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郝貴生:人的本質、本性究竟是什么?
點擊:  作者:郝貴生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3-05-24 09:07:53

 

1.jpg

【作者按】馬克思在創立馬克思主義學說時,特別強調哲學與無產階級的結合。他說:“哲學把無產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人的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心臟是無產階級。”恩格斯也說,要努力增強工人階級的理論感。列寧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毛主席在世時,就針對全黨的學習狀況指出,要認真看書學習,弄懂弄通馬克思主義。我黨懂馬列的不多。他特別要求領導干部和人民群眾學習哲學,并要求理論工作者“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里的尖銳武器。”上世紀60、70年代,全國掀起了群眾學哲學的運動。當代中國更加需要全黨和人民群眾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資產階級,批判修正主義,把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為此,筆者作為一名專業理論工作者準備把被恩格斯稱之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的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一文詳細系統地解讀,以供廣大人民群眾學習掌握。第一至五講已發(見【相關閱讀】),本文為第六講,歡迎同志們批評指正!

 

2.jpg

 

人的本質、本性究竟是什么?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解讀之六

 

我們今天講《提綱》的第五條和第六條,重點是講第六條。

 

第五條

 

再次批判費爾巴哈的直觀主義,闡述科學的實踐觀。

 

費爾巴哈不滿意抽象的思維而喜歡直觀;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實踐的、人的感性的活動。

 

這一條實際上是第一條的延續和深入。費爾巴哈是一個杰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他批判和否定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這里所說的“抽象的思維”主要是指黑格爾的從概念到概念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他認為,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抽象的思維”即思辨的方法和宗教神學沒有本質的不同,實質是換了一種說法反對宗教神學,它的秘密就是“理性化和現代化的神學,是化為邏輯學的神學。”他認為,誰不否定黑格爾哲學,誰就不能否定神學。費爾巴哈這里批判、否定唯心主義的抽象思維方法,主張唯物主義的直觀方法。

 

這一方向是正確的。但正如《提綱》第一條所批判的那樣,他沒有把唯物主義的方法理解為實踐的方法。這一條在重申第一條的思想。“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實踐的、人的感性的活動。”但這里不僅是重申,也是對第二、三、四條的總結。馬克思以前的真理觀、法國“環境決定論”、費爾巴哈對宗教根源揭露的膚淺、片面性最深刻的哲學根源就是不懂得科學的實踐觀,不能夠用實踐的觀點解讀上述現象。

 

第六條

 

研究社會歷史問題,必然涉及到人。但究竟什么是“人”?或者說,人的本質、本性究竟是什么?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正確回答的問題,包括我們今天社會許多有這樣頭銜、那樣頭銜的理論家、政治家也不能正確回答。哲學史上早就有哲學家提出這一問題。古希臘羅馬時期哲學家蘇格拉底就提出要“認識你自己”普羅泰戈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亞里士多德提出“人是政治動物”,基督教神學提出人是上帝的產物,是犯了原罪的人。歐洲文藝復興以后的哲學家幾乎都把矛盾對準宗教神學,也包括對準“原罪的人”的學說。黑格爾用發展變化的“絕對精神”取代永恒不變的“上帝”,用“精神性的人”取代“原罪的人”。這一歷史時期的唯物主義哲學家主張世界的本源不是神、不是精神,而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界。于是開始從客觀自然界解讀社會,也解讀“人”。費爾巴哈就是這種唯物主義哲學家的典型代表。按照他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他是典型的唯物主義哲學家,但他卻不愿意稱自己是唯物主義,而稱之為“人本主義”。馬克思自然也不能回避對什么是人?人的本質、本性的回答。馬克思在這一條中,就正確評價和批判費爾巴哈的人的本質、本性觀,闡述馬克思的關于人的本質、本性的基本觀點。

 

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于人的本質。但是,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費爾巴哈沒有對這種現實的本質進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開歷史的進程,把宗教感情固定為獨立的東西,并假定有一種抽象的——孤立的——人的個體。

 

