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喬新生:后真相時代新聞的本質
點擊:  作者:喬新生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0-04-11 09:46:31

 

1.webp (11).jpg 

【《財新周刊》采用美國侮辱中國的圖片素材作封面】


【本文核心提要】對新聞專業主義進行形而上學的討論,無助于認清新聞的本質。當前我國新聞界和新聞傳播學界充斥著許多似是而非的觀點。如果新聞界自身不敢面對現實,承認新聞的主觀性,那么,后真相時代將會使整個國家陷入混亂。中國學術界一些學者在分析中美兩國關系問題上所出現的“馳名雙標(雙重標準)”令人不寒而栗。這說明在意識形態領域,美國的確“不戰而勝”。

 

當美國副總統為了控制重大疫情信息,要求美國所有政府部門和新聞媒體都必須“統一口徑”的時候,互聯網上傳出了一段某財經新聞媒體創辦人在北京光華管理學院論壇上的講話。

1.webp (12).jpg

這位赫赫有名的財經新聞媒體從業者強調,新聞不是宣傳,新聞應當有自己的堅守。但恰恰是這位在中國財經新聞媒體炙手可熱的新聞人物,在討論有關新聞基本原則的時候,忽視了新聞的本質屬性,提出的許多觀點似是而非。

這位財經新聞媒體創辦人強調,新聞不是宣傳也絕對不能是宣傳,新聞必須有專業的機制和操守,新聞必須服從于公共利益,必須報道事實,必須有一定的價值判斷標準,在中國應當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必須服從于事實這個最高權威,必須受制于專業規范。在新聞報道過程中,應當堅持不迎合原則、現場原則、防火墻原則。

坦率地說,如果若干年前在中國的學術論壇上販賣這些陳詞濫調,或許能夠獲得掌聲,可是如今對照西方新聞媒體的所作所為,人們有理由相信,這些來自于西方的所謂專業主義的概念和價值判斷,實際上是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是一種抽象的形式主義表現,或者說是新聞傳播領域的麻醉劑。

首先,新聞當然不等于宣傳。但宣傳是一種政治表達,而新聞同樣是政治表達。新聞和宣傳的區別就在于,宣傳必須亮出自己的觀點,盡可能地說服別人。而新聞則采取的是一種相對委婉或者相對曲折的做法,那就是通過報道新聞事件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從這個角度來說,新聞與宣傳形式上不同,但是,新聞與宣傳殊途同歸。“某國之音”是美國政府的新聞宣傳機構,可是,其在采訪報道的過程中,為了掩飾自己的政治觀點,往往借助于采訪對象表達立場。當需要傳達美國聯邦政府觀點的時候,明確指出這是一篇代表美國聯邦政府的社論。他們之所以這樣做,理由非常簡單,那就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那些頭腦簡單的聽眾錯誤地以為其是新聞媒體而不是美國政府的宣傳機器。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的確蠱惑人心,容易使中國國內青年產生錯覺,不知不覺中把他們販賣的東西看作是客觀真實的新聞,在其引導下自覺自愿接受美國聯邦政府想要表達的價值觀念。這是這種媒體的高明之處,但也是他們的困境。

正如人們所知道的那樣,當這個美國媒體報道和中國青年身邊發生的事情不一致的時候,當他們通過采訪某些學者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那些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青年就會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這個媒體只不過是美國政府的“喉舌”而已。因此,他們自然而然地將其與美國政府宣傳聯系在一起。這個美國媒體煞費苦心,將反映美國政府的社論與新聞報道區分開來,可是到頭來,人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他們只不過是美國政府的宣傳機器而已。

如果說這個美國媒體帶有明顯的官方色彩,那么,美國國內的許多新聞媒體似乎都是獨立運作的市場主體,他們只是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來采訪報道。其實不然,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就在于,資本決定一切,“資本雇傭勞動”是資本主義的最本質特征。當美國新聞媒體采訪報道的時候,美國新聞媒體記者必須首先了解自己所代表的資本是什么,如果不了解資本家的政治傾向,那么,采訪報道就會處處碰壁。

