陸無以反對,陷入其語言陷阱,而自覺放棄必要的統一手段。這就會讓大陸永遠解決不了統一問題。

民進黨執政,會讓大陸對和平統一放棄幻想,反而會“以我為主”下決心加快統一的進程。并且在民進黨執政時進行兩岸統一行動,至少可以減少臺灣藍營陣營的那部分臺灣人對大陸統一臺灣的對抗。這對大陸統一有利!

而在民進黨執政時期進行武統,可對”臺獨“首腦進行斬首行動,這樣可避免“臺獨”頭子戰后竄至海外,被美國利用繼續進行“臺獨”活動,對統一后的臺灣社會進行內部騷擾,也讓國民黨及大陸某些民國派放棄幻想。

(五)臺灣大選的影響

 臺灣大選無論誰當選,近幾年大勢上判斷兩岸局勢會緩和。不考慮國際形勢變化,僅限兩岸之間,總體統一時間拖后。

1)民進黨當選。統一時間縮短。

2)藍白配當選(雖然當選機率小)。統一時間延后。

二、美國因素

(一)拜登選舉前景

由于巴以沖突因素影響,對拜登當選不利。拜登競選總統基本無望,因其已經跟穆斯林選民決裂。根據華盛頓郵報的消息,美國總統已經跟他忠實的支持者,穆斯林和阿拉伯裔美國人之間的關系迅速破裂。在2020年大選中,全國有69%的穆斯林,把票投給了拜登;如今,他們大部分人表示,不會在2024年支持拜登。

拜登出于選舉考慮,若過分支持以色列制造針對巴勒斯坦人的人道災難不利于其選舉。一方面內塔尼亞胡與共和黨關系更密切,更有極端思維,目前共和黨比民主黨更支持進攻加沙;另一方面,現在60歲以上美國人支持以色列的比例多,而35以下年輕人同情巴勒斯坦的人比例多(也許受TikTok影響)。若拜登過度支持以色列,則可能會失去部分年輕選民選票,影響其選情。美國年輕人本來是美國民主黨的傳統支持者,為了選舉,拜登若選擇支持以色列進行更大規模軍事行動,并后續出現更大規模人道災難,對其爭取年輕人選票不利,所以希望以色列進攻加沙有所收斂,不希望出現太多人道災難,也會有所顧忌。


(二)美國兩黨選舉結果、中東局勢對臺灣的影響

1)民主黨當選:巴以沖突下,美國不想陷入中東。仍有兩個航母打擊群臨時部署以防伊朗參戰,不讓巴以沖突擴大成為第六次中東戰爭。現巴以沖突只是剛剛開始,美國為防三線作戰,一定想讓臺海局勢緩和。若中東巴以沖突以色列占上風,伊朗不參戰,中東局勢得到控制,猶太人可獲得實地,但全球對猶太人的印象呈負面。

故美國民主黨一定與中國關系緩和,以穩住中國,統一時間可能延后。

2)共和黨當選:共和黨更可能陷入中東。以阿矛盾上升。同時臺海局勢緊張,反而加快統一。

(三)中美臺三角關系

1)中美臺三角關系呈動態變化:

中美關系緩和,美國一定控制“臺獨”勢力過分舉動。

中美關系緊張,美國一定放松對“臺獨”勢力的管控。

但無論中美關系如何,美國不可能放棄打“臺灣牌”!

