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周關:戈爾巴喬夫是怎樣把蘇聯引上私有化方向的?
點擊:  作者:周關    來源: 《真理的追求》  發布時間:2019-11-12 11:43:26

 

       在戈爾巴喬夫的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理論和路線的引導下,蘇共崩潰了,蘇聯解體了,并演變為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化的主要標志之一,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瓦解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確立。當然,這有一個過程,并非一下子實現的。從實踐上看,真正全面推行私有化,那還是在蘇聯解體之后;但人們有理由認為,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所實行的私有化和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正是戈爾巴喬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鼓吹私有化的必然結果。

那么,戈爾巴喬夫是怎樣把蘇聯引上私有化方向的呢?

戈爾巴喬夫上臺之初,深知在列寧締造的、作為十月革命故鄉的蘇聯,科學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如果一下子直截了當地提出私有化的主張,他是一天也呆不下去的,更不要說實行私有化了。他在蘇共已被解散、資本主義復辟已經基本實現的199111月就曾說:

【“應該改變制度,我當時(指他上臺不久——引者)就得出了這個結論。但是如果一開始,社會還沒有作好準備,就這樣提出問題,那將一事無成。”(《與〈莫斯科新聞〉主編談話》)】

于是,他采用迂回的方式,使用似是而非的語言,制造思想混亂,誘編群眾跟著他走向私有化。具體說來,戈爾巴喬夫采取的手法有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通過詆毀社會主義公有制,為私有化鳴鑼開道。

人們知道,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一個基本特征,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還是實行生產資料的資本家私有制,這是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的一個本質區別。堅持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生產資料的公有制,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是社會主義的一項基本實踐。然而,戈爾巴喬夫作為蘇聯共產黨的主要領導人,不但不捍衛社會主義公有制,反而采取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手法,對公有制大加鞭撻。他把由于經濟體制不完善而引起的一些弊病,統統歸咎于公有制特別是全民所有制,誹謗它是產生經濟的危機狀況的主要原因和擺脫這種危機道路上的主要障礙。說公有制的統治使人同生產資料失去了聯系,排除了建立創造性勞動條件的可能性。還說公有制是行政命令體制的基礎,這種體制束縛我們整個社會,不打破這種體制,國家根本不可能復興和革新(以上引語均見1990818日《在敖德薩軍區的講話》)。不言而喻,要打破那種束縛整個社會的行政命令體制,當然首先就必須打破這種體制賴以存在的基礎——公有制;要取得改革的成功,當然就必須鏟除公有制,而代之以私有制。這就是戈爾巴喬夫所要引出的結論。

否定公有制和主張私有化,這本來就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對公有制的攻擊,必然伴隨著對私有制的推崇。有戈爾巴喬夫帶頭攻擊公有制,一些學者如以沙塔林為代表的一批經濟學家也就有恃無恐地往公有制臉上抹黑,日益放肆地往私有化臉上貼金,說什么私有制可以克服公有制造成的異化,可以解放被公有制所束縛的人的個性,可以實現在公有制下所不能實現的社會公正、社會穩定,等等。在這樣一股誹謗公有制、吹捧私有化的風浪中,群眾的思想被搞亂了。這是戈爾巴喬夫的第一步。

第二,通過宣揚籠統的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引向以私有制為主體的混合經濟。

起初,戈爾巴喬夫只是反對國家所有制的壟斷,籠統地主張多種經濟成分并存。他在19903月說:

【“不進行所有制關系的深刻改革,經濟改革就是不可思議的。蘇共主張多種多樣的所有制形式。這些形式平等和合理的競爭是公民自由、勞動者實際選擇發揮自己才能的方式方法以及保障消費者權益的經濟基礎。”(《走向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蘇共中央向蘇共二十八大提出的行動綱領草案)】

經他建議修改的《蘇聯憲法》宣布:

【“蘇聯經濟制度在蘇聯公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和國家所有制的基礎上發展。國家為發展各種形式的所有制創造出必要的條件并保證平等地保護這些所有制形式。”】

他翻來覆去就是強調籠統的多種所有制并存和平等競爭,而不說明其中以何種所有制為主體,這純粹是在愚弄群眾。其實在戈爾巴喬夫等人思想上,這一點是清清楚楚的。所謂反對公有制的壟斷,就意味著要取消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而代之以私有制。他們認為,私有制本身就包含著多元所有制形式,實行多種所有制并存和實行私有化是完全一致的。當戈爾巴喬夫認為人們已經接受了模糊的、各種所有制不分主次的多種經濟成分并存主張時,他便立即宣布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就是以私有制為主體的混合經濟;所謂全面改革所有制,就是實行私有化。受到戈爾巴喬夫高度贊揚的向市場經濟過渡的《500天經濟計劃》和戈爾巴喬夫自己領導制定的《總統方案》,都明確了這一點。后來,《500天經濟計劃》作者沙塔林就直言不諱地承認:社會主義概念就是實行財產私有、企業經營自由和市場經濟,就是西方的經濟制度;并且說自己持有這種看法已有25年了19901229日《在接受法國記者采訪時的談話》)。