美國新聞媒體不是奉行“新聞自由”,而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政治禁忌。許多新聞媒體記者和電視臺的主持人因為出言不遜,而被新聞媒體炒魷魚。這充分說明所謂新聞報道和宣傳實際上并沒有本質的區別,只不過在表達方式上新聞報道和宣傳形式不同而已。新聞報道必須通過采訪,以事實為根據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新聞宣傳則直接亮明自己的觀點,因此,二者的目的是相同的,本質是一樣的。如果不承認這一點,遮遮掩掩,過去或許能蒙騙一些中國的青年學生,可是如今,中國青年學生已經徹底識破美國新聞媒體的陰謀詭計。在中國高等院校學術論壇上販賣這些東西,除了自我麻醉之外沒有其他的價值。

新聞是一種主觀表達,新聞就是觀點。新聞媒體在采訪報道過程中,就已經帶有鮮明的政治傾向。一些財經新聞媒體深刻揭露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出現的不真實或者虛假的內容,這樣做表面上看是為了維護市場秩序,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財經新聞媒體報道具有強烈的政治傾向性,那就是試圖增加中國股票市場的透明度,讓一些中小投資者從中受益。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財經新聞媒體雖然揭露一個又一個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表案件,贏得了社會各界一片喝彩,可是,中國的中小投資者并沒有從中而受益,許多在財務報表上弄虛作假的上市公司,除了股票價格發生異常股東之外,中國股票市場依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中國股票市場與西方國家股票市場完全不同。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設立股票市場目的是為國有大型企業籌措資金,因此,中國股票市場的首要功能是為國有大型企業改革服務。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中國這家著名財經新聞媒體在揭露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造假行為的時候,很少涉及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蛟S中國大型國有企業財務狀況相對較好,財務活動相對規范,無論是企業會計行為還是財務管理活動都經得起檢驗。既然如此,那么,財經新聞媒體介入中國的資本市場,究竟讓誰從中受益了呢?

財經新聞媒體只不過是利用中國特有的生態環境,以所謂獨立調查報告贏得讀者的青睞,以此獲得商業利益。新聞媒體事先獲得消息,進行秘密采訪調查,并且在行政機關或者紀檢監察機關作出處罰之后,立即隆重推出長篇調查報告,這恰恰反映出中國新聞媒體的生態環境狀況,也恰恰反映出這家新聞媒體所擁有的特殊資源。

如果這不是宣傳,那么,人們不知道宣傳究竟是什么。宣傳雖然是一種政治觀點的表達,但是,宣傳同樣需要客觀事實。無論是相關部門推出的先進人物事跡,還是宣傳部門組織的大規模新聞策劃活動,其目的都是要突出典型,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引起人們注意的目的。

財經新聞媒體的財經新聞報道,與宣傳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財經新聞媒體是事先介入報道,等到行政機關作出處罰或者紀檢監察機關立案調查之后,立即推出長篇報道。新聞媒體這樣做當然值得稱贊,因為畢竟在報道和不報道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新聞媒體的這種報道方式難道不也是一種宣傳嗎?新聞媒體實際上是通過自己的獨家報道來宣傳自己的觀點,盡管財經新聞媒體極力掩飾自己的觀點。

新聞報道和政治宣傳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二者之間不存在楚河漢界的問題。當新聞媒體在報道的過程中極力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新聞媒體實際上是在進行宣傳,只不過新聞媒體宣傳的是自己想要宣傳的觀點而不是直接代表宣傳部門表達觀點。宣傳部門的宣傳則是出于政治需要,而財經新聞媒體的新聞報道則是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財經新聞媒體如果把自己的新聞報道看作是一種服務于公共利益的行為,那么,人們就很難理解,既然是出于公共利益的考慮,為什么新聞媒體不向社會提供免費的信息,而是通過有償閱讀的方式,讓讀者訂閱財經新聞媒體的信息呢?

