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和政府在正式場合或文書上提及孫中山時,通常使用的稱號是‘革命先行者’。”
01
今天是辛亥革命爆發107周年紀念日,也是所謂的“雙@十@節”。
辛亥革命是值得紀念的,但所謂的“雙@十@節”則早已不具有任何“國慶”的含義了!
因為無論從中國傳統還是在國際法的意義上說,隨著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中華民國”就已經滅亡了,其國祚38年,相當短命。
那么,蔣介石在臺灣建立的小朝廷及其繼承者又是什么呢?簡單點說,那只是一個對抗合法中央政府的叛亂政權。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政府的表述是嚴謹、完整的: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任何與這一表述相矛盾的表述,都涉嫌蓄意制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都可能觸犯《反分裂國家法》。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圖為1912年1月,孫中山和總統府官員合影。
02
孫中山先生在創立民國的過程中建立了不朽功勛,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在民國建立的第14年,也就是1925年就溘然長逝。
中山先生去世的時候,中華民國是個什么樣子呢?
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八個字:軍閥混戰,四分五裂。
1925年,發動“首都革命”推翻賄選總統曹錕的直系愛國將領馮玉祥,聯合奉系軍閥張作霖推出段祺瑞為“執政”,控制了北京政權。
東北則為張作霖獨占的勢力范圍,長江中下游為吳佩孚殘余的直系軍閥勢力范圍,山西為閻錫山的勢力范圍,廣西為桂系軍閥的勢力范圍,西藏則沒有中央政府的一兵一卒,處于半失控的狀態。
中山先生領導的國共合作的廣東革命政府,所能夠控制的范圍僅有廣東一省,但即便在一個省里,還有大片地區被軍閥陳炯明所控制。
中山先生一生領導的軍事行動,無論是宋教仁遇刺后發動的“二次革命”,還是后來的“護法戰爭”等,均以失敗告終。
中山先生一生受夠了軍閥的氣,事實上,在他接受蘇聯幫助改組國民黨,與共產黨合作創建黃埔軍校之前,他已淪為了南方軍閥對抗北方軍閥的政治工具,所以他才會深有感觸地說:南北軍閥都是一丘之貉。
03
中山先生一生最感揚眉吐氣的一次軍事行動,是1924年10月15日黃埔學生軍鎮壓廣州商團叛亂。
商團是廣州商界的一支雇傭軍,成立于1912年,鼎盛時總兵力達到1.3萬人。
商團出于買辦武裝的本性,敵視廣州革命政府,反對與孫中山與蘇聯合作。
在革命的大本營有這樣一支反動武裝虎視在側,令中山先生感到如芒在背,終于借商團襲擊群眾游行隊伍、發動叛亂的機會,以黃埔軍校第一、二期學生為主力,下令將商團擊潰并繳械。
鎮壓商團叛亂,與其說是一次“軍事行動”,不如說是一次警察行動,真正的戰斗只有幾個小時,但對中山先生來說,這樣的勝利也是絕無僅有的。
1924年11月,即商團叛亂被鎮壓后一個月,中山先生離粵北上。
幾個月之后的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在北京去世。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圖為先生家屬在北京中山公園靈堂守靈。
04
中山先生去世時,并沒有“國父”頭銜。
在當時的國內形勢下,也不太可能有統一的聲音要求尊稱中山先生為國父。
辛亥革命勝利后,中山先生雖然擔任了臨時大總統,但兩個多月后即宣布辭職,讓位給袁世凱,后者成為民國的首任正式大總統。
1928年,由于東北張學良宣布“易幟”,民國實現了表面上的統一。
1929年,蔣介石控制的國民政府舉行奉安大典,將中山先生的靈柩從北平迎請到南京,安葬在中山陵。
但這個時候,中山先生的頭銜仍然是“總理”,即“中國國民黨總理”,中山陵也叫“總理陵”,陵碑上刻著“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字樣。
遷都南京后,蔣介石前往中山陵舉行謁陵大典。
05
中山先生被稱為“國父”的時候,已經是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了。
1940年3月21日,在重慶的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本黨總理為國父,以表尊崇。
由于當時國民黨采取的是“訓政”體制,國民黨中央代行國民大會行使最高統治權。于是,國民政府根據國民黨中常會的決議,于4月1日明令全國:自是日起,尊稱總理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
但這一命令造成了混亂。各地黨政機關、民眾團體一時無所適從,不知究竟是稱中山先生為總理或是國父?
5月29日,國民政府又發布明令,規定在政府機關、民眾團體應一律改稱國父,在國民黨黨內稱國父或總理均可。
自此,中山先生成為在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唯一一位正式擁有“國父”頭銜的政治人物。
那么,蔣介石在抗戰最困難的階段,有無數告急軍書需要處理的情況下,為什么突然有閑心為中山先生加上“國父”尊號呢?
這里存在著一個和南京汪精衛偽政權進行政治競爭的考慮。
因為汪精衛也一直以中山先生的正宗傳人自命,他也確實和中山先生有著極為親密的關系,比如目前被國民黨在各種場合懸掛、恭讀的“總理遺囑”,就出自汪精衛的手筆,他擬就后讀給病床上中山先生聽,中山先生一字未改,就簽字作為正式遺囑公布了。
1941年5月29日,南京汪精衛偽政權的中央政治委員會第49次會議通過了由陳公博提出的“手創中華民國之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應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的議案,同時規定有關“公牘、教科書籍、報紙、刊物及一切文字稱述總理或孫先生時,均應改稱國父”。
蔣介石與汪精衛。
0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山先生的“國父”頭銜隨著“中華民國”的滅亡而不能繼續使用了。黨和政府在正式的場合或文書上提及孫中山時,通常使用的稱號是“革命的先行者”。
在2002年11月修訂的《關于正確使用涉臺宣傳用語的意見》中,根據相關中央文件的要求,規定“對臺北‘國立國父紀念館’不直接稱謂,可稱臺北中山紀念館。”
現在一些媒體、公知甚至地方政府官員,仍然稱中山先生為“國父”,這里有一部人是無知,還有一部分人是跟風或覺得這樣稱呼很時髦,但也有一小批人是以民國遺民自居,以稱呼中山先生“國父”來表示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和正當性,這些人就像張勛的辮子軍一樣討厭。
對前兩部分人要進行教育啟蒙,對第三部分人則可以考慮剝奪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權。
07
—
毫無疑問,作為革命的先行者,中山先生是值得尊敬的;
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值得尊敬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毛澤東主席!
毛主席的尊嚴就是共和國的尊嚴!
毛主席是不是有正式的國父頭銜并不重要,但每一個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都應該把他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父來尊重和紀念!
謹以此文紀念辛亥革命107周年!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郭松民 | 孫中山先生“國父”稱號的來歷及其他——紀念辛亥革命107周年
2018-10-11錢昌明:評中國國民黨的興旺與衰落——從孫中山的革命黨到蔣氏的執政黨
2017-01-23?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