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教族一體”最大的弊端就是導致民族封閉。跨越國界的強烈宗教認同,減弱對中華民族的向心力。
習五一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五屆科學無神論論壇上
我發言的內容包括五個論點:第一,“教族一體”的危害;第二,全國統一清真食品認證體系潛在的戰略風險;第三,以民族團結為旗幟,興建阿拉伯風格的清真寺;第四,以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之名,推行“逆世俗化”、“逆中國化”。第五,伊斯蘭教法在少數民族聚集區向世俗社會滲透。
(一)教族一體的危害
將某些少數民族與特定的宗教捆綁在一起,仍是當前主流社會的思維方式。多年來,官方發布宗教教徒的人數,把某些少數民族視為全民信教,民族人口等于信教人數。我國“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東鄉族、撒拉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保安族、塔塔爾族”,這十個少數民族大約有2000萬,官方公布的穆斯林人數2000萬,就是依據這十個少數民族人口的總和。這樣的統計方式,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是十分有害的。民族由先天血緣、歷史文化等因素構成,而宗教信仰是公民個人后天的自由選擇。
現代社會不能將民族與宗教捆綁在一起。“教族一體”導致三不利,不利民族、不利宗教,不利個人。民族是主體,宗教只是民族的一種文化附麗,一個民族有多種文化形態:文藝、醫學、教育、哲學、科學等。西方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壟斷所有學科,政教合一,可謂教族一體;史稱黑暗時代。民族得不到發展,個人得不到自由,宗教受到詛咒。反對民族和宗教捆綁,反對強迫信仰教義,每一位公民都有信仰和不信仰某種宗教的權利。只有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才能夠促進社會和諧。“教族一體”論最大的弊端就是導致民族的封閉。因為宗教的一大屬性就是排他性,一神教尤其強烈。“教族一體”論的現實危害,就是用特定的宗教捆綁特定的民族,讓民族浸透宗教的特質。以宗教作為民族核心價值會增強對其宗教發源地的凝聚力,出現離心和異化跡象。跨越國界的強烈宗教認同,減弱對中華民族的向心力。民族分裂勢力利用宗教極端主義為精神支柱,制造暴恐分裂活動。
(二)全國統一清真食品認證體系潛在的戰略風險
2015年底,我曾經向中央有關部門提交報告,題目是《全國統一清真食品認證體系潛在的戰略風險》。目前,我國各地的清真食品管理條例,關于清真食品的定義,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民族風俗飲食說,二是伊斯蘭教法說,三是兩者兼容說。近些年,以寧夏為首的地方政府大力推動以伊斯蘭教法說統一管理清真食品,相繼出臺三省聯盟、五省聯盟,不斷向全國人大提案,要求建立全國統一的清真食品認證體系。2016年兩會期間,我編寫微博,質疑這個重要法案,成為輿情熱點。經黨中央決定,撤銷國家立法管理清真食品的議案。我的報告要點如下:
寧夏主導的清真食品認證體系,以伊斯蘭教法為基礎、以穆斯林為主體。這種清真食品認證體系既有宗教教義基礎,又有官方的認證標準,一旦全國推開,必然帶來清真概念的全面泛化。這些舉措不僅推動寧夏區內清真泛化,推動寧夏回族阿拉伯化,而且對全國其他地區的穆斯林產生強大負面影響。這種清真食品認證體系以馬來西亞政教合一的國家清真標準,推動中國國內清真食品標準,打斷甚至逆轉中國特別是內地穆斯林的世俗化進程。國內清真食品認證標準統一可能助推伊斯蘭極端化思潮向全國各地蔓延。
統一清真食品認證違背國家相關法律。寧夏清真食品管理條例規定,清真即符合伊斯蘭教法的食品。我國憲法的哲學基礎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國家立法的法源不能來自一種宗教教義。如果國家立法統一清真食品管理,其弊端是,法條包括宗教標準和特殊罰則。宗教標準進入法律,意味著一種宗教要求以國家法令形式固化,在世俗多元社會中多元寬泛解釋的宗教標準,變為不可更改的法律,容易被特定官商政教利益集團把持。設立特殊罰則,比違反一般食品管理規定,增加額外懲罰,使某種宗教教義和部分信徒獲得特殊法律地位。
西北許多地區出現清真標識泛化,穆斯林標識濫化,進入社會生活公共領域。在商城、超市、旅游景區、醫院、學校等公共場所,出現各種各樣的清真標識,比如:清真專用收銀臺、穆斯林專用廁所、專用浴室、專用病房、專用超市通道、專用公交車等等。
清真概念泛化是宗教極端主義的前期。宗教極端思想向社會的滲透,是通過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日常生活逐步滲透,不斷強化原教旨主義宗教意識,推動清真概念泛化,煽動宗教狂熱,推動宗教社會化,最終實現宗教政治化。一開始在南疆地區出現的清真面粉、清真礦泉水、清真播種機、清真馬路等問題并沒有引起重視。正是通過清真概念泛化,增強化穆斯林與非穆斯林的差異,干涉世俗生活,潛移默化中灌輸伊斯蘭教法思想,傳播宗教極端思想,最終成為催化暴力恐怖活動的因素之一。
(三)以民族團結為旗幟,興建阿拉伯風格的清真寺。
一些少數民族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提案,以民族團結為旗幟,要求政府動用行政資源,興建清真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原則,政教分離,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是每個公民的權利,是公民個人的私事。近些年,在經濟發達中東部地區,本來信仰伊斯蘭教的信眾極少,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地區,政府無償劃撥土地,動用巨額財政經費,建設阿拉伯風格的豪華清真寺,成為“民族團結城市”的政績之一。
2012年,杭州市政府劃撥土地10畝,出資1.7億元,修建杭州清真寺。整個建筑群采用阿拉伯式伊斯蘭建筑風格。據說,杭州清真寺可以成為對外展示伊斯蘭優秀文化和各族穆斯林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在廣大民眾的質疑聲中,這座清真寺建成后一度遲遲沒有投入使用。據說,近期已經開放,其奢華令人震驚!杭州市政府需要為不到兩萬穆斯林民眾,在大運河畔修建阿拉伯風格的地標性建筑嗎?