2)目前美國對臺意圖:

(1)美國正在做的,正如蘭德公司所建議的,美國最好的阻止臺灣統一的方案,就是忽悠中國對和平統一始終抱有幻想,不要絕望。這個對美國最有利。美國無論如何都應避免中國對臺動武,因而美國還與中國內部的第五縱隊里應外合相配合,繼續唱和統的暖風,讓中國對和統始終有一絲“可望而不可即”的希望,無限期拖下去。美國正在做的,就是不讓中國越線而改變兩岸實際分裂的所謂“臺海現狀”。

美國在臺海之所以要采用不戰而屈人之兵之計,是因為臺海局部軍事優勢在中國,在美方看來是敵強我弱,軍事方面若美軍直接與解放軍在臺海及第一島鏈較量,美軍將是吃虧的一方。

因為即使美國參戰,在臺海美軍也已沒有軍事優勢,包括中國的區域拒止反介入能力、中國的戰爭動員能力、中國制造業優勢轉化為軍事能力,也包括美軍遠海作戰后勤問題如何解決?美國有能力打持久戰嗎?美國的彈藥可以維持打持久戰嗎?現在美債這么高,美國還有錢打仗嗎?所以一旦美國參戰,必是中美進行持久戰,核大戰是兩敗俱傷不會發生,而中美進行常規戰一定是持久戰。持久戰對中國一定有利,這樣美軍必輸!

加上現在巴以沖突之際,美軍開始布署中東,不希望現在處于三線作戰的戰略被動局面,勢必要在臺海方向穩住中國,防止中國乘虛收臺。所以必然要與中國關系緩和,也會壓制臺灣各政黨特別是民進黨不要挑釁大陸。這次美國AIT主席來臺主要議題是兩岸和平反“臺獨”。在巴以沖突之際,防止臺海成為戰場。“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19日竄訪臺灣并發表講話說:美方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包括不支持臺灣獨立,并呼吁兩岸展開對話。

但臺海局勢仍受中東局勢影響。現在東西方兩大陣營面對著巴以沖突正開始,局勢萬變,隨時可能進入攤牌狀態。中國仍在靜觀巴以局勢變化再出招。收臺時機:中東與臺海是有聯動的。

(2)美國涉臺戰略第二個選擇是:美國為了能緩解國內經濟危機,遏制中國發展,想要在中國周邊引發沖突。萬一美國國內真出現了難以克服的大的金融危機,比如美債危機,美國為挽救其國內危機,不得不打臺灣牌,可以借此觸發武統,或者當中國決心已下,武統不可避免時,美國戰略則是打代理人戰爭,目的是通過經濟金融制裁而獲益。這個是次選項。

美國這一戰略就是一旦臺海開戰,就將臺灣烏克蘭化,把臺灣當耗材,打代理人戰爭。由于兩岸軍事實力懸殊,臺軍必輸。而美國的目的是將戰場只限在亞洲,保住美國本土安全,這樣好趕亞洲財富回流美國。所以現在預設要將亞洲財富趕回美國,以臺灣為戰場,這點與日本麻生想法一致,麻生也想最好戰場在臺灣,不波及日本。所以也力促武統時,臺軍拼到底、打巷戰,從而可制造更多的臺灣人道主義災難,以臺灣人更多的傷亡畫面,取得美西方對華國際輿論話語主導,以此為由對華進行經濟制裁,從而獲得美國及西方金融經濟利益。

美國戰略也就是以臺灣作為耗材,實行焦土戰略、打巷戰。這與烏克蘭戰場一樣,美日并不在乎戰時的臺灣民眾傷亡,而且傷亡越大對美日越有利。種種跡象表明,一旦臺海開戰,美軍直接參戰可能性小,發動進行對華經濟制裁可能性大。而若美國不介入臺海戰事,則沒有一個國家會參戰。

3)美國對中國意圖及對中國判斷:

目前面對巴以沖突,一方面美國希望中國出面,勸說伊朗不參戰,以免美國深陷中東,也為穩住臺海局勢。為此,美國正極力與中國緩和關系,主動促成11月份APEC上的習拜會。實際上習拜會對中國不利。對此已有專文討論。

擔任過“美國外交關系協會”亞洲部主任曼寧最近表示,中國大陸對臺目前因此可能更偏重使用“動態威懾,層層逼近”,而不是直接攻打的方式來解決臺灣問題。

三、中東局勢的影響

1)對中國有利的中東局勢發展結果:

