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陳正仁:讓人念想的連隊食堂
點擊:4862  作者: 八尺溝人    來源: 八尺溝人  發布時間:2020-01-11 09:50:00

 

       民以食為天,事以吃為大。離家奔波幾十年,在外吃過大大小小的食堂,從中學到軍校,從團機關到總部機關,從政府機關到企業,最讓人念想的還是連隊食堂。

 

連隊的食堂瘋快解餓。上世紀七十年代,整個社會溫飽問題仍較突出。雖然每位戰士每天的伙食費只有47分,但糧油定量供應,加上連隊自己養豬種菜,每天有米有面,時而有肉有魚,這在當時那個年代已屬不差,尤其像我們農村兵,真有點滿足感、幸福感。

剛入伍十八九歲,還處于長身體階段,訓練、勞動強度大,肚子易空,對吃特別惦記和盼望。每當下課下操或者勞動歸來,路過食堂,總會抬起頭向里邊張望。什么叫秀色可餐,什么叫芳香四溢,就在連隊食堂。其實,連隊沒有山珍海味,也沒有多高級的廚藝,只有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常菜,以及炊事班戰士粗糙的雙手。它的香,它的色,大多是因為餓了。

 

有一種快叫連隊食堂就餐。剛剛在門口整齊列隊,努力唱著歌,一進門一落座,呼哧呼哧幾下,就結束了戰斗。遇到吃面食更快,面條不用說了,包子、花卷之類的,嘴巴咬一個,手里拿一個,眼睛盯一個,三下五除二,沒了。

狼吞虎咽,飽得快,餓得也快。夜晚起來站崗執勤,肚子會餓,再也睡不著。有時看到花卷、包子有吃剩的,又不能拿回宿舍,會打點"小算盤",主動去幫助收拾餐桌,把盛放花卷或包子的盆往窗邊靠一靠,悄悄地打開窗戶插銷,夜晚上崗前或下哨后,用竹桿,沒有竹桿就用槍刺,去挑窗里可吃的東西。盡管這上不了臺面,盡管食物是涼的,甚至只是一點包子皮,但與值勤的戰友共享,心里頭還有點小竊喜。

 

連隊的食堂簡單整齊。廚房間一般兩口大鍋,一口做大鍋飯,一口炒大鍋菜,有的只有一口,或者為省煤,只啟用一口,先做飯后炒菜。桌子板凳四四方方,硬硬梆梆。什么季節吃什么菜,每周經委會訂一次食譜,其實輪番的就那幾個菜。湯是清湯寡水,里面若有一些面條或是粉絲、菜葉,會引起轟動,爭先恐后去撈。老手一撈就有,新手怎么撈都是空的。老手拿起勺子邊撈邊傳授經驗:一下沉到底,慢慢往上提,心不慌,手不抖,心一慌,全剩湯。

飯菜沒得選擇,卻很懷念當初的單純?,F在,選擇多了,有時不知道選什么好,選擇成了問題; 選擇多了,各色味道也多,味道多了,反而沒有了味道。

 

整齊劃一是部隊的特征,這也體現在連隊食堂里。儲藏間,瓜果蔬菜分類整理,分層擺放,南瓜、土豆、蘿卜等每一類,大的在一起,小的在一塊。大米、蔬果、調料、腌制小菜的醬缸,化身聽口令的"戰士",成行成列,整整齊齊。

連隊的食堂平等溫情。我軍從成立之初便倡導官兵同餐,灶別的區分標準不存在官銜的高低。實行四個灶別,是根據區域和官兵的軍種、崗位劃分的。在連隊,沒有小灶,沒有小餐廳,連隊干部同戰士一樣。即使上級首長和機關干部來了,戰士吃什么,他們也吃什么,有的連隊為展示伙食,為表示熱情,也許包含獻點殷情,會加點菜、多點魚肉,那戰士們的也一樣加,大家都特殊一下。

 

那時風氣還是很純。我聽司務長親口講過一個有名有姓的故事。團里一位副政委特別喜歡吃肉,到連隊檢查工作,趕上連隊殺豬。連隊主官陪他到食堂看看,他看到剛燒好的肉香噴噴的,嘴有點動。司務長說,要不弄個碗,首長您嘗一嘗。副政委帶著濃濃的陜西口音:"餓不吃,餓不能吃。"快要出門時,他又折返回去,說,"餓嘗點湯,看炊事班的廚藝咋樣。"司務長看見,嘗湯時,他很快把一塊肥肉吞下了肚。

在連隊,有搞好食堂等于當好半個指導員一說。這不僅是吃飽了不想家,而是因為連隊是個大家庭,食堂是把凝心鎖。誰不舒服了,食堂會送上病號飯。戰士親屬來隊了,會給他們勻出飯菜或者加個菜。節假日到了,官兵們圍在一起包餃子,一個班一個班的輪著下鍋,從下午四五點延續到六七點。新兵剛下到班就餐時,看到一桌只有一盆子菜,往往只扒自己碗里的飯,不好意思動筷子夾菜,班長副班長和老兵會把菜往新兵碗里撥。

 

戰友們都愛吃煎餃,但吃一次,面、油、肉會大大超出當天的定量。每當有艱巨的任務,連長總把炊事班長找來,下達指令:今天戰士們辛苦,晚上吃煎餃。炊事班長雖面有難色,也得變成"巧婦"。戰士們聽說晚飯有煎餃,整天都掛記,干起活兒來渾身是勁。

對連隊食堂的感情,還在于那里有戰士們自己的勞動成果。條件允許的連隊,有搞農副業生產的傳統。開始有些戰士不適應,感到怎么來當兵還要種菜。有的戰士說得直接:"這樣還不如讓我爹我爺來當兵。"但隨著融入到農副業生產的氛圍中,就有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味道。

 

軍馬未動,糧草先行。軍委對基層官兵的伙食一直十分關心。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曾提出"斤半加四兩",即除糧食外,每位戰士每天要達到一斤半蔬菜、一兩肉、一兩禽蛋魚、一兩豆制品、一兩植物油。各部隊抓落實可使了不少勁。改革開放以來,伙食標準經過20多次調整,最低的一類區一類灶從每人每天的幾毛錢,增加到了十幾元,逐步實現從溫飽型向營養型轉變。

再一個是,連隊的食堂機動相伴。連隊是遂行任務的基本保障單位,食堂配有行軍鍋等戰備物資和野炊灶具,是"背著的食堂"。官兵們野營訓練、演習、打仗、搶險救災、助民勞動,走到哪,伴隨保障到那,享受著"特供"和"隨護"。到了一個地方,可借住的房子、利用的場所,那兒就是食堂; 沒有借住利用的,溝溝坎坎就是灶臺,一方天地就是食堂。經歷的風餐露宿的感覺,遠非他人尤其是現代年輕人可以體會。

 

憶食堂,最憶是連隊。有人說,連隊食堂只適合生存,不適合生活。我看,這話說對了一半。心之所向,素履可往。人間有味是清歡。連隊食堂這樣的生活,不就是一種清歡、有味的生活嗎?

(注:文中圖片來自于網絡)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陳正仁:讓人念想的連隊食堂

    2020-01-11
  • 內容 相關信息

  • 陳正仁:讓人念想的連隊食堂

    2020-01-11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