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1937年發(fā)表的《實踐論》和1963年發(fā)表的《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簡稱《從哪里來的》)兩篇著作是毛主席哲學思想中關于認識論方面的極其重要的代表作。毛澤東在這兩篇著作以及其它有關著作中詳細闡發(fā)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原理,是在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認識論思想繼承基礎上,總結和概括中國革命、建設實踐經驗,豐富、深化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今年是《實踐論》發(fā)表80周年,學習研究《實踐論》和毛主席一系列認識論思想,對于當今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認清當今實踐的基本內容和形式究竟是什么?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觀點。其不僅是唯物史觀全部內容的邏輯起點,同時也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觀點。這在《實踐論》中講得清清楚楚。同時,《實踐論》和《從哪里來的》還講清楚了實踐的基本形式和內容。
《實踐論》中說:“首先,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
“人的實踐活動,不限于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多種其他的形式,階級斗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總之社會實際生活的一切領域都是社會的人所參加的。因此人的認識,在物質生活以外,還從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與物質生活密切聯系),在各種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種關系。其中,尤以各種形式的階級斗爭,給予人的認識發(fā)展以深刻的影響。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毛主席的五篇哲學著作》,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3頁)
《從哪里來的》一文中講:“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同上,第225頁)
然而,近30多年來的所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中都篡改了實踐的科學內容和形式。把其中的“階級斗爭”實踐一律改為“處理社會關系中人與人的關系的活動”。
這首先是對《宣言》中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的背叛。
因為《宣言》一開始就明確指出,自原始社會產生以來,人類社會就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恩格斯1883年《序言》中再次明確了這一思想。
“因此(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即社會發(fā)展為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之間斗爭的歷史;而這個斗爭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階級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52頁)
從這個意義上講,共產主義社會沒有最終實現之前,人類階級斗爭的實踐始終存在,對于人的認識及其發(fā)展始終以極其深刻的影響。
其次這種觀點也是對毛澤東《實踐論》和《從哪里來的》的根本背叛。
《實踐論》一再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階級性,另一個就是實踐性。今天我們講實踐的觀點及其在認識發(fā)展中的作用時,在強調生產實踐的決定作用同時,也必須強調階級斗爭的實踐,強調無產階級反對資本主義特別是反對資本主義復辟的階級斗爭實踐及其對認識發(fā)展的決定作用。
1978年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時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思想是對的。但這里的“實踐”主體只能是人民群眾的實踐,是工人、農民及勞動者為主體的實踐即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但在以這一思想論證現實問題時,卻把“實踐”篡改為某些個人的主觀感受,而非人民群眾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那種用知識分子和走資派受沖擊的所謂“實踐”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今天我們必須突出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就是檢驗真理標準的思想。這種實踐只能是絕大多數普通的人民群眾的基本實踐活動,特別是反對資本主義復辟的階級斗爭實踐活動才是檢驗理論的最終和根本標準。
此外,西方一些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學者自覺不自覺地用日常“生活“概念”取代“實踐”概念。國內某些人也竭力鼓吹這種觀點。這也是錯誤的。
二、從實踐與理論的辯證關系揭示其對當今斗爭實踐的指導作用
《實踐論》突出論述實踐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觀點,強調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是認識的目的。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決定論思想不是把實踐與認識的關系看做單項關系,而是雙向辯證關系。正如物質與精神的辯證關系一樣。實踐決定理論,理論對實踐有反作用,正確的理論對實踐有積極的反作用,錯誤的理論對實踐有消極的反作用,甚至一定條件下的決定性的反作用。
《實踐論》中還反復闡述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不僅感性認識對理性認識的基礎作用,強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及兩個重要條件,同時強調理論和科學思維方法在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中的重要作用,強調理性認識必須回到實踐中的觀點。
正如《實踐論》中所說:“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于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而在于拿了這種對于客觀規(guī)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理論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現在列寧說過的一句話:‘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然而馬克思主義看重理論,正是,也僅僅是,因為它能夠指導行動。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并不實現,那么,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毛主席的五篇哲學著作》,第21頁)