如果財經新聞媒體的報道是為了服務于公共利益,那么,英國廣播公司的新聞報道可能更加光明正大。英國廣播公司是在政府授權的情況下,向公眾提供信息,其目的就是要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不過,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英國廣播公司雖然不是受制于英國政府,但是,英國廣播公司同樣有自己的政治考慮。英國廣播公司在采訪報道的過程中,體現了自己的價值追求,盡管英國廣播公司在采訪報道的過程中,強調自己采訪報道具有客觀真實性,可是,英國廣播公司也從來不否認,自己在采訪報道的過程中弄虛作假。英國廣播公司的許多紀錄片,實際上是聘請專業人員精心拍攝的藝術片。英國廣播公司之所以這樣做,目的就是要表達自己的政治傾向或者反映自己的價值觀。

強調新聞媒體必須服從于公共利益,或者必須為公共利益服務,那么,人們不禁要問,公共利益究竟是什么東西?

其次,公共利益是一個法律概念,但同時更是一個政治概念。中國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時候,曾經在公共利益的問題上深入討論。部分學者認為,公共利益應當有別于商業利益,部分學者認為公共利益應當有別于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討論的結果是,人們無法對公共利益作出準確的定義。這是因為公共利益和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公共利益實際上是每個公民個人利益的特殊體現。公民為了實現個人利益,在許多情況下,將個人的集合起來,形成公共利益。譬如,為了改造城市的道路交通設施,或者為了建設城市的公共花園,有可能會導致一部分人的個人利益受到損害,為了維護更多人的利益,國家法律明確規定,可以采用征收補償的方式,實現共同利益。

世界上從來沒有虛無縹緲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通常與社區自治聯系在一起。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不是一種緊張關系,而是有著內在的聯系。當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只有在法律和社會契約的引導下,才能處理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間的關系。

新聞媒體當然可以標榜自己的報道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強調新聞報道必須服從公共利益??墒牵侣劽襟w必須解釋清楚什么是公共利益,如果把自己所追求的利益視為公共利益,那么,就是典型強奸民意。

事實上,中國許多新聞媒體習慣于代表公共利益,一些新聞媒體從業者甚至自覺或不自覺的代表國家利益,新聞媒體這種“代表”欲望,很容易讓人們錯誤地以為,新聞媒體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代表社會公共利益為民請命。其實,許多新聞媒體并不代表社會公共利益,他們只代表某些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與公共利益沒有絲毫的關系。

新聞媒體當然可以標榜自己代表社會公共利益,可是,他們既沒有得到公眾的授權,同時也沒有真正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他們只不過是利用自己的獨家報道引起人們的注意,繼而獲取商業利益,如此而已。所以,新聞媒體必須服從于公共利益,這本身就是一個虛偽的命題。公共利益本身是具體的,公共利益必須和每個公民的利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如果失去了合理性,那么,公共利益就不復存在;如果沒有合法性,那么,所謂社會公益充其量只不過是新聞媒體自己所理解或者所標榜的公共利益而已。

財經新聞媒體報道上市公司的弄虛作假行為,表面上看有利于維護中國證券市場秩序。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中國證券市場實際上是既得利益集團相互博弈的平臺。對于那些中小企業而言,財經新聞媒體的報道與他們沒有絲毫的關系。對絕大多數中小投資者而言,財經新聞媒體所引爆的一個又一個“定時炸彈”讓他們拍手稱快。可是,財經新聞媒體的采訪報道或者獨家深度報道,真正維護了中小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了么?相信只要對中國的股票市場有所了解,人們不難得出結論。

