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我想和大家聊聊關于“快樂”的話題。
在《孟子•盡心》篇中有這樣一段話:“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孟子這段話告訴我們,人生有三種樂趣:父母都健在,兄弟姐妹也沒有災病事故,從而得以躬行孝悌,這是人生第一大樂趣;為人處世合乎道義,上不愧對于天,下不羞對于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因而獲得內心的安寧,這是人生第二大樂趣;能得到天下的優秀人才,并對他們進行教育,從而使君子之道遍傳天下,造福社會,這是人生第三大樂趣。
經典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兩千多年前,“亞圣”孟老夫子所講的這“三樂”,至今聽來仍擲地有聲、響如金石。
值得指出的是,2011年江西高考作文題目即為《孟子三樂:君子有三樂》。連中學生都知道孟子這“三樂”,并以此為題寫作文,我們更應珍視并努力踐行孟子這“三樂”。
近日研讀《唐浩明評點梁啟超輯曾國藩嘉言鈔》。某日早晨,眼睛忽然為之一亮,發現曾國藩也有“三樂”之論述:勤勞而后憩息,一樂也。至淡以消忮心,二樂也。讀書聲出金石,三樂也。
大意是說:勤勞之后稍稍休息,是人生第一大樂趣。以非常淡泊的態度來消除嫉妒之心,是人生第二大樂趣。讀書時發出金石般動聽的聲音,是人生第三大樂趣。
以何事為樂,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價值和趣味取向。曾國藩這“三樂”,亦乃真正的君子之樂。關于“三樂”,曾國藩還有一種說法,即以“宏獎人材誘人日進”來取代“至淡以消忮心”,其余“兩樂”則與此相同。曾國藩所說“宏獎人材,誘人日進”之樂,與孟夫子所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樂,相得益彰,有異曲同工之妙。
瞿秋白在英勇就義前坦言“三樂”,更是驚天地、泣鬼神。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長汀被捕。國民黨最高當局聲稱只要他肯公開聲明脫離中國共產黨,即可免死。雖然敵人對瞿秋白的勸降一直持續到5月下旬,但始終沒有任何進展,蔣介石終有殺意。
6月18日,據一位臨場記者的報道:瞿秋白來到公園,全園為之寂靜,鳥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見菲菜四碟,美酒一甕,彼獨坐其上,自斟自飲,談笑自若,神色無異。酒半乃言:“人之公余稍憩,為小快樂;夜間安眠,為大快樂;辭世長逝,為真快樂!”酒畢,瞿秋白起身行至一塊草坪正中間,盤足而坐,對劊子手說:“此地很好!”槍聲響起,瞿秋白從容就義。
1950年12月31日,毛澤東在為《瞿秋白文集》的題詞中寫道:“他在革命困難的年月里,堅持了英雄的立場,寧愿向劊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將永遠活著,不會死去”。
行文至此,我想再談談一位清華老教授的“三樂”。
清華大學已故老教授、被稱為“中國居里夫人”的王明貞,青少年時期,克服家庭阻礙奔走求學、孜孜不倦?;貒?,又接受上級安排,中斷已頗有成就的統計物理學研究,改教自己并不熟悉的科目,從零開始。她始終保持樂觀心態、攻堅克難,成為一代名師。1955年,王明貞與另一教授同到清華物理研究所工作,她被定為二級教授,那位教授被定為三級,于是她堅持要求把自己也定為三級。這種境界、胸襟,實屬罕見。
老人家終以104歲高齡辭世。人們探討她的長壽秘訣,得出的結論是與她的“三樂”座右銘有關——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
“助人為樂”,是處世之道,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知足常樂”,是做人姿態,不攀比、不計較,自然少煩惱、多快樂;“自得其樂”,是生活理念,世間事不如意者常十有八九,如能正確面對并解決生活中的矛盾和困難,就會其樂融融。王明貞教授的“三樂”,涉及人生的各個方面,是全方位的快樂。讀之品之學習之,必將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