若哈以交戰,以伊交戰,美國必參戰。

之前美國在亞太、俄烏都是隱身背后打代理人戰爭,不用自己出面。但若巴以沖突上升,一旦伊朗參戰,會逼美國由其一貫的代理人戰爭,而不得不跳上前臺參戰。由棋手變為棋子,這會讓美國深陷于中東,并讓美國國力消耗,包括武器彈藥的消耗。美國由于俄烏之戰,武器彈藥已消耗,一旦這個局面出現,未來美國再面對臺海,武器彈藥將更供應不足,這都對中國有利。美國陷于三線作戰,這個對中國最有利。美國軍事資源在中東被消耗包括武器彈藥,對解放臺灣最有利。因目前美軍實力根本無法同時進行三線作戰,美國現在面對俄烏、臺海、中東,都不能夠輕松應對,若同時面對,美國必陷于戰略被動。此時美國若不撒手臺灣,中國則以圍棋思維進行中東布局,攻其必所救!

2)可能的中東局勢發展:只有哈以交戰,伊朗不參戰。只有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的直接對以色列進行牽制軍事行動。其結果:

以色列陷入國際外交孤立。美國外交形象也受到以色列牽制而呈負面,但美國軍事實力仍保存。由于美國主要關注點在中東,俄烏戰場對俄羅斯有利。

以巴沖突會促使阿拉伯世界更靠向中國。有利于中國建立全球南方經濟統一戰線,有利于打造未來抵御美國對華因收臺進行經濟制裁的中國經濟戰略縱深,增加中國的經濟韌性。

統一仍受美國大選及臺灣大選兩個變量影響。如民進黨當選,共和黨當選,都對統一時間縮短有利。

四、統一方式

臺灣統派著名評論員蔡正元認為“臺灣的一個先天性條件,即臺島歷史上有五次政權的更替,每一次都是因為戰爭產生的結果,沒有一個例外。所以,下一次會不會例外,這是非常存疑的。”

8.jpg


在美國已控制住臺灣,不想失去臺灣這張對華很重要的牌的情況下,和平統一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一)和平統一的前提與條件

可參考東德、西德的和平統一方式。和平統一實際上只會發生在一方勢力處于崩潰邊緣,心甘情愿被和平統一才會發生。蘇聯不崩潰,東德不會統一;美國不崩潰,臺灣也不會和平統一。

而實際上國民黨、民進黨都已由美國所掌控,美國勢力早已控制了臺灣的方方面面。

因藍綠兩黨這兩幫人都是美國利益代言人,國民黨、民進黨都是美國控制臺灣對付大陸的左右手。美國是雙邊下注,會根據需要決定出哪一手。美國目的實際就是希望永遠維持兩岸分離割據狀態,這符合美國國家利益。所以本質上臺灣藍綠陣營也是獨派。只是一個是明獨,一個是暗獨拒統。他們都是美國猶太金融資本所控制的美國的提線木偶。大陸跟這類政黨進行政治談判統一問題,實際上只會是浪費時間。就像俄羅斯不會與澤連斯基和談一樣,沒有美國的同意,白談!還浪費了統一時間、統一進程和國家資源。

(二)武統之后,臺灣采用一國一制有利于大陸對臺治理

在美國勢力不會自行退出對臺灣控制的情況下,大陸通過談判達成和平統一的可能性為零,而武統卻可以加快統一。實際上臺灣問題的解決,就是中美力量博弈的結果。并且除非是以解放軍軍事力量圍島鎖島,或登上臺島,采取兵臨城下的北平模式,臺灣才有可能被迫達成和平統一。而即使是北平模式的和平統一,實際也是以武逼降的和平統一的另一種說法。這種情況就應該由大陸完全主導臺灣治理方案。當然這種情況下,臺灣采用一國一制模式對大陸更有利。就像在北平模式下,傅作義當初想保留其政體的想法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大陸軍事力量必須登上臺島,只要打掉少數控制臺灣的美國勢力及美國在臺灣代理人的各政治勢力,團結臺灣大多數,打擊極少數,保證大部分底層百姓經濟利益,讓臺灣民眾盡快獲得小確幸(一般臺灣百姓只要求有小確幸,不管誰統治)。臺灣人口占大多數的臺灣底層百姓是可以跟著大陸治理模式走的。