《從哪里來的》一文再次強調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辯證發(fā)展過程。所以這種實踐與認識、物質與精神的辯證發(fā)展思想對于當今中國共產黨人也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必須強調實踐在認識發(fā)展中的決定作用思想,因此要求決心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共產黨人和馬克思主義學者必須深入工農實踐中去,深入到反復辟斗爭的實踐中。
首先向工農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其次要調查研究,努力掌握符合實際和十分豐富的感性材料。當今特別要調查研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狀況。沒有對客觀實際狀況的全面了解,不可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和方針。毛主席當年就曾經多次批評一些領導干部自以為是,嚴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錯誤傾向。其原因就是“不懂得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克服的辦法就是下決心長期下去蹲點,就能聽到群眾的呼聲,就能從實踐中逐步地認識客觀真理,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
第二,要求我們站在人民群眾的根本立場上,運用唯物辯證法和科學理論在占有符合實際、十分豐富的感性材料基礎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過程,透過現象(包括假象)看本質,把握事物的實質,才能獲得真理性的認識。
如特別是建國以來有重大影響的事件。之所以對這些事件性質有不同甚至根本對立的認識。其原因一是掌握的歷史和現實資料不同,二是立場不同,三是世界觀和思維方法不同,導致其結論不同。同時,作為檢驗真理標準的“實踐”不是實例、現象的堆積,而是在科學思維方法的指導下,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邏輯推理的過程,以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本質、真相的科學結論。
第三,要求我們必須把認識回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同時實現改造世界的目的。
今天就特別需要把來源于實踐又經過實踐檢驗是正確的科學理論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自覺應用到中國當今現實的實踐中去,去分辯現實生活中的真理與謬誤、先進與落后、正義與邪惡、美與丑。當今最重要的分辨就是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什么是資本主義?究竟怎樣堅持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究竟怎樣批判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等一切腐朽沒落的東西。真正把精神轉化為物質的力量去改變世界,推動社會的發(fā)展。不重視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實際應用,不重視精神向物質的轉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社會主義意義上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發(fā)展。
第四,需要指出,馬克思主義所指出的實踐與理論的關系是唯物辯證的關系。
講實踐不能離開理論,講理論也不能離開實踐。當我們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思想時,強調的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終標準,根本標準,并不否定已經被實踐檢驗正確的理論在論證新的認識是否是真理中的標準和重要作用。
毛澤東在《實踐論》中說:“許多自然科學理論之所以被稱之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學家們創(chuàng)立這些學說的時候,而且在于為爾后的科學實驗所證實的時候。馬克思列寧主義之所以被稱之為真理,也不但在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人科學地構成這些學說的時候,而且在于為爾后的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的實踐所證實的時候。”(同上,第22—23頁)
注意,毛澤東講自然科學、馬克思主義之所以稱之為真理,是有兩個原因,除第二個實踐檢驗的根本原因之外,還講這些學說創(chuàng)立時以被實踐檢驗正確的理論為理論依據,以正確的客觀材料為事實依據,運用科學的邏輯論證方法論證的結果。那種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標準的思想絕對化、唯一化,而完全否定被實踐檢驗正確的理論也是說明和論證新的認識是否是真理的標準的思想是錯誤的。
馬克思恩格斯合寫的《共產黨宣言》1872年《序言》中說,不管25年來情況發(fā)生了多大的變化,《宣言》所闡述的一般原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正是說明《宣言》一產生,正是依靠科學的世界觀、歷史觀為理論依據、以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和現實為事實依據,進行科學的邏輯論證,所有馬克思恩格斯才胸有成竹、理直氣壯地宣布,《宣言》的基本原理是真理。
我們今天也完全如馬克思恩格斯那樣,毛主席的繼續(xù)革命理論之所以是真理,也不但在于這種理論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為理論依據,以中國和蘇聯發(fā)生的資本主義復辟現象為事實依據,進行科學的邏輯論證,而且為爾后的蘇聯解體和中國極其嚴重的腐敗現象等階級斗爭的客觀事實所證明。
三、從認識發(fā)展兩條具體規(guī)律和總規(guī)律看真理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有關問題
《實踐論》中還闡述了真理發(fā)展的兩條具體規(guī)律。
一是絕對真理是相對真理的總和。
“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于在各個發(fā)展一定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無數相對的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同上,第28頁)
二就是真理總是在同錯誤斗爭中發(fā)展起來的。
“客觀過程的發(fā)展是充滿著矛盾和斗爭的發(fā)展,人的認識運動的發(fā)展也是充滿著矛盾和斗爭的發(fā)展。一切客觀世界的辯證法的運動,都或先或后地能夠反映到人的認識中來。”(同上,第28頁)
也就是說,由于客觀事物的復雜性,由于認識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由于認識主體的立場、世界觀、思維方法的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人們在實踐中產生不同甚至根本對立的認識,包括錯誤的認識。同時又經過實踐,人們又在同錯誤的斗爭過程中發(fā)現和發(fā)展真理性的認識。人的認識過程就是一個真理不斷戰(zhàn)勝謬誤的斗爭過程。這也是真理發(fā)展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
毛澤東在《正處》中更是直接了當地闡發(fā)了這一真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
“馬克思主義必須在斗爭中才能發(fā)展,不但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也必然還是這樣。正確的東西總是在同錯誤的東西作斗爭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真的、善的、美的東西總是在同假的、惡的、丑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fā)展的。”(同上,第167頁)
