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理想信念的高度看文化自信的價值。
對理想信念的自信,對于今天的中國共產黨和每個黨員,甚至對于廣大群眾,都是最可寶貴的。首先,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自信,有利于強化黨的領導的正義性和引領力。歷史是理想信念的載體。只有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認識我們黨的歷史,堅決回擊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才能引導人們堅信我們黨的歷史是光榮和偉大的,堅信是我們黨引領中國走向了光明、進步和繁榮,才能使我們的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一心一意聽黨話跟黨走。其次,對黨的指導思想的自信,有利于全黨全國人民形成團結奮進的共同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及其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偉大實踐中的運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巨大飛躍,使我們黨實現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這帶給人們極大的信心。再次,對理想信念力量的信心,有利于扭轉和解決現實中一些黨員和群眾理想信念滑坡的狀況。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共產黨人的政治信仰。自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一種政治理想,就與中國共產黨產生了必然的和密不可分的聯系。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有無數共產黨員犧牲個人利益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巨大貢獻,支撐他們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念。
2.從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高度看文化自信的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土壤,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的根脈。理論自信與文化自信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理論自信規約著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包含著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具體形態和集中體現。文化自覺和自信體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本質和魅力,與“三個自信”一起展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和發展方向。歷史已經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這是我們制度自信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什么是中國特色?這就是中國特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制度是我們自己的,不是從哪里克隆來的,也不是亦步亦趨效仿別人的。”正是因為具有這樣一些特色,在黨的領導下,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經過不斷的改革和完善,集中力量辦大事等優勢將不斷得到鞏固,制度的潛力活力將不斷得到釋放,我們黨領導人民在發展中將向世界貢獻更好的中國方案,在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中國社會發展規律方面將會取得更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文化將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3.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看文化自信的價值。
從中國歷史的角度來看,中華民族創造過漢、唐盛世,在當時的世界居于前列,這種對祖先偉大創造和偉大業績的認識、贊頌和肯定,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當我們黨帶領人民獲得了國家的獨立和自由,獲得了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心中就會涌起追趕世界潮流、追趕發達國家、實現民族復興的強烈愿望。我們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來源于歷史深處,牢牢地鐫刻在當代中國人民的心中,必將成就于我們腳踏實地、砥礪前行的奮勇拼搏。從世界歷史的角度看,大國的崛起多數都與武力擴張和戰爭相伴隨,今天的中國正朝著大國強國邁進,卻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堅守“和為貴”的理念,超越西方人所謂“國強必霸”的邏輯,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為引領,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通過軍事擴張稱霸,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奮斗,包括學習借鑒各國的有益經驗、拓展國內市場和拓展全球貿易來實現發展,并且尋求與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這里所指的信心,既是建立在改革開放以來累積起來的強大物質力量上的信心,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信心,還有橫掃一切頹唐之氣并代之以硬朗的骨氣、底氣的信心。它給今天的中國人民帶來蓬勃的朝氣、昂揚的銳氣和不驕不躁的飽滿的精氣神。這是最為難能可貴的價值所在。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