(2)因此,本質只能被理解為“類”,理解為一種內在的、無聲的、把許多個人自然地聯系起來的普遍性。


一、解讀原文

 

這一條分為三層意思:

 

第一層:指出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為人的本質是正確的

 

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于人的本質。

 

我們在講第四條中已經指出,費爾巴哈指出,不是宗教世界創造現實的人間世界,而是現實的人間世界創造了宗教世界。宗教世界中的“神”根本不存在,是現實的人創造了神,創造了宗教世界。費爾巴哈對宗教的這種批判方向顯然是正確的。馬克思這里給予充分的肯定。

 

第二層:否定費爾巴哈的人的本質觀,闡述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的科學觀點

 

但是,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這句話中,前半句是對費爾巴哈人的本質觀的否定,后半句是闡述馬克思的人的本質觀。馬克思這里把費爾巴哈的的人的本質觀概括為“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馬克思說,不對、不是。馬克思為什么把費爾巴哈的觀點概括為“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呢?

 

那么我們看看費爾巴哈究竟如何回答人的本質、人性的本質、或者究竟什么是人呢?

 

第一,人的所具有的自然屬性、生理屬性如人的吃、喝、性行為就是人的本質。人跟動物一樣,餓了想吃飯,渴了想喝水,困了想睡覺,生理成熟了有對異性的追求。離開人的這些自然屬性,就根本談不上人性問題。

 

第二,人所依賴的自然物也是人的本質、本性。人生存必須依賴自然界。人要吃食物,要喝水、要呼吸,那么食物、水、空氣就是人的本質、本性,它變成人的血和肉,是人的第二個本性。他說:“我所吃所喝的東西是我的‘第二個本質’,是我的另一半,是我的本質。因此,可喝的的水,即能夠組成血的組成部分的的水,是帶有人的性質的水,是人的本質。正是人本身至少有部分是具有含水的血和本質是含水的生物。”

 

第三,人的本質是“理性、意志和心情”。費爾巴哈說:“一個完善的人是具有思維能力的人、意志的能力和心情。思維的能力是認識的光芒,意志的能力是性格的力量,心情的能力是愛。理性、意志和愛是人的完善的品質,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絕對的品質。”

 

第四,人的本質包含在團體中,孤立的個人都不能具有人的本質。但這里所講的“團體”不是社會關系的團體,而是自然的男女之間的性愛關系。

馬克思把費爾巴哈上述關于人的本質論述概括為“單個人的固的抽象物”。這里解釋一下“抽象”概念。“抽象”與“具體”對立統一。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具體的。所謂具體,就是多樣性的綜合。任何一個具體事物都是多種因素、要素、屬性、特性的總和。“抽象”有名詞意義和動詞意義。動詞意義就是認識過程中的抽取,從具體的多種規定性中抽取部分屬性,作為對該事物的概括。認識結果就是名詞意義上的“抽象”,它又區分為科學的抽象與非科學的抽象,反映事物本質的就是科學的抽象,反映非本質的屬性就是非科學的抽象。馬克思這里說,費爾巴哈對人的本質的概括是“抽象物”,是非科學的。

 

馬克思在否定了費爾巴哈的人的本質觀后,如何闡述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本質觀呢?馬克思說:“在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首先說,他研究的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現實性的”的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也就是人的社會性。它包含三層意思。

 

第一,人能夠勞動、生產,能夠主動地從自然界獲取生產資料。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說:“可以根據意識宗教或者隨便別的什么來區別人和動物。一當人開始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即邁出由他們的肉體組織所決定的這一步的時候,人本身就開始把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人們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同時間接的生產著自己的物質生活本身。”

 

第二,人們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結成一定的生產關系,由此形成其他的政治、宗教、思想、道德等各種關系。這些關系的的總和就是社會關系。馬克思說,“以一定的方式進行生產活動的一定的個人,發生一定的社會關系和政治關系。經驗的觀察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根據經驗來揭示社會結構和政治結構同生產的聯系,而不應當帶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社會結構和國家總是從一定的個人的生活過程中產生的。但是,這里所說的個人不是他們自己或別人想象中的那種個人,而是現實中的個人,也就是說,這些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活動著的。”

