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
討論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錯誤思潮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話題,也是一個難題。說“沉重”,是因為現在已到了不得不談這個話題的時候了;說難,難就難在人們對什么是“錯誤思潮”認識上有極大的分歧,不少人對批評錯誤思潮不理解甚至產生反感和對抗情緒。本文試圖對近年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錯誤思潮進行討論,談談筆者的“一家之言”,不妥之處,請讀者批評指正。在討論錯誤思潮之前,先簡要談談本人對我國發展階段和國際環境的認識。
我國的發展階段和國際環境
關于我國的發展階段,鄧小平同志曾做過科學闡述,并已寫入黨章,這就是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發展階段的本質特點,這一特點意味著我國離發達的社會主義還有很遠的距離,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在發展水平上還有較大差距;也意味著我國在當前和今后一個相當長時間在國際格局中面臨著來自處于優勢地位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強大壓力和挑戰。我國發展階段的第二個特點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是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快速進程當中,國力迅速增強,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我國的發展壯大正在改變世界格局。這就又必然引起世界各種勢力的關注,各種版本的“中國威脅論”隨之不斷泛起。我國發展階段的再一個特點就是:改革開放已進入了一個矛盾多發期。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國改革開放進入了前進道路上的歷史交叉口。過去多年來,集中精力抓發展,在改革上容易形成共識;而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則出現了不可回避的方向問題;隨著改革的深化,社會矛盾正在加劇。毋庸諱言,有些人極力想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道路。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面臨是公有制占主體地位還是私有制占主體地位的問題。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在取得偉大成就的同時,給我們提出來的一個時代性挑戰。的確,不管我們講還是不講,我國面臨著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能否得到鞏固和加強的考驗,面臨著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會否發生質變的考驗,更進一步說面臨著能否始終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考驗。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近年來出現各種錯誤思潮有其深刻的經濟的和社會的基礎。
另一方面,在國際上,我國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蘇東劇變后,我國成為唯一社會主義大國,不可避免地成為了發達資本主義大國遏制、圍堵、西化、分化的主要對象。蘇東劇變、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后,西方軍事集團北約相反卻實現了快速東擴,在國際事務中日益活躍,對世界和平與我國和平發展構成極大威脅。同時,我國周邊一些國家,受西方勢力慫恿、挑撥和利用,對中國發起這樣那樣的挑戰,干擾我國的和平發展大局。在國際格局中,一方面廣大發展中國家在興起,另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集團積極推行“單極化”,企圖鞏固和加強西方霸權體系,構建單極世界秩序。
在這種國際背景下,在這樣的一個發展階段,我國社會各個階層、各種群體,在利益訴求上,存在極大差異。這就必然反映到人們的思想意識中來,于是各種思潮紛紛登場。意識形態領域出現錯誤思潮,出現分歧和較量,是不可避免的。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少群眾對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突出問題,如腐敗現象蔓延、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下降、民主法制不健全、社會道德風氣下滑、局部環境污染嚴重等,表現出強烈的不滿和擔憂,發出某些批評之聲,這不能說是錯誤思潮。“錯誤思潮”是指那些違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思潮,違背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潮。
近年意識形態領域的主要錯誤思潮
近些年來,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出現的錯誤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和“普世價值論”。這四種錯誤思潮相互聯系、相互激蕩,目標是一致的,都關系到我國改革開放的方向,關系到我國走什么道路。對這些錯誤思潮決不可等閑視之,掉以輕心。
新自由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潮,20世紀末期起,在國際的經濟政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這種思潮倡導個人主義,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反對國家干預經濟,主張私有化。英美等發達國家積極推行新自由主義,一度出臺了頗有影響的“華盛頓共識”;新自由主義曾經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拉美國家流行,結果給這些國家的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造成嚴重的社會后果。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新自由主義思潮也逐漸滲透到我國學術界。我國一些學者受這種思潮的影響,崇拜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極力鼓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鼓吹私有化,否定國有企業的地位和作用,為國際壟斷資本無節制地進入我國鼓與呼。這種思潮主張完全照搬西方市場經濟發展模式,企圖改變我國經濟基礎的社會主義性質,已對我國改革開放造成了很大的干擾。
歷史虛無主義是近些年來我國學術界泛起的一種錯誤思潮。這種錯誤思潮突出地表現在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否定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并以各種方式歪曲和詆毀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形象;往往以“學術研究”面目出現,以“重新評價”歷史為名義,違背歷史客觀實際,達到否定中國革命和建設、歪曲和丑化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目的。在世界史研究中,則特別地表現在全盤否定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上,夸大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問題,不是客觀地總結蘇聯成敗得失的經驗教訓,而是全盤否定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否定斯大林,甚至否定列寧和十月革命。這種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政治企圖是明確的,就是要否定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否定社會主義制度,企圖改變我國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這種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與新自由主義思潮有異曲同工之妙。