未來統一之后的臺灣治理模式,也要吸取過去臺灣、香港治理的經驗教訓。理性客觀思考,治理臺灣可基本采用大陸中國模式及吸收新加坡治理的好經驗、結合臺灣實際的一國一制臺灣模式。臺灣省實行一國一制,就可以更加容易地通過在教育(教材)、歷史文化,以及意識形態等重要領域的撥亂反正,進行思想改造,達成全面統一。以讓臺灣島內更多人慢慢地恢復大中華意識,增強國家民族文化認同,成為中華文明一員,在思想上逐步認同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進行兩岸文化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在實現領土統一、制度統一的同時,也能更好地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整體統一。只有兩岸思想文化的統一,才能與國家領土上的統一相匹配。若臺灣仍實行一國兩制,繼續維持臺灣選舉制度,則美國勢力仍可通過對選舉候選人的背后資金支持,來操縱臺灣選舉的方式,可能導致臺灣社會內部不斷被拉扯而出血,也可能成為大陸的傷口。也不排除統一之后,臺灣未來發生顏色革命的可能性,這就是一國兩制治理臺灣方式可能存在的嚴重隱患。所以長痛不如短痛!從臺灣未來制度設計上,就要避免產生這種可能性的溫床出現,要有利于臺灣的長治久安。國家安全是第一位的!

(三)香港與臺灣殖民模式比較及反對新殖民要求

按香港經濟學者盧麒元劃分,美西方五百年殖民歷史包括了古典殖民、現代殖民和新殖民三個階段。

9.jpg

10.jpg

11.jpg


與古典殖民的行為特征主要進行公開種族滅絕(所以在北美出現對印第安人,也在其他地方都發生過大規模種族滅絕行為),古典殖民特征主要是要土地、要生產資料而不要人;現代殖民雖有種族屠殺,但不是以種族滅絕為目的,而是消滅資產持有者、取而代之,同時保留生產資料和生產力;所不同的是,新殖民正在以更加隱蔽的方式進行。新殖民主要通過資本的控制(美元殖民),并進行思想殖民。香港與臺灣都是貨幣發行權直接受美元影響。

過去香港的總督制屬于現代殖民模式。香港動亂之后,港版國安法出臺也是一個反現代殖民的斗爭。臺灣的殖民模式是新殖民模式。實際上解放臺灣也是一個反新殖民的斗爭。

俄羅斯參與的俄烏之戰同樣也是反新殖民斗爭。而這次哈馬斯與以色列的戰斗卻是反古典殖民,也就是反以色列的種族滅絕,對以色列殖民者要土地不要人的古典殖民的斗爭!

近日知名美國華裔、臺灣學者王孟源的“凡是60歲以上的基本都是親美派”說法在輿論場著實引發了不小反響。

10.jpg

王孟源,生長于臺南,臺灣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哈佛大學物理碩士及博士,后轉往金融界,在華爾街歷任巴黎銀行研究主管,瑞士聯合銀行經理(于2001年發明世界第一個全自動交易程序),瑞士信托經理,現已退休,居住在美國。他在美國生活三十余年,對美國社會有深入的理解和觀察,自認為是個有中華民族認同的中國人。

