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淮海戰役前夜毛澤東致電華東局書記饒漱石,嚴詞批評華東局及粟裕:
漱石同志:
自中央子虞電至今已九個月,未寒電至今已兩個半月,華野前委書記(按:粟裕)對于執行中央請示制度及在軍隊中開展反對無紀律無政府狀態反對事前不請示事后不報告經驗主義與游擊主義的惡劣作風,至今沒有表示態度,亦未申明理由,在此問題上失去主動性,落在一切兵團之后,實屬不合。
你是華東軍區及華野全軍的政治委員,現責成你傳達中央意旨,處理此問題,并以結果告為盼。軍委三十亥 (1948.10.30)
毛澤東與粟裕
【何新跋語】
我近年研究1946——1949的三年國共內戰,注意到近年網論多有神化粟裕林彪之論。林彪粟裕,確為一代蓋世良將,亦三年國共內戰時期中共之功臣,但皆不足以神化之。
三年中共之解放戰爭,是世界戰爭史冊之曠世奇跡。但是宛如一首雄偉之交響樂,若無總指揮、領袖群倫之偉人毛澤東,則中共各聲部群雄并立,群龍無首,則亂七八糟自成其調。以國共雙方開戰之初軍力、戰力及軍情之懸殊論,中共必敗無疑。
實際上,以軍事及實戰才干論,林彭賀劉徐聶陳,以及粟許陳,皆不過方面之才也,其輩與國軍中白崇禧、陳明仁、王耀武、傅作義輩皆差可比肩、伯仲之間而已。充其量在內戰中可以做到割據一方。但唯由于有雄才大略之毛澤東統籌全軍及指揮全國戰局,諸將乃縱橫馳騁,無敵于天下。毛澤東對各部及各地軍情及組織情況,關注到事無巨細,幾乎無微不至,指揮部署有時具體到旅團駐地。
此信,即是于淮海戰役發動前夜,毛嚴厲批評粟裕“無組織無紀律”的,但知道者很少。
坊間近年時有關于淮海戰役誰指揮的爭論。淮海戰役究竟誰指揮的?總指揮者只有一人,曰毛澤東。此信就是一個小小的物證。
【附注】背景情況:
1948年1月7日,毛澤東給幾個中央局和野戰軍的頭腦專門下達了《關于建立報告制度》(即子虞電),以“幫助各地不犯或少犯錯誤”。
當時被要求向中央隨時報告的人員包括:東北野戰軍(東北軍區)司令員、前委書記林彪,政委羅榮桓;華東野戰軍西部兵團代司令員、代政委、代前委書記粟裕,華東軍區政委饒漱石,軍區司令員陳毅(當時在中原軍區與中原野戰軍兼職任副司令員);中原野戰軍(中原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政委兼前 委書記鄧小平;西北野戰軍司令員、政委兼前委書記彭德懷;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區(不久改稱西北軍區)司令員賀龍、政委習仲勛等。
毛澤東還特別給野戰軍與軍區的指揮員做了單獨的要求:
“各野戰軍首長和軍區首長,除作戰方針必須隨時報告和請示,并且照過去規定,每月作一次戰績報告、損耗報告和實力報告外,從今年起,每兩個月要做一次政策性的綜合報告和請示……如規定的寫報告時間(逢單月的上旬)恰在作戰緊張的時候,則可提前或推遲若干天,但須申明原因。報告用電報發給軍委主席。”
這一請示報告制度,絕不能馬虎含糊。毛澤東把它當做了必須認真的典型。
東北林彪,在中央《關于建立報告制度》下達六個月后,按理應該已有三次報告,但他一次也沒報告了。1948年8月15日,毛澤東以中央名義給林彪發了一封兩千字的長長電報,措辭嚴厲地批評他不按規定向中央和中央主席做綜合性報告,“使我們完全不了解你們在這件事上何以采取這樣的敷衍態度”。
9月27日,中共中央致電批評華東局饒漱石及粟、陳、譚、許、唐、王:?自中央1月7日指示后,華野前委并未按時向中央軍委作綜合報告,亦未申明理由請求延緩或免做,是何原因,望電復。你們三處9月份綜合報告何時發來,亦望告。
10月6日,毛澤東致電饒漱石及華東局、華野,稱:“你們7月間關于部隊思想情況的報告,算得是一個綜合報告。9月的報告可在這次會議(指10月間召開的華野前委擴大會議)后做,即將會議情況報告即可。”
粟裕10月在華野前委擴大會議上曾經做政治報告,會議形成《關于加強紀律性克服無紀律無組織無政府狀態的決議》。
但會后粟裕沒有就此會思想及組織情況,向毛澤東再做專題匯報,因此引來毛澤東不滿意和嚴厲批評。?然而有意思的是,淮海戰役前11月7日,毛澤東又有一封電報給淮海戰役前委包括粟裕:
粟陳張鐘劉(粟裕、陳士榘、張震、鐘期光、劉瑞龍),并告陳鄧,華東局及王譚:
(一)完全同意魚戌電所述攻擊部署,望你們堅決執行。非有特別重大變化,不要改變計劃,愈堅決愈能勝利。在此方針下,由你們機斷專行,不要事事請示,但將戰況及意見每日或每兩日或每三日報告一次。
(二)第一仗估計需要十天左右時間,力爭殲滅黃百韜十個師(包括四十四軍),李彌一個至兩個師,馮治安四個師(包括可能起義者在內),劉汝明六個師(包括可能起義者在內),以上共計二十一個至二十二個師。如能達成此項任務,整個形勢即將改變,你們及陳鄧即有可能向徐蚌線迫進,那時蔣介石可能將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敵人不撤,我們即可打第二仗,殲滅黃維、孫元良,使徐州之敵完全孤立起來。
(三)為了連續作戰殲滅大量敵人之目的,你們應仿照濟南戰役之辦法,對我各作戰部隊隨戰隨補,隨補隨戰,使部隊經常保有充足的兵員和旺盛的士氣,此點甚為重要。為此,應將后方補訓兵團移到接近戰場的位置,以便將已經訓練好的新兵及俘虜能夠迅速補充部隊,同時將此次戰役中所獲俘虜迅速接收訓練及補充部隊。
軍委 七日二十時
此電報既授予了戰場指揮員們可以獨斷專行的現場軍事調度指揮?之權,也就是所謂將在外,軍令可以有所不受——但同時要求事無巨細,每日一報。
這就是作為神武?總指揮的毛澤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經驗教訓 ?
? 他山之石 ?
? 讀史明智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