近年泛起的第三種錯誤思潮是民主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起于歐洲的一種與科學社會主義相違背的思潮,為各國社會黨、社會民主黨、工黨所提倡。民主社會主義在各國和各個不同時期表現形式和內容有所不同。“民主社會主義”從名稱上有一定的欺騙性,它不是“民主”加“社會主義”,而是一種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它的主要思想是反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主張指導思想多元化,反對共產黨一黨執政,主張多黨輪流執政,反對公有制主體地位,主張以私有制為主體的“混合經濟”。民主社會主義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性,它主張改良資本主義,克服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弊病,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下層民眾的利益。但是,在今天的中國,宣揚民主社會主義則是開歷史倒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和共產黨領導,目的還是為了改變我國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走資本主義道路。2007年,我國學術界有人掀起了一股“民主社會主義”高潮。我國一本頗有名氣的雜志發表一篇由知名學者撰寫的文章,宣揚只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該文把民主社會主義說成是馬克思主義正統,宣稱“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堅持民主社會主義”,主張中國要以瑞典為榜樣,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
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受到批判后,另一種錯誤思潮“普世價值論”掀起了新的意識形態波瀾。“普世價值論”就是鼓吹西方的價值觀,認為西方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權”、“法制”等觀念是普世價值,對哪個國家都適合,中國不應該拒絕這些價值觀念。由此,學術界展開了一場是否存在“普世價值”的爭論。這場爭論實質上不是有沒有普世價值的問題,不是“自由”、“平等”、“民主”、“人權”、“法制”觀念好與壞的問題,而是中國要不要照搬西方價值觀念的問題。“普世價值論”者宣揚普世價值的目的昭然若揭,就是要改變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走資本主義道路。
以上四種意識形態領域的錯誤思潮近些年來接連興起。除了這些錯誤思潮外,還有與之相聯系的“民主憲政”思潮、“軍隊國家化”主張等。這類思潮政治目的都是很明確的,就是要放棄社會主義道路,走資本主義道路。十八大勝利召開后,這些錯誤思潮有所潛伏,但并未消失,也不會消失,而且遇到一定氣候還會掀起新的高潮。這些錯誤思潮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就是要改變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使中國走向資本主義道路。學術界有識之士積極展開斗爭,對這些錯誤思潮進行了揭露和批判。一段時間內,學術界呈現出了“左派”與“右派”的激烈較量現象。但是,這場較量不是簡單的“左派”與“右派”的較量,而是關于改革開放方向的斗爭,關于中國走什么道路的斗爭。
必須與各種錯誤思潮展開堅決的、持久的斗爭
意識形態領域出現的各種錯誤思潮具有深刻的國際背景,西方那些企圖西化分化中國的勢力,積極推動這些錯誤思潮在中國的傳播。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國快速發展和強大的人,千方百計阻止中國的發展,因此積極卷入中國內部意識形態斗爭;一些宣揚錯誤思潮的人,與西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明里暗里受到西方勢力的支持。這場意識形態領域的較量,是十分艱巨的,也是持久的。
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意識形態斗爭。一切有識之士不應保持沉默,而是要旗幟鮮明地展開斗爭。否則,這些錯誤思潮影響越來越大,必將誤導輿論,嚴重干擾中國改革開放的前進方向,最終可能導致中國走上改旗易幟的邪路。這樣,我國必將出現不可遏止的社會兩極分化。我國社會就會出現鄧小平同志20多年前擔憂的現象。鄧小平同志講:“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如果搞兩極分化,情況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區域間矛盾、階級矛盾都會發展,相應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會發展,就可能出亂子。”(《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64頁。)今天的中國,一旦發生社會動亂,就會給國際上企圖分化西化中國的敵對勢力以可乘之機,這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就會被延緩,甚至被中斷。
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為了防止意識形態領域錯誤思潮的重新泛起,關鍵是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黨的十八大報告的核心精神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月5日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和候補委員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指出的,黨的十八大精神,說一千道一萬,歸結為一點,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是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長期貫徹落實的。
要贏得這場艱巨的持久的意識形態領域斗爭,除努力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外,關鍵的是要鞏固和加強我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根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近些年來,之所以在意識形態領域出現各種錯誤思潮,一個根本原因是我國經濟基礎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私有資本和國際壟斷資本在我國經濟生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它們需要構建服務自身利益的意識形態,需要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尋找和培養代言人。
要鞏固和加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最重要的是鞏固和加強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加強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關鍵是加強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建設和發展。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中,在克服國有企業存在的問題的同時,要使國有企業做大做強,保證國有企業姓“國”姓“公”。同時,還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建立大量的新型國有企業,增強國有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分量,增強國有經濟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提高國有經濟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挑戰的能力。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馬福運|意識形態斗爭復雜化:重溫鄧小平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重要論斷
2017-03-21從產業政策爭論到意識形態的交鋒——從“林張之爭”看當下學術輿論環境
2017-02-14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