 

第三,人是具體的、歷史的,在階級社會里主要表現為階級性。

 

唯物史觀認為,決定人的物資生產活動是發展變化的,因而決定了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也是發展變化的。我們考察人的本質、本性,就要把人放在具體的歷史的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中去考察,在階級社會中就是放在一定的階級關系中去認識。我們考察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本性,不是考察他們都是人的共同的自然關系,而是把他們放在具體的歷史的階級關系中去認識。

 

第三層:具體批判費爾巴哈的人的本質的觀點

 

費爾巴哈沒有對這種現實的本質進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開歷史的進程,把宗教感情固定為獨立的東西,并假定有一種抽象的——孤立的——人的個體。

 

(2)因此,本質只能被理解為“類”,理解為一種內在的、無聲的、把許多個人自然地聯系起來的普遍性。

 

馬克思在闡述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的思想之后,具體指出和批判了費爾巴哈在人的本質問題上的兩個錯誤。

 

第一,費爾巴哈批判了有神的宗教,但并不主張取消宗教,他也強調宗教感情,這種感情就是人之間的理性、意志、心情、友誼、愛等一類的東西。但他不懂得實踐的觀點,離開人類的歷史的勞動實踐的過程理解這種感情,把這種感情等看做離開生產關系、社會關系的固定的獨立的東西,實際就是從孤零零的獨立的自然個體的人抽象出來的,是直觀主義的產物。

 

第二,費爾巴哈把人的本質理解為生物學意義上的“類”,理解為許多自然的孤立的個人有共同屬性的“類”。人與人之間連接的紐帶就是純粹的男女之間的自然屬性,而不是勞動實踐活動中結成的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馬克思說:“飲食男女等等也是真正人類的機能。然而,如果把這些機能同其他人類活動割裂開來并使它們成為最后和唯一的終極目的,那么,在這樣的抽象中,它們就具有動物的性質。”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文中批判費爾巴哈的這種對“人的本質”的理解時說,費爾巴哈“承認人也是‘感性對象’。但是,他把人只是看作是‘感性對象’,而不是‘感性活動’,因為他在這里也仍然停留在理論的領域內,沒有從人們現有的社會聯系,從那些使人們成為現在這種樣子的周圍生活條件來觀察人們—這一點且不說,他還從來沒有看到現實存在著的、活動的人,而是停留于抽象的‘人’,并且僅僅限于在感情范圍內承認‘現實的、單個的、肉體的人’,也就是說,除了愛與友情,而且是理想化了的愛與友情以外,他不知道‘人與人之間’還有什么其他的‘人的關系’。他沒有批判現在的愛的關系。可見,他從來沒有把感性世界理解為構成這一世界的個人的全部活生生的感性活動,因而比方說,當他看到的是大批患瘰疬病的、積勞成疾的和患肺癆的窮苦人而不是健康人的時候,他便不得不求助于‘最高的直觀’和觀念上的‘類的平等化’,這就是說,正是在共產主義的唯物主義者看到改造工業和社會結構的必要性和條件的地方,他卻重新陷入唯心主義。”

 

如何理解“人性”概念?“人性”概念本身有兩種理解:一種是把人的所有的屬性包括自然屬性如吃喝性行為等都看作人的本性、本質、人性,也就是把人的自然屬性看做人的根本屬性。這是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的理解。藝術界、文學界的許多人也這樣理解。再一種理解就是把人特有的區別于其最鄰近的事物即動物的內在規定性的屬性看作人的本質、本性、人性。筆者認為,前一重理解是不正確的。人性是“人”性,也就必須是只有“人”才特有的屬性,而不是把“人”降低為動物,用人與動物的共同屬性說明“人性”。前者是把人與動物的共性內容說明人的本質、人性,這種思維方法是用低級運動形式的規律說明高級運動形式規律,沒有真正揭示人特有的本質屬性,是錯誤的。只有后者對“人性”的讀解才是正確的。馬克思這里批判費爾巴哈的“人性論”觀點就是把人與動物共同的自然屬性當做“人性”、“人的本質”顯然是錯誤的。只有從人特有的勞動實踐屬性以及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社會性才是人的本質、本性。

