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馬克思主義觀是人們關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根本看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繼承中國共產黨人科學馬克思主義觀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征和不斷發展著的實踐,從馬克思主義是思想體系、方法體系和信仰體系三個維度深化了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推到了一個新高度。當前,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馬克思主義觀,對于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切實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2019年第一季度,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指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夯實思想根基,牢記初心使命,凝聚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政治上的堅定來源于理論上的清醒。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根據時代特征和不斷發展的實踐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這一問題進行了系統回答,形成了內涵豐富又具有時代特色的馬克思主義觀,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推到了一個新高度。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馬克思主義觀,對于我們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切實推進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思想體系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眼界廣闊、知識豐富,他們立足于自己的時代,在吸收人類文明精華的基礎上,為后人留下了浩瀚的著作,而貫穿這些著作的思想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把馬克思主義比喻為人類思想史上“壯麗的日出”,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博大精深,既涉及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各個領域,又涉及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科技、軍事、黨建等各個方面。馬克思主義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邏輯嚴密的科學體系。列寧曾經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比做是“一整塊鋼”,認為“決不可去掉任何一個基本前提、任何一個重要部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繼往開來的歷史節點上,結合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指出:“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包括科學世界觀、社會歷史發展學說、無產階級革命理論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建設理論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
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馬克思主義具有四個鮮明特征:
第一,科學性。馬克思立足自身所處的時代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雖然出現了許多新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但馬克思當年提出的“人類社會向何處去、資本主義社會向何處去”這一“歷史之問”仍然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之問”。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也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依然占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
第二,人民性。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馬克思主義的邏輯起點不是脫離人的實踐活動的抽象的物質,而是以特定歷史傳統和生產條件為基礎形成的物質生產實踐,這就把馬克思主義和舊唯物主義以及唯心主義根本區別開來,也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的立足點不是“市民社會”,而是“人類社會或社會的人類”。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堅持這一馬克思主義本質特征,他明確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核心要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
第三,實踐性。馬克思主義不是遠離社會生活和脫離社會實踐的書齋學問,它具有強烈的現實關懷和“改造世界”的實踐品格。“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馬克思主義者更關注現實,更關心自己所處時代最緊迫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他曾在多個場合提到,要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立足時代之基、聆聽時代之聲、回答時代之問,“以問題倒逼改革”“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第四,開放性。馬克思主義是一個以實踐為根基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就決定了它是一個“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馬克思主義既包括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理論,又包括一些國家結合社會主義實踐科學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本質上是內在統一的,“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同時也內在地包含了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要求”。因此,要“發展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并“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等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方法體系
馬克思主義是個知行合一的體系,它不僅是世界觀還是方法論,不僅講是什么、怎么看,而且講怎么辦、怎么干。對此,恩格斯曾經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這就是說,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靈魂,是推動實踐發展的基本工具。方法之所以重要,就在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就是通過運用這些方法得出的,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內在同構性。而且根據時代的發展,還可以運用這些方法得出一些新的論斷和結論,用以指導不斷發展著的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價值,他多次用“強大思想武器”“真經”“看家本領”來形容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之于中國共產黨人的意義。他指出:“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真經’,‘真經’沒念好,總想著‘西天取經’,就要貽誤大事!”“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馬克思主義的方法體系至少包含三個層面:
一是精髓和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靈魂”。可以說,這個論斷準確把握了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實質和核心。馬克思、恩格斯雖然沒有直接使用過“實事求是”這個詞語,但是他們創立的新唯物主義的理論基石就是科學的實踐觀,而科學的實踐觀必然要求主觀要符合客觀,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毛澤東同志用中國成語“實事求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行了中國化的提煉和概括,并形成黨的思想路線。這一思想路線的確立表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已經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基于這樣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 “實踐反復證明,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
二是思想方法和理論思維。在把握實事求是這一馬克思主義精髓和靈魂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方法。他強調要學習世界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的原理和方法,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和最大實際;要學習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要學習唯物辯證法,在改革中既要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又要繼續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要學習認識和實踐辯證關系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要學習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符合規律地向前發展;要學習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和方法,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問題。由此,他提出要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是工作方法和實際能力。習近平總書記總結和提煉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實際能力。比如他旗幟鮮明地提出要保持戰略定力,保持政治堅定性,明確政治定位,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提升調查研究能力和水平,努力把真實情況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觀規律認識得更透一些,不斷增強看問題的眼力、謀事情的腦力、察民情的聽力、走基層的腳力;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不折騰、不反復,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確保各項重大改革舉措落到實處;要進一步增強學習能力,要善于學習、善于重新學習,以時不我待的精神,不斷增強本領。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再次向世人宣示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信仰體系
人是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悖論性存在,現實性和超越性、有限性和無限性是貫穿人類生存始終的深層矛盾。這就決定了人永遠不會滿足于既有現實,而是總處在追求理想價值和終極關懷的過程之中,于是,信仰應運而生。信仰是人對理想社會的肯認和期許,它能夠賦予人以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能夠安頓人們對完滿性和理想性的追求。馬克思主義是真理性和價值性相統一的體系,它不僅包含著對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領域發展規律的探求,而且體現著人類對理想社會和終極關懷的憧憬和追求。作為一種對于最高價值進行追問的信仰,馬克思主義與宗教信仰有著顯著的差別。宗教信仰是建立在非理性基礎上的信仰,是因“信”而信。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建立在理性和規律基礎上的信仰,是因“真”而信。宗教信仰追求的是虛幻的無法實現的彼岸世界,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是基于人的實踐活動基礎上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人類解放。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精神功能和社會價值。在他看來,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首先就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鄧小平同志曾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另一個名詞就叫共產主義。我們多年奮斗就是為了共產主義,我們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產主義。”可以說,共產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之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對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在他看來,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解決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沒有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理想,就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要把黨性修養作為終生追求。黨性修養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的加強自身建設的獨特理論和實踐,它是黨員個體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價值觀和歷史觀這一價值屬性從自發到自覺、從感性到理性、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是共產黨員“本質的改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性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共產黨人應該始終心系黨、心系人民、心系國家,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作為畢生追求,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自覺堅持黨性原則。但是黨性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終生努力。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通過營造促進黨性修養的治黨環境和政治生態,在全面從嚴治黨中不斷增強黨性、錘煉黨性。自覺增強黨性修養,不僅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全體黨員應持之以恒的自覺行動。
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要把學習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生活習慣和精神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研究,不能采取淺嘗輒止、蜻蜓點水的態度,要原原本本、老老實實地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解決真學真懂真信的問題。只有真正弄懂了馬克思主義,才能在揭示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上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才能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當作一種信仰,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
作者:童萍,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哲學與文化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本文發表于《前線》雜志2019年第8期,原標題《不斷鞏固黨的政治建設的思想根基》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孫熙國: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對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共產主義理論的原創性貢獻
2019-06-06袁雍:研釋習近平破解“五大問題”的戰略思想(四)——關于“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怎樣建設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2018-12-31侯惠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和發展
2018-09-14?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