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許秀瑩|澄海農軍打響廣東反擊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點擊:  作者:許秀瑩    來源:昆侖策網  發布時間:2023-04-18 20:56:10

 

【內容提要】1927年澄海農軍發動的“四一五”武裝起義,是全省農民最早的反擊蔣介石“四一二”白色恐怖的武裝起義。這次武裝起義規模大聲勢浩大,各地農軍互相合作,各界革命人民互相呼應;持續時間長達一個多月,影響深遠,鼓舞了澄海人民的革命斗志,讓人民群眾看到以武裝斗爭奪取勝利的希望,緊跟共產黨走到底。武裝起義的前后,廣東省委及潮梅海陸豐農會辦事處連續調派人到澄海領導指導工作,如彭湃、何丹成、陳澤史、彭丕、葉浩秀、彭述(彭湃七弟)、小技術員(在后溝制造土炸炮)等等。隆都后溝村,是這一次武裝起義的決策中心,在光輝歷程中這里又與建立澄海縣第一個紅色政權工農革命政府,與南昌起義軍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中共澄海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后溝村召開。在后溝發生了重大革命事件,使后溝在地方黨史上占據了特殊的地位。

圖片源于網絡

大革命時期,澄海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迅速掀起反帝反封建的工農群眾運動,造成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局面。
在蔣介石“四一二”叛變革命,廣州、汕頭也發生了“四一五”政變的嚴峻形勢下,1927年4月15日,澄海人民不畏強暴,在中共澄海縣部委領導下,發動了“四一五”武裝起義,打響廣東人民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血腥屠殺的第一槍,在廣大農村實行赤色割據達一月之久,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右派的猖狂進攻。并且一年之內先后爆發了三次農民武裝起義,三次起義互為推進。可見當時澄海革命力量之大。
“四一五”武裝起義的決策中心是在后溝村,這次武裝反擊白色恐怖的決定是在后溝發出的。從此后溝村經歷了光輝革命歷程,保持紅旗不倒,在地方黨史上占據了特殊的地位,武裝起義也鍛煉造就了一批革命志士,可謂人才輩出。后溝革命史具有時間早、群眾基礎好、革命人物多、影響殊深等特點。在風云激蕩的歲月里,后溝村是隆都乃至澄海革命的搖籃,早期是隆都農會所在地,中共澄海縣部委(縣委的前身,國共合作時期稱為中共澄海縣部委)、縣委機關駐地,是澄海主要領導人詹天錫的落腳點、吳杰生(繼詹天錫之后任縣委書記)的家鄉。1927年,澄海革命的大事件均有后溝的名字。后溝是“四一五”武裝起義的決策中心,隨后后溝是南昌起義軍援澄部隊駐地;在后溝村麗澤齋設兵工廠制造土炸炮;中共澄海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后溝村召開,后溝成為澄海縣第一屆縣委的誕生地。
一、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堅實的革命基礎,是后溝村作為武裝起義決策中心的首要條件
澄海縣地處粵東南海之濱,與汕頭市和揭陽、潮安、饒平、南澳等縣相毗鄰,扼閩粵交通要道。全縣人口稠密,村莊相連,是著名僑鄉,素稱“海濱鄒魯”。“五四”運動,喚醒澄海縣知識青年走上反帝、反封建斗爭的行列,發動群眾抵制日貨、焚燒日貨,反對封建婚姻。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使工農運動迅猛發展,革命形勢日新月異。周恩來同志參與領導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和出任東江各屬行政專員;他調東征軍第三師駐澄城、蘇南、樟東;委任李春藩(柯柏年,澄中教師)為澄海政治特派員,領導澄海工作:委任杜國庠(后王鼎新)改組澄海國民黨,壯大左派勢力,開展農民運動。彭湃同志主持省農協潮、梅、海陸豐辦事處(設汕頭中馬路志成里一號),任何丹成為澄海農會特派員,陳澤史為農軍教練(后彭丕),促進澄海農運蓬勃開展。