事情是這樣的,王孟源在視頻中表示:前段時間,其來中國城市深圳進行調研,為期9天,期間見了各領域人士精英人士后,發現凡是60歲以上的基本都是親美派。

并且,王孟源還稱自己并不感到意外,因為這批人依舊保留著二三十年前美國就是老大的舊思維,認為需要抓住一切機會討好美國。

實際上大陸也有一批屬于新殖民(美元殖民)之下的思想被殖民者。大陸也需進行反新殖民教育。只有堅持中華民族的主體性,這樣才能在統一之后對臺灣有更好的治理。另外,中國大陸未來在取得治理好臺灣的經驗之后,大陸也可利用這些臺灣治理新經驗,還可反過來優化大陸治理模式,以促進整個中華民族社會可持續發展。統一之后的臺灣有助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四)加沙之戰和俄烏之戰教訓與中國的武統之戰

1)美國為臺灣制訂的應對大陸武統戰略:

美國為臺灣所制訂的戰略是焦土戰略,美國已放棄臺灣過去的海空離岸對大陸決戰,而主要想進行城市巷戰,死更多的臺灣老百姓。這樣產生的臺灣的人道危機,可以成為美國聯合西方盟友強化其對華國際與論戰、抹黑中國的工具。包括可以由此聯合更多的國家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沒收中國在美國及西方的金融資產。還有進行城市巷戰,死的臺灣老百姓越多,戰后大陸對臺灣的治理難度越大。美國焦土戰略就是如同俄烏之戰的烏克蘭一樣,把臺灣作為耗材消耗掉。目的是以臺灣消耗大陸國力,拖長武統時間,好增加對中國大陸的國際壓力。

2)加沙之戰對收臺的啟示:

美國應對武統的戰略類似哈馬斯。以臺軍為耗材,藏臺軍于臺灣民眾之中,促使臺軍在臺灣城市中與解放軍打巷戰。對于登陸戰,美臺計劃放預備役人員做炮灰,以拖延武統時間,幫助臺軍主力及時進入城市準備打巷戰。采用巷戰,必然傷及臺灣平民,由此以此在臺灣制造人道主義災難。再利用美西方國際話語權優勢,對中國國際形象進行抹黑。其主要目的是沒收中國在西方資產,以對俄羅斯經濟制裁模式,對中國在海外西方資產進行凍結。

另外臺灣名嘴趙少康調查,一旦解放軍也按以軍要求加沙北部居民限期離開城市的方式,到時戰時的臺灣人應該也會配合離開城市,讓臺軍獨自面對解放軍打巷戰,大部分臺灣平民會聽從離開打巷戰的戰爭城市。這樣解放軍更無顧慮而放膽作戰。戰時解放軍也一定斷電斷網,就是有個到時候如何通知臺灣普通民眾撤離城市問題,其通信技術問題如何解決也應考慮到。

解放軍對臺巷戰可參考當年解放戰爭時期的上海戰役。當時解放軍不想毀掉上海城市,是慢工出細活地在上海市區作戰。解放軍奪取和占領上海,不僅僅是一場軍事之戰,更是一場政治之戰、經濟之戰、思想之戰;不僅意味著人民軍隊要獲得對這座城市的控制權、管理權,更意味著要融入這一工業文明、商業文明、城市文明的中心和現實之中。解放軍過去成功奪取并管理上海的經驗可用于收臺城市巷戰。特別是解放軍要針對臺北故宮及臺積電廠房保護。

3)有關臺灣人的戰時抵抗意志:

由于臺灣人有怕死、愛錢、要面子特性,加上像統一促進黨那樣一直在推動戰時和平投降運動,有利于縮短戰時達成統一目標時間。臺灣藍營名嘴陳鳳馨也談到戰后臺灣治理問題,認為臺灣人會順從大陸治理。

4)對臺武統應采用斬首戰:

汲取俄烏戰爭教訓,武統時采用速戰速決的斬首戰,是成本最低的武統方案。一旦臺軍群龍無首,放下武器投降是大概率。這個是對兩岸損失最小的最佳統一方案。斬首戰主要針對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及行政院長,包括軍事首長、情報頭目。

