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被質疑成“荒唐鬧劇”背后的良苦用心
▼
最近小編在瀏覽博客時,發(fā)現(xiàn)了一篇質疑和貶低毛澤東治國才能的文章。作者竟然武斷地地說,我黨在建國初期搞的一系列鬧劇,足以看出毛澤東的眼光和見識。特別是提拔、重用山西省昔陽縣大寨黨支書記陳永貴,把一位農民提拔為共和國的副總理,就是一場純粹、荒唐的鬧劇。為此,小編忍不住想給這位自認為認識深刻、目光長遠的“感言君”嘮叨一番。 ▼ 毛澤東作為一位開天辟地的政治家,縱橫捭闔的軍事家,遠見灼識的思想家,擁有滔滔智慧與謀略,擁有令人稱奇的內心世界和人格魅力,難道不知道不知怎么識人、用人?
陳永貴確實是一位農民。他身為村黨支部書記,始終和廣大社員一樣,堅持在生產第一線參加勞動,不搞特殊。他雖然文化程度不高,講話卻有條理,充滿了辯證法。他講話時,不會引用任何經典,舉的例子都是人們生活特別是農民生產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很能說服人。
特別是1963年,大寨遭遇了特大洪水、兩次風災、一次雹災、一次霜凍,被蹂躪得泥濘不堪、面目全非、慘不忍睹。在這樣的情況下,陳永貴帶領大家戰(zhàn)勝了災難,糧食畝產704斤,總產量達到了56萬斤。大災之年,不經沒有要救濟還給國家交糧食,這件事情引起了高層注意!尤其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毛澤東之所以注意陳永貴,并不是簡單地因為他是一位出色的基層干部,而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防修”。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毛澤東通過研究蘇聯(lián)變修的問題,便深刻地意識到:蘇聯(lián)變修,是因為人民沒有真正的管理國家的權力。在蘇聯(lián),人民實際上沒有權力,公民不是國家的主人。因此,他認為,中國要防止蹈蘇聯(lián)的覆轍,就必須要干部參加勞動,不搞特殊化,而工人、農民要參加國家的管理,要把一批優(yōu)秀的工人、農民提拔起來,擔任重要領導職務,這些干部不脫離生產或者半脫產,能夠參加國家各領域的管理,以此給全國樹立一個樣子,在全國形成一個選拔工農干部走上領導崗位、參加國家管理的風氣,最后形成一種制度,將此作為反修防修的百年大計。
就這樣,在毛澤東的關照下,陳永貴的官職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從大寨黨支部書記,到同時兼任昔陽縣委書記、晉中地委書記、山西省委副書記等職。最后1975年陳永貴當選為國務院副總理,分管全國農業(yè)。
▼
毛澤東是一個戰(zhàn)略家,他博覽群書、博古通今、眼光非常人所能及!他提拔陳永貴,是不忘初心,從黨、從國家長遠發(fā)展考慮,進行布局,根本不是常人所認為的一場“鬧劇”!
當然,單從陳永貴的文化程度來看,擔任共和國的總理確實讓很多精英分子不服。但總比一些只有書本理論,沒有實際經驗,夸夸其談誤國的人強吧?!
下面的視頻欣賞:1971年紀錄影片《紅旗渠》主題歌《定叫山河換新裝》,讓我們再次回顧那戰(zhàn)天斗地為人民的歲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經驗教訓 ?
? 他山之石 ?
? 讀史明智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