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貫徹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在中國的現階段,毫不動搖地鼓勵、引導和發展民營經濟,鼓勵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等政策都不是毫無邊界和毫無限制條件的。它們分別是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原則,即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按勞分配和有計劃地發展經濟緊密結合起來的。這種結合正是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制度基礎,也是我國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廣大人民群眾利益能得到真正實現的根本保障。
吉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中心孫立冰副研究員
吉林財經大學副校長、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中心丁堡駿教授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時代發展的新高度,在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改革和發展目標所作出的新的理論定位和歷史定位,它必將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中國社會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斷顯現,許多人自覺不自覺地提出了疑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科學社會主義? 特別是在黨的十四大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確定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后,思想理論界不斷有人用所謂的民主社會主義和市場社會主義來解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致于在一定范圍內,許多人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誤認為是民主社會主義或市場社會主義。在這種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重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其用意顯然是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本質屬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將其與資產階級的、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以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出現的以機會主義和修正主義為特征的冒牌的社會主義劃清界限。為此,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我們曾經面對過的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
根據馬克思主義誕生時的相關文獻,馬克思恩格斯在 《共產黨宣言》中將當時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概括為: (1) 反動的社會主義,主要包括封建的社會主義、基督教的社會主義、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和德國的或 “真正的”社會主義; (2) 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 (3) 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對于這些社會主義派別的科學成分、不科學因素以及階級性,馬克思恩格斯都有過深刻的分析和批判,本文不再贅述。下面我們將著重分析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在世界范圍內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產生過深刻影響的兩種所謂的社會主義,即民主社會主義和市場社會主義。這兩種社會主義不是科學社會主義,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
1.不能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誤讀為民主社會主義
民主社會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病床前的庸醫,它非但沒有醫好資本主義的痼疾,反而瓦解了第二國際,斷送了蘇聯、東歐國家的社會主義事業。因此,民主社會主義是我們必須要認真對待的一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它與科學社會主義是有本質區別的。科學社會主義主張無產階級通過暴力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從根本上變革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實現全部生產資料轉歸社會所有,真正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公平、正義。而民主社會主義則反對用暴力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反對徹底變革資本主義私有制。他們認為,這是違背道德倫理的,力圖用各種社會改良的辦法改造資本主義社會,進而實現社會的自由、平等、公平、正義。可見,民主社會主義不過是表達了一種在資本主義制度范圍內改善工人階級生活狀況的愿望而已。按照民主社會主義的方案,將無法實現資本主義制度向共產主義制度的變革,更不可能實現徹底解放無產階級的革命目標。
民主社會主義最初表現為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國的對工人階級懷著或多或少的但總是捉摸不定的同情的民主共和主義者,即 1848年的賴德律 - 洛蘭型的人物和1874年的帶有蒲魯東主義情緒的“激進社會主義者”,以及德國的自稱為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拉薩爾派。他們中間的許多人在恩格斯領導和指導的第二國際成立時,曾經深刻地意識到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的必要性,并接受了科學社會主義綱領,因此,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科學社會主義之初也曾經將民主社會主義看作是自己的同路人。但在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斯坦和考茨基背叛了科學社會主義,把科學社會主義斥為 “空想主義”,否定飛躍、否定無產階級暴力革命,提出 “和平過渡”和所謂的資本主義 “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的論調。第二國際社會民主黨在思想理論上對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背叛,必然導致行動上的錯誤。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第二國際的各個政黨紛紛站在本國資產階級的立場上,支持國會通過戰爭撥款,支持資產階級政府 “保衛祖國”,讓交戰國的無產階級互相廝殺。這樣第二國際就徹底喪失了工人階級政黨的性質,在后來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自然喪失了領導地位。
列寧繼承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批判了第二國際的修正主義及其所奉行的民主社會主義,提出了帝國主義論和無產階級革命的 “一國勝利”說,并且首先在俄國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十月革命勝利后,在列寧和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在斯大林逝世后,蘇聯經歷了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和戈爾巴喬夫等領導人逐步接納和尊崇民主社會主義路線的過程。從推崇商品經濟、市場經濟到公開推行唯市場化,從推崇個體經濟、民營經濟到公開推行唯私有化,直到在政治上推崇資產階級民主化而放棄無產階級專政,最終導致蘇共垮臺、國家分裂、經濟衰退。因此,是民主社會主義斷送了蘇聯的社會主義事業。
