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6日-星期二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如此兇猛,卻依然擋不住美國搞死華為的決心。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政府擬對華為采取新的限制措施:要求使用美國芯片制造設備的外國公司,必須先獲得許可才能向華為供應某些芯片。
這幾年,美國政府其實一直想搞死華為。國內有些人認為,是中國社會太高調,沒有謹守韜光養晦的策略所致。這種認知尤其是在中興事件中表現得尤其明顯,很多國人對中興不但沒有同情、支持,反而是落井下石,其中不乏體制內的所謂研究員。
這些人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判斷,一是在特朗普瘋狂的攻擊下產生了畏懼心理,失去對美國斗爭邏輯的正常理解;二是把美國想得太蠢了,認為只要躲在韜光養晦這顆白菜后面,華盛頓的政客和智囊就看不到中國這頭已成長為巨象的龐然大物。
美國對華戰略的轉變,始于奧巴馬,定型于特朗普。從大的方面來看,奧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TPP,無一不是針對中國;從小的方面來看,打擊中國和華為也是從奧巴馬時期就開始了。
2016年3月,美國將中興列入實體清單,一年后中興認罰8.92億美元巨款;2016年6月,美國政府商務部向華為的美國分公司簽發了一張行政傳票,要求華為交出所有向伊朗、敘利亞、古巴等國的出口信息資料,隨后一步步升級打壓烈度。
一開始,官方和輿論的基調是冷處理,力避與美國爭鋒。發生中興事件時,網上輿論在一些“知識分子”把持和帶動下,一邊倒地“刀口向內”要求反思。倒是戰略學者與軍事專家比較冷靜,不過他們在網上的話語權有限。
中興之后對華為的狙擊,讓中國人真正見識了華盛頓政客遏制中國的戰略狠勁。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這個人大家都熟,中國輿論場上的“老朋友”,華為的專業黑粉。黑華為是他上臺后干得最多的事之一,有事沒事就到各個國家游說,以政治理由威脅和逼迫各國放棄使用華為,完全不講邏輯、不顧廉恥。
今年2月14日,慕尼黑安全會議在德國舉行,80歲高齡的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專場批斗華為,其實沒有什么新意,無非是把蓬佩奧等人的剩飯再炒一遍,葫蘆里賣的還是“技術問題政治化”這副毒藥。
美國對華為的圍追堵截,已遠遠超過當年對付法國阿爾斯通公司。
就在美國代表前往慕尼黑的前一天,美國司法部和FBI羅列了16項罪名起訴華為,時間跨度長達20多年。在對付華為的問題上,一貫不對付的民主黨、共和黨表現得空前團結,立法、行政、司法、外交、輿論等手段配合得滴水不漏。
4年來,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力度逐步升級,華為左支右拙、艱難應戰。不過,最近這兩條被新冠肺炎疫情熱點淹沒的新聞,恐怕才是華盛頓使出的最狠毒招。
一則是日本共同社2月23日的報道,稱簽訂《瓦森納協議》的美國、日本等全部42個國家決定將出口管制范圍,擴大到所謂可轉為軍用的半導體制造材料及網絡軟件。
《瓦森納協議》擴大管制范圍,與其說是打擊中國的國防和軍事產業,不如說是利用這一說辭定點打擊華為。因為經過這么多年的封鎖,中國軍事工業早已走出一條獨立發展的路子,該補的短板大多補得差不多了,封鎖不封鎖意義不大。
一則是路透社剛剛報道的這則新聞,美國政府最新的限制措施,修改了“外國直接產品規則”,此舉限制了包括臺積電在內的芯片制造商對華為供貨。華為最先進的麒麟1020芯片,需要5nm的制造工藝;正在市場熱銷的麒麟985芯片,需要7nm的制造工藝。放眼全球,能夠幫助華為把這兩款先進芯片制造出來的公司,只有臺積電一家。
華為設計出來的產品再先進,沒有制造、材料、工藝、設備等支持,也不可能落到實處。禁止臺積電等公司供貨屬于直接打擊,企圖窒息華為;而《瓦森納協議》擴大范圍則屬于間接打擊,是為了阻止中國其他廠家的技術進步為華為提供突圍的機會。
以中國最先進的芯片制造公司中芯國際為例,14nm的制造工藝剛成熟,12nm工藝去年8月份進入了客戶導入階段,完全成熟應該沒什么問題。按照正常的進展,3年后應該可克服7nm和5nm工藝的難關,隨著荷蘭的光刻機被禁售,這個過程恐將大大延遲。
華為這種民營高科技公司則不一樣,對成本的敏感性、技術性能的要求,遠比軍工企業苛刻得多。成本高一點、性能差一點,就有可能丟掉客戶、失去市場,從而喪失技術升級的資本和動力。別說3年,就是3個月都等不了。
政治上的圍攻可怕嗎?可怕。但技術上掐脖子,才最致命。幾天前,華為的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接受采訪時說:“我期望這條信息是假的,否則會后患無窮。全球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玩家都很難獨善其身。”
客觀地說,世界上沒有哪一個企業能長期地扛住美國動用全部國家資源實施的制裁,華為能夠苦苦堅持這么多年真的是十分不容易。一方面,與華為這些年鉚著勁搞研發不無關系;另一方面,也離不開中國電子信息、芯片產業鏈這些年的快速發展。
這一次,華為真的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4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會上表示,對于美方的這種科技霸凌主義,中國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理。
華為是中國信息技術領域最爭氣的“娃”,也是這個產業當之無愧的龍頭。通過它提供的大量訂單,帶動國內的材料、制造、設備等整條產業鏈的發展。美國打擊華為,等同于打擊中國信息技術產業,同時也是打擊中國人自主創新的信心和決心。
保衛華為,這是中國人不容有失的上甘嶺戰役。接下來,中美兩國圍繞華為展開的博弈將更加激烈。不經過一番真刀真槍的較量,相信華盛頓絕對不會收手。
這場戰斗的勝負,僅靠中國政府和華為遠遠不夠,產業鏈上的其他企業也應該像華為一樣,增強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不能躺在舒適區、躲在大樹下過日子。這個產業鏈的上游,只要出現幾家像華為這樣特別能打的企業,美國的制裁便會破產。
這也啟示我們,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實力永遠是第一位的。我很不贊成天天渲染陰謀論那一套,說多了容易把我們自己都繞進去。要像任正非所說的那樣,“以多打糧食、增強土地肥力為中心”。
雖然美強中弱是現實,但我對中國的電子技術產業還是比較看好的。用倪光南院士的話來說,中國在這個領域的技術水平大致相當于“北斗二號”的狀況,美國的禁令只會造成短期的困難。
民用高科技的發展,主要靠市場驅動。發展電子技術產業,中國最大的優勢在市場。以5G基站為例,全世界6成以上的市場在中國,別看澳大利亞、新西蘭這幾個美國的仆從國來頭不小,其實市場空間加起來還不如中國一個江西省。
長期來看,華盛頓的禁令只會加速國產替代的步伐,最終輸得最慘的一定是美國企業。現階段我們面對美帝咄咄逼人的攻勢還處于戰略防御態勢,當華為真正抵擋住華盛頓的打壓并觸底回升的時候,便是中國展開戰略反攻的時候。
來源于阿爾法軍事 ,作者阿爾法分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重磅】華為等向聯合國提議重構互聯網:提議采用一種新的核心網絡技術新標準,名為“New IP”
2020-03-30?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