后溝村位于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的東南部,西北面與前美村為界。新中國成立之前,隆都屬饒平(革命活動則屬澄海,隆都為澄海第七區),處于澄海、潮安和饒平三縣交界處,位置重要。隆都后溝村距離澄海縣城遠近適中,在指揮各區的武裝斗爭以及與各區的聯系比較有優勢。又近山臨江,自然條件優越。當時后溝有3000人口,幾乎為許氏單姓村,村民樸實團結。相傳宋末建村。村中經濟以農業為主,兼瓦窯業。1927年澄海“四一〇”反革命事件后,汕頭市領導陳國威從饒平來后溝村,聽取有關匯報,比較各個方面之后,認為相比之下,澄海條件成熟可以先行一步而即在后溝村下令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
二、澄海在農民運動蓬勃開展中建立黨團組織和農民協會,為舉行武裝起義打下堅實的革命群眾基礎
澄海是仁人志士眾多的地方。這些仁人志士經過不斷的探索,不懈的努力,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他們走在一起,成立組織。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局面,建立一個平等、公平、讓百姓安居樂業的國家和社會。1925年下半年,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來到潮汕。在時任東征軍總指揮政治部主任兼東江行政公署委員周恩來的幫助下,成立中共潮梅特別支部。東江農工運動宣傳員養成所在汕頭成立,周恩來親自上課,主講《國民革命與農工運動》。全所有學員一百多人,學期三個月,結業后分赴潮梅各縣發展轟轟烈烈的工農運動。
1925年12月上旬,成立共青團澄海支部,隆都籍朱叟林任支部書記,接著決定一些團員可以“跨黨”,后溝鄉吳杰生是跨黨黨員。1926年1月10日,在澄城成立澄海縣農民協會籌備處,選舉林燦、鄒克英、吳杰生為委員。1926年下半年,縣的農會組織蓬勃發展。潮梅海陸豐農會辦事處派陳澤史到澄海擔任農軍教練,按照黃埔軍校的一套辦法,集中進行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后溝派許榮江參加訓練,回鄉后任區、鄉農軍隊長。
1926年11月,成立中共澄海縣部委(代號陳普惠,相當縣委),書記林燦。全縣黨支部二十多個,黨員一百七十多人,一、三、六、七等區成立特別支部;黨團員都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還介紹進步工人、農民、學生、婦女、商人參加國民黨。全縣國民黨二千二百多人,左派占九成多,縣黨部王鼎新掌權,各區黨部(除四區樟林外),都是左派掌權。當時,都以國民黨名義發動農民參加農會,建立農軍,實行“二五”減租,改變農村面貌。
三、多次注重舉行大型集會和武裝游行的武裝演練,為起義準備了軍事條件
1926年澄海縣及所屬各區鄉農會相繼成立,互相支持,互相祝賀,集會慶祝,游行示威,高呼“慶祝廣東統一!支持革命軍北伐!”“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貪官污吏!”“肅清土匪!”“打倒土豪劣紳!”“實行減租減息!”“禁煙禁賭!”“取締娼妓!”一切權力歸農會!”等口號。
1926年秋收后,農會開展“二五”減租運動。減租果實一成半歸農會會員,其余一成繳交縣農會,作為舉辦會員福利事業的費用。至1927年1月,全縣共得減租款3萬多元。隨著于1927年1月在縣城舉行有三萬人參加的慶祝“二五”減租勝利大會,后溝由詹天錫帶領三百多人參加。彭湃到會作講話。并召開第一次農會代表大會,正式成立縣農會和縣農軍模范隊,農會常務委員是林燦、鄒克英、吳杰生、曾身章、許澤藻、黃迪迎、王紹杰、許順榮、陳億益、王金滿、張福海,吳杰生兼秘書長。大會組織武裝游行。據老人回憶,后溝組織去縣城參加集會前后共有三次。
