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編者按】最近中國工程學院的院士增選的第一輪結束,百度創(chuàng)始人李彥宏這位飽受爭議的對象在50%的入選率的前提下被刷了下來。眾多網友評論:“李彥宏落選中國工程學院院士,是對學術最起碼的尊重”;“中國工程學院還是保住了自己的聲譽,沒有成為被金錢腐蝕的墮落組織”。但也有文章批評,“事實上,這一說法和院士增補的提名、評審、公示和確定一系列實際流程有著相當大的出入”;“不聚焦‘落選’,才是對工程院士最起碼的尊重”。此事應該怎么看?李彥宏落選的原因何在?其深層問題說明什么?我們特意選編了李大慶和水木然兩位作者的文章,以供大家分析思考。
李彥宏落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了。他的院士候選人經歷實在太短了。從今年4月30日工程院公布參評的有效候選人名單,到今天公布進入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他當候選人僅僅38天。
參評院士,使李彥宏又一次成為新聞人物,公眾對其是否應該被評為院士議論紛紛。依筆者看,李彥宏落選,絲毫都不意外。
李彥宏不是院士直接提名的候選人
李彥宏是怎么成為院士候選人的呢?我們先從候選人的提名說起。
《中國工程院章程》規(guī)定,院士候選人是通過以下兩種途徑提名的:
一是由工程院院士直接提名,二是由工程院委托有關學術團體,按規(guī)定程序推薦并經過遴選,提名候選人。
在今年院士增選工作開始之前,工程院發(fā)布了《關于提名2019年院士候選人的通知》,明確規(guī)定,每位院士至多可以提名3位候選人,每位候選人只有獲得3位院士的提名方為有效,并且,在這3位提名的院士中,至少要有2位是在被提名的候選人要評審的學部,也就是在專業(yè)研究領域是相近的。
李彥宏不是由院士直接提名的。
候選人獲得提名的第二種渠道是有關學術團體提名。去年12月26日,工程院發(fā)出通知,委托中國科協(xié)組織各有關全國學會和省級科協(xié)進行候選人的推薦和提名工作。
李彥宏成為候選人,是由中國電子學會推薦到中國科協(xié)從而成為候選人的。也就是說在工程院,至少沒有3位院士提名李彥宏當候選人。
關鍵是不論是哪個渠道提名,最后都得由院士投票選舉,如果是有3位院士推薦提名,那么評審時肯定會有院士力薦這位候選人;而如果沒有院士推薦,只是中國科協(xié)推薦,那么就有可能無人為其張目。
提名渠道對候選人是否能夠評上院士就那么重要嗎?
從結果看應該如此。
就以上一次院士增選即2017年院士增選為例吧。
2017年4月21日,工程院公布的2017年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為533位。他們的提名渠道是:其中的362位候選人是由院士單獨提名的,有134位是由中國科協(xié)單獨提名的,還有37位候選人是既獲得了院士的提名,也同時獲得了中國科協(xié)的提名,是雙提名。
統(tǒng)計顯示,在533位有效候選人中,中國科協(xié)單獨提名的134位候選人(不包括雙提名的)占全體候選人的比例為25.1%,即1/4。
那么這134位中國科協(xié)單獨提名的候選人中最后有多少人當選院士呢?
2017年11月27日,工程院公布了新當選院士名單,有67位候選人當選院士。這67位當選者中,有5位是院士和中國科協(xié)雙提名的,其余62位都是由院士單獨提名的,而當選者中沒有一位是中國科協(xié)單獨提名的。
可以看出,當初就沒有3位院士成為李彥宏的推薦人,那么他能評上院士的概率就很低了。
李彥宏要當院士至少要過兩個“大關”
查看4月30日工程院的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可以看到,李彥宏是作為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的候選人入圍的。要知道,在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參評院士要比在其他學部參評多過一關。
1994年6月,中國工程院成立,當時并沒有工程管理學部。工程管理學部是2000年9月成立的。這個學部從醞釀到成立一直有爭議。不少人擔心這個學部會成為官員或企業(yè)家俱樂部。
2000年6月,中國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會在聽取了主席團《關于建議成立中國工程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部的報告》后決定:同意成立工程管理學部,但對工程管理學部院士的增選“必須從嚴掌握,防止選入不合格的人員”。
可以說,每一個參評工程管理學部院士選舉的候選人都會被特殊對待。比如,其他候選人都是只要在某一個學部評審就可以了,只有工程管理學部的候選人要先到他所從事研究領域的相關學部去評審,看他在工程技術專業(yè)領域的貢獻如何。如果這個候選人這一關通過了,之后他還要再參加專門的工程管理學部的評審。也就是說,他要在兩個學部評審,要經過兩個學部院士的同意才能當選。
李彥宏在工程管理學部參評院士,這就決定了他會比其他學部的候選人要多過一個學部。
工程院嚴把增選院士質量關
李彥宏今年參評院士為社會所詬病的,主要是他所領導的百度公司通過競價排名給了很多虛假醫(yī)療廣告提供優(yōu)先展示的機會,以及21歲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魏則西之死事件。
作為百度公司的董事長兼CEO,在企業(yè)“提供虛假廣告,向錢看”以及在魏則西事件中,如果說李彥宏沒有責任是不可能的。從媒體披露的情況看,百度在虛假醫(yī)療廣告的問題上,不是一次兩次出現(xiàn)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李彥宏參評院士就會格外挑戰(zhàn)具有投票權的院士神經的。因為,從工程院的領導到院士,都會對有爭議的候選人慎之又慎的。
這有兩點原因。
