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紅軍長征第一夜宿營的故事
點擊:6150  作者:文史精華    來源: “紅色文化網”   發布時間:2020-01-10 21:20:08

 

這天晚上,村民鍾運貴家里接待了他的一個老朋友—毛澤東。原來,在這幾年中,毛澤東多次經過麻地,而且在長征前這半年中,毛澤東又來來往往在麻地有月余之久。這次毛澤東隨著大部隊途徑麻地村大轉移,但他個人的行李依然簡單:一袋書、一把油紙傘、兩條毯子、一件舊外套、一塊舊油布。鍾運貴和毛澤東再次見面,兩人熱情隨和,晚上毛澤東住在社公腦鍾氏廳堂的右上廳。因為是老熟人,鍾運貴過來和毛澤東聊天后,晚上親手給毛澤東鋪了木板床住下。

 

1.webp (10).jpg

長征前的紅軍隊伍


長征開始

 

1933年10月,蔣介石發動了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五次“圍剿”。國民黨大兵壓境,革命形勢空前嚴峻。而中共臨時中央卻于1934年1月在瑞金召開六屆五中全會,把“左”傾錯誤路線推向了頂點,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斗爭的失敗,蘇區21縣很快銳減為約8縣。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尋找新的落腳點。

 

1934年秋,中央紅軍第一方面軍主力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打算轉移到湘西與紅2、6軍團會合。10月10日傍晚,黨中央和紅軍總部率領紅1、3、5、8、9軍團,連同后方機關共8.6萬余人,從江西瑞金的梅崗、馬道口等地出發,開始了大搬家—長征。

 

這時寒露剛過,晚稻即將收割,陽光和煦,天氣已告別了炎熱。

 

長征的第一天,聶榮臻元帥數十年后仍清晰記得,那時“正當夕陽西下”。

 

中央檔案館保存有一份朱德、周恩來、項英發布的“中革軍委關于第一野戰縱隊撤離中央蘇區的命令”,又稱為《中央軍委五號命令》,有的文本將此命令發布的時間標為10月10日,后經考證,應為10月9日。內容如下:

 

一、茲將軍委總司令部及其直屬隊組織第一野戰縱隊,與主力紅軍組成之野戰軍同行動,即以葉劍英同志任縱隊司令員。

二、第一縱隊的組成及集中計劃如附表。

三、為使縱隊順利地遂行任務,必須將下述事項深入地使全體人員了解和執行。

1、保持軍事秘密。應加強警戒,封鎖消息,各部隊機關一律用代字,極力隱蔽原來番號名稱。關于行動方向須絕對保守秘密。每日出發前,須檢查駐地,不得遺留關于軍事秘密的文字。
2、為隱蔽行動,避免飛機偵炸,應用夜行軍。黃昏前集合,黃昏后移動,拂曉時停止。
3、每一伙食單位應派設營員一人,由各梯隊派員率領設營(第一、第二兩梯隊由第二梯隊派員負責分配)。
4、各梯隊在平形(行)道路前進時,應在出發前兩小時派出通路偵察隊,偵察和修理道路。但第一梯隊則于九日時派工兵連一連先行,為道路偵察隊。
5、應嚴格遵守集合和出發時間及行軍次序,不得遲緩和紊亂。
6、部隊及行李的集合場應分開,選在路旁空地,不得遮斷道路。
7、各梯隊應妥覓響(向)導,但須絕對隱蔽自己的企圖。
8、行軍時要確實保持距離,不得任意伸縮。
9、在蘇區內夜行軍,可以按規定數目點火把行軍(每一伙食單位準點三把,夫子六擔一把)。
10、道路隊應在道路分歧處設石灰方向路標。
11、休憩或通路發生故障時,應通知后方部隊,免致久停,增加疲勞。
12、各梯隊應派收容隊,收容落伍病員。最后梯隊負責消滅路標,并派阻攔隊防止逃亡。
13、應帶四日份米糧。
14、所有重病員一月難治好的,概送第四后方醫院(九堡之下宋)。務于十日午十時前送完。
15、各梯隊首長應嚴格檢查行李、文件擔數,非經批準不得超過規定數目。
16、到達集中地后,即用有線電話連絡。在萬田與麻地間接長途電話線,架設電話,并置總機。
右令
諸梯隊長
主席 朱德 副主席 周恩來 項英