歷史上深圳地區沒有清真寺,隨著現代化社會人口流動,少數穆斯林移居此地。政府在福田區劃撥6000多平方米土地,資助3000萬經費,修建阿拉伯風格的豪華清真寺。此舉引發各界民眾的質疑,該清真寺原定于2016年秋竣工,至今沒有消息。
除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建筑外,政府是否應當動用財政經費,修建阿拉伯風格的豪華清真寺,值得商榷!此舉涉嫌動用行政力量發展某種宗教。
(四)以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之名,推行“逆世俗化”、“逆中國化”。
江蘇省高郵市政府菱塘鄉原有數十戶不忌豬肉的回民,已經融入主體民族。1988年,江蘇省、揚州市、高郵縣三級政府將申報少數民族鄉作為“政治任務”,給予特殊優惠待遇,經過大力動員將30%漢族改為回族,獲批江蘇唯一少數民族鄉。此后,政府花費公款大建清真寺,阿拉伯建筑,推廣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學校食堂全部為清真餐。經過30年精心培養,近些年,真有少數人開始不吃豬肉。當地民宗部門領導帶領伊協的阿訇,將《中國穆斯林》等宗教刊物送進小學課堂,公然違反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教育法。凡此種種“政績”,當地官微自我表彰為“民族傳統文化復蘇”。
自2016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以后,以建設民族特色村寨之名,推行“逆世俗化”“逆中國化”,仍在不斷進行。將阿拉伯語銘刻在學校、文化、政府、街道等等標識標牌處;將回族建筑風格,定位為阿拉伯伊斯蘭教建筑風格,在街道、民居、學校等地方大肆推行。比如:11月25日,河南省孟州市召開“桑坡伊斯蘭風情小鎮”項目啟動會。市委書記李英杰強調“以伊斯蘭文化為核心”建造“桑坡伊斯蘭風情小鎮”,動用行政力量,發展“伊斯蘭文化”。
(五)伊斯蘭教法在少數民族聚集區向世俗社會滲透
近些年,一些學者不斷發表科研成果,論證“在回族聚居地區”“承認和恢復伊斯蘭教的法律性。”2015年,寧夏大學楊國舉副教授在《回族研究》發表論文,題為《回族聚居地區恢復性司法的路徑選擇:伊斯蘭文化與恢復性司法的綜合》。他提出:“伊斯蘭教法是宗教教義、道德規范和法律制度的集合體”。“在恢復性司法中承認和恢復伊斯蘭教的法律性。”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教法,是造物主的啟示,是以伊斯蘭教義為準則的法律體系。眾所周知,我國憲法的指導思想是馬列主義。其哲學基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最令人擔憂的是,這樣的科研成果正在指導社會司法改革。寧夏同心縣“哈吉”“阿訇”的司法實踐,竟然作為司法改革的先進經驗向全國介紹。“哈吉”是伊斯蘭教信眾中完成到圣地麥加朝覲“功課”的人士,“阿訇”是清真寺中的教職人員。據官網報道:“‘哈吉’被寧夏吳忠市同心縣人民法院聘任為人民調解員,‘阿訇’則被寧夏固原市涇源縣檢察院聘任為檢察聯絡員。兩地兩院在調處矛盾和解決糾紛過程中,十分注重發揮‘哈吉’和‘阿訇’宗教人士的作用,積極探索與宗教人士一起化解社會矛盾的新途徑、新方法,取得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再比如“河南開封朱仙鎮穆斯林社會法庭的司法實踐。據官網介紹:“為了推動基層矛盾糾紛及時有效化解,該黨支部于2009年成立穆斯林社會法庭。該法庭與一般法庭最主要的區別在于它辦案不僅依靠法律和政策,而且依據社會公德和鄉風民俗,與法院司法的權威性、專業性形成有效互補。”“該法庭自成立以來,5名‘社會法官’平均每年受理糾紛100余起。”朱仙鎮黨支部建立“穆斯林社會法庭”,被當地的官方媒體作為先進事跡報道。廣大網友紛紛質疑此舉涉嫌沙利亞法向世俗社會滲透。我的微博被報送最高法和河南省委,在上級部門的指令下,7月6日,開封市祥符區人民法院官方網站發布公告,承認“朱仙鎮穆斯林社會法庭”的冠名,“屬于我們工作中的不當”。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抵御伊斯蘭教法向世俗國家法律體系滲透,是我們重要的歷史責任。
2017年7月15日于南寧
本文節選自習五一教授在第五屆科學無神論論壇上的主旨發言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習五一:打破教族一體的束縛,遏制某些少數民族“逆世俗化”的趨勢
2017-07-23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