財經新聞媒體利用自己的采訪報道,揭露中國上市公司的內幕,固然令人大快人心,可是,財經新聞媒體在選擇性報道過程中,本身就包含了鮮明的政治價值傾向。如果財經新聞媒體的創始人試圖以形而上學的討論來掩蓋中國財經新聞媒體乃至中國所有新聞媒體采訪報道中存在的問題,那么,我們只能用“粉飾太平”或者“小罵大幫忙”來解釋這種新聞現象。

新聞媒體當然應當報道客觀事實,但問題就在于,新聞事實永遠都是多方面的。新聞媒體在采訪報道的過程中,可以選取不同的報道角度,選取不同的細節,甚至選擇不同的采訪對象。新聞媒體在選擇采訪對象、切入點和報道細節的時候,就已經充分體現了自己的主觀傾向,反映了自己的價值觀。

新聞媒體在采訪報道過程中,可能會全面揭露上市公司的內幕,但也可能會攻其一點不及其余。新聞媒體在采訪報道過程中當然應該尊重客觀事實,但是,新聞媒體在選擇采訪報道上市公司的時候,就已經充分體現了自己的價值觀或者自己的價值取向。

新聞媒體當然應該尊重客觀事實,可是,資本市場上,新聞媒體選擇客觀事實的過程中,實際上就已經體現了自己的價值觀。證券監管機構之所以對證券投資評論制定嚴格的規范,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證券市場上,信息的披露和信息評論會影響上市公司股票價格走勢。財經新聞媒體可以不受證券監管機構有關評論的約束,以采訪報道形式影響上市公司股票價格。這究竟是在客觀報道,還是在利用自己特殊身份進行市場操作呢?

中國資本市場出現的許多奇怪現象,恰恰與中國財經新聞媒體有著直接的關系。中國財經新聞媒體在采訪報道的過程中,試圖以自己的獨家報道揭露內幕??墒?,人們希望知道,為什么證券監管機構立案調查時或者準備立案調查時,財經新聞媒體總是能在第一時間深入采訪報道,并且隆重推出自己的獨家深度調查作品。這究竟是職業的敏感,還是有特殊消息來源渠道。如果財經新聞媒體在采訪報道的過程中,能以自己的獨立調查報道向公眾披露事實的真相,那么,財經新聞媒體當然會贏得人們的信賴??墒?,如果高舉著服從公共利益需要,旗幟上寫著“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字眼,以此來標榜自己的獨立客觀,那么,相信絕大多數中國成年人都會作出自己的判斷。

新聞報道當然應該服從事實這個最高權威??墒?,事實是由無數個細節所組成的。新聞媒體在采訪報道的過程中,可以選取不同的細節,甚至可以選取不同的角度,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指新聞媒體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客觀事實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新聞媒體采訪報道的過程中,完全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切入點,抓取不同的細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新聞媒體報道當然應當服從于事實,可是,如果新聞媒選擇不同的細節或者切入點,那么,向人們呈現的新聞事實就會與客觀事實相距甚遠。

第三,作為一個長期從事新聞傳播法律制度研究的學者,筆者深深地意識到,中國新聞傳播理論中充斥著許多似是而非的東西,一些新聞傳播從業者把西方國家標榜的一些抽象概念作為自己的口頭禪,用來解釋自己新聞報道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他們不愿意承認新聞報道是一種主觀表達,不愿意承認新聞媒體之所以能生存和發展恰恰是寄生于某些既得利益集團,他們總是把自己打扮成一個無所不能的通天人物,以為自己之所以能獲得獨家信息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職業敏感。這種做法本身具有極大的欺騙性。如果新聞報道客觀真實,那么,當然值得人們贊許。可是,如果通過特殊的手段或者途徑了解事實的真相,只不過是以新聞報道或者深度調查采訪的方式表達出來,那么,人們應當嗤之以鼻。

說到底,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中,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同樣的權利,如果獲得獨家消息,提前介入報道,那么,這不是獨立的采訪調查報告而是借助于自己特有的途徑和手段,向公眾展現出某些既得利益集團想要呈現的內容而已。