 

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的這份命令,將中革軍委、紅軍總司令部及其直屬隊組成第一野戰縱隊,由葉劍英任司令員,其中第一梯隊彭雪楓負責,由總部一、二、三局,無線電三臺、電話一排、警備連、工兵連(已先一天出發)、運輸兩排組成,于10日17時在梅坑出發,代號“紅星”,第一天計劃行軍50里;第二梯隊羅彬負責,于10日18時在田心圩出發,代號“梅坑”;第三梯隊武亭負責,于10日18時在石門圩出發,代號“小松”;第四梯隊陳賡、宋任窮負責,于10日17時在九堡圩出發,代號“公館”。從安排表可以看到,第一、第二、第三梯隊都經過沿壩、麻地村。

 

以上情況,從一些黨史資料中可以查到。可是,關于中央紅軍長征路上第一個晚上是在哪里度過的,至今沒有發現詳細具體的記載,因此大家都不是很清楚。筆者經過多年考證,得知中央紅軍長征路上第一天晚上是在麻地村安營扎寨的。

 

麻地村位于瑞金市萬田鄉東部,距鄉政府駐地近10公里,離瑞金城約34公里。古時候糧食計量單位以十斗為一石計量,萬田因產稻谷萬石而得名,因此有“瑞金糧倉”之稱。麻地緊鄰高圍,即現在的云石山,當年中央紅軍從云石山長征出發,避開大路的白區,沿著幫坑的羊腸小道,第一站就是經過麻地村。

 

 

傾家蕩產救紅軍

 

筆者生長在麻地,自小聽著紅色故事長大的,特別是我爺爺奶奶傾家蕩產救紅軍的故事,在我家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我爺爺鍾國海和奶奶曾長秀生有五男一女,卻還收養了兩個干兒子,這是為何呢?事情還得從紅軍長征開始說起……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開始實行戰略轉移,瑞金人民唱著《十送紅軍》,把自己的親人送去當紅軍。此時,我爺爺奶奶的5個兒子還年幼,大的不過10多歲,小的這一年才剛出生。他們雖然有心送兒子去當紅軍,卻不能如愿。紅軍走了,國民黨反動派卷土重來,對中央蘇區進行“清剿”“抄剿”“駐剿”,大肆叫囂“屋換石頭人換種”“芒掃筷子要過斬”,紅色蘇區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這年冬的一天,國民黨保安團團長鍾運標帶著幾個鄉丁,在麻地子坑的后山上抓了兩個外鄉人。鄉丁懷疑這兩個外鄉人是紅軍游擊隊員,要將他們送到高圍區公所去領賞。

 

我爺爺鍾國海清楚,這兩個外鄉人其實就是在這一帶打仗的紅軍。他在心里開始琢磨著如何救下這兩個人。可在當時的處境下,要想救這兩個人談何容易!他決定先“慰勞慰勞”那些鄉丁,于是,把家里準備過年用的米酒和點心拿出來供他們享用,還把鍾運標請到里屋,塞了幾塊銀圓給他說:“賢侄呀,看在本家人的份上,把這兩個人留在我家吧!”