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民社派人士。在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時,他們大肆宣揚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績是經濟上私有化、政治上民主化的結果,存在的問題是中國私有化和民主化的程度還不夠高。因此,民社派人士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根本出路在于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即走改良資本主義的道路。他們極力主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搞極端的市場化、私有化,妄圖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演變為資本主義。他們否定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暴力革命,否定無產階級專政,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新中國前三十年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成就,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企圖用高福利的改良的資本主義取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必須對這種錯誤傾向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清醒的認識。
2.不能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誤讀為市場社會主義
市場社會主義是20世紀東歐國家尋找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時,誤入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話語體系而形成的一種所謂的社會主義模式。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社會主義國家發起理論上的進攻和政治上的和平演變。米塞斯和哈耶克等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以資產階級微觀經濟學的一般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的資源配置學說攻擊社會主義不能解決經濟計算問題,因而社會主義經濟是行不通的。而波蘭的經濟學家奧斯卡·蘭格等人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不料卻陷入了資產階級經濟學的話語體系,提出所謂的市場社會主義模式,在根本世界觀和方法論上落入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怪圈。第一,蘭格堅持認為,“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事實本身并不決定分配消費品和分配人民各種職業的制度”。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不決定勞動者的就業關系和個人消費品的分配方式,這是典型的資產階級形而上學的觀點。第二,蘭格提出的市場社會主義的試錯法模式,就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對西方資產階級微觀經濟學的一般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的資源配置學說的翻版。東歐的波蘭、南斯拉夫、匈牙利等國家就是按照市場社會主義設計的市場模式進行改革,最終斷送了社會主義事業。這是一場悲劇,是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學家把西方經濟學中的一般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的資源配置學說神圣化為社會主義經濟規律而產生的悲劇。米塞斯作為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從資產階級經濟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出發,污蔑社會主義不能進行經濟核算,這是經濟學領域里資產階級經濟學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進行的責難和挑戰。這種挑戰的本質就是用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庸俗的錯誤理論來污蔑新生的社會主義經濟,蘭格等人正是因為陷入了資產階級經濟學的話語體系和理論設計,用資產階級方案設計社會主義模式,其結果必然導致這一理論及其政黨在后來的改革中的失敗。
20 世紀 80 年代初期,英國工黨在大選連續敗北的情況下,開始對傳統的市場社會主義理論中的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生產資料所有制、計劃與市場等問題進行重新審視。他們認為,公有制與其他所有制形式一樣,都是實現社會主義終極目標即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手段。因此,在英國工黨的市場社會主義理論中,公有制已不再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特征和本質內容,取而代之的是以高效的私營經濟為基礎的混合經濟。同樣,市場被認為是實現社會主義的重要手段,甚至暗示只有通過市場才能實現社會主義,而計劃只有在市場不能有效發揮作用時才能啟動。市場社會主義的這些主張在 1997年布萊爾上臺后得以實施,即在英國工黨的黨章中徹底放棄了對生產、分配、交換領域實行公有制的主張。這就進一步驗證了馬克思的一個重要論斷: “一種理論體系的標記不同于其他商品的標記的地方,也在于它不僅欺騙買者,而且也往往欺騙賣者。”市場社會主義及其悲劇進一步啟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家: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偉大飛躍,對這種社會經濟制度進行設計必須要有全新的視野,必須和傳統的資本主義私有制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通過前面對不同時期的社會主義思潮及其實踐的回顧,我們可以看到: 在科學社會主義學說之外,是沒有任何社會主義的學說能夠稱得上是科學的,在這些學說指導下的社會主義實踐也是無法取得成功的。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早期堅持按照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建設社會主義,盡管存在一定失誤,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建設成就,后來由于以民主社會主義等非馬克思主義、非科學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改革,而葬送了社會主義。就當今人類社會歷史進程而言,要么是走科學社會主義道路,要么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走所謂獨立的 “第三條道路”是行不通的。鑒于這樣的理論背景和實踐背景,才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鄭重宣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這一重要論斷明確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當代的科學社會主義,而不是與馬克思主義對立的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更不是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這充分堅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勇氣,同時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推進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原則