13.jpg


(五)俄羅斯在烏東占領區的治理模式啟示

俄羅斯在烏東占領區發俄羅斯身份證,養老金由俄羅斯支付。還要發放育兒和產婦津貼,按俄羅斯人標準發放。俄羅斯人民享有的福利,烏東四州同樣享有。貨幣改用盧布。

收臺之后,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身份證。可動用臺灣財政儲備繼續執行臺灣人的養老健保支出。臺灣以人民幣取代臺幣,以優于臺幣兌換率換成人民幣,讓臺灣人覺得回歸祖國之后,對其個人是收益的,這有利于臺灣戰后治理。隨著人民幣地位提高,人民幣有鑄幣稅功能,這樣中央有財力支持這么做。

五、收臺時機

1)中東與臺海是有聯動的

以色列才是美國的七寸之地,如果失去以色列,中東不受美國控制,那么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就玩完了,所以攻其必所救!以色列也一定會綁架美國。若美國參戰,會讓美以陷入中東持久戰,陷入中東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符合中國國家利益。

現在的中國就類似二戰時美國的位置。可以先讓俄伊消耗美國,后期中國看時機再收臺。美以與伊朗什葉派之弧相互消耗,一旦后期伊朗與美以交戰落入下風,中國再考慮臺海動作,也可以圍魏救趙。

之前美國在亞太、俄烏都是隱身背后打代理人戰爭。不用自己出面。但若巴以沖突上升,一旦伊朗參戰,會逼美國由其一貫的代理人戰爭,而不得不跳上前臺參戰。由棋手變為棋子。這會   讓美國被消耗并被陷于中東。一旦這個局面出現,對中國有利。美軍若不放棄以色列,就意味著喪失在亞洲的主導權。因目前美軍實力根本無法同時進行三線作戰,美國現在面對俄烏、臺海、中東,都不能夠輕松應對。美國若不撒手臺灣,中國則以圍棋思維介入中東。一方面讓油價上升,造成美國通脹。讓美國購買力逐漸萎縮;影響美元信用及美元世界貨幣地位,并在中東促使阿拉伯更靠向中國,推動石油人民幣結算,削弱美元霸權,打擊美元霸權。

14.jpg


現在布熱津斯基所擔心的中俄伊鐵三角關系,正是以伊朗為首在中東對付美國的代理人以色列;俄羅斯在歐洲俄烏戰場打擊美國代理人烏克蘭;中國則在亞洲致力于盡早解放臺灣,之后可借控制臺灣海峽,控制日韓海上貿易能源運輸通道,由此從地緣戰略上,就可控制住日韓。這樣可讓中國在亞洲取得戰略性優勢地位。同時東盟必靠向中國,中國在亞洲取得主導地位,美國霸權必然衰弱。

中俄伊三角關系將有可能推翻美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中俄伊這種攜手的聯盟不僅僅可以有巨大的工業產能,還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另外就是有包括石油礦產在內的豐富的資源。這樣的聯盟能夠在亞歐世界島上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這股力量足以挑戰美國為首的世界秩序。

以色列不打加沙,中國也樂見;以色列打加沙,只會團結阿拉伯人,讓阿拉伯世界更靠向中國,伊斯蘭世界更靠向中國,形成中俄阿大聯盟。這是中俄伊三角關系的擴大化,會讓布熱津斯基更失望。

