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陳乾 |《歌唱祖國》誕生記
點擊:  作者:陳乾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發布時間:2019-08-15 14:51:02

 

1951年10月29日,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的全國政協一屆三次會議上,毛澤東主席見到王莘時,高興地夸獎《歌唱祖國》寫得“好、好、好”,還將剛出版的《毛澤東選集》贈予王莘,并為他簽字留念。此后,《歌唱祖國》風靡全國,成為中國當代音樂創作中最具影響力的群眾歌曲之一。

1.webp (24).jpg

王莘在朝鮮戰場和慰問團排練《歌唱祖國》

 

1949年,隨著開國禮炮第一聲巨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既開辟了中國社會歷史的新紀元,也開啟了文學藝術發展的新階段。新的時代和新的生活,為文藝工作者施展才華創造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歌唱祖國》就是這一時期誕生的。它緣起于1949年開國大典,問世于1950年國慶節前,又于1951年9月15日登上《人民日報》,成為中央文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前身)要求全國范圍學唱的歌曲。1951年國慶期間,《歌唱祖國》以其廣闊的構思、深遠的立意、鮮明的音樂形象和鏗鏘有力的音樂語言唱響全國,此后,在海內外迅速傳播,成為幾代中華兒女耳熟能詳的歌曲。

 

冼星海贈給王莘一支鉛筆,他說:“我用這支筆寫下了《黃河大合唱》,你拿著它,希望你也能用這支筆寫出些催人奮進的音樂作品來”

 

生于1918年的王莘,幼年在“絲竹音樂”盛行的環境中成長。他酷愛音樂,小學時便跟隨家中能書會畫、精通絲竹樂器的姐夫學會了拉二胡和吹笛子。1932年,年僅14歲、一心想成為音樂家的王莘,因家境貧寒,踏上了遠赴上海的學徒工之路。1935年“一二·九”運動爆發后,上海掀起了抗日救亡歌詠運動。17歲的王莘在青年會劉良謨先生的介紹下加入了“民眾歌詠會”,后又結識了正在上海搞救亡歌詠活動的冼星海和呂驥等人,很快便成為活動骨干,還當上了教群眾演唱救亡歌曲的“小教員”。

 

1938年,王莘到達革命圣地延安,考取了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在冼星海、呂驥、向隅等名師的悉心指導下,開始專業、系統的學習。

  畢業前,冼星海贈給王莘一支頗有紀念意義的法國自動鉛筆,他說:“我用這支筆寫下了《黃河大合唱》,你拿著它,希望你也能用這支筆寫出些催人奮進的音樂作品來。”

 

1939年6月,畢業后的王莘奔波于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執教于華北聯大音樂系,創作出反映根據地人民心聲的《選村長》《打擊頑固分子》等革命歌曲。1943年春,時任“華北群眾劇社”音樂隊長、副社長的王莘,相繼創作出《戰斗生產》《永遠跟著共產黨》等歌曲,產生了強大的號召力,在鼓舞軍民士氣的同時,也敲響了侵略者和反動派走向滅亡的喪鐘。

 

當這段歌譜躍然紙上,音樂家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1949年1月15日,解放軍攻占天津。第二天,王莘便帶領“華北群眾劇社”全體成員進駐天津。在開國大典前的一次工作會上有人提議,應該每人創作一首新歌曲,為開國大典獻禮。這個倡議得到參會人員的一致贊同。王莘更覺得責任重大,為了帶頭寫出一首歌頌祖國的好歌曲,常常苦思冥想,夜不能眠。

 

但是,以歌曲這樣的微小體裁承載如此宏大的主題創作,其難度猶如方寸之間雕刻萬千氣象。對于一路追隨革命,見證了從民主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新中國誕生的王莘而言,想抒發的東西太多,這就難上加難。直到10月1日,王莘作為天津音樂界代表參加開國大典游行,看著一個個游行方隊喊著口號走過天安門城樓時,不禁激動得熱淚盈眶,熱血沸騰。他多么希望能寫出一首歌,歌唱偉大的祖國,歌唱勤勞勇敢的人民,歌唱領導人民翻身得解放的中國共產黨,歌唱年輕而蒸蒸日上的人民共和國……想到這里,突然有一個十分具體的場景出現在他的腦海里:如果游行方隊能夠齊聲唱著這樣一首歌,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過雄偉壯麗的天安門廣場,該有多好!