 

二、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理論意義

 

1、奠定了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基礎

 

一般我們講馬克思主義主要有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部分所組成,而哲學部分包含一個重要內容,那就是馬克思主義人學。人學屬于唯物史觀部分。它包括人的本質本性理論,人的的需要利益理論,人的權力權利理論、人的自由平等理論、人的價值理論、人的主體性理論、群眾史觀理論、人的發展理論、如何做人理論等等。馬克思主義以前有形形色色的人學理論,但由于沒有唯物史觀,也就不可能有科學的人的本質、本性理論,導致其整個人學理論都是唯心主義的、非科學的理論。馬克思這里揭示了科學的人的本質、本性理論,也就能夠在這一基礎上,建立其科學的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的人學理論。

 

2、有助于理解哲學發展史上形形色色的人性理論的錯誤實質

 

馬克思主義以前的人學理論有許多種,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本質、本性理論有助于認識其錯誤實質:

 

其一是宗教神學中的人,或者說是原罪的人。它把整個世界解釋為是上帝造的,人也是上帝造的,亞當、夏娃偷吃了智慧果,犯了原罪。人就是原罪的人,活著就是為了贖罪,死以后才能到天堂享福,否則下地獄繼續受罪。馬克思主義的人學理論告訴我們,這種觀點不懂得人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勞動實踐的產物。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前人不能科學解釋整個自然現象,也不能解釋整個社會,更不能解釋人的本質。只是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和私有制產生之后,才產生階級。但當時不可能科學解釋這種現象,只能主觀地想象出宗教的世界和原罪的人,為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的永恒性、不可改變性提供哲學依據。

 

其二是精神性的人。黑格爾否定了宗教神學,但他又想象出另一種“客觀精神”即絕對精神外化為自然界和回到人間社會,所有社會現象都是絕對精神的產物,包括人也是精神性的人。但黑格爾是辯證法哲學家,在絕對精神基礎上,他把自然界、人類社會、包括人都看做發展過程。黑格爾這種這種對人的認識,比原罪的人是一種進步,但本質上仍然是錯誤的。黑格爾也提出了勞動的人思想,但他的“勞動”仍然是一種精神性活動。因此他沒有從物質的實踐活動說明人以及人的社會關系,他否認社會歷史領域存在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其三是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舊唯物主義的自然的人。馬克思在這一條提出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思想就是對“自然的人”也是“抽象的人”的深刻批判。

 

馬克思主張“現實的人”,正如恩格斯1886年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分析費爾巴哈為什么在人的問題上陷入唯心主義的原因時說:“但是,費爾巴哈所提供的強大推動力怎么能對他本人毫無結果呢?理由很簡單,因為費爾巴哈不能找到從他自己所極端憎惡的抽象王國通向活生生的現實世界的道路。他緊緊地抓住自然界和人;但是,在他那里,自然界和人都只是空話。無論關于現實的自然界或關于現實的人,他都不能對我們說出任何確定的東西。……要從費爾巴哈的抽象的人轉到現實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須把這些人作為在歷史中行動的人去考察。……費爾巴哈沒有走的一步,必定會有人走的。對抽象的人的崇拜,即費爾巴哈的新宗教的核心,必定會由關于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來代替。”

 

3、對亞當·斯密的人性論思想的批判

 