一是當今社會,院士已成科技界甚至社會重點關注的群體。院士個人的一個小小的舉措就可能招致全社會對院士群體的集中議論,特別是相關的負面新聞更是會引發(fā)社會對院士制度的議論。因而近些年來,工程院對院士一再提出要求,重視院士榮譽,潔身自好,嚴格要求自己。所以,在院士增選中,對社會有爭議的候選人,工程院及各位投票院士都會對其認真考慮的。
二是工程院的幾任院長都把重視院士隊伍建設、嚴把新院士質量關當作自己任職的重要使命。2002年徐匡迪當選工程院院長。在公布這一選舉結果后,徐匡迪面對著全體院士說,我記著老院長宋健的話,在院士增選上一定要把好質量關。2010年周濟當選工程院院長、2018年李曉紅當選工程院院長時,都曾明確地說,也要嚴把院士增選的質量關。
這里所說的質量,既包括參評者的技術科學水平,也包括參評者的社會責任、道德水準等一系列做人的問題。百度的出現(xiàn)的負面問題,即便不是李彥宏的個人問題,但他所管理的企業(yè)文化、企業(yè)價值觀等出了問題,不會與他一點關系都沒有吧。
另外,工程院也不愿總受人指摘。很多時候工程院也是受夠了夾板氣的:所有的院士出了成果,基本都算院士本人所在單位的,比如算做某個大學或某個研究機構的成果;可一旦出了問題,公眾第一個會想到:工程院怎么能讓這樣的人當院士?
綜合各種因素,處在社會輿論風口中的李彥宏沒有通過第一輪評審,就是一點也不意外了。
百度一系列貪得無厭的措施引來了無數(shù)蒼蠅螞蝗,最典型的就是莆田系醫(yī)院的醫(yī)療廣告,山寨醫(yī)院的網站一度霸占了百度搜索的前幾位。最終終于引發(fā)了全國震驚的魏澤西事件。
前段時間,李彥宏要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消息鬧的沸沸揚揚,而今天,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結束,李彥宏不在此列。
也就是說:李彥宏沒能入選。
究竟什么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呢?
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他,是身為院士,將軍,卻一輩子隱姓埋名,堅守羅布泊,參加過我國所有的核試驗的爆炸力學工程技術專家——林俊德!
他的遺愿是:一切從簡,不收禮金;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死后把他埋在馬蘭(中國核試驗基地)。
他,身染重病、來日無多,卻帶著尿袋,和老伴將一生積蓄8809446.44元全部無償獻給教育事業(yè)的87歲的中科院院士——盧永根。
盧老“吝嗇”了一輩子,70歲,還在搞科研的第一線,家中擺設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他一生的積蓄卻不如明星代言一個廣告的收入!
他是一件襯衫穿30多年,卻累計捐款400余萬元,將自家的轎車都捐出去的92歲老院士——崔昆。
他是為國家30年沒有回家、55年沒進過理發(fā)店,全靠夫人在家“幫忙”的中國核潛艇之父、93歲的黃旭華院士。
他們才是真正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科研工作者,他們成績斐然,卻淡漠名利,勤儉節(jié)約,默默的做貢獻。
他們的收入不及這些明星的千分之一,不及這些企業(yè)家的萬分之一,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的偉大!
再看看李小文:
這位主持NASA基礎研究項目,堪稱國內地理信息學領域的泰斗,樸素得就像一位農民,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一節(jié)課,他還堅持站著講了整整兩個小時!
看看袁隆平:
雜交水稻養(yǎng)活了中國千千萬萬的人!
巨人稻的成功,使得人類水稻畝產正式過噸。
海水稻的成功,使得中國憑空新增耕地2.8億畝。
去鎘稻的成功,使得咱們從吃的飽,向吃的安全成功跨越。
今天,當我們一家人圍坐桌前,端起飯碗的時候,有一位老人的叮囑永遠也不能忘記:吃飽了肚子,也不能浪費!
再看看屠呦呦:
2015 年,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中國女科學家,這是對中國女科技工作者的承認也是巨大鼓舞。
然而她也因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曾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
但是!屠呦呦卻發(fā)現(xiàn)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瘧疾是全球古今的三大傳染病之一,迄今受威脅人口達30余億人,年發(fā)病人3-6億。2010年全球采用ACT治療的約1.8億人,治愈率達97%!
是他們在支撐社會的進步,他們才是真正的國家脊梁!
他們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時代變革里人們精神境界的高下,他們也是一把標尺,矯正著時代迷茫里中國人追求的方向!
最近的華為事件也在告訴我們:
究竟能讓美國對我們敬畏的究竟是什么,是真正的科技成果和實業(yè)!
前段時間任正非說:
經濟上的泡沫化……P2P、互聯(lián)網、金融、房地產、山寨商品……等等泡沫,使得人們的學術思想也泡沫化了。一個基礎理論形成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如果大家都不認真去做理論,都去喊口號,幾十年以后我們不會更加強大。所以,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做學問。
我們需要腳踏實地做學問的人!
娛樂之上,金錢之上,英雄們卻屢遭漠視的時代,是時候糾正了!
最后,魯迅先生這樣的這一句話,或許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