這位著名的財經雜志創辦人認為,新聞采訪報道應當強調“不迎合”原則。這充分反映出這位新聞工作者對新聞獨立性的追求。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不迎合”恰恰是最大的迎合。所謂“不迎合”在這位新聞工作者看來,就是因為每個人的欲望有很多層次,不能提供最低層次所需要的東西。從這個角度來說,新聞從業者創辦的刊物沒有刊登花邊新聞,沒有追求軼聞趣事,的確是“不迎合”。

可是,在一個商業時代,或者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經是最大的政治。財經才能充分反映每個人最低層次的欲望。按照馬克思的說法,資本來到人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中都充滿了血和骯臟的東西。把財經報道看作是最高層次的或者相對高層次的東西,而把其他的欲望看作是低層次的東西,似乎是不了解人性的具體表現。

財經新聞媒體之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能長期生存下去,是因為財經是市場經濟最本質的東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人都是經濟的動物,或者按照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派的觀點,每個人都是“經濟人”,每個人的最大理性就是賺錢。因此,財經新聞媒體恰恰迎合了人們的最低的欲望而不是最高的欲望。如果是一個藝術刊物的創辦人,發表這樣的觀點,或許能讓人眼前為之一亮。一個財經新聞媒體創辦人認為新聞媒體應當“不迎合”,可是,每天沉浸在資本市場,扮演資本市場的“扒糞者”的角色,這究竟是一種迎合還是沒有迎合,相信讀者自有公論。

市場經濟條件下最大的政治就是經濟,對經濟的分析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能要求所有新聞媒體都能獨善其身,但是,如果認為滿足最低層次的需要就是一種迎合,而滿足相對較高層次的需要就是“不迎合”,這恐怕是對人類智商的一種挑戰。

市場經濟條件下最普遍也是最低俗的新聞就是財經新聞,因為每個人都生活在市場經濟環境中,資本的決定性作用以及每個人對物質利益的追求,恰恰構成了最基本的生存欲望,如果沒有了這樣的欲望,那么,很多人可能會失去生存的動力。

人們不應該對生存欲望進行“歧視性”分析。自從馬斯洛對人們的需求進行層次劃分之后,無論是管理學界還是其他學界充斥著許多似是而非的解釋。其實,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有些人天生就是經濟動物,他們對物質的追求具有特殊的偏好,滿足這些人的特殊偏好并不意味著新聞媒體就不是“迎合”。對資本市場發生的一切進行深入報道,其目的仍然是一種更大范圍的“迎合”。這種迎合是對資本主義的擁抱,或者說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市場的擁抱。

新聞媒體可以有自己主觀追求,不存在“迎合”還是“不迎合”的問題。每個新聞媒體都有自己的贊助者,每個新聞媒體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傾向,只要每個新聞媒體從業者服從于資本的需要或者在內心深處認同資本擁有者的觀點,那么,他們可以心安理得地“迎合”資本的需要采訪報道。

反過來,如果一方面屈從于資本的壓力,或者側身于資本市場,可是另一方面卻不斷地美化自己的采訪報道,認為對經濟或者財經報道就是最高層次的欲望報道,而普通老百姓關心的電影明星就是層次相對較低的欲望,那么,這是一種典型的階級偏見,或者說是一種最大程度地迎合。財經新聞媒體只不過是迎合那些既得利益者,或者迎合那些資本的擁有者。

第四,新聞采訪當然要在現場。如果新聞媒體記者“親自到現場”成為新聞,那才是新聞采訪報道的笑話。新聞媒體必須盡可能地接近客觀事實,而接近客觀事實的最佳途徑就是及時出現在現場。

新聞媒體采訪報道不能依靠道聽途說,聽風就是雨,新聞媒體不能通過互聯網絡進行采訪報道。在中國財經新聞報道中經常出現“互聯網絡加上電話采訪”的財經報道。這樣的新聞報道究竟有多大的價值可想而知。

