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2月中旬,年關將至。一輛帶篷的騾車自北京朝陽門緩緩駛出。車上坐著一個商人模樣的人,操著北方口音,從容應對一路盤查,車內的人則一聲不吭。
到了去天津的大道上,兩人開始輕聲地談論著關于在中國建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問題。騾車上的兩個“商人”,一個叫李大釗,另一個叫陳獨秀。陳為擺脫警察的拘捕,由李陪同到天津。馬車顛簸一路,著實讓兩人不舒服,但這一顛,也顛出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一段佳話。
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建軍90周年,但你或許不一定知道,今天,李大釗先生離開我們也有90周年了。
“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8年1月,北大圖書館進了大批新書,特別是關于馬克思主義的外文書籍。在北大紅樓內,一個身影埋頭鉆研十月革命的經驗。
同年7月,《法俄革命之比較觀》一文,發表在北洋法政專門學堂的《言治》雜志上,明確提出中國革命必須走俄國的道路,在天津點燃的馬克思主義火炬,被少年中國學會、國民社、新潮社等組織和團結的一批先進青年爭相傳遞,以不可阻擋之勢,點亮全中國。
1919年1月的《新青年》上,一篇《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勝利》熱烈贊揚俄國十月革命,預言:“人道的警鐘響了!自由的曙光出現了!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釗,如同那個暗淡中國的普羅米修斯,把馬克思主義的火種在這片土地傳遞,誓將燃盡這片陰霾。
1916年9月李大釗(前排中)與“憲法公言社”同仁合影。
“把種子栽培起來,將來是一定會有收獲的”
1920年10月,在北大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基礎上,北京共產黨小組在北大紅樓李大釗辦公室成立。李大釗送別來華幫助建黨的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時說:“我們這些人只是幾顆革命的種子,以后要好好工作,把種子栽培起來,將來是一定會有收獲的。”
在李大釗領導下,北京早期黨組織發展很快,至一大召開時已有16名黨員。中國共產黨北京支部成為北方共產主義組織的核心,成員們到各地活動,對北方各地黨組織的建立起到指導和協助作用。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李大釗雖因故未能參會,但他為籌建中國共產黨做出的巨大貢獻,使其成為公認的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李大釗雖為文人,卻有著絲毫不遜于武將的豪情壯志,堅定幫助孫中山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并在改組國民黨和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中起了積極作用;提出了黨抓武裝的軍事思想,培養了一批軍事人才。
1918年冬,古老的北京城大雪紛飛,北大圖書館內,一個操著湖南口音的小伙子熟練地整理完一堆雜亂的書籍,經過紅樓一層東南角的一個辦公室,見到了仰慕已久的“李先生”,舊式長袍,圓臉黑胡,厚圓鏡片。小伙子有點不知所措,先生朝他笑著點了點頭。
毛澤東后來在和斯諾談話時懷著深厚的感情說:我在李大釗手下擔任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助理員的時候,曾經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展。李大釗是我“真正的老師”。
毛澤東在北大當圖書管理員期間,正是李大釗開始向中國民眾宣傳俄國十月革命的重要時期。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大力宣傳和不懈實踐,深刻地影響著毛澤東,而毛澤東蓬勃的革命思想和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也深得李大釗的贊賞。和青年毛澤東一起工作,李大釗更為深刻地看到“新青年的創造能力”,展望著二十世紀人類“共同覺悟的新精神的勝利”。
作為老師,他深刻意識到,青年是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希望所在,因此他廣泛結交青年朋友,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提攜扶植,指引青年朝著正確方向前進。包括毛澤東在內,李大釗的紅色旗幟下,還圍繞著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黃日葵、羅章龍、劉仁靜等一批進步青年。
獄中自述:“為功為罪,所不暇計”
1926年“三一八”慘案后,北方政治形勢日益惡化,李大釗一直受到北洋政府通緝。黨組織和戰友們都勸他離開,但他認為北京還有不少重要工作要做,要留下來繼續戰斗。
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派大批軍警包圍了蘇聯使館,李大釗連同留京的國共兩黨工作人員共60余人一同被捕。在獄中,李大釗承認自己為馬克思學說崇信者,故加入共產黨,其他一概不知。他寫下《獄中自述》,公開昭示自己“自束發受書,即矢忠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的人生理想和革命歷程,表示“為功為罪,所不暇計”。4月28日,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李大釗等20人被判絞刑。李大釗首登絞刑臺,慷慨赴義。
“革命思想早,行動守紀律。就義從容甚,大節凜不辱。計公揮筆陣,前后十三年。先驅好肝膽,松柏耐歲寒。自學渾不倦,誨人何其勤。沒有宗派氣,內外從如云。斗爭結盟友,殉難慷慨同。人民柴市節,浩氣貫長虹。負隅只自誤,改圖天地寬。 如果真愛國,合作可能三。屈指捐軀日,迄今三十年。人民大統一,吿慰更向前。”這是 1957年的4月28日,陳毅為紀念李大釗殉難30周年揮毫寫下的詩句。“以紀念李守常同志及同他一道就義的同志們,并寄言臺灣方面國民黨內有識之士。”1922年冬至1926年春,陳毅曾和李大釗一起在北京工作,當時共同殉難的還有共產黨員楊景山、譚祖堯等,和國民黨員路友于、鄧文輝等。想起當年國共第一次合作時犧牲的老戰友,這位久經沙場的戰將已是淚滿衣襟。
李大釗生前曾撰有一篇短文《犧牲》:“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
這是李大釗(中)就義前與其他獄友的留影。
他神色從容地看著前來告別的家人,在絞刑臺高呼“共產黨萬歲”英勇就義,他曾是生活富裕的大學教授,每月數百大洋可養活四五十口人,但他卻以生命之鐘撞響舊中國的黎明。他說“只要我們有覺悟的精神,世間的黑暗終有滅絕的一天”,“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90年前的今天,李大釗從容就義,90年后的現在,赤旗中華,百萬雄師。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