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信用基礎》中透漏了兩個秘密:
第一,人民幣當中存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巨額國家財富(如土地)。一九七九年前的人民幣的實質購買力是今天人民幣的100倍以上。如果考慮潛在的福利附加值,人民幣的幣值應為今天人民幣的200倍以上。那時候有1萬元人民幣比現在有兩百萬元要牛得多。
問題是,隱含在人民幣中的國家財富慢慢地不見了。
第二,人民幣是社會財富再分配的工具。資本主義社會有食利者階層。食利的意思就是吃資本利得。這也就是“人民群眾的資產性收益”。在金本位狀態下,就算不是高利貸,復式的利息回報也是驚人的。那就意味著中國勞動者的勞動結余將形成他們的資產性收益。舉例,三十年前存款10000元,現在至少應該擁有200萬元。中國的中產階級早就應該出現了。顯然,人民幣在最近三十年喪失了價值存儲功能。
問題是,存儲在人民幣中的勞動結余被悄悄地被轉移了。
轉移者的小名叫通貨膨脹,大名叫人民銀行。
經濟學是科學。科學揭示真理。真理永遠樸素。
通貨膨脹=超額發行貨幣=存款人財富減少=借款人財富增加。
借款人收益=資本收益+貨幣貶值-利息。
三十年貨幣貶值99%,意味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一生積蓄化為烏有;三十年通貨膨脹100倍,意味著借產階級已經成為超級富豪。
三十年來,存款人是人民,借款人是老板。
這就是中國的財富故事。這就是中國人的財富人生。
于是,中國出現了借產階級。借產階級很快就會變成資產階級。這就是房地產的秘密。
筆者看到關于房地產的爭論感到可笑。真正操縱房地產價格的當然不是地產商,當然更不是地方政府。真正操縱房地產價格的是央行。央行的方法非常簡單:加速通貨膨脹!想起來有點兒滑稽,不停地替人民印錢,不停地幫老板借錢,不停地給人民通脹。于是,房價就象插上了翅膀。
德國經濟學家希梅爾說過:紙幣是道德的產物。筆者再作一點延伸:紙幣是道德的尺度。紙幣可以充分體現鑄幣者的道德取向和道德水準。道德才是信用的根本之所在。任何金融理論和金融技術一旦脫離道德約束只能成為騙術。
人民創造的財富到哪里去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存款價值到哪里去了?
誰同意的?誰批準的?誰操作的?我們的貨幣,人民幣,三十年貶值99%!而且,還將加速貶值!
筆者曾經著文《傷于財政毀于金融》。筆者認為,古今中外,歷朝歷代,無不是傷于財政而毀于金融。
新中國的建國者們意圖超越大明、晚清、民國的歷史宿命。他們將決定中國人歷史命運的鑄幣權交還給了人民。并以人民的名義命名了人民的貨幣。然而,今天中國的貨幣政策是否由人民來決定呢?
三十年來,中國最大的不公是金融權力的不公平。一些人在劫掠,一些人在被劫掠。這些劫掠無影、無聲、和平、寧靜。人民看到的是一些細碎的現象,人民并不了解真相。人民只是奇怪,凡是與金融沾邊的人都先富起來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