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產黨的最終目標,是消滅階級,告別階級斗爭,這是全人類的共同愿望。而在階級斗爭明顯存在的形勢下,放棄斗爭,任國際敵對勢力和國內第五縱隊反共推墻,那才是多么嚴重的后果。因為土地改革是共產黨立國之本,沒有土改,中國沒有和平穩定,沒有土改就沒有中國的崛起。否定土改,是否定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否定共產黨,是為了讓封建地主階級重新登上政治舞臺。
面對一片批評質疑,作家@方方 在一番強詞奪理之后,終于黯然神傷的宣布《軟埋》下架。但在自己制造的漩渦中掙扎的方方還是抓住了一根稻草:鳳凰主筆的張弘炮火支援來了。于是,方方選取了這拾人牙慧的一段:“用意識形態或政治標準作為越界的武器打擊異己,會造成多么嚴重的后果。而告別階級斗爭,讓意識形態和政治回歸本位,乃是中國改革開放不可或缺的前提。用陳腐落后的斗爭哲學和話語方式,在多元社會中強制思想定于一尊的做法,早已為人們所唾棄。”
張弘為方方辯護的論據是:
1.《軟埋》的批評者都充滿著濃厚的階級斗爭的意味;
2.方方等為地主階級招魂的作家都曾獲得過國際國內的大獎,都是名人,屬于“刑不上大夫”級別,讀者無權批評;
3.以蘇聯背叛無產階級的赫魯曉夫對待反共作品的前后不同立場,論證世間上不存在正義邪惡之分,都是人的主觀臆斷,愿意說白的就是白的,愿意說黑的就是黑的;
4.文學不是政治,文學可以干預政治,但政治不可以干預文學。“對文學作品本身的評價,存在著多種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但是,這些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均不能脫離作品本身,不能脫離文學性和藝術性。即便作者在書中表達了不被其他人認可的價值或傾向,那也只能用文學的方式來評論和衡量。”
5.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楊奎松《新中國土改背景下的地主富農問題》證明了土改是必須否定的。
針對方方抓住的稻草,我們不妨分析一下,這些稻草能否構成否定土改,為封建地主階級招魂的理由。
1.封建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是兩個對立的階級土改是階級斗爭,為地主階級翻案同樣是階級斗爭。要說《軟埋》的批評者都充滿著濃厚的階級斗爭意味,那也是被動的階級反抗。因為不反抗,就意味著翻身農民的犧牲。附上濰縣人民給華野九縱全體指戰員的一封信http://t.cn/RSLP6Sj,看看地主階級反攻倒算是怎樣的血腥。我國的憲法序言中肯定了階級斗爭的存在“在我國,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消滅,但是階級斗爭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方方的小說也證明了憲法對我國現階段的政治形勢定義準確。而階級斗爭總是運用一定形式的,例如方方對翻身農民的斗爭是用小說的形式,那么讀者反擊地主階級就會采取批評批判的方式,難不成給方方獻上一束鮮花?難道對地主階級的反攻倒算的反擊輸理了?
2.方方等作家獲得過國際國內大獎,就是不能批評的理由?達賴、劉曉波不是也獲得過炸藥獎嗎?獲獎就是真理?日本還為蔣介石立了紀念碑呢。
3.赫魯曉夫否定了自己對反共作品的批判,除了能證明他背叛了無產階級、背叛了革命、背叛了人民,還能證明什么?
4.文學當然不一定都是政治,誰也不會拿“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來當政治話題討論。可是《軟埋》恰恰選擇了政治題材,涉及了意識形態。按照張弘的意思,可以對《軟埋》評判,但方方是用小說的形式來進行政治斗爭的,那么讀者要評判,也就只能也寫一部小說來反駁,否則就是越界。看來,戰爭中,你發射導彈,我也只能用導彈回擊,如果我用手榴彈就是越界,就是犯規?
5,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楊奎松《新中國土改背景下的地主富農問題》就是鐵的史實?一篇文章就可以否定人類歷史上最深刻最進步的改革?他的史料來源何處?是道聽途說,還是目擊者證言?提供史料的是地主階級還是翻身農民?或是猜測加工?所選檔案資料有無原始檔案影印件?采訪有無被采訪者錄音或簽字?