英國古典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亞當·斯密為論證其全部經濟學理論,提出了“看不見的手”思想。他認為,人性的最大特點,就是首先關心和維護自己的利益。商品交換的根源就是人的利己之心。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客觀上就會促進社會和歷史的發展。同時人性也有對他人的憐憫和同情之心。亞當·斯密正是以他的這種人性理論構筑了他的全部經濟學。自利和利己本性是他全部經濟學理論的出發點和邏輯起點,也是貫穿于各章節內容的一條基本線索和指導思想。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本性自私論”實質是把資產階級的自私本性抽象化為所有人的本性。商品交換的根源不是“人本性自私論”,而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結果。“人本性自私論”形成的商品交換關系在互利的同時,也必然導致一部分人反對另一部分人的敵對和競爭關系。私人利益是社會所決定的利益,其內容和實現的形式、手段是不以任何人為轉移的社會條件所決定的。“人本性自私論”把人與人的全部社會關系簡單化為功利關系,實質是剝削關系、金錢關系。實現“人本性自私論”的基本的經濟條件就是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和市場經濟。“人本性自私論”形成的所謂“人道主義”是偽善和不道德的。以“人本性自私論”為邏輯起點形成的古典經濟學實質是資產階級的經濟學,為資本主義的永恒性提供理論上的依據。(見拙文《馬克思恩格斯對亞當·斯密人性論的批判》)

 

4、批判“人性善”、“人性惡”說

 

中外思想發展史上都存在從倫理學的善、惡角度界定“人性”,如中國古代孟子的“性善說”。“人性之善,猶水之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也。”“仁義禮智信,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也有荀子的“性惡說”。“人性之惡,其善者偽也。”人的天性都有“好利”、“疾惡”、“好色”等。西方也有類似的理論。依據馬克思的人的本質、人性理論,可以這樣評價人性善惡說。

 

第一,人類社會不存在永恒不變的善惡說。善惡說屬于倫理道德觀,它是由社會關系決定的,在階級社會里由階級關系決定的。人類社會是發展變化的,不同的國家、民族,不同的社會經濟關系、不同的社會形態必然存在不同的倫理道德觀,也就存在不同的善惡觀念。因此,從倫理道德角度或者說從善惡角度揭示所有時代、所有階級的共同的人性內容即善惡觀念顯然是不科學的。

 

第二,在階級社會里,對人們的同一行為評價也是不同的,甚至是根本對立。道德評價具有階級性。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代替封建生產關系,封建地主階級就認為是“惡”,資產階級就認為是“善”。無產階級受剝削、壓迫就認為是“惡”,反抗斗爭就認為是“善”。侵略戰爭中侵略者認為是“善”,反侵略是“惡”;反之相反。在階級社會里愛與恨也是具體的、歷史的,不同階級有不同的愛恨觀。正如毛主席說,階級社會里沒有抽象的人性,只有具體的人性,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5、從對立統一角度深化對人的本質、本性的認識

 

對立統一是辯證法的實質、核心,對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本質、本性理論要從矛盾的角度深入認識之。筆者以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觀為理論依據,引申出幾個新的認識。即人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人是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統一,人是主體性與客體性的統一,人是能動性與受動性的統一,人是自由與必然的統一,人是目的與手段的統一,人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人是個體與群體的統一等等。

 

6、從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經濟關系談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階級本性

 

認識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階級本性不是用抽象的人性論如自由、平等、博愛解讀他們的人性內容,而是把他們放到具體資本主義經濟關系中解讀。資產階級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中地位不同、作用不同、對產品的占有不同,最終占有勞動者創造的剩余價值。因此資產階級的階級本性就是資本的本性,如馬克思所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在政治上就是鎮壓勞動者的反抗,對無產階級實現最殘酷的資產階級專政。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表現出來的壟斷性、腐朽性、寄生性,垂死性、對外侵略性等就是資產階級在帝國主義階段的階級本性。無產階級對生產資料一無所有,把自己的勞動力出賣給資本家,受資產階級的剝削壓迫,具有反抗斗爭性和組織紀律性,同時形成大公無私的有科學理論指導的、有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的明確的奮斗目標的特性。這就是無產階級的階級性。恩格斯1942到1844年深入到工人群眾中參加工人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后在1845年所寫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明確指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并詳細描繪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本質區別,尤其強調無產階級的反抗斗爭性。他們對資產階級則表現出“憤怒”、“熾烈的憎恨”、“切齒痛恨他們的壓迫者,痛恨那種使他們陷入這種境地并把他們變成機器的制度!”“只有靠著對當權的資產階級的烈火般的憎恨,靠著不可熄滅的內心激憤才能保持人類應有的意識和感情。”并把工人階級的反抗斗爭看做真正的“人性”,真正符合“人”這個字的含義的人,而在強權者面前不敢反抗斗爭,任其宰割,“那就真的淪為牲口了”。