《實踐論》結尾還闡發(fā)了認識發(fā)展的總規(guī)律思想:
“通過實踐而發(fā)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fā)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huán)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入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從哪里來的》中也講到:
“一個重要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給完成。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同上,第227—228頁)
1964年12月,毛澤東講到: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fā)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在有階級存在的社會內,階級斗爭不會完結。在無階級存在的社會內,新與舊、正確與錯誤之間的斗爭永遠不會完結。在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范圍內,人類總是不斷發(fā)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fā)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因此,人類總得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fā)現,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其所以是錯誤的,因為這些論點,不符合大約一百萬年以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事實,也不符合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體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種自然科學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歷史事實。”(《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325頁)
毛澤東關于認識發(fā)展的總規(guī)律和兩條具體規(guī)律對于中國共產黨人也具有極其重要的啟發(fā)意義。
第一,必須強調對實踐不僅要善于總結,還要不斷總結。
對當今中國共產黨人來說,尤其要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對建國以來近70年的歷史實踐,特別是對文革歷史和改革開放歷史進行更加深入的反思和研究。不能用某一次會議的結論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這是違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實踐標準的。
第二,必須強調創(chuàng)新的兩個基本前提:一個是實踐,強調實踐是創(chuàng)新的根本動力。一個就是繼承。任何創(chuàng)新成果必須在繼承前人優(yōu)秀成果上才能創(chuàng)新。
恩格斯談到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過程時指出,任何創(chuàng)新成果都必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fā)。但需注意,創(chuàng)新本質上是認識內容的創(chuàng)新,而非形式的創(chuàng)新。那種在語音文字做表述上的改變不是創(chuàng)新,而是在玩弄文字游戲。
第三,必須強調真理總是在同錯誤斗爭中發(fā)展起來的。
首先指出,我們這里所講的“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真理”觀,而不是宗教神學中的真理觀,不是實用主義的真理觀,更不是權力至上的真理觀。這就要求共產黨人一是必須學會對真理與謬誤、正義與邪惡、先進與落后、美與丑的認識和分辯能力。二就是自覺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為真理而斗爭,同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想、觀念做不懈的斗爭。尤其同中國當今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人本性自私論、民主社會主義、新儒學等各種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的觀念做斗爭,同當代修正主義做堅決而持續(xù)的斗爭。
四、從無產階級改造世界的兩重任務看當今共產黨人世界觀自我改造的極其重要性
按照馬克思主義關于實踐的本質含義,實踐就是主體能動地改造世界的物質性活動。改造世界就包括改造外部的客觀世界和改造主體自身的主觀世界。《實踐論》中明確指出了無產階級改造世界的這兩重任務:
“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爭,包括實現下述的任務: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系。”(《毛主席的五篇哲學著作》單行本,第29—30頁)
這一思想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著作中也講得非常之多。其也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糾正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片面理解。
多年來一些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和教師講課中往實踐對世界的改造片面理解和解讀為只是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因為實踐是物質性活動,對主觀世界的改造是思想活動,而不是物質活動。這種認識是片面和錯誤的。
實踐的“改造世界”中的“世界”不僅包括獨立于人們之外的客觀物質世界,而且包括作為實踐主體的人本身。人類、人本身、實踐主體本身就是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進行實踐活動的人本身,就沒有我們今天所說的這個“世界”。人的精神、意識、世界觀是人的大腦的機能、屬性。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必然也改造作為大腦機能屬性的意識內容。由于客觀事物的復雜性,認識主體的階級地位、歷史條件和知識結構,認識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等等,因此必然導致人的意識、觀念中存在正確與錯誤、先進與落后、正義與邪惡、無產階級世界觀與資產階級世界觀、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等等的對立。
歷史的發(fā)展不僅存在客觀事物中先進不斷戰(zhàn)勝落后、正義不斷戰(zhàn)勝邪惡的過程,同時也存在人的思想意識中真理戰(zhàn)勝謬誤、善戰(zhàn)勝惡的過程。人的實踐活動在改變外部世界的同時,也在改變人本身、改變人的精神世界、改變人的認識。同時,人的實踐活動的這兩大任務是相輔相成的。改造客觀世界要求必須改造主觀世界,而改造主觀世界也必須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進行。這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
