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吳洋:八一建軍節,你知道我軍名稱的幾次變更嗎?
點擊:  作者:吳洋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19-08-01 10:39:31

 

1.webp (3).jpg

 

八一建軍節又到了。

 

說起我軍在歷史上的名稱,有時叫紅軍,有時叫八路軍,現在我們的標準稱謂叫“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些稱謂都是何時何地何種背景出現的,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利用這個節日,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我軍歷史,重溫先輩們浴血榮光的鏗鏘歲月。

 

(一)

 

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義”是我軍的創建起始點。當時中央考慮,為了爭取和團結國民黨中一部分愿意繼續革命的人士,揭露蔣介石和汪精衛背叛孫中山革命精神的面目,這次起義使用國民黨左派的旗幟。因此南昌起義部隊當時沿用了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下轄第九軍軍長朱德、第十一軍軍長葉挺、第二十軍軍長賀龍。賀龍為第二方面軍代總指揮,葉挺為代前敵總指揮。

 

南昌起義發起后,部隊按照先前制定的計劃南下廣東,以期回復廣東革命根據地,但在敵人優勢兵力圍追堵截下遭到嚴重失敗,只有少數保留下來的兵力分散各地堅持游擊戰爭。

 

我軍初創時的名稱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

 

(二)

 

1927年9月,毛澤東同志領導秋收起義,將參加起義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湖南平江和瀏陽的農軍、湖北崇陽和通城的農軍、安源煤礦的工人武裝,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下轄第一、二、三團。毛澤東同志為前敵委員會書記,警衛團團長盧德銘任起義軍總指揮,余灑度(后叛變投敵)任師長。

 

秋收起義準備攻打長沙的計劃遭受失敗后,毛澤東同志主張部隊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并最后選定了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作為革命根據地。自此,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危難之際找出了一條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以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的正確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轉移過程中,9月29日,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按照毛澤東同志的意見,將師縮編為一個團,并建立黨的各級組織。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灣改編”和“支部建在連上”。

 

我軍在秋收起義后有了新的名稱:工農革命軍。

 

(三)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起義部隊陸續轉移到井岡山,與毛澤東同志會師。會師后,毛澤東和朱德所率部隊合編,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央通告第五十一號——軍事工作大綱(采用廣東省委擴大會議軍事問題決議案內容)》。大綱規定:“建立紅軍已成為目前的要務,不一定要等到一省或一國暴動成功,只要能建立一割據區域,便應當開始建立紅軍的工作。在割據區域所建立的紅軍,可正式定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此后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井岡山會師后我軍名稱改為:中國工農紅軍(簡稱紅軍)。

 

(四)

 

抗日戰爭爆發后,為聯蔣抗日,中共中央與國民黨進行多輪談判,做出重大讓步,于1937年8月達成協議,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改編命令,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改編命令。八路軍由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轄三個師:第一一五師師長林彪,第一二?師師長賀龍,第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

 

同時,在南方各獨立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的游擊隊,也根據中共中央指示,通過與國民黨談判的方式進行整編。9月28日,蔣介石任命葉挺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軍長。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散布于湘、贛、閩、粵、浙、鄂、豫、皖八個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集中整編為新四軍。副軍長為項英,參謀長為張云逸,政治部主任為袁國平。下轄四個支隊: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第三支隊司令員張云逸,第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除了主要有八路軍和新四軍,還有華南抗日縱隊(習慣上稱華南抗日游擊隊)和東北抗日聯軍,他們分別戰斗在華北、華中、華南和東北等地,都成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東北抗日聯軍(簡稱東北抗聯),是以中共組織在東北地區創建的抗日游擊隊為基礎發展而來的,在全國性抗戰爆發前,“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國東北以后就已建立,前身是東北抗日義勇軍余部、東北反日游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


華南抗日縱隊,是抗戰時期中共在廣東?。ê窈D鲜。╊I導創建的7支人民抗日游擊隊(包括東江縱隊、瓊崖縱隊、珠江縱隊、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廣東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和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的統稱。