 

共產黨最本質的屬性、本性就是階級性。中國共產黨的階級本性就是中國無產階級的階級本性,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黨性原則。筆者在研究中國共產黨的黨性原則時,概括為十大基本特性即:階級性、理想信念性、革命性、斗爭性、自覺主動性、群眾性、先進性、純潔性、自我改造性、紀律性。這十大黨性原則的核心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這是馬克思主義“人性”理論在當代中國的具體化。

 

(二)現實意義

 

1、批判當今社會中的人道主義、人本主義的變種“普世價值”

 

哲學發展史上的人道主義、人本主義理論的產生是哲學發展史上的進步,但它的本質是唯心主義歷史觀。但近些年來,資產階級思想家又重拾被馬克思恩格斯批判過的人道主義、人本主義理論,改頭換面為“普世價值”。所謂“普世價值”是西方學者、文人鼓吹的那些不分領域,超越宗教、國家、民族,特別是階級的所謂“人類的良知與理性之價值觀念,是人類普遍認可的共同價值”,如自由、平等、博愛等等。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思想也是“普世價值”的內容。他們認為,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和政治制度、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都是建立在這種“普世價值”基礎上的。我們國家某些資產階級自由化極其嚴重的公知分子也以“全球化”“與世界接軌”為由把這種觀念引入到中國來,也要中國的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以“普世價值”為理論依據。還曾有某個領導人在公開場合號召中國共產黨人要學習和借鑒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國富論》中的“看不見的手”的思想。實質是要用馬克思恩格斯早已批判過的資產階級理論取代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唯物史觀和馬克思主義的人學理論認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物資生產資料的生產方式,人類社會的道德、價值等精神因素都是由不同歷史時代、不同民族、不同階級關系所決定的,即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馬克思主義承認不同國家、不同時代有某些價值觀念的共同點,但根本不存在適用于所有時代、所有國家、民族、階級共同的價值觀念。“自由、平等、博愛”都是具體的、歷史的、階級的。所謂的“普世價值”具有極大的虛偽性和欺騙性。恩格斯講到平等觀時說,無產階級的平等觀意味著“消滅階級”。

 

2、批判現實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人本性自私論”

 

“人性”是人特有的屬性的簡稱。“自私”是把個人利益高居于他人、社會、集體利益至上,且依靠侵犯和損害他人、社會、集體利益的手段、方法實現個人利益。“人性自私論”是說任何社會國家,任何歷史時代,任何人任何時候都追求“自私”利益,且把它作為說明和論證人的行為和具體的社會現象的理論依據和出發點。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馬克思主義的人學理論認為,人的本性是建立在勞動、實踐基礎上的社會性,是具體歷史的,在階級社會中主要表現為階級性。“人本性自私”論的錯誤:一是否定勞動實踐把人與動物根本區別開來,從動物的屬性推論出人的本性。第二,這種觀點是從倫理、道德、價值觀角度界定人的本質、本性,是唯心史觀。第三,這種觀點既不符合歷史事實,也不符合當今社會現實。第四,這種觀點是把現實生活中一些人所具有的的自私心、個人利益夸大為人的自私本性,把剝削階級的本性夸大為人的本性。“自私性”是剝削階級意識形態和人生價值觀的核心,與無產階級的“大公無私”和“為人民服務”根本對立。共產黨人要實現《共產黨宣言》中的“兩個決裂”思想,必須深入批判“人性自私論”。

 