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呢? 恩格斯在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中說: “現代社會主義,就其內容來說,首先是對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有財產者和無財產者之間、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的階級對立以及生產中普遍存在的無政府狀態這兩個方面進行考察的結果。”④同時他指出,解決有產者和無產者之間矛盾的出路在于“剝奪剝奪者”。在“剝奪剝奪者”之后,全社會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即實行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而對于個人消費品則實行勞動者個人所有制。后來馬克思在 《哥達綱領批判》中又進一步論述了共產主義不同發展階段的消費資料分配規律: 在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即低級階段,實行按勞分配制度; 在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實行按需分配制度。解決資本主義無政府狀態問題,出路在于消滅商品經濟或市場經濟,實行全社會按計劃分配社會勞動并進行生產的計劃經濟。在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恩格斯還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進行了具體詳細的分析: “當人們按照今天的生產力終于被認識了的本性來對待這種生產力的時候,社會的生產無政府狀態就讓位于按照社會總體和每個成員的需要對生產進行的社會的有計劃的調節。那時,資本主義的占有方式,即產品起初奴役生產者而后又奴役占有者的占有方式,就讓位于那種以現代生產資料的本性為基礎的產品占有方式: 一方面由社會直接占有,作為維持和擴大生產的資料,另一方面由個人直接占有,作為生活資料和享受資料。”⑤
由此,科學社會主義的三個基本經濟特征或原則包括: 第一,社會生產的總產品的一部分即生產資料部分,作為社會維持和擴大再生產的資料,由社會直接占有。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第二,社會生產的總產品的另一部分即消費資料和享受資料,用于生產者的個人消費,由勞動者個人占有。這也就是實行生活資料和享受資料的 “重建個人所有制”。第三,未來社會的社會生產是 “按照社會總體和每個成員的需要對生產進行的社會的有計劃的調節”的社會生產。可見,將社會主義公有制、按勞分配和有計劃地發展經濟作為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征,才是符合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精神實質的。
在上述科學社會主義的三個基本經濟原則中,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是最基本的經濟原則,它對其他原則具有決定作用。在 《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曾明確表示: “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 消滅私有制。”⑥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通過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一切矛盾和一切不公正的深刻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私有制。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矛盾,關鍵就在于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同時,生產資料的全社會共同占有,決定了社會主義國家在分配領域的個人消費品分配只能實行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由此才能徹底消除私有制條件下的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生產資料的全社會共同占有還決定了勞動者運用公共的生產資料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再是私人產品,由此也就決定了未來的社會生產本質上不再是商品生產,在宏觀經濟運行上不再是無政府狀態的盲目生產、盲目分配,而是“按照社會總體和每個成員的需要對生產進行的社會的有計劃的調節”⑦。由此,三個基本經濟原則統一于社會主義生產全過程,決定著社會主義全部生產關系的性質,共同支配著社會主義生產的健康運行。
上述三個基本經濟原則是科學社會主義最根本的原則,但是對于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基礎來說,僅僅強調經濟原則肯定是不夠的,政治原則、思想文化原則等上層建筑領域的原則對于一個建設過程中的社會主義來說也是不容忽視的。從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推動科學社會主義事業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來講,堅持政治原則、思想文化原則和經濟原則同樣重要。由于本文特定的研究目的,以下將側重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原則展開論證。
三、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必須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跨越性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的系列重要講話中,一直都在強調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可是,在經濟理論界并沒有形成和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相一致的輿論氛圍,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著思想和行動跟不上總書記要求的地方。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關鍵就在于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性質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在思想認識上還有一部分人不相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很多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解為中國特色資本主義,甚至還有一些人根本就不相信在中國現實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上能夠建設社會主義。由于這些深層次上的思想認識方面的錯誤存在,導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在理論宣傳和實際工作中得不到很好的貫徹落實。對此,我們必須在全黨范圍內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道路問題。為此我們需要重溫馬克思主義關于東方社會跨越資本主義制度卡夫丁峽谷的理論。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在資本主義時代成就基礎上創立的已是共識,但是社會主義究竟以什么樣的方式奠定在資本主義時代成就基礎上卻存在著較大爭議: 是以某一個或某幾個資本主義國家本身的資本主義發展成就為基礎建立社會主義呢? 還是以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資本主義發展成就為基礎,在其薄弱環節的某一個或某幾個國家率先進行革命,革命勝利后建設社會主義? 現在的問題是,蘇聯、東歐以及中國的社會主義,不是直接脫胎于本國的發達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而是跨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直接進入社會主義。有人認為,經濟社會落后的國家根本不能建設社會主義,即使某一國家一時建成了社會主義,由于先天不足,早晚也會 “回歸”資本主義。這是用馬克思批評過的庸俗的 “一般發展道路的歷史哲學理論”否定20世紀的科學社會主義歷史。
馬克思在1877年11月《給〈祖國紀事〉雜志編輯部的信》中,集中闡述了自己反對俄國馬克思主義者教條化地運用《資本論》“原始積累”理論,為俄國公社走私有化進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作論證的觀點,并為俄國農村公社指出了一條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的全新的發展道路。1881年,在《給維·伊·查蘇利奇的信》以及《給維·伊·查蘇利奇的復信草稿》中,馬克思進一步完善了他的這一觀點,可將其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馬克思澄清了《資本論》中的“原始積累”僅限于西歐,而且講的是一種私有制代替另一種私有制,根本不同于俄國,俄國面臨的是用私有制代替公有制。馬克思強調不能把“關于西歐資本主義起源的歷史概述徹底變成一般發展道路的歷史哲學理論”⑧。
其次,馬克思通過對大量原始材料的專門研究得出,農村公社就是俄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新生力量,就是“俄國社會新生的支點”,但 “要使它能發揮這種作用,首先必須排除從各方面向它襲來的破壞性影響,然后保證它具備自然發展的正常條件”⑨,“如果它 (指俄國公社——引者注) 在現在的形式下事先被置于正常條件之下,那它就能夠成為現代社會所趨向的那種經濟制度的直接出發點,不必自殺就可以獲得新的生命”⑩。這就從事實上為俄國跨越資本主義而徑直進入社會主義提供了客觀依據。