“無論為了使這種共產主義意識普遍地產生還是為了實現事業(yè)本身,使人們普遍地發(fā)生變化是必需的。這種變化只有在實際運動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實現;因此,革命之所以必需,不僅是因為沒有任何其他的辦法能夠推翻統治階級,而且還因為推翻統治階級的那個階級,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拋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陳舊的骯臟東西,才能成為社會的新基礎。”(《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995年版,第91頁 )
無產階級“非常清楚地知道,他們只有在改變了的環(huán)境中才會不再是‘舊人’,因此他們決心一有機會就去改變這種環(huán)境。在革命活動中,改變自身同改變環(huán)境是同步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960年版,第234頁)
第二,認識人類“學習”活動的本質。
“學習”再熟悉不過了,但黑格爾說過,熟知的東西未必是真知的東西,“學習”現象就是如此。人們大多只是從上學、拿文憑、讀書、獲取知識角度理解學習。《現代漢語詞典》中說,學習就是人們“從閱讀、聽講、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這種定義只是描述性定義,而沒有把學習放在人類更大的坐標系中認識學習的本質及其與人類其它活動的內在聯系。
馬克思主義強調要用實踐的觀點認識社會現象,也要用實踐的觀點認識學習的本質。筆者認為,學習就是實踐活動的內容之一,是改造人本身,改造主觀世界的活動。人對外部世界的改造就是社會的發(fā)展,人對自身的改造就是學習,就是人自身的發(fā)展。同時上述作為描述性定義也沒有把學習的完整過程描述出來。學習不單純是獲得知識或技能,而是在獲取知識基礎上進行消化、內化,把知識真正轉化為人自身的內在素質和能力,真正使人成為主體。
所以筆者在自己所著《大學學習學》及有關學習方面的論文中給學習重下定義即:
“學習就是人們通過多種途徑、手段、方法獲取知識并內化為素質和能力的人的自我發(fā)展過程,是使人成為主體并不斷提高主體性的過程。”
這個定義對于人們認識學習的本質及其重要性,糾正錯誤的學習觀念,提高學習自覺主動性和學習質量、學習效果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三,加強廣大黨員特別是肩負社會重任的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世界觀改造的自覺主動性。
共產黨人包括知識分子的世界觀自我改造的自覺主動性,是我們黨能夠取得革命和建設成就的極其重要原因。但是近幾十年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不僅不再提知識分子的世界觀改造,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的世界觀改造在領導人講話和中央文件中也銷聲匿跡了。人們把“改造”當做貶義詞而拋棄掉。只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講話中又開始提到世界觀改造問題,尤其是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有關文件中又提到這一問題。
如該會議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講到:
“全黨同志必須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作為畢生追求,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主觀世界,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
但是由于幾十年不強調世界觀改造問題,一是導致形形色色的剝削階級觀念特別是人本質自私論以極其迅猛的的速度蔓延和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角落,特別是對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知識分子的影響極其之大。
二是官員隊伍中出現如此嚴重的腐敗現象的思想根源就是不注重自身的世界觀改造,其共產黨員追求共產主義大目標的理想、信念和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逐步喪失甚至完全喪失掉了。
三是不能夠同頭腦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潮,同頭腦中的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做積極的斗爭,因此導致其分析問題、判斷形勢、科學決策等一系列問題上產生錯誤認識。
因此,在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隊伍中強化世界觀改造的自覺主動性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毛主席的《實踐論》、《從哪里來的》以及其他著作中一系列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思想對當前真正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中國共產黨人來說,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毛主席上世紀60年代特別強調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要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他說:“我們現在還有一些處在領導工作崗位的同志和許多從事一般工作的同志,并不懂得或者不甚懂得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革命的認識論,他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還是資產階級的,或者還有資產階級思想的殘余。他們常常自覺不自覺地以主觀主義(唯心主義)代替唯物主義,以形而上學代替辯證法。既然這樣,那他們的調查研究工作就不可能做好。為了做好我們的工作,各級黨委應當大大提倡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使之群眾化,為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所掌握,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yōu)槿罕娛掷锏募怃J武器。”(《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323頁)
他還說:“我們的干部中,自以為是的很不少。其原因之一,是不懂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因此,不厭其煩地宣傳這種認識論,是非常必要的。”(同上,第324頁)
筆者希望本文能夠引起全黨對毛主席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思想的學習和研究,逐步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從必然王國不斷邁向自由王國。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原創(chuàng)】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郝貴生:《實踐論》及其現實意義——紀念毛主席《實踐論》發(fā)表80周年
2017-07-06盧曉:聽了他的匯報后毛主席說,今天我不做湖南人了,要做河北人。
2017-07-06此人在全世界都有崇拜者,可他最尊敬毛主席,還勸世界不要惹中國
2017-07-05? 經驗教訓 ?
? 他山之石 ?
? 讀史明智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