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去年初,美國對華發起貿易戰的時候,我正埋頭撰寫《貨幣起源》,作為貨幣史的研究者,我對美國此舉的動機感到十分困惑,就像是目睹一臺馬力強勁的機器人動手拔掉了給它自己充電的插頭,然后宣稱要去執行一個“人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國際關系和貿易是我自己不熟悉的領域,而即便是我喜愛的貨幣史,其實也充滿了爭議和未知,因此,這一年多來,我對中美貿易糾紛和談判始終保持著觀察和思考的狀態,絕少發表什么意見。最近,隨著美國進一步提高了對我國出口商品加征關稅的范圍,我突然感覺自己明白了些什么。
首先,從貨幣史的角度來說,美國最強大的武器是美元,美國最珍貴的財富就是美元的國際地位,這是人類脫離金本位之后,第一次完整地建立起一個世界范圍內通行的紙幣體系。持有美元就可以購買到全世界幾乎絕大多數的商品(支付便利),持有美元可以防范本國的通貨膨脹(保值儲蓄),持有美元可以在美國資本市場上用各種金融工具對沖掉幾乎任意資產的風險頭寸(風險管理),持有美元可以讓美國人民專心工作,放心消費,安心退休(穩定預期)。美元儼然已是當今的“世界貨幣”,美元的國際地位是最值得美國政府全力以赴捍衛的價值體系。
其次,美國的貿易逆差看起來很大,經過美方政客和媒體的宣傳之后,聽起來就更嚇人。但是,如果你從貨幣史角度來看美國的貿易逆差的話,你就會發笑:這早已不是金本位的年代了,貿易逆差并不會導致黃金儲備的流失,也不會帶來基礎貨幣的減少,更不會帶來貨幣體系的崩塌和經濟的衰退。美國作為一個擁有“世界貨幣”鑄幣權的超級大國,它擁有對全世界人民征收“鑄幣稅”的特權,它同時也就必須承擔貿易逆差(從貨幣史角度來看,貿易逆差其實是美國向全球投放貨幣的一種渠道)。
先來說說美國對全世界人民征收鑄幣稅的事情,紙幣時代的鑄幣稅概念不同于金本位時代的鑄幣稅,這里其實是一個形象的比喻,想象一下,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普通人,他辛辛苦苦一輩子工作,積累了一筆退休金,他為了防止自己本國貨幣的貶值風險,寧可換成美元存起來。對于美國來說,無非是印刷了一疊花花綠綠的紙,用這疊紙幣就能夠讓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普通人辛辛苦苦干一輩子,退休以后還在繼續憧憬自己安度晚年——這就是一種無形的鑄幣稅。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比這更可貴的特權嗎?恐怕沒有了。
貿易逆差就是美國向全世界投放貨幣的渠道和手段?。∶绹贸袚Q易逆差的辦法,向全世界其它國家輸出了美元,其它國家的央行從公開市場買入該國出口商拋售的美元之后,就可以將其納入外匯儲備,然后就可以順利投放本幣的基礎貨幣了。
試想一下,如果現在的情況如美國政府某些人所愿,美國對全世界都保持貿易順差,那么,美元一定會回流美國,世界各國央行的美元儲備越來越少,國際市場上流通的美元也隨之枯竭,美聯儲為了維持物價穩定,被迫縮表,將其過去發行的美元在資產負債表兩端同時注銷,美國經濟會好嗎?美元還有什么國際地位呢?美國還能對全世界人民征收“鑄幣稅”嗎?
因此,“承擔貿易逆差”和“擁有世界貨幣”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根本不能分開。現在,問題就簡化成了:美國愿意放棄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嗎?究竟是貿易逆差重要還是世界貨幣重要?這兩者孰輕孰重?對于稍微有點兒貨幣史背景知識的人,心里都明白美國到底要的是什么。
有些專家認為,美國對華貿易戰的目的是要扭轉對華貿易逆差;還有學者認為,美國會發起對華長期貿易戰,以便將牢牢根植于中國的制造業產業鏈完整地搬回美國去;這些觀點都有可圈可點之處,但放在貨幣史的角度來看,都值得推敲。
制造業重新回流美國看起來是扭轉了貿易逆差,但是,我們已經說過了,貿易逆差對于美元霸權來說,是必須承受的。與其縮減貿易逆差,不如捍衛美元霸權,讓全世界的資源、資金、人才、科技和資產價格都按照美元這個指揮棒來轉動,這對于美國來說,更有意義。
什么是貨幣?貨幣不是財富和資產,紙幣時代的貨幣就是一張花花綠綠的紙片,它的核心是一套價值觀,一套制度,一種規則,一種秩序。對于電影院的老板來說,維持好電影院的秩序就能不斷吸引大家來看電影(請把電影票想象成征收鑄幣稅),這比我自己占有一個好位置看電影重要得多!美國要把制造業的產業鏈搬回去干什么?它當然要的是美元體系的價值鏈!
說了這么多美國的情況,我在想我們自己國內的情況呢?難道我們追求的目標就是繼續維持對美貿易順差嗎?當然不是!“贏得對美貿易戰以便繼續維持順差”和“通過談判為今后一段時間的改革開放創造更有利的外部環境”,這兩個目標孰輕孰重?答案一目了然。不斷積累貿易順差對人民銀行來說就意味著需要繼續買入美元投放人民幣,從而使得我們的本幣投放渠道和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貿易順差,這就是我們經濟轉型升級說了許多年卻遲遲未見明顯成效的原因之一。建立一個完整的、獨立的、不依賴于美元的貨幣發行體系是一個國家央行重要的使命,這也是我們研究院最近在全力撰寫的《中國貨幣主權報告》的核心內容。
如果在一場貿易戰中,美國的首要目標不是消除貿易逆差,而中國的首要目標也不是維持貿易順差,那么,這場貿易戰還怎么打下去呢?美聯儲的處境一定進退兩難,因為一旦對華全面加征25%的關稅,就意味著美元的實際購買力下降。過去美國的消費者花40美元能夠買到一雙不錯的跑鞋,而現在他們要多花10美元,這不是削弱了美元持有者的購買力了嗎?這難道不是相應地降低了美元的吸引力了嗎?難道真有人認為美國對5000億來自中國的商品全部加征25%的關稅就能夠削減美國財政赤字了嗎?這個觀點愚蠢至極。
當美元的購買力下降,美元變得“發毛”的時候,人們就會拋售美元標價的資產,而這對于美國來說,更是致命的。美國最大的希望是各國人民都安心持有美元標價的資產,不向市場拋售。進一步來說,如果中美順利達成協議,美元的購買力增強,美國公司的海外市場擴大,從而推高美國股市,這才符合“世界貨幣”鑄幣國的根本利益。
說了那么多,我的結論很清楚了。我認為貿易戰本身不符合中美兩國的根本利益,而且贏得貿易戰也不是中美兩國各自追求的首要目標。我國領導人早就說過,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系搞好,而絕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系搞壞。這一千條理由并不是兩國在某一個領域合作(比如:貿易)的重復,而是在一千個不同的新領域發現合作機遇和潛力。因此,我認為,兩國有可能在不遠的未來達成一個包括貿易在內的更廣泛領域的全面合作協議。畢竟,中美和則兩利,兩國合作對于全世界人民來說,都是福音。
【作者:周洛華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