所以抗日戰爭期間,我軍分別有四個名稱: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華南抗日縱隊。

 

(五)

 

“解放軍”這個稱謂,目前已查到的黨史文獻中,最早出現于劉少奇1944年8月20日在中央軍委舉行的一次高級干部會議上的發言。他說:我們的正規軍和游擊隊,合起來可以叫解放軍,或加之為國民革命軍解放軍。這一建議被毛澤東所采納。1944年10月14日,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新四軍第五師的電文中,正式使用了人民解放軍的稱謂。該電文指出:中央已決定派戴季英、王樹聲等“從陜北率兩個老團并大批干部進入河南活動,建立河南人民解放軍,為解放河南而斗爭”。此后直到抗日戰爭勝利,解放軍和人民解放軍的稱謂不斷地見諸中共方面的報端或文電中。但當時解放軍稱謂的使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命令或時間,也沒有作出統一的規范,只是根據形勢的需要而靈活使用的,有時稱解放軍,有時稱人民解放軍,有時稱人民抗日解放軍,有時則在解放軍稱謂前冠以地名,如山西解放軍、山東解放軍等

 

但抗日戰爭勝利后,為爭取國內和平,建設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國,1945年8月至10月,毛澤東、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與蔣介石國民黨進行重慶談判期間,出于戰略和政略考慮,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停止使用解放軍的稱謂,繼續使用八路軍、新四軍等稱謂。1945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決定,進入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東北抗日聯軍等部隊統稱東北人民自治軍,次年1月14日又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由于當時正在進行整編和調整戰略部署,變化較大,我軍各部隊在名稱的使用上很不統一,除了八路軍、新四軍、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軍等稱謂外,還有民主建國軍、華中民主聯軍等。有的部隊甚至用人名或地名作稱謂,如濱海支隊、吉黑縱隊、劉其人師、賀慶積旅等。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后,“解放軍”和“人民解放軍”的稱謂又開始得到廣泛使用。1946年9月12日,在《解放日報》發表的《蔣軍必敗》社論中,再次使用了“人民解放軍”的稱謂。10月3日,《解放日報》在《為實現一月停戰協定及政協決議而斗爭》的社論中,第一次公開使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此后,新華社和毛澤東發表的文章中,越來越多地使用“人民解放軍”或“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1947年2月10日,朱德首次以人民解放軍總司令的名義,與毛澤東一起簽署了組建陜甘寧野戰集團軍的命令。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了由毛澤東起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宣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8項基本政策,并強調指出:“我們是偉大的人民解放軍,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隊伍。只要我們時刻遵守黨的指示,我們就一定勝利。”同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頒發《關于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

 

為奪取解放戰爭的最后勝利,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建設500萬人民解放軍”。根據這次會議精神,中央軍委于11月1日做出《關于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指出:人民解放軍分為野戰部隊、地方部隊和游擊部隊三類。野戰部隊分四個,以地區區分,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各級部隊名稱前一律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地方部隊按五個軍區劃分,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中原軍區、華東軍區、東北軍區、華北軍區。隨后,全軍進行了統一整編。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在全軍開始統一使用。

 

從1948年11月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中國人民解放軍名稱的變遷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為革命勝利拋頭顱撒熱血開展波瀾壯闊斗爭的歷史;就是英雄的人民軍隊浴血奮戰,從弱小走向強大、從失敗走向勝利、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歷史;就是中國人民從任人宰割的苦難走向獨立自強的幸福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

 

一個名稱承載如此厚重,以至于我們真的沒有理由忘記——尤其是軍人!

 

建軍節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向革命戰爭年代英勇犧牲的我軍前輩們致敬!向建國以來為保衛祖國和人民英勇犧牲的我軍英雄們致敬!向仍然堅守在一線的軍人們致敬!祝大家節日快樂!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2.webp.jpg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