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爭是斗爭,合作也是斗爭,只是形式不同罷了。不理解這一點,就會犯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
01
每當中米關系出現波折的時候,中國方面都會要求米國遵守三個聯合公報確立的原則。
三個聯合公報是指哪三個呢?
1972年2月28日簽訂的《上海公報》;
1978年12月15日發表的《建交公報》;
1982年8月17日簽訂的《八一七公報》。
三個聯合公報中,最重要是《上海公報》。
這份公報是毛主席親自審閱同意的,是兩國關系的真正基石,也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典范。
02
先談談時代背景。
新中國成立之初,由于米國采取了敵視新中國的立場,并入侵我國神圣領土臺灣和友好鄰邦朝鮮,兩國關系全面中斷。
但是,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時候,出現了改善兩國關系的可能性、必要性。
原因有兩個:
一是1968年8月,蘇聯入侵屬于社會主義陣營一員的捷克斯洛伐克。在武裝入侵的基礎上,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權論”,即:
“一國的社會主義危機也是社會主義陣營全體的危機,其他國家不能對此毫不關心,為了保護全體的利益,可以超越一國的主權。”
“有限主權論”的出現,意味著二次大戰后出現的社會主義陣營正式解體。
因為“有限主權論”實際上否定了蘇聯之外的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根據各自國情探索本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權利,同時也賦予了蘇聯武裝干涉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權力;
這意味著原來的社會主義陣營,不僅不再是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積極力量,反而成為限制世界革命的一種桎梏。
二是米國在新中國成立后對中國進行的長達二十多年的圍堵,已宣告失敗。
中國在被全面封鎖的情況下,不僅發展成了核大國,而且實現了工業化。
米國意識到,沒有中國的參與與合作,米國在世界尤其是亞太地區將寸步難行,繼續對中國進行封鎖,客觀上變成了對米國自己的封鎖。
同時,對中國來說,也有和米國合作共同反對當時咄咄逼人的蘇聯霸權主義的需要;在米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承認中國平等地位的情況下,也有和米國以及西方進行經濟、技術、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需要。
03
但是,正如毛主席一再指出并且高度警惕的那樣,對抗的時候容易出“左”傾關門主義,合作的時候容易出右傾投降主義。
兩國首次發表聯合公報,必須堅持原則性。
喪失了原則性,合作就會變成投降,與米國合作的過程,就會變成主體性逐漸喪失,淪為米國附庸的過程。
近半個世紀后回看《上海公報》,就會發現這份由周恩來總理和基辛格博士具體操辦,毛主席親自審定的外交文件,堪稱世紀經典,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04
在《上海公報》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在毛主席的堅持下,中米雙方以開宗明義的方式申明了各自的原則立場。
其中中國方面的表述如下——
中國方面聲明: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國家不分大小,應該一律平等,大國不應欺負小國,強國不應欺負弱國。中國決不做超級大國,并且反對任何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中國方面表示:
堅決支持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爭取自由、解放的斗爭;各國人民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本國的社會制度,有權維護本國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外來侵略、干涉、控制和顛覆。一切外國軍隊都應撤回本國去。
中國方面表示:
堅決支持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國人民為實現自己的目標所作的努力,堅決支持越南南方共和臨時革命政府的七點建議以及在今年二月對其中兩個關鍵問題的說明和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級會議聯合聲明;
堅決支持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二日提出的朝鮮和平統一的八點方案和取消“聯合國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的主張;
堅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和對外擴張,堅決支持日本人民要求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和中立的日本的愿望;
堅決主張印度和巴基斯坦按照聯合國關系印巴問題的決議,立即把自己的軍隊全部撤回到本國境內以及查謨和克什米爾停火線的各自一方,堅決支持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維護獨立、主權的斗爭以及查謨和克什米爾人民爭取自決權的斗爭。
這一段文字,再清晰不過地向米國和全世界傳達這樣的信息:中國絕不拿原則做交易,兩國關系的改善絕不意味著中國放棄自己的原則立場。
有政治經驗的人還會從兩國各自原則立場的表述中讀出更隱秘、更真實的信息:兩國的交往,只是雙方斗爭的一種新形式。
對中米這對矛盾來說,斗爭性是絕對的,統一性是相對的。這個斗爭也即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斗爭,從形式的角度來說,不僅包括熱戰、冷戰,也包括和平與合作。和平與合作的本質仍然是斗爭,包括控制與反控制,主導與反主導等——只有在認識上達到這樣的高度,才能夠正確地處理與米國的關系以及與西方世界的關系。
05
雙方以直截了當的方式申明各自的原則立場,就沒有為不切實際的幻想預留空間,反而為雙方的務實合作奠定了基礎。
在最為重要的臺灣問題上,中方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放臺灣是中國的內政,別國無權干涉;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必須從臺灣撤走。
雙方同意,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雙方同意,在科學、技術、文化、體育和新聞等方面進行人民之間的聯系和交流將會是互相有利的,雙方各自承諾對進一步發展這種聯系和交流提供便利。
雙方一致認為平等互利的經濟關系符合兩國人民利益,并同意為逐步發展兩國間的貿易提供便利。
雙方同意,將通過不同渠道保持接觸。雙方相信,兩國關系正常化不僅符合中米兩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會對緩和亞洲及世界緊張局勢作出貢獻。
06
《上海公告》改變了世界格局,也確立了此后近半個世紀直至今天雙方既合作又斗爭的基本格局。
在兩國關系面臨變局的今天,中國仍然應該遵循毛主席當年指導制訂《上海公報》時確立的原則:
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尋求合作,絕不為了合作而拿原則做交易!
如此,則中國幸甚!中華民族幸甚!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