 

按輩分,鍾運標比我爺爺小一輩,又和我大伯運標同名同姓。聽我爺爺這么一說,鍾運標氣得把眼睛一瞪,憤憤地說:“按理說我應該叫你叔叔,你腦子是不是有問題呀?這兩個外鄉人是‘赤匪’,會連累你們家的!全部要槍斃!”“來到我家的狗也要收留啊,莫說是兩條人命吶,造孽造孽!”我那淳樸的奶奶也急得團團轉,一邊搬出家里吃的東西,一邊想辦法營救兩個紅軍。

 

我爺爺想了一個主意說:“我家買下他們來做長工。”“他們以后會給你們帶來災難的。”“顧不了以后了,救人性命最要緊。”就這樣,他們唇槍舌劍地吵了很長一段時間后,我爺爺奶奶又給了鍾運標幾塊銀圓,讓他再想想辦法。鍾運標說:“紙包不住火,瞞得了今天瞞不了明天,這事很難辦到。”

 

我爺爺奶奶知道,如果這兩個人被送去區公所,肯定會被槍斃;有心留下他們又很難,即便留下來了,也可能帶來無窮的后患。可當爺爺看到那兩個綁在曬衫杈上的紅軍時,又動了惻隱之心,“有錢能使鬼推磨”,只有一條路,花錢搞定這些保安團官兵,救下兩個紅軍。于是,爺爺決定把自己家的幾畝薄田賣了,然后又把過年豬給殺了。這樣,他們總算把錢湊齊了,終于救出了這兩個紅軍,并收他們為干兒子。按照當地的風俗,爺爺奶奶為此還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儀式,由鍾運標及鄉丁在買子契約上簽名畫押,并喝血酒,發誓不告發他們。這兩個紅軍一個是紅軍連長李開華,一個是紅軍排長,人們叫他矮老表。第二年,矮老表背著我奶奶做的米果出去找游擊隊后失蹤了,大家猜測他還是被國民黨殺害了。李開華在我家住了9年,后來我大伯運標被國民黨抓壯丁后,他跟隨而去,保護我大伯直到在廣豐縣一起逃離國民黨部隊,才回去干革命工作。

 

1.webp (11).jpg

油畫《十送紅軍》表現的紅軍長征告別情景

 

毛澤東住在農民朋友家

 

1934年10月10日,農歷九月初三傍晚,中央紅軍從梅坑、梅崗、馬道口出發,跨過沿壩河,順著一條小溪從幫坑前進,經牛角灣、片塘、下稿排,沿著陡峭險峻的下洅子,在“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地方爬上流水坑崠后,又從荷樹崠下山,到達麻地圩。筆者和鄉親們在三四十年前從家里挑柴去趕高圍圩的路上,在牛角灣歇肩時,多次聽過老人說,當年紅軍挑著東西在這小路上絡繹不絕地走了七天七夜。這與后來的史料記載是符合的,當年紅軍大搬家式的轉移,帶的東西多且行軍速度慢都是事實。

 

晚上,紅軍在麻地圩宿營。這里地方不大,主要居住著鍾、劉等姓的幾十戶人家。這里的村民和南方其他地方的客家人一樣,每一個家族都建有許多祭祀祖先的祠堂、宗廳。紅軍在麻地圩的宗廳、私廳、廳堂都住滿了。

 

當地老百姓把紅軍來了稱為“紅過來!”國民黨來了稱為“白過來!”

 

“白過來”的時候,白軍耀武揚威,欺壓老百姓,大家都躲之不及。“紅過來”的時候,紅軍大都腳穿草鞋,衣衫襤褸,和老百姓相處得很好。

 

這天晚上,村民鍾運貴家里接待了他的一個老朋友—毛澤東。

 

原來,在這幾年中,毛澤東多次經過麻地,而且在長征前這半年中,毛澤東又來來往往在麻地有月余之久。毛澤東幾次都住在白果樹下劉逢洲的劉家廳堂,而廳堂邊住著一位貧農鍾運貴。鍾運貴由于家里窮,打土豪分田地的時候,農會在劉家廳堂旁邊平到了一間房子給他,一個上無片瓦下午寸土的窮人,在紅軍來了以后分到了房子,因此對共產黨紅軍有了感情。日子久了,他知道那個大個子的鄰居就是毛主席,兩個人就經常促膝長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鍾運貴從毛澤東那里知道了當時中國的一些事情,決心為紅軍做點兒事。那時候局形不穩定,毛澤東讓他利用捉甲魚的身份到隔壁的茶亭村、九堡圩等地打探白區的一些情報回來。其間,鍾運貴還曾經帶過毛澤東到九堡的銅缽山擴編紅軍。