全縣各個區于1926年年中,均先后建立農會,隆都區農會執委主要負責人由后溝人許順榮擔任。1926年農歷十一月初六后溝成立農會,全鄉絕大多數人參加農會(16歲以上參加農會,16歲以下參加童子團)。并舉行集會游行,高舉犁頭標志的會旗,高呼“打倒土豪劣紳!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貪官污吏!”童子團高唱國際歌和國民革命歌參加游行,并合影留念。
1927年2月后溝右派人物許文田反對辦平民學校,勾結樟東的勢力在村中制造綁架詹天錫事件。消息傳開,后溝農會立即聚集幾百人手持棍棒奮起直追,樟籍鄉等地農會也趕來助威。許文田便把詹天錫藏匿于半路南溪鄉。經干涉,農會深夜領回詹天錫。隔天,縣農會派農軍教練彭丕率領農軍和各區農會代表,到后溝慰問詹天錫,并舉行聲勢浩大的武裝游行。農會活動更加高潮疊現。綁架詹天錫是突發事件也是必然事件,詹天錫臨危不懼,照常開展工作,事前有人向他透露消息,他卻說“要抓就來抓”,表現了目標明確,矢志不渝。慶祝營救詹天錫的成功,增強農會武裝斗爭的意識,為下來選擇后溝村埋下伏筆。“四·一○”反革命事件后,縣部委機關首選后溝村,隨著發生的大事件自然落在后溝村。
四、開辦農民教育,宣傳革命道理,為爭取自由民主而斗爭,奠定武裝起義的思想基礎
農民運動打倒了鄉村的土豪劣紳,建立了農民當家作主的新政權,這就為農民教育開辟了廣闊的道路;農民教育宣傳了農會的革命主張,壯大了農會的隊伍,培養了一大批堅強的農運骨干,它又反過來促進農民運動的深入。后溝有受過革命鍛煉的很好群眾條件,后溝村的大宗祠許氏宗祠追遠堂是紅色祠堂,族人敬稱大宗,又稱荊山祖祠,是隆都乃至澄海革命的搖籃,早期是隆都農會所在地,一直也作為后溝學校。后溝學校于民國初年,由開明人士組成的校董會開辦。1926年初,詹天錫任校長。
按照開辦平民學校要求,后溝、樟籍農會開辦平民學校,會員子弟免費入學讀書。后溝平民學校利用夜間教學國文,比較知名的老師是羅老、許超然,以及曾任饒平縣長、號稱“潮澄饒才子”許秋帆,博士張競生到后溝學校指導過工作并上過一課。1926年2月,詹天錫(黨員)由饒平縣政府委派到隆都區任視學員兼后溝小學校長,他和陳天民兩人被縣農會籌備處委任為區農會特派員。詹天錫剛到后溝,就帶領國民革命軍黃埔軍校學生軍,到隆都各鄉村召開群眾大會,宣傳國民革命道理。他常常深入到青年學生和貧苦農民中去,談心交友,他在后溝各個“閑間”,大家都尊稱他“詹先生”。1926年上半年,后溝建立了由許榮江、許鑒明、許順榮、許能齊、許能策組成的中共支部。在外讀書的中學生許秩西、許子奇、許肅等十幾人假期回鄉,聽了“詹先生”的教導之后,樹立“革命”信仰,紛紛棄學留鄉任教,參加革命宣傳教育和農運工作,并先后加入共產黨。為提高農會會員的文化程度,更好接受革命道理,本村清末秀才、進步人士許秋帆利用平民學校夜間教學國文,還自編一些教材進行教學,編寫了韻文《書楊氏碑》,敘述一個破落大戶人家的妾,想改嫁不敢嫁而與其婢互訴衷情相擁而泣的悲劇故事,悱惻動人。文章啟發大家要敢于革命,明白婦女求解放,婚姻要自由的哲理。他還講述自編的民間故事《老鼠精和劉春錦》:宋朝宋仁宗末年出一老鼠精,變成秀才劉春錦,后變縣官變太后變包爺,其后來真包爺請來了一只玉貓,把老鼠精消滅。①比喻誰是真革命,誰是假革命。故事淺顯易懂,意味深長,令人記憶猶深。大革命失敗后,許秋帆以他的知名度幫助部分農軍撤往暹羅。
五、澄海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四一五”武裝起義,是全省最早的農民武裝暴動
澄海“四·一○”反革命事件是武裝起義的導火線。1927年4月10日澄城便發生“四·一○”反革命事件。澄城右派頭子劉鵬飛等帶領反動武裝200多人突然襲擊,殘殺臥病的縣農軍教練彭丕,拘捕縣部委委員兼農會秘書長吳杰生及農軍24人,隔天,又圍抄縣立澄海中學,拘捕縣部委書記林燦和革命師生40多人。
1927年“四一二”蔣介石反革命政變后,在汕頭、潮安、澄海的國民黨右派不斷制造白色恐怖,拘禁進步人士。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反革命大屠殺,受到全國革命人民的憤怒聲討。中共潮汕地方組織在上級黨組織發表宣言之前,根據斗爭實際情況,迅速而果斷地領導工農奮起反抗,在潮汕大地掀起了急風暴雨的工農反蔣武裝暴動。“四·一○”反革命事件發生后,中共澄海縣部委從縣城撤出,決定武裝起義予以還擊。林燦被捕后,由黃祺接任代理部委書記,并于4月13日在三區杜氏宗祠召開骨干會議,部署武裝暴動。
