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
西方新聞觀的源頭和基礎,是英國人彌爾頓1644年提出的“出版自由”思想。其核心觀點,一是認為出版自由乃“天賦人權”,是個人的絕對權力;二是這一思想成立的理由或前提,是出于理性和良心,即人們在全面了解事物的前提下,會根據自我的“良心”“意愿”作出正確判斷。具有神學背景的彌爾頓提出的這一主張,將個人良心、意愿作為真理戰勝謬誤的基礎,具有唯心主義色彩;他所謂的“意見自由市場”,則完全忽視了實踐和具體社會條件對于人們認知的影響,具有明顯的空想性。可見,自源頭始,西方新聞觀就缺乏科學的立論基礎,這也是其在實踐中多次陷入困境并屢屢修正的原因。
二
19世紀40年代,恩格斯曾敏銳指出,世界歷史進入了輿論時代。資本的擴張秉性,使西方國家不滿足于其新聞觀在國內的傳播,它們將其包裝成新聞業本就“應有的”、符合新聞業“自身規律”的、“先進的”理念,搭乘經濟全球化的順風車,把西方新聞觀輸送到世界各地。在此過程中,西方國家常以“新聞自由”為幌子,攻擊甚至操縱他國輿論,實現意識形態滲透。冷戰時期,美國在西歐設立專門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政治和文化滲透的大型廣播電臺,以促進蘇東國家“言論自由”和“人權原則受到尊重”。“顏色革命”、伊朗大選等諸多事件表明,西方國家只要有機可乘,總是以“新聞自由”為借口,達到影響、干涉他國事務的目的。一個顯著的表現是,西方國家總是根據意識形態與價值觀的分野、國家關系的親疏遠近,給新聞自由以不同評判標準。對那些政治、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動輒指責其新聞管理活動是獨裁、威權;而對那些與其關系密切的國家,西方媒體卻常常配合政府作出選擇性“遺漏”。
三
近兩年來,西方國家的“互聯網信息自由流動”理念出現明顯轉向。“英國脫歐公投”和“俄羅斯涉嫌干預美國大選”事件是其導火索,這兩個事件都被指有人利用大數據技術隱秘操縱社交媒體信息傳播,有針對性地影響青年學生、藍領工人等群體,使最終結果與最初輿論導向相左。這使西方國家切身感受到,“互聯網信息自由流動”可能對其政權運行和國家安全產生重大威脅。于是,西方主要國家在這一時期出現對“互聯網信息自由流動”理念的集體轉向,開始對互聯網信息傳播實行多管齊下的管理,包括對一些內容的審查、干預。
歷史地看,這一轉向并不意外,它只是對“新聞自由”在網絡傳播環境下的新修正。此前,在阿拉伯大動蕩中,互聯網信息的“自由”傳播已經給這些國家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而西方國家只是隔岸觀火甚至火上澆油;而當這種負面影響傷及自身時,所謂的“自由”便馬上更改。2011年,美國爆發“占領華爾街”運動,美國媒體對此更是有意忽略、極力淡化??梢?,在網絡環境下,得到眾多先進技術助陣的西方新聞觀,雖更具迷惑性,但“新瓶”里裝的是“舊酒”,西方各種媒體對內只不過是資本主義制度下各利益集團爭權奪利的工具,而對外則是其借以實現自身意識形態和經濟擴張的武器。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作者系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來源:世界社會主義研究,轉自“《光明日報》2019年11月22日”)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