再次,關于俄國何以能夠實現跨越資本主義,馬克思強調,俄國公社是和西歐資本主義同時代的東西,因此俄國就能夠做到繼承資本主義一切成就的同時又避免它的一切可怕的波折。早在《評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中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正像主張每個民族都必須經歷法國的政治發展或德國的哲學發展一樣,是荒謬的觀點。凡是民族作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們為人類社會而做的事情,他們的全部價值僅僅在于: 每個民族都為其他民族完成了人類從中經歷了自己發展的一個主要的使命 (主要的方面)。因此,在英國的工業,法國的政治和德國的哲學制定出來之后,它們就是為全世界制定的了,而它們的世界歷史意義,也像這些民族的世界歷史意義一樣,便以此而告結束。”⑾因此,在馬克思看來,在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之中,在英法工業革命之后,俄國生產機器可以直接繼承英法工業革命的成就,而沒有必要從頭再孕育一次獨立的工業革命。在哲學領域,在德國古典哲學誕生之后,俄國的哲學也可以直接繼承德國古典哲學的成就,而沒有必要再重新孕育產生一個俄國的黑格爾和俄國的費爾巴哈。馬克思由此進一步得出結論:對于俄國這個東方社會,完全不必重走西歐的原始積累以及以后的發展資本主義道路,而可以徑直走向社會主義。
眾所周知,在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寧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的跨越理論,他根據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具體特點,得出結論: 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在帝國主義統治鏈條的薄弱環節的一個國家首先取得勝利。在列寧和斯大林的領導下,俄國首先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隨后,東歐國家和中國等也先后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這些歷史事實證明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理論和道路的正確性。現在,歷史虛無主義者卻以20世紀80年代蘇聯和東歐國家社會制度的轉型,否定這些國家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的建設成就,否定包括中國在內的落后國家不經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的事實。為糾正這些錯誤的思想認識,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我們有必要加深對馬克思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理論的認識。
根據馬克思的跨越理論,所謂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就是 “俄國可以在發展它所特有的歷史條件的同時取得資本主義制度的全部成果,而又可以不經受資本主義制度的苦難”⑿ 。因此,對于一個處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前發展階段的國家來說,可以選擇不固守社會發展的一般道路,跨越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直接進入社會主義。這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在社會發展道路問題上的具體應用。蘇聯、東歐國家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實踐已經證明了馬克思跨越理論的科學性,尤其是中國通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并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強大的社會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形成了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原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分配制度和宏觀調控制度,這是任何歪理邪說都無法否定的客觀事實。因此,跨越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落后國家發展社會主義不必再重走資本主義道路,它可以借助和使用同時代資本主義取得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生產力,并且由于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它能夠避免資本主義發展中的一切苦難,取得比同時代資本主義國家更快、更優、更有效的發展。
綜上所述,只有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的跨越理論,才能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道路;只有科學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跨越性質,才能更好地在中國貫徹和實施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只有堅持正確的跨越理論,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國當前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創造性地開創中國更美好的未來。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原則
前面我們已經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三個基本經濟原則,這三個基本原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科學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保障,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過程中,要注意它們的整體性和不可分割性,要做到政策協調一致。其中任何一個原則動搖了,都會動搖社會主義經濟的性質。
1.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新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在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中,必須要堅持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著眼于建立新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在科學社會主義的三個基本經濟原則中,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基礎性的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一貫重視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決定作用。
中國共產黨經過長期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形成了符合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即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種基本經濟制度的建立充分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是黨以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和運用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具體體現。但不能回避的是,近些年來,我國公有制經濟成分發揮作用并不理想,以致于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了人民不滿意的情況。究其原因在于,在發展公有制經濟和國有企業過程中,沒有充分注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改革過程中,沒有充分體現人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因此,我們認為,要使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加清楚明確的主人翁責任感和勞動獲得感,就必須使公有制經濟及其國有企業重新回歸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本意。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生產關系,首要的任務就在于在生產領域里實現全體勞動者平等的社會生產關系。只有生產領域建立起全新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分配、交換和消費領域的社會主義關系才能形成。因此,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根本要義在于,實現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直接結合的新型社會生產關系。
