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是西周、秦、西漢、隋唐的京畿之地,與洛陽(豫西)、殷鄴(豫北冀南)、夏晉(晉西南)所在的黃河中游地區一道組成了華夏政治體在上古與中古時期的“關洛核心”,那么本來偏居西陲的關中憑借怎樣的優勢,方能與位居中州的河洛之地一道,成為西周國家與秦漢唐帝國的核心呢?寒某這次就從歷史地理角度,解剖一下關中地區的地緣。
一、關中核心區的東西兩部
渭河及其支流“斷陷”而成的關中平原是關中的核心,這一核心自古便區分為兩部分:
①以“汧渭之會、岐山之陽”為核心的西部,這里曾經是周秦兩族早期控制秦隴的都城分布區,也是如今陜西方言西府話(中原官話秦隴片)的分布區,在歷史上先后以岐山、雍、陳倉、鳳翔、寶雞為此一區之都會。
②以“八水長安、黃河渭口”為核心的東部,這里曾經是周秦漢隋唐期間政權控制關中、半壁江山乃至整個天下的都城,到了宋元明清則成為控制陜西、陜甘乃至西北的重鎮所在,如今是中原官話關中片的分布區,在歷史上先后以豐鎬、咸陽、長安、同州、西安為此一區之都會。
有趣的是,在關中的東西兩處都會之間,周原、唐代帝陵、西漢帝陵分布于渭河北岸,另有少數西漢帝陵(霸陵、杜陵)與秦陵分布在關中東、東南的秦嶺余脈旁。大體構成了關中,“東西兩都包帝陵”的“帝王谷”樣貌。
更加有趣的是,周秦漢三朝以及隋唐統治集團的前身宇文泰集團無不是通過對關中西府地區的控制,方才進一步掌控關中乃至天下的,那么西府似乎可以看做是上古中古大一統王朝的“龍興源地”,而東邊的西咸則可以看做是上古中古大一統王朝的“陽宅帝都”,夾在東西之間的則是上古中古大一統王朝的“陰宅帝陵”。
二、關中的四邊險要
如果說關中平原構成了關中概念的腹心,那么關中的四邊險要則構成了關中概念的邊界。
【北】關中平原的北界為隴東陜北的黃土高原南緣。關中通往北方的干道,以發源自黃土高原的渭河支流(洛、涇、汧)下切形成的河谷為主,分別構成了陜北洛川、隴東涇川、秦隴汧川三個大小不等的河谷,由白于山、子午嶺(大橋山)、千山、隴山等分水嶺與其他地形區相分隔。
【西】關中平原的西界最為狹窄,為汧渭之會以西的隴山。關中通往西方的干道有三,其一是,順著渭河河谷而上為隴山南緣的鳳閣嶺,把守著寶雞與天水之間的河谷要道;其二是,順著千河(汧水)而上,經隴縣西行入關山草原、張家川、秦安,便是當年秦非子牧馬初封之處,也可南下直達天水,北上進入賀蘭山麓,甚至直接西進隴中河西。其三,是先南經陳倉道,后西經祁山道而進入天水、隴南的迂回道路。
【南】關中平原的南界最為漫長,為秦嶺山脈北麓。關中通往南方的干道,由鏈接關中、漢中甚至隴西、襄宛的秦嶺山脈間的險峻谷道構成,主要有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武關道。
【東】關中平原的東界為黃河。關中通往東方的干道,也便與汾渭斷陷地貌、中條山、崤函古道一一對應,而主要分為三路:其一是,經黃土高原南緣東行,自龍門津渡河進入汾河下游;其二是,沿渭河北岸東行,自東府同州臨晉關渡蒲津進入中條山南北兩路的狹義河東地界;其三是,沿渭河南岸東行,經潼關(桃林之塞)進入崤函古道出函谷(泥丸之塞)而入中原。
所謂關中四塞,大抵便是分布在上述四邊中的某些重要通道上的:
北·蕭關:在秦時位于涇河支流馬蓮河上游,在漢時則位于涇河干流上游與隴山邊。漢蕭關直接控厄了關中通過涇川、汧川進出賀蘭山麓乃至隴中河西的命門
西·散關:散關位于陳倉道口,陳倉道較早發現且通行條件好,既是直達漢中西邊的要道,又是迂回甘南、隴西的要道,一關而控三方。
南·武關:武關位于商洛地區的秦嶺東段之中,是關中與“華夏地緣旋轉門”襄宛盆地的必經之路,通過武關抵達襄陽或宛城,可以進一步通達荊楚、河洛、淮泗甚至漢中,間接可控四方。
東·潼關:潼關往往需要與黃河津渡共同形成一個防御體系方能發揮最有效的攻守作用。潼關恰好處于北方龍門津、蒲津,東方風陵渡、茅津之間,是整個防御體系的重心,控制了潼關及其周邊津渡,對于關中政權而言,便可有效控制河東與河洛。
三、關中的周邊地緣
關中周邊,北方為“北上”之地(北地上郡)陜北隴東,西方為“西進”之地隴西河湟,南方為“南下”之地秦巴山區,東方則為“逐鹿”之地河東河洛。
北上陜北隴東,則直達塞外漠南,典型戰例如漢唐北宋與漠南勢力的攻守;
西進隴西河湟,則通聯河西西域,典型戰例如漢唐、前后秦對河西西域的征討;
南下秦巴山區,則經略巴蜀江漢,典型戰例如西魏的攻取巴蜀江漢;
東進河洛河東,則逐鹿關東中原,典型戰例如周秦漢唐的混一戰爭;
四、關中戰略地位的流變
周秦之際的關中號稱天府之國,并因此而支撐了秦漢時期的關西政權與關東諸國的對峙與兼并,然而隨著都會之重帶來的人口集中,以及魏晉南北朝的長期戰亂,關中在漢唐之際逐漸失去了天府之國的地位,而不得不在隋唐時期開始依賴大運河的運輸方能供養龐大的京畿官民需求。再加上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加重與唐末五代的戰亂破壞,關中與河洛一道,失去了華夏帝國核心的地位。
宋元明清構成的華夏帝國后一千年,軍政經文中心一道東移,軍政東北移,經文東南飛。與此同步,塞外政權的重心也從漠南向東北地區東移,西北方面來敵不如東北方面來敵更加能夠威脅帝國秩序(金滅遼、蒙滅金、清滅明),關中也便不再是前一千年里拳打四方的京畿重地,只得屈居控厄西北的西部重鎮地位。
然而,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西部開發與絲路經濟的和平開發與穆斯林世界的動亂相伴而來,控厄關中,以經略好西北一路的國土便顯得越發重要。注入現代經濟動力的關中,其戰略地位想必又會相對于上一千年的長期靠邊站而有所回升。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