當代社會社會存在形形色色的鼓吹“人本性自私論”的現象。被標榜為國民素質研究專家,曾為國務院研究室教科文司司長、北京大學研究室中心主等職位的解思忠先生在2004年由長安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國民素質危機》一書中在評論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那段論述時說:“這段話,可以說是極深刻、極精當地把公與私之間的關系說清楚了。幾十年的實踐,已宣告了‘大公無私’神話的破產。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大公無私’,而是‘大私有公’——只有每個社會成員為了自己的利益竭其所能,才會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共積累,反過來又惠及每個社會成員;反之,大家都一味地依賴集體和國家,只能是永遠捧著個討飯的碗。如果套用‘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小河干’的俗語,我們倒是應高唱‘小河有水大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

 

必須正視的客觀事實是,在私有化市場化的改革導向下,以自私自利為核心的私有觀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華大地蔓延和泛濫開來,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和各個領域,特別是官員隊伍和知識分子中更為嚴重。愈演愈烈的官員腐敗現象其重要的思想根源就是“人本性自私論”,且已經滲透從中央到地方的相當多的官員隊伍中的骨髓中去。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揭露的知識分子隊伍的“精致利己主義”也是“人性自私論”的典型表現。這種觀念的最可怕之處就是已經自覺不自覺地成為整個國家改革的指導思想,成為權力者調動人的積極性的主要甚至唯一的動力。不揭露和批判“人性自私論”,不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本質觀,不談無產階級的“大公無私”的階級本性,不真正樹立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思想,何談中國共產黨人的“自我革命”?何談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何談“四個自信”?

 

3、批判《人呀人 你到底是什么東西》鼓吹的人性“七心論”思想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了原海南省軍區政委劉鼎新同志的人學專著《人呀人 你到底是是什么東西》。該書出版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海南日報、湖南日報、學習時報等報刊雜志相繼發表了評論文章。稱這本書是“一部解讀人類奧妙的力作”、“人類科學認識和把握自我的一次飛躍”、“一部引領人們走出思想困局的理論專著”、“他破解了一個困擾人類數千年的認識難題”,是“心靈的朋友”、“一部繼承達爾文發展進化論的理論專著”等極高度的評價。但該書的許多關于人性的觀點是錯誤的。如書中講:“人,作為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是,人可以分為物質和精神兩個部分,而動物只有物質這一個部分。人類研究人體已經細化到基因,那只是研究了人的物質部分,或者說只研究了人的動物部分。而對人的精神部分,頂多還只是有一點感性認識。” 他要深入研究人的精神因素。于是對精神、思想的構成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解剖和分析。他認為,所有的音樂都是由“1、2、3、4、5、6、7”七個音符組合而成,所有的圖畫都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繪制而成。因此“人的各種不同思想的構成與各種歌曲、圖畫的構成基本相似”,人的復雜思想也可區分為七種基本之心即“上進心、正義心、責任心、自尊心、虛榮心、嫉妒心、自私心”。這七個心,也稱七種意識,“這是人類社會的共同遺傳”。整個全書就是圍繞這“七心”展開的。

 

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固然人的精神因素包含了人的這“七心”,但全部或主要歸結為這“七心”就既不科學,也不全面,更不深刻。尤其是把“自私心”看作人類永恒的精神現象和混同于個人利益是錯誤的。

 

作者認為書中引以自豪的也是 “創新”的又一重要之點就是“為自私心說句公道話”。自私心是人類的永恒現象,在常態情況下,其屬性是良性的。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是壞的。作者要糾正多年來對“自私心是世界萬惡之源”的各種偏見。而且從對待“自私心”的不同態度揭示了人類以往不同社會的特征。作者說:原始社會是“不管只用”,奴隸社會是“強管強用”,封建社會是“分管分用”,資本主義社會是“小管縱用”,社會主義社會是“只管不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要“大管慎用”。作者的這種認識和概括也是錯誤的。一是把自私看作人類的永恒現象是錯誤的。。二是作者把人們的個人利益與自私觀念混為一談。筆者10多年前專門寫文章《一部錯誤百出的人學專著》,指出它是“人本性自私論”當代歷史條件下的典型表現。該文發表在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學報《探索》雜志2013年第2期,近日又在幾個紅色網站發表,題目為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究竟是什么貨色?》

 

4、認識“文化”的本質是化人,是塑造人

 