 

1950年9月,正值國慶一周年前夕,此時的北京,陽光燦爛、紅旗招展、花團錦簇、鑼鼓喧天。為國慶排練的少先隊員敲著鼓,吹著號,唱著《中國少年兒童隊隊歌》,邁著整齊的步伐練習隊列,準備接受檢閱。看到這一幕,作曲家不禁回憶起開國大典時的情景。

 

那個想了很久卻遲遲未來的曲調就那樣自然地流淌出來:“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隨著旋律的行進,又引申出兩句“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一上火車,王莘急忙拿出筆,沒找到紙,便在煙盒背面飛快記錄起來。窗外的景色不停變換,他靈感如泉涌,寫下了“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一股創作的熱流推著他反復朗讀“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我們團結友愛堅強如鋼”。

 

當這段歌譜躍然紙上,音樂家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1950年9月,在收到活動鉛筆的第11個年頭,《歌唱祖國》誕生。32歲的王莘終于用老師贈予的那支寫下《黃河大合唱》的活動鉛筆,創作出了這首不朽的頌歌。

 

毛澤東主席見到王莘時,高興地夸獎《歌唱祖國》寫得“好、好、好”,還將剛出版的《毛澤東選集》贈予王莘,并為他簽字留念

 

王莘抵達天津后,很快便將《歌唱祖國》的手稿送到了天津日報社,希望能夠趕在國慶期間發表。當時的報紙版面有限,遇上重大節慶,版面則更加擁擠。王莘的愿望沒能實現,不久,他就收到了鉛印的退稿信。

 

雖然遭受了打擊,但王莘對這首下了功夫、承載著無限深情的歌曲沒有絲毫懷疑。他一邊將《歌唱祖國》的總譜刻板印刷,寄送給同行、好友征求意見,一邊組織天津音工團的團員們演唱,并在天津耀華中學禮堂親自指揮公演。公演成功后,王莘又到南開大學,天津紡織廠、煉鋼廠和鐵路機務段等地,邊教唱,邊征求意見,群眾反響十分強烈。沒過多久,這首熱情激昂、優美歡快的歌曲就在天津的工廠和學校傳唱開來,還在《大眾歌選》第三集位列首篇發表。

 

1951年春,王莘自制的歌片傳到了北京工人合唱團;夏天,北京電臺播放了工人合唱團的演唱錄音后,歌曲便在北京的工廠、學校和社區傳唱開來;中國音協首任主席呂驥在北京大學的一次集會中也聽到了這首歌,同樣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問詢中發現,學生們只知道歌曲是從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抄來的,并不知作者是誰;秋天,詩人艾青得到這首歌曲,他反復吟誦歌詞,對作品給予了極高評價,在做了兩處修改(一處是將原詞“五千年文化輝煌燦爛”改為“獨立自主是我們的理想”,另一處將“我們戰勝了一切苦難,我們把敵人趕出了邊疆”改成“我們戰勝了多少苦難,才得到今天的解放”)后,將其刊發在自己擔任副主編的《人民文學》雜志上。

 

1951年國慶節前夕,王莘接到老朋友孫慎從北京打來的電話,請他協助查找《歌唱祖國》的創作者和歌譜,并反復叮囑“中央文化部急要!”王莘在電話里笑著回答:“詞曲作者正是我。”

 

1.webp (25).jpg

1951年9月15日的《人民日報》向全國讀者推薦了《歌唱祖國》。

 

1951年9月15日的《人民日報》用近半個版向全國讀者推薦了《歌唱祖國》(包含歌譜和孫慎撰寫的唱法指導),并附上《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關于國慶節唱歌的通知》全文,通知要求全國范圍學唱《歌唱祖國》和《全世界人民心一條》。

 

1951年10月29日,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的全國政協一屆三次會議上,毛澤東主席見到王莘時,高興地夸獎《歌唱祖國》寫得“好、好、好”,還將剛出版的《毛澤東選集》贈予王莘,并為他簽字留念。此后,《歌唱祖國》風靡全國,成為中國當代音樂創作中最具影響力的群眾歌曲之一。

 

2.webp (1).jpg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來源:“黨建網微平臺”,原載2019年8月5日《光明日報》,原標題為《歌曲<歌唱祖國>誕生記》,本文有刪節。) 

 

2.webp.jpg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陳乾 |《歌唱祖國》誕生記

    2019-08-15
  • 內容 相關信息

  • 陳乾 |《歌唱祖國》誕生記

    2019-08-15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