 

1.webp (12).jpg

中央縱隊出發后的第一個落腳點麻地村毛澤東舊居

 

鍾運貴回憶,毛澤東第一次來麻地的時候,白果樹下的屋背還修筑了一個崗哨,在山頂的制高點挖了圓形的戰壕。后來毛澤東再次來麻地時,晚上也會到那里看看。毛澤東返回瑞金高圍時,鍾運貴有心跟他一起去當紅軍,毛澤東臨走對鍾運貴說,只要堅定自己的信念,留在麻地收集有關國民黨的情報和上戰場同樣重要。

 

這次毛澤東隨著大部隊途徑麻地村大轉移,但他個人的行李依然簡單:一袋書、一把油紙傘、兩條毯子、一件舊外套、一塊舊油布。鍾運貴和毛澤東再次見面,兩人熱情隨和,晚上毛澤東住在社公腦鍾氏廳堂的右上廳。根據老人回憶,廳子側邊還放了電臺,這天紅軍來了以后,所有山頭路口都布置了哨卡,據說要進到鍾氏廳堂就有七重崗哨,村里的人都不能夠外出。

 

因為是老熟人,鍾運貴過來和毛澤東聊天后,晚上親手給毛澤東鋪了木板床住下。當時老百姓見紅軍還在埋鍋造飯,就紛紛端出紅薯干給紅軍吃。

 

解放后,鍾運貴為黨和紅軍所做的一切,都得到了政府的充分肯定,每個季度有40元的津貼。他于1975年病故。筆者1973年在麻地讀小學時見過他,同學跟我說,紅衛兵串聯的時候,還有很多紅衛兵去參觀他給毛澤東鋪的木板床。

 

晚上,紅軍向鍾運詳家里征購了四擔稻谷,在大廳里忙了一個晚上礱好、篩干凈,補充給紅軍戰士。

 

前幾年紅過來的時候,鍾運詳一家人就與紅軍相處融洽,他還把正在贛州讀書的兒子鍾同桃召回來,把他送去當了紅軍。鍾同桃也確實有能力,在麻地擴紅了一個連,他本人任連文書,在長征時已經是團里的干部了,后來犧牲在長征途中。鍾運詳的后人鍾天炳在改革開放后翻修社公腦的鍾氏廳堂時,還挖出一畚箕子彈殼和啞彈。

 

長征路上的第一夜,周恩來住在白果樹下劉逢洲的劉家廳堂,這是毛澤東以前往返麻地時多次住過的地方。

 

第二天,有的紅軍從吾花園的白地崠往沙心方向去了。連續幾天,紅軍源源不斷地經過麻地,先來的走,后到的住下休息,據老人說,毛澤東在麻地住了兩三天才離開。

 

據鍾運貴及劉仁輝等老人說,麻地當年參加紅軍的至少有100余人,除個別在長征途中受傷返家外,全部犧牲在長征路上或者解放戰爭中,解放后沒有一個回來。有一些人家因為家里有人參加紅軍,紅軍走后全家都被國民黨殺了,甚至連屋子都扒平了。比如鍾同春,因為沒有后人,他保留的一些紅軍時的文件最后不知所終。很多人因為沒有后人就沒有申報烈士。在吾花園屋后山上,還有一座沒有后人的烈士衣冠冢,筆者聽說姓吳的村民在每一年的清明節都會去掃墓,成了吳姓宗親的共同祖墓一般。從做衣冠冢到自發掃墓,都體現了大家對烈士的敬重。

 

劉仁照,蘇區干部,紅軍轉移后留在老區工作。1935年,他和劉文煌等幾個蘇區干部被國民黨義勇隊俘虜,被押往九堡區公所牛崗河壩準備砍頭,義勇隊一路羞辱他們,在走到王師寮的豆坑子休息時,兵丁還把劉文煌的耳朵割下來讓他自己吃掉。他們奮起反抗,義勇隊惱怒了,當即把他們殺害于豆坑子山坳上。