要求新聞記者必須出現在現場,這應該是采訪報道的基本原則。就好像工人必須在流水線上,才能生產出產品,新聞記者只有出現在現場,才能了解真相??墒?,新聞記者到現場,也未必能了解事實的真相。當年孔子惶惶如喪家之犬,率領自己的弟子行走在路上。顏回好不容易支鍋造飯,孔子發現自己親愛的學生將手伸進飯鍋,抓起米飯塞進自己嘴里??鬃优u學生不講禮數。顏回解釋說,之所以沒有先呈給老師,是因為米飯沾上灰塵。這則千百年流傳的故事充分說明,眼見不一定為實。

當然,如果現代的新聞媒體報道,或許會衍生出無數的版本。學生是否會為了多吃飯,而故意在煮飯的時候,將米飯弄臟呢?由此可見,面對同樣的新聞事實,人們照樣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新聞從業者固然要尊重客觀事實,記者應當到現場,但是,到達現場的記者就一定能制作客觀真實全面的新聞報道嗎?

第五,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西方國家新聞媒體所標榜的“防火墻”原則。西方新聞媒體為了證明自己的報道是為了社會公共利益而不是為了商業利益,有意識地把編輯部和經營部區分開來,以為只要這樣就可以做到獨立報道。其實,在資本主義條件下,新聞商業資本和其他資本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美國總統選舉期間美國新聞媒體的所作所為,讓人們真切地意識到,資本主義條件下,新聞從來都屈從于資本的壓力。只不過在不同的國家,資本對新聞媒體的壓力表現不同而已。

在美國這樣一個自由資本主義國家,每個新聞媒體都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墒?,新聞媒體在采訪報道的過程中,不能違背新聞壟斷寡頭的價值判斷。著名美國默多克新聞集團是美國最重要的新聞商業資本集團。這家新聞集團雖然一再標榜不干涉編輯部的采訪報道和編輯活動,但是誰都知道,一旦涉及默多克家族的利益,或者一旦涉及默多克所支持政治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新聞媒體采訪報道就必須小心翼翼。

歐洲國家的新聞媒體表面上看似乎百無禁忌,他們可以把穆斯林的政治訴求妖魔化,可以肆無忌憚地批評中國,可是,正如人們所知道的那樣,歐洲新聞媒體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為了迎合讀者的需要,因為歐洲中產階級實現財務自由之后,更愿意通過自己訂閱的報紙和雜志,以居高臨下的姿態看待其他國家或者其他民族。這種種族優越感或者意識形態優越論使得歐洲新聞媒體在采訪報道的過程中,總是千方百計地迎合自己讀者的需要,總是把中產階級的價值追求作為自己的價值傾向,在采訪報道的過程中,習慣于滿足中產階級讀者的精神需求。雖然這些新聞媒體實行了采訪報道編輯與商業經營分離制度,但是,新聞媒體在采訪報道過程中,充分體現新聞媒體自身的價值趨向,新聞媒體的采訪報道恰恰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商業利益。換句話說,在資本主義社會,沒有什么獨立的新聞媒體,只不過不同的新聞媒體采取不同的方式博得資本擁有者的歡心,千方百計贏得讀者的青睞而已。

研究新聞媒體的生存和發展之道,或許是另外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西方新聞媒體的形式主義已經發展到一個特殊的階段,以至于新聞媒體不自覺地露出自己的“馬腳”,讓人們看到新聞媒體的本來面目。