一些沉迷于市場化和私有化的人千方百計地歪曲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意義,他們把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形而上學地抽象為一種公有產權關系,并進一步歪曲基本經濟制度; 他們把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片面解釋成公有資本是否在社會總資本中占有優勢,例如公有資本占社會總資本的50. 001%,還是 49. 999%,在他們看來,如果我們國家的經濟屬于前者,那么我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果屬于后者,就是中國特色資本主義。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這里關鍵的問題在于什么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在經濟思想史上,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蒲魯東曾經系統地研究了資本主義私有制,但由于他不懂得所有權是所有制的法律用語,不懂得所有制是一定社會生產關系的整體,在生產關系諸多范疇之外給所有權下定義,因而在所有制問題上陷入了經濟學形而上學。針對蒲魯東的錯誤,馬克思曾經深刻地指出: “在每個歷史時代中所有權是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在完全不同的社會關系下面發展起來的。因此,給資產階級的所有權下定義不外是把資產階級生產的全部社會關系描述一番。要想把所有權作為一種獨立的關系、一種特殊的范疇、一種抽象的和永恒的觀念來下定義,這只能是形而上學或法學的幻想。”⒀蒲魯東正是由于繞過對資本主義生產和再生產各個環節中的生產關系的研究,抽象地給資本主義的所有權下定義,才陷入了形而上學和法學幻想。因此,我們在研究設計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企業和運行形式時,必須高度重視對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中如何落實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新型社會生產關系的分析,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將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理解為一種公有產權的教條思維; 同樣,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主體地位也必須以貫徹落實社會主義生產和再生產各個環節的新型社會生產關系為主要抓手,而不能僅僅滿足于國有資本還占有一定優勢,而忽視國有資本在社會再生產各個具體環節中異化為資本和雇傭勞動關系的問題。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最為關鍵的問題。抓住這個關鍵,按照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進行改革,我們的公有制經濟和公有制生產關系就能夠落實,人民群眾就能在改革中發揮主人翁作用,在分享改革成果過程中就能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獲。這種健康的新型的社會生產關系才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沿著科學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2. 在分配領域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在未來社會,生產資料實行社會公有制或所有制,消費資料則重建勞動者個人所有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的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必然決定在分配領域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這是達到全社會共同富裕目標的可靠的制度保證。問題在于,現在有些學者把社會主義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放在一邊,只是抽象地講要實現共同富裕。歷史上,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也是這樣做的,即試圖在不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前提下,通過稅收、福利政策等二次分配方式實現共同富裕。但資本主義世界不斷擴大的兩極分化趨勢、不斷升級的經濟危機、不斷涌現的各種社會問題已經證明,沒有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制度保證下的收入分配改良政策,最后只能以失敗告終。
同樣,我們在進行國有企業改革時,由于受中外私營企業不合理高薪的影響,部分國有企業實行經理高額年薪制,使 “個人消費資料”范圍內的年薪嚴重超出了其應有的界限,既不是勞動力價值的轉化形式,也超越了按勞分配的消費資料界限,事實上已不再是勞動收入意義上的 “薪”,而是轉化為對剩余價值的占有。這是對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原則的背離,這種背離達到一定規模和數量,就可能威脅到社會主義大廈的根基。
需要強調的是,按勞分配不是孤立于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其企業之外的一般關系,它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前提的經濟關系。它的貫徹落實離不開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其企業,因此必須要在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的改革中進行制度設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主體經濟成分中必須堅持按勞分配,并以此引導其他經濟成分的分配關系。
3. 按照對社會生產進行 “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的要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曾經論證過共產主義社會階級和國家的消亡,那是以共產主義成熟階段為背景所作的論證。現實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然處于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歷史時期,在馬克思看來,這個歷史階段的國家不但不能消亡,而且還要以無產階級專政來保衛社會主義。因此,作為維護無產階級政權的工具的社會主義國家功能不能削弱。同時,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的組織協調機構,社會主義國家或政府也不能弱化。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是“剝奪剝奪者”,“把全部生產資料轉歸社會所有”。問題是究竟誰能以社會的名義代表全體工人階級的利益管理經濟? 在當前這個歷史階段,能夠擔當此重任的只能是社會主義國家或人民政府。因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提出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要 “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區別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之一,也是我們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有計劃組織生產的基本原則的體現。