面對白色恐怖,4月15日中共汕頭地委常委、組織部長陳國威從饒平到澄海檢查工作,在后溝聽了有關匯報,看到澄海縣具備了暴動的條件,立即批準澄海縣部委的請求,即日舉行暴動。縣部委成立了以黃祺、何丹成、鄒克英為核心的起義總指揮部,下設兩個分指揮部,全縣分為東西兩大戰場,主要目標是圍攻樟東和澄城。參加起義的農軍超過五千人,農軍每人肩上戴一紅布圈標志。當時,澄海7個區被韓江各支流分劃為5大片。武裝起義一開始,各區鄉農軍即按地理形勢,劃段包干,控制通往澄城、樟東的一切水陸交通要道;同時,在二、三、六、七等區,組織收繳警署、民團的槍支彈藥,向豪紳富戶籌槍、籌糧、籌款,宣布約法。各區農軍先后拘捕不法分子約100人游鄉示眾,并處決其中頑固分子幾十人,共收繳槍支數百支(多數獨響)、土炮幾十門及一批糧款,從而保障了農軍的給養,安定了農村的秩序,樹立了農會的革命權威。澄海各區農會、重點鄉農會裝接電話,后溝農會裝接電話至上華橫隴、蓮下渡亭。4月18日,起義農軍開始圍攻樟東和澄城。
東戰場圍攻樟東的戰斗。樟東是縣城以外最強大的封建堡壘,約有2萬人,是澄、饒、澳邊境一個貿易集散地,水陸交通四通八達,豪紳富戶很多。東戰場的指揮部設在三區農會(棣頭村章厝祠),由余斯仁、詹天錫、王紹杰、張福海等人組成指揮部,率領三、四區農軍和二、七區部分農軍共二三千人,分5路圍困樟東,封鎖了進出樟東的所有水陸交通要道,樟東被困10多天,完全同外界隔絕。此時,潮梅各地相繼暴動,潮梅警司難以應付,無法派兵解圍。地主豪紳依仗數百名民團和精良武器頑抗,并以封建宗族觀念,造謠挑撥,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與農會對抗,相持近月。5月上旬,農軍發動了牽制樟林、強攻東里的戰斗。是役失利,圍攻樟東的戰斗遂被破壞、瓦解。
西戰場進攻澄城的戰斗。澄城是全縣的政治、文化中心,有三四萬人口,是豪紳地主集中地。城內的四社和城外的龍田、冠山等大鄉村,封建勢力根深蒂固,僅嶺亭和附近幾個小村有農會的組織。反動勢力在澄城共有幾百人槍,戰斗力比樟東強大。西戰場的指揮部設在六區農會(鳳嶺村鳳翔書院),由陳澄、李銘全、曾身章、許澤藻等組成,投入戰斗的農軍二三千人。戰斗打響后,農軍首先搶占鳳山、南山等制高點。澄城的地主武裝依仗火力優勢困守冠山神山,阻擊農軍攻城。戰斗期間有偷襲、激戰,也有把指揮部遷到渡頭曾氏大宗祠和出現10多天的相持局面。5月12日,農軍集中兵力進攻神山,在神山民團即將潰敗之時,國民黨援兵趕到,農軍強攻不下,只得中止。
由于國民黨潮梅警司配合地方民團重兵高壓,“四一五”武裝起義以失敗告終。縣部委為保存實力,挑選二三百名精壯農軍進入饒平錢東青嵐山。其余人員投親靠友,分散隱蔽。武裝起義,后溝村全員投入參加武裝起義及有關工作,有后溝的學生會、童子團和婦女會。后溝許天申任中隊長帶二十多人隨隊上山。在山上許天申對先占山為王的陳騰雄(陳叮咚)土匪本性不滿,陳懷恨尋機槍殺許天申。事后張福海等即帶部分農軍率先下山,或投親靠友,或漂洋過海到東南亞。至此,澄海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遂告失敗。
南昌起義爆發后,8月下旬,汕頭市領導陳國威和詹天錫等到鳳凰庵下村找到上山的部分農軍,召開會議決定策應南昌起義。改選中共澄海縣部委,詹天錫任書記,縣部委又駐后溝,設法營救在“四·一○”事件中被捕的吳杰生和林燦。后溝許則唐以自家在汕頭的“裕興利”商行擔保,營救成功。建立縣工農革命軍大隊,武裝隊伍從山內移出來,分散安排在蓮花山附近各鄉中。在澄海與潮安的鐵鋪設立聯絡站,后溝許秩西(代號鐵面)負責聯絡澄海方面。在后溝召開重要會議迎接南昌起義軍進入潮汕,后溝“麗澤齋”設兵工廠制造土炸炮,開始新的歷史時期。
“四一五”武裝起義的歷史意義