 

劉逢春,在紅軍主力長征后留在后方工作,“白過來”后在沙心被國民黨砍頭。麻地另一個烈士劉國桴的老婆鍾滿姑當時在場,含著淚目睹了劉逢春行刑的過程。待劊子手走后,鍾滿姑解下身上的圍裙,將劉逢春的頭和尸體綁在一塊,用兩個銀圓雇請沙心圩的一個老表共同將逢春的尸體抬回麻地安葬。

 

其他犧牲的干部戰士不勝枚舉。

 

1.webp (13).jpg

江西于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圖

 

紅軍離麻地群眾依依不舍

 

現在的金崗崠小組,是麻地村最偏遠的一個地方,與于都縣的沙心相連,是當時沙心通往九堡的必經之路,現在在這大山中,依然能夠看到古時的石砌官道。全村人都姓修,當年總人口不到30人,去參加紅軍的就有五六人。

 

 

蘇區時候金崗崠還是紅軍的后方醫院。村民們也不知道是哪個番號的后方醫院,只知道是在山坳下由修氏宗祠改建的。因為這個宗祠從大路和村口看不見,隱蔽性比較好,所以才選擇在此建立醫院,有利于傷病員安心醫治養傷。紅軍長征后,國民黨的部隊一把大火將醫院燒成平地。解放后,上級還曾來調查落實此事,20世紀60年代還撥了2000斤谷子和幾百塊錢修復該祠堂。

 

長征路上第一天夜里,有一支紅軍部隊來到了麻地村的芭蕉塘小組桃樹排屋子,在這里扎營一天一夜,離開時在宿營地留下了大量子彈殼,為了不給國民黨軍隊的追蹤留下痕跡,村民鍾益清帶領大家把扎營地遺留的子彈殼收集起來,掩埋在桃樹排的一棵桐樹下,并告誡村民絕對不能將事件傳出去,保護了村民安全和紅軍的行蹤。

 

該屋的鍾天清說:“我父親鍾同桂年輕時被鍾運湖和拐子動員去參加紅軍的,后來在北上的時候長征途中犧牲,我當時還在母親的肚子里,父親是三月份去當兵的,我五月份才出生,從來沒見過父親的面。

 

“我叔叔鍾同修小名叫鍾發生,頭界紅的時候也參加了紅軍。當年毛澤東去九堡銅缽山招編紅軍時,我叔叔和鍾運貴一起幫毛主席挑過東西,他在寧都戰役中負了重傷,紅軍留他在后方養傷,傷好了后又才趕上了大部隊。”

 

據老人說,紅軍離開麻地,沿途群眾端茶送水,依依不舍。紅軍并不是全部沿著現在的麻地去萬田圩這個方向走的,而是從吾花園的白地崠上金崗崠往沙心方向走,從沙心再下萬田到于都集結的。只有第一梯隊兩個電話排,帶著80里長途電話線直接從梅坑經西江、黃麟奔于都的,可見紅軍長征一出發就開始揀小路,走弓背路。

 

1934年10月10日,就從這一天起,紅軍長征開始了。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英勇斗爭的壯麗史詩,它的第一筆,在這里開始書寫。

 

撫今追昔,感慨萬千;瞻望征途,豪情滿懷。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昔日貧困落后的麻地小山村迎來了脫貧致富的新曙光。全村1086人始終銘記先輩囑托,堅定信念感恩奮進,不斷加快農村經濟建設,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役號角。如今的麻地人民正朝著建設“中央紅軍長征宿營第一村”“富裕和諧秀美新麻地”的目標努力奮斗!

 

10.webp.jpg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 “紅色文化網” 轉自“文史精華”) 

 

10.webp (1).jpg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紅軍長征第一夜宿營的故事

    2020-01-10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