在當前情況下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第一,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央政府要從全社會的整體利益出發,按照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從整體和戰略高度制定國民經濟發展中長期計劃或規劃; 第二,按照國家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安排和管理國有企業的生產和流通活動; 第三,制定相應的經濟政策、產業政策以及法規等,引導整個國民經濟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向前發展; 第四,負責生產公共物品,滿足全社會各個階層人員的多方面的基本需要; 第五,制定政策和法規并監督執行,以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政府的職能,不僅要包括斯密提到的 ‘守夜人’的功能,要包括西方國家干預主義提到的宏觀調控的作用,而且還要包括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政府所特有的職能。這才是完整意義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府的作用”⒁。
總結20世紀社會主義的歷史和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我們發現,社會主義是否能建設成功就在于能否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本國的社會主義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中國共產黨正是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中國實踐成功地結合在一起,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的認識歷程是: 第一階段,將公有制、按勞分配和計劃經濟這三個方面的經濟特征改為主輔論。也就是,公有制為主體,其他多種經濟成分為補充; 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多種分配形式為補充;計劃經濟為主體,市場調節為補充。第二階段,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社會主義公有制這一特征又演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三階段,在生產資料所有制方面,強調共同發展,但進一步強調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不能動搖; 在分配原則上,強調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同時進一步強調不搞兩極分化; 在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強調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所有這些都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 “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⒂。換言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原則性,又充分考慮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歷史條件的具體性。可見,在社會主義現階段,毫不動搖地鼓勵、引導和發展民營經濟,鼓勵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等政策都不是毫無邊界和毫無限制條件的,它們是相應地與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按勞分配和有計劃地發展經濟等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原則緊密結合起來的,這種結合是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制度基礎。
注釋:
①《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實踐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人民日報》2013年1月6日。
‚〔波蘭〕奧斯卡·蘭格: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年,第9-10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99頁。
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3頁。
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0-561頁。
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5頁。
⑦《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1頁。
⑧《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66頁。
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0頁
⑩《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87頁
⑾《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57頁。
⑿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64頁。
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38頁。
⒁劉學梅、李明、丁堡駿:《對于社會主義國家資源配置理論的再認識——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中政治經濟學思想研究》,《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5年第1期。
⒂ 《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實踐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人民日報》2013年1月6日。
參考文獻:
[1]周新城:《必須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警惕所謂“泛社會主義”》,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5年第1期。
[2]劉國光、程恩富:《全面準確理解市場與政府的關系》,《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4年第2期。
[3]丁堡駿:《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兼論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當代經濟研究》2016年第9期。
[4]張宇、蔣茜、王娜:《深化對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若干思考》,《經濟學動態》2012年第3期。
[5]李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遵循和發展》,《教學與研究》2013年第12期。
[6]丁堡駿、高冠中:《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中國改革的現實指導意義》,《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 年第8期。
[7]趙華荃:《論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管理學刊》2016年第1期。
[8]武力、肖翔:《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歷史維度思考——從馬克思主義廣義政治經濟學視角的探討》,《馬克思主義研究》2016年第7期。
[9]龐慶明、程恩富:《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制度的特征與體系》,《管理學刊》2016年第2期。
[10]白永秀、吳豐華、王澤潤:《政治經濟學學科建設: 現狀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研究》2016年第8期。
(來源:“程恩富新馬派”微信公號,原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 第5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張維為: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的三個底線思維與西方發展模式的三個基因缺陷
2017-09-10衛興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堅持、發展與創新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研究》前言
2017-09-05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