最令方方受鼓舞的是這段話:“用意識形態或政治標準作為越界的武器打擊異己,會造成多么嚴重的后果。而告別階級斗爭,讓意識形態和政治回歸本位,乃是中國改革開放不可或缺的前提。用陳腐落后的斗爭哲學和話語方式,在多元社會中強制思想定于一尊的做法,早已為人們所唾棄。”
共產黨的最終目標,是消滅階級,告別階級斗爭,這是全人類的共同愿望。而在階級斗爭明顯存在的形勢下,放棄斗爭,任國際敵對勢力和國內第五縱隊反共推墻,那才是多么嚴重的后果。因為土地改革是共產黨立國之本,沒有土改,中國沒有和平穩定,沒有土改就沒有中國的崛起。否定土改,是否定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否定共產黨,是為了讓封建地主階級重新登上政治舞臺。在中國,還沒有哪個烏合之眾的政黨有能力駕馭56個民族,離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就是一盤散沙,就會四分五裂,軍閥混戰,就會餓殍遍野、尸骨成山。什么是政治?政,道也,治,術也。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也就是無產階級專政,是大道,對企圖顛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體的敵對分子,運用階級斗爭的方法回擊,是術。這就是政治。因為只有這樣的政治,才能保證國家的穩定,保證人民安居樂業,人們才能心無旁騖進行經濟建設。只有四個堅持,才能保證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成果!四個堅持才是改革開放不可或缺的前提!
方方、張弘和其他公知一樣,都是拾人牙慧,搬來所謂的多元社會來為自己辯護。其實你們連什么是多元都說不清楚。元的本義是初始的意思,如“一元復始”,引申到事物,是指事物的本質屬性。引申到社會,是指社會的制度,引申到意識形態,是指立國的指導思想。什么是多元呢?可以有“多元復始”?一事物可以有多種本質屬性?一個國家可以有幾種指導思想或多種憲法?在宇宙空間,只存在多樣性,不存在多元。一切令人眼花繚亂的的意識都是物質這一元在人腦的反映。地球上的社會是多元的,例如有人類社會,有螞蟻社會,有蜜蜂社會,有鳥的社會,魚的社會,但在那個具體的物種社會里,其體系仍然是一元的。人類社會的元,就是人,盡管有老人、有青年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有黃種人、白種人、黑人這種多樣性,但沒有超出人本元屬性的人。 誰也找不出多元的人。人的食物可以是多樣性的,但不會超出食物營養而且無毒這一元。國家是多樣的,國體也可能是多樣的,但任何國家不可能也不能出現多個政府,一個政府也不會政出多門。當然,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個政府,例如北洋軍閥混戰期間,蔣介石南京政府和汪精衛武漢政府并存期間。請問方方和張弘是否憧憬那種多元?
意識形態可以多元嗎?盡管社會中存在各種宗教,那只是意識形態的多樣性,并不是多元。人類社會的使命是什么?是自身的生存并繁衍后代,為自身的生存的社會和后代拓展生存空間,創造生存生活的環境。為了人類的共同利益,意識形態的積極作用是弘揚公平正義,是弘揚真善美,是抑制假丑惡,引導社會成員建設幸福的社會。而腐朽的意識形態只會把社會引向黑暗和倒退。中國的儒家的大同世界、佛家的普度眾生、 馬克思的共產主義都有著相通之處,那就是建立沒壓迫沒剝削的理想社會。既然把意識形態一元、多元化,那就是說意識形態是立國的指導思想,一個國家的指導思想可以是A,又可以是B? 難道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可以一面宣傳奉公守法,甘于奉獻,團結協作,與人為善,一面又宣傳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鼓勵爾虞我詐?要用多元的意識形態互相抵消,唯恐天下不亂?
國家要崛起,社會要穩定,為封建地主階級招魂的歷史虛無主義必定遭到中國人民的唾棄!
附張弘原文鏈接:http://t.cn/RSwJJj6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