1927年澄海“四一五”武裝起義,是全省最早的農民反擊蔣介石“四一二”白色恐怖的武裝暴動,雖然遭到反動派的鎮壓而失敗,也為黨史增添了光輝的一頁,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1)“四一五”武裝起義,打響了廣東人民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血腥屠殺的第一仗。在當時充滿白色恐怖的嚴峻形勢下,澄海的黨組織和人民群眾不畏強暴,首先以革命武裝反對反革命武裝的猖狂進攻,對推動潮梅各縣乃至廣東各地相繼掀起的武裝起義,起了互相促進、互相聲援的作用。武裝起義激勵了革命群眾的斗志,使廣大群眾看到了自己的力量。
(2)澄海“四一五”武裝起義,是全省最早的農民武裝抗擊國民黨反動派屠殺革命同志的暴動,為此后的土地革命、武裝斗爭的開展做了成功的預演。“四一五”武裝起義的失敗,使澄海黨組織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指導了今后的革命斗爭。通過武裝起義,黨組織認識了工作中的弱點,如農軍各自為戰,缺乏訓練,組織紀律性較差,戰斗力不強,指揮水平低,戰略戰術運用不當等問題。這次武裝起義的失敗,也使黨組織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把建設工農武裝列入黨的議事日程;同時,通過邊境的斗爭,進一步認識了澄、潮、饒各縣當局在邊境的矛盾和弱點,因而從不自覺到自覺地堅持在澄、潮、饒、澳邊境建立革命根據地,使革命獲得新的發展。及至紅軍長征前后,在縣武裝隊伍調往閩粵邊境保衛中央蘇區的情況下,隆澄區委及其游擊隊仍在隆都等鄉村的革命力量配合下,打擊反動,籌措經濟,堅持支援閩粵邊區三年游擊戰爭,保持紅旗不倒。
(3)血和火的慘痛教訓,喚醒了廣大勞動群眾,進一步認識到必須跟共產黨走。武裝起義失敗后,國民黨反動武裝和民團,利用“清鄉”進行焚燒、劫掠、奸淫、勒款,豪紳地主也乘機反攻倒算,造成許多群眾家破人亡或有家不敢歸。敵人的殘忍,起到反面教員的作用,它使越來越多的勞動群眾,更加認清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面目,從而更加相信和靠近共產黨。后溝村遭到三次剿鄉而散鄉,大宗祠被燒毀,大部分農軍骨干被迫避走東南亞一帶,而又為了革命的需要多次往返。人民在斗爭實踐中進一步認識到必須跟共產黨走,為開展土地革命打下了群眾基礎。當澄海黨組織號召策應八一南昌起義軍進占潮汕時,群眾都積極響應,并且經過奮斗建立了澄海第一個紅色政權。

參考文獻:

朱蓬歆,中共澄海縣委黨史辦公室著.中共澄海簡史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M].汕頭:澄海縣印刷廠,1991.第43頁.

朱蓬歆,中共澄海縣委黨史辦公室著.中共澄海簡史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M].汕頭:澄海縣印刷廠,1991.第44頁.

朱蓬歆,中共澄海縣委黨史辦公室著.中共澄海簡史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M].汕頭:澄海縣印刷廠,1991.第103頁

朱蓬歆,中共澄海縣委黨史辦公室著.中共澄海簡史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M].汕頭:澄海縣印刷廠,1991.第57頁.

王惠,許秀瑩著.后溝村[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10.第38頁.

澄海隆都鎮后溝村委會,許秀瑩著.光輝的足跡[M].汕頭:后溝村委會出版社,2010.第19頁.

許維琰著.秋帆詩聯集[M].汕頭:澄海內部印刷,2014 .5 .第 66 頁.

曾述修著.九九回眸[M].2011.10.第 248 頁.

王惠,許秀瑩著.后溝村[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10.第46頁.


(作者系汕頭市澄海區委黨史研究室(區地方志辦公室)原副主任;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