“文化”概念人們比較熟悉,一般有三層意義,第一層是講,文化就是各種自然、社會科學知識。學得一定的科學知識、有學歷的人稱作文化人。第二層指文學藝術,如原“文化部”。第三層也是多數人理解的指與經濟基礎對立的上層建筑部分的“思想上層建筑”即“社會意識形態”。但文化與人的關系是什么?筆者很少看到該方面的研究成果,一般辭典、辭海大多也不涉及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從人學角度可以界定“文化”的本質。“文化”就是化人,就是塑造人。人類產生之后,特別是階級社會以來,伴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社會關系的發展,就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各種文化,如我們一般講的封建文化、資本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同時,社會發展本質上也包含著人的發展,馬克思也曾經從“人的發展”角度劃分歷史的發展階段如人對人的依賴、人對物的依賴、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等。“文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就是“化人”、“塑造人”,就是塑造那個時代的人的標準。如封建文化塑造的人就是拜倒在權力下的奴才型人,資本主義文化塑造的人就是拜倒在金錢面前的自私自利的人,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勞動為核心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主體性的人。這樣理解文化的本質,有助于在學習、掌握、研究文化中有意識地運用先進文化塑造和發展自己。馬克思主義文化或者說社會主義文化就是當代人類社會最先進的文化。共產黨人學習馬克思主義文化,首先就應該用馬克思主義文化塑造和發展自己,不愿意或不會用馬克思主義文化塑造自己的人永遠不可能真正成為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共產主義者。只會大喊特喊“馬克思主義行”,但不學馬列、不會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特別是階級分析的方法分析問題,不會對照檢查改造自己,絕不是合格的馬克思主義者。

 

5、學會做人,學會做共產黨人

 

哲學 不僅是研究人的本質、本性究竟是什么,還要研究究竟如何做人?研究社會主義歷史條件下如何做對社會發展有積極推動作用的人。2017年筆者學習習近平同志在中國人民大學建校80周年的賀信中談到大學培育人的問題曾經寫了一篇文章《社會主義大學究竟培養什么樣的人?》,雖然是談教育問題,實際是談社會主要條件下,我們每一個人包括共產黨員如何做人的問題。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是“人”,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做人”。這篇文章談的如何做人的十個方面是筆者以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理論為理論依據,結合古今中外有作為的人的做人標準以及當今社會“做人”方面的種種問題做出的理論概括,今拿來作為本篇主題的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是做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還是單純具有專業技能的專業人才?

 

第二,是做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普通勞動者,還是做脫離勞動、脫離工農、脫離艱苦的人上人?

 

第三,是做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人,還是只追求個人名利地位的人?

 

第四,是做是非明確、愛憎分明的有主見的人,還是做不辯是非美丑的糊涂人?

 

第五,是做誠實、坦率、正直、有棱角的人,還是做圓滑、世故、虛偽性的兩面人。

 

第六,是是做頭腦清醒的有主體意識、民主意識、敢于善于斗爭的人,還是做拜倒在權力、金錢和名利面前的奴才型人?

 

第七,是做人格、權利平等,并善于與他人平等合作、共事的人,還是培養習慣窩里斗、恃強欺弱、欺軟怕硬的人?

 

第八,是做有現代規范意識的有紀律、法治觀念的人,還是培養無規范意識的隨心所欲的所謂自由自在的人?

 

第九,是做運用唯物辯證法科學邏輯思維的人,還是做唯心主義、形而上學和詭辯論的錯誤思維的人?

 

第十,是做有遠大理想、信念,為共產主義事業、為國家、民族發展奮斗終身的人,還是做沒有理想、信念,貪圖物質享受和腐朽生活方式,甚至出賣國家民族根本利益的人?


【相關閱讀】
郝貴生:馬克思為什么要寫《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解讀之

郝貴生:馬克思提出和闡發科學實踐觀——《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解讀之二

郝貴生:闡發真理的本質與檢驗真理的客觀標準——《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解讀之三

郝貴生:改變環境的主體是人民群眾——《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解讀之

郝貴生:宗教的根源與階級斗爭——《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解讀之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