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本文是筆者在《太平洋學報》2017年第8期即將發表的《地緣政治的本質及其中國運用》一文的摘錄。發表文章全文兩萬余字,敬請關注。
筆者在研究中國地緣政治的初期曾把海權置于很高的地位,那是因為當時中國海權處于起步階段,需要矯枉過正。筆者在2014年出版的《論中國海權》(第三版)[1]和《印度與印度洋——基于中國地緣政治視角》[2]兩書中里,鑒于中國海上力量已有長足推進,這一立場已有適度回調。
在上述兩書中,筆者提出絕對的制海權要依托于絕對的制陸權,反之,絕對的制陸權也要依托于絕對的制海權。在陸權和海權的邊際地帶,制陸權可以反作用于制海權,同樣,制海權也可以反作用于制陸權。占據較大版圖的制陸權可以在較大范圍內影響(反作用)周邊的制海權,同樣,占據較廣闊海域的制海權也可以影響(反作用)制陸權。
比如,在印度洋地區,因占領了印度半島,近代英國在此地區擁有比當代美國更高水平的制海權;同樣,由于擁有廣闊海域的制海權,近代英國曾使陸權霸主沙俄帝國多面受敵,疲于應對。
馬漢(AlfredMahan)也曾論述過海權與陸權的這種相互作用的關系,他說:“海權和陸權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東西,而是彼此相輔相成。就是說,陸上強國也需要推進至海邊以利用海洋為己服務,而海上強國也必須以陸地為依托并控制其上的居民。”[3]但他并沒有從整體予以強調,更沒有形成理論概括,出于是美國國情的需要,馬漢更多強調的是遠海。
地緣政治和資源政治的統一是當代地緣政治的最基本特點,地緣政治本質上是資源政治。因此,評價國家制海權強大與否,僅僅用傳統的根據海軍裝備技術的強弱而忽視國家陸地版圖瀕海線長短及其與資源豐富地區的距離遠近,是不全面的。與能量傳輸距離越遠損耗越大的原理相同,對于體量相同或相近國家而言,其瀕海線的長短及其與資源地區的距離遠近,從相當意義上影響著該國海權評級的權重。比如我們常說印度是印度洋上的海權大國,并不是說印度比西方海權國家有更強大的海洋作戰能力,而是說它在印度洋的中心位置及其在直插印度洋的大陸主體板塊可釋放出對印度洋的巨大反作用力。
與大西洋不同,太平洋是世界新興市場國家最密集因而也是市場潛力最大的區域,印度洋是世界包括石油天然氣在內的工業資源最豐富,因而也是工業大國的必入之地,現在也是中國政府倡導的海上絲路的必經之地。
但中國不同于遠離印度洋的西方海權國家,遠道而來的西方海權國家在印度洋只能靠占領島嶼而存在,目前我們能讀到的海權理論,特別是馬漢的海權理論提供的都是這樣的視角。盡管中國海權起步較晚,但自然條件相對于英國和美國還是有比較大的優勢。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中國天然具有了優于英美的東接太平洋財源(市場)、西接印度洋資源的地理優勢。中國依靠全球戰略制高點青藏高原,盡占兩洋地利。這種地緣優勢——如能在青藏高原遠望印度洋中部迪戈加西亞島上的美國空軍基地,或由此反視青藏高原,我們就會對中國在印度洋所具有的地緣政治的天然優勢毫不懷疑——又使中國得以避免了英美國家為獲取世界優質市場和優質資源/能源而不得不勞師遠涉西太平洋和西印度洋的困境,并由此可以避免英美國家通過建立漫長的海上島鏈的方式推進中國海權。
陸權與海權的作用與反作用理論告訴我們,最有效的制海權是有大陸板塊依托,因而可以獲得可持續的巨量資源跟進制海權。中國因超大的近海大陸板塊,特別是具有中遠程導彈打擊技術,使得當代中國對兩洋有著強大的反作用力以及由此形成的較強的近海制海能力。由此反觀西方國家因距離印度洋太遠而產生“島嶼鏈”思維,實屬無奈之舉。在遠海建立島嶼鏈則需要巨大的資源支持,英國和美國要控制或占領印度洋,首先要從大西洋經過地中海或太平洋過來,而中國進入印度洋遑論太平洋則可就近直達,這種地緣政治中的大陸板塊所具有強大的海上反作用力的優勢,如果再考慮到中國沿海已具有的強大的空防力量[4],使得中國在相當程度上可彌補了被西方人認為的海權技術上的短板。有利的地理位置,大大降低了中國處理海洋事務的成本,并因此有遠比西方國家更從容的等待時間。
中國所獨具的“東接太平洋財源(市場)、西接印度洋資源”的地緣政治優勢打破了近代西方“海權”神話,它使中國海洋安全研究有了革命性的視角,這就是:中國是一個天然具有海權資質的大國;幫助西方涉遠來到印度洋的是工業,而幫助中國就近步入印度洋的則是上帝。目前中國尚不是世界一流的海權技術大國,但中國以自身的地緣政治優勢,會比西方英美國家以更快的速度步入海權大國行列。由此,“海洋自信”,繼而“海權自信”應是中國文化中的應有之義。
總之,中國地緣政治研究需要告別“言必稱希臘”的心態,回歸到中國的月亮與外國一樣圓的基本常識之中。
注 釋:
[1]筆者在這部著作中指出:“近代以來的歷史經驗表明,絕對的制陸權來自絕對的制海權,而絕對的制海權同樣也來自絕對的制陸權;而沒有陸戰的勝利,海戰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張文木:《論中國海權》(第三版),海洋出版社2014年版,第108頁。
[2]“作為世界海權大國的英國在印度洋的這一實踐經驗豐富了我們的海權學說,這就是:沒有制陸權的制海權是不完整的;同樣,沒有制海權的制陸權也是不完整的。可以這么說,沒有絕對的制陸權就沒有絕對的制海權;反之,沒有絕對的制海權,也就沒有絕對的制陸權。”張文木:《印度與印度洋——基于中國地緣政治視角》,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229~230頁。
[3][美] 馬漢著,蕭偉中、梅然譯:《海權論》,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年版,第234頁。
[4]“德國地緣政治學家把空中力量的發展視為英國的另一不利因素,他們認為,空中力量有利于大陸國家而不利于海洋國家”[英]杰弗里·帕克(GeoffreyParker):《二十世紀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版,第75頁。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原創】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