第三,利用模糊的非國有化,引向明確的私有化。

19908月,戈爾巴喬夫提出:

【“我們應當把非國有化的任務看作是一項最重要的任務。”(1990818日《在敖德薩軍區的講話》)】

但是,他對非國有化的解釋是非常含糊的,既可以指改變國有企業的經營形式、實行企業自主經營,也可以指把國家所有制改變為集體所有制,更可以指把國家財產分散歸個人所有,即私有化,隨便怎么理解都可以。在含糊不清的非國有化后面,他卻把極大的熱情傾注給私有化。

過了兩個月,戈爾巴喬夫便把非國有化與私有化并提,要求采取非國有化和私有化的刻不容緩的措施(《穩定國民經濟和向市場經濟過渡基本方針》,19901018日)。他對私有化也作了非常含糊的解釋。他說:

【“不一定把私有化理解為只是向私有制轉化,而應理解為通過在各種條件下向集體、合作社、股份公司、外國商行、私人轉讓或者出售國家財產的手段改變所有者的更為普遍的進程。”(同上)】

對私有化作這樣寬泛的說明,也是為了模糊人們本來十分明確的對什么是私有化的理解,以便減少實行私有化的阻力。后來,他就不提非國有化,而只提私有化了,并且強調私有化主要是向私有制轉化,因為沒有私有制,一事無成。這就很清楚了,他的非國有化實際上就是私有化,就是實行私有制,只不過在當時的條件下需要一步一步地來。俄羅斯經濟學家普切林采夫說得明白:

【“非國有化就是私有化,也就是資本主義化??梢哉f,非國有化是私有化的初級形式,私有化是非國有化的高級形式。開始時說非國有化,后來都說私有化。”】

第四,通過談論抽象的市場經濟,引向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戈爾巴喬夫在系統地提出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路線以后,就把向市場經濟過渡作為他的經濟綱領。他反復強調:

【“除了向市場過渡,別無選擇。全世界的經驗都證明了市場經濟的活力和效率。”(同上)】

姑且不論他對市場經濟的作用的認識是否全面,是否正確,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起初他只是抽象地講市場經濟,只講市場經濟一般,而不講市場經濟特殊,不講他所主張的市場經濟是在什么性質的所有制基礎上運行的,他的市場經濟的社會性質是什么。這個問題是隨著亮出混合經濟以私有制為主體、實行私有化的底牌后而明晰起來的。戈爾巴喬夫認為,在國家所有制基礎上不可能建立市場經濟,他說:我們以往所進行的圍繞著建立真正市場的所有改革,由于維持著國家所有制的壟斷,全都遭到了失敗1990818日《在敖德薩軍區的講話》)。因此,他主張,

【“為了形成自由商品生產者這個市場經濟的最重要因素,需要盡快把大部分企業從國家包辦下解放出來,實行私有化。”(《穩定國民經濟和向市場經濟過渡基本方針》,19901018日)】

戈爾巴喬夫等人認為,市場關系的主體是以企業家為代表的自由商品生產者。他們認為,傳統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一個根本缺陷就是沒有這樣一個以企業家為代表的自由商品生產者階層。因此,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培育這樣一個階層。1990年戈爾巴喬夫的《總統方案》和沙塔林的《500天經濟計劃》都規定了培育企業家階層的一系列具體措施。根據具體措施的要求,所謂企業家階層,是以私有化為前提的,他們占有并可以自由支配生產資料、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這個階層不可能是別的,只能是資產階級及其代理人??梢?,戈爾巴喬夫所主張的市場經濟,排除了國家所有制占主體地位的可能性,甚至也排除了其它公有制形式占主體地位的可能性;它是以企業家階層作為主體,以私有制占主體地位的多元所有制結構為基礎的。這種市場經濟只能是地道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到前蘇聯人民看明白這一點,已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

前蘇聯、東歐國家通過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改革,用私有制代替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實現了資本主義復辟。蘇聯人民七十多年流血犧牲艱苦奮斗換來的建設成果毀于一旦,從而導致生產大幅度下降,嚴重的兩極分化,人民生活不斷惡化。歷史是一面鏡子。認真總結前蘇聯怎樣往私有化發展的經驗教訓,將會使我們更加堅定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摘自《真理的追求》1997年第01期?!?/span>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