筆者始終強調,新聞報道是一種主觀表達,新聞就是一種觀點。不管新聞媒體如何掩飾自己的主觀判斷,也不管西方新聞媒體在采訪報道的過程中,如何標榜自己客觀中立的立場和觀點,新聞媒體都是在表達自己的價值取向和政治觀點。從這個角度來說,承認新聞報道的主觀本質并不可恥,可恥的是掛羊頭賣狗肉,或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中國所有新聞媒體生存環境都是一樣的,一些新聞媒體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不是因為他們具有特別的才能,而是因為他們在采訪報道的過程中,總是善于利用新聞監管的某些漏洞,或者利用自己特殊的關系,在既得利益集團內部爭取更大的活動空間。我們應該對一些新聞媒體保持高度的警覺,因為當他們獲得獨家消息或者事先獲得采訪報道線索的時候,人們更應該提高警惕,防止他們利用自己的獨家新聞報道,掩蓋事實真相或者轉移視線。

筆者之所以對這位著名財經雜志創辦人發表的言論感興趣,是因為在研究新聞傳播法律制度的過程中,越來越意識到西方新聞傳播理論的虛偽性。


近些年來,中國的新聞傳播學院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糾正新聞傳播理論中的歷史偏見和現實的錯覺,向學生們灌輸真實的新聞傳播知識??墒?,人們無法想象,一個在中國新聞傳播領域叱咤風云的著名人物,仍然把西方國家一些陳詞濫調作為新聞傳播實踐的圭臬,以此來告誡新聞戰線上的領導或者企業家們,讓他們理解新聞報道的真正價值。

新聞是不是宣傳,人們自有公論。新聞采訪報道中出現的種種怪現象,反而提醒人們,分析新聞傳播基本價值的時候,應當對一些新聞媒體背后的資本運作模式進行深入分析,因為這些新聞媒體之所以宣傳西方新聞傳播的理論,可能是為了掩蓋真實的目的。

盡管有一些學者認為,當今世界上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新聞傳播價值觀念,一種是西方的新聞傳播價值觀念,還有一種是亞洲的新聞傳播價值觀念。不過在筆者看來,這種地域上的劃分根本無法反映新聞傳播的本來面目。即使在亞洲國家和地區,仍然充斥著一些西方國家的新聞傳播價值觀念。如果對這些價值觀念進行形而上學的討論,那么,永遠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事實上,所謂亞洲新聞傳播理論,不是簡單的均衡傳播理論,報喜同時又報憂,亞洲新聞傳播理論可能更多的是一種美好想象。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只有旗幟鮮明地表達新聞媒體的立場,才更容易讓人們看清事實的真相。

每個新聞媒體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和自己的政治立場,如果不同價值判斷和政治立場集中在一起,那么,人們就可以做“選擇題”而不是只看到一面之詞。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們呼吁建設“新聞市場”,讓不同聲音都呈現出來,實際上是為了改造中國的新聞生態,充分滿足人們的知情權。某些新聞媒體特別是財經新聞媒體脫穎而出,以自己的獨家報道,贏得社會各界的喝彩,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事情。但是,千萬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因為“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依靠自己特殊的背景,在新聞市場上單打獨斗,那么,除了說明中國新聞市場環境特殊之外,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衷心地祝愿中國的新聞從業者意識到,不要把自己的特殊看作是普遍,也不要把自己的成功看作是理所當然。西方新聞媒體專業主義的演說,除了欺騙那些懵懂無知的青年學生之外,不可能在中國新聞市場產生共。如果財經新聞媒體記者朋友將采訪的臺前幕后呈現出來,或許更加精彩。

西方新聞學家的確創造了許多精彩的新聞傳播理論,但非常不幸的是,西方新聞媒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自己精心締造的理論大廈徹底摧毀。美國新聞媒體的所作所為與他們所標榜的價值觀念形成鮮明的對照。如果沉浸在虛幻的理論大廈中不能自拔,那么,最終很可能會與西方新聞媒體所建造的海市蜃樓一同毀滅。新聞是一種觀點的表達,新聞媒體在采訪報道的過程中,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新聞媒體以誠懇的態度告訴讀者自己的觀點并不可恥,可恥的是利用自己獨家報道所引發的轟動效應掩蓋中國資本市場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以所謂專業主義精神和保護消息來源掩蓋特殊的信息渠道。

 
(作者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理事;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