美國的終極目標是中俄。因為中俄伊走得太近,對美國不利。而中東伊朗是關鍵!伊朗是在中東有膽直接軍事挑戰美以的帶頭大哥(伊朗什葉派之弧),中俄伊鐵三角關系伊朗不能倒在中國主導沙特伊朗和解之后,中俄必須支持伊朗。美國在中東不搞定伊朗,未來就搞不了中俄。如果伊朗倒了,會影響中俄的中東布局,中俄就會戰略被動。所以中俄面對中東伊朗不得有失,中國應加強中俄伊三角關系。伊朗的背后是中俄,中俄共同支持伊朗,中國增購伊朗石油,俄羅斯與伊朗也簽訂了“石油換商品”的協議。中國還可考慮對伊朗軍事技術支持。同時中國可幫助沙特消除沙特對伊朗的安全顧慮。中國應繼續主導沙伊和解。而伊朗有了經濟實力,就可支持巴勒斯坦、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牽制以色列、美國。一旦第六次中東戰爭起,沙特最多暗地里出錢支援。美國戰略上是先幫助以色列收拾完哈馬斯、伊朗和俄羅斯之后,又會掉頭對付中國,所以伊朗是中國必須支持的!24日馬斯克在推特上發表了他最新的觀點,認為由于俄烏沖突和哈以沖突的疊加,西方世界將被中國、俄羅斯和伊朗所組成的聯盟給壓制,甚至是徹底地給終結掉。總之,穩定的中俄伊鐵三角關系對統一臺灣有利。

2)臺海作戰的時機把握

讓美國陷入三線作戰對中國有利,但有時間窗口。一旦巴以沖突及俄烏之戰解決,包括未來共和黨可能上臺,中國則需獨自面對美國戰略壓力。

促使中國收臺的因素考慮有:

(1)中東局勢因素:

1. 美以在中東切斷中國能源通道。

2. 伊朗被美以打擊無反抗之力。

(2)美國大選因素:

在美國大選之后,新總統正式上任之前這個窗口期。

(3)俄烏戰爭后期這個窗口期:

這時俄羅斯占上風,美國仍陷于俄烏戰場。

(4)關于ECFA:

若2024年民進黨上臺,大概率會影響到ECFA。

15.jpg


臺灣的經濟靠山是大陸和香港。截至目前,臺灣對于大陸、香港的出口占比高達35%到38%,而大陸對于臺灣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高達3000億美元。2022年臺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達1500億美元。臺灣經濟主要依賴大陸,這就是臺灣經濟的現實。

目前大陸正在對臺灣進口2445項商品的貿易壁壘進行調查,加上考慮啟動終止ECFA的研究。大陸若停止ECFA,將會對臺灣的石化、紡織和機械產業帶來嚴重沖擊。

失去ECFA將是臺灣社會難以承受之重,并且臺灣徹底失去參與包括RCEP區域合作的機會。臺灣內部也會產生貧富兩極嚴重分化,讓臺灣社會就會產生內部矛盾和動蕩。一方面可以影響未來臺灣民意;另一方面造成的臺灣社會內部的動蕩分化,有利于未來武統臺灣時里應外合,至少可以減少臺灣人對大陸武統臺灣時的對抗,這對大陸統一有利!

(5)華為再次崛起對臺積電的影響:

以華為mate60pro上市為標志,華為自主芯片突破,一定打擊到臺積電。臺積電現在是屋漏偏逢連夜雨。6月份以來,已讓臺積電的市值縮水了770億美元。華為新手機的熱賣和荷蘭政府對中國光刻機出口限制的放松,雙雙給臺積電帶來了沉重打擊。華為曾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如今不僅失去了這位客戶,還面臨著更多的競爭對手。華為mate60正常預期2000萬臺,華為手機的成功勢必會對蘋果和高通的芯片銷量產生影響,而這兩家公司的芯片都是由臺積電代工生產的。這樣,涉及高通和蘋果外圍芯片訂單減少約7000萬顆,臺積電將損失10萬片晶圓代工,等同三年以內建的3-7nm生產線全部停線。而中國企業也將大規模轉向國產芯片的替代品,這對于臺積電將意味著更難找到新的代工訂單。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一次重要演講中提到了中美之間的芯片脫鉤問題,并表達了自己對此的焦慮。同時,華為在芯片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也讓他深感威脅。他決定推遲臺積電在美國的投資項目,原先計劃立即啟動的項目如今要延后。作為臺灣經濟的領頭羊,也一定帶動臺灣經濟下滑。原因就是臺積電已失去了大陸市場。也許只有統一才能挽救臺積電的未來。這個也是華為再次崛起,助力祖國統一的利好。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