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8日-星期四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全球戰略 > 閱讀信息
法國喪失金融主權教訓與中國對策
點擊:12603  作者:逸塵 伯明登    來源:A級論文發表5k8征稿網  發布時間:2019-11-28 11:12:18

 

逸塵:是誰讓法國失去了金融主權?

 

編者按: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法國還曾是世界最富裕和強大的國家之一。但法國今天已經被沉重的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國家總債務達18703億歐元,占法國國內生產總值的91.7%。人均負債高達66508歐元。法國經濟被債務拖入衰退之中,長期失業人口突破300萬,追溯歷史,197313日法國通過的《銀行法》是重要原因。在《銀行法》出臺之前,法國中央銀行屬國家所有,法國政府每年提出預算,向中央銀行無息或低息借款,年底通過稅收再還給中央銀行。這種做法會讓政府無限制地增加預算,為防止通貨膨脹,《銀行法》規定自197313日起,法國政府提出預算后,須以4%的利率向私人銀行借款。此后,法國社會的統治力量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到了1978年,法國財政終結了每年預算盈余的歷史,開始走向赤字預算。現在,法國國家財政開支的大部分已不再是國防、教育、醫療,而是支付給私人銀行的債務利息,這就是4%借款利息造成的后果。所以,金融資本在西方生活中雖似無形,但卻非常現實,而且影響巨大。

法國怎么會淪落至此?真的如法國主流學術界所說的是緣于福利社會,最終導致今天的天文國債的出現?

這完全是一種蓄意誤導,目的正是為了掩蓋法國國家金融主權易手的令人驚心動魄的事實。法國國家債務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法國在金融現代化改革的旗號下、在向英美國際先進金融體制接軌的口號下,不知不覺中喪失了國家金融主權,從而開始走上一條債務經濟的道路,最終導致法國走到今天這一步。法國的悲劇,應該可以為正處于金融改革關鍵時期的中國提供重要的借鑒;它提醒我們,金融主權一旦喪失,就將使國家不可挽回地走向負債和破產的不歸之路。

法國喪失國家金融主權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進程,其關鍵點是197313日通過的一部法律,史稱蓬皮杜羅斯柴爾德法。這部法律的出臺,徹底改變了法國國家與金融機構之間的關系結構,架空了國家對金融、特別是對本國貨幣的支配權,從而在不知不覺之中失去了國家金融主權,引發了一系列影響至今的重大金融與經濟后果。迄今已積重難返。

比較法國自二戰后迄今的債務曲線即可看出,法國國家債務是從70年代中期開始上升的。1978年法國國家債務僅728億歐元,占法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1.2%。而從這一年開始債務急劇飆升,且再也沒有下降過,目前已經達到18703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91.7%。法國2013年國家預算中,償還債務利息已經成為最為重要的政府開支,超過高等教育和國防,成為壓在法國國家背上的一大重負。債務的重負已經使國家預算無法為經濟增長提供正常的、積極的金融支持,從而導致經濟增長成為零甚至負增長。這時,國家的金融信譽級別就必然被下調,借貸利率上升,國家進入越負債、借貸利率越高、越借不到錢從而越需要借錢的惡性循環之中,從而嚴重沖擊國家經濟的正常發展。國家破產將不再是一句空談。

應該指出的是,法國和歐洲很多國家債務與美國國家債務的性質還不盡相同。因為美國還能夠通過增發貨幣(即采取貨幣寬松政策)、將貨幣與石油掛鉤等手段來稀釋債務,并通過維持美元獨一無二的國際結算貨幣的地位來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但是歐元區國家包括法國在內的債務危機,除了恢復經濟增長外沒有其他解決之途。盡管法國目前還能夠通過市場得以用較低的利息借到日常用款,但這一格局已不可能長期維持。債務重負已經使法國很難走出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陷阱。法國唯一的希望,是世界經濟的全面復蘇,帶動法國走出債務陷阱。但從目前國際經濟形勢來看,這一期望很有可能落空,法國很有可能成為歐元區繼意、西、葡等國之后新一輪危機的爆發點。 

戴高樂為什么必須下臺

戰后法國經歷了一段困難時期。法國統治階級于1958年請回了二戰后解甲歸田的戴高樂將軍。戴高樂治國理念非常清晰,由三大部分組成:國家、軍隊和貨幣。而其中法國面臨問題最大的就是貨幣。當時法國處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監管之下,法郎幾乎不值什么錢,國家欠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約9億美元,在當時是一筆巨款。戴高樂上臺后即發行新法郎,并立即使新法郎兌黃金(1252.10,4.90,0.39%)貶值了17%,由此啟動新經濟計劃。

10年后,法國在實現了經濟起飛(包括核計劃、空間探索、開發世界上唯一的超音速客機協和飛機、建立核打擊力量、發展石油開發工業等)的同時,于1969年歸還了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部債務。這時的法國經濟基本上控制在國家手中,每年170家大企業在政府的組織下制定國家和企業的發展計劃。而私人銀行,包括后來迅速擴張的羅斯柴爾德銀行規模較小,而且國家規定其20%的資金必須交給國家作為保證基金。這是法國體制的黃金時代,核心是國家掌控金融體制,主導經濟發展。真正從這一體制中獲益的是法國人民。

70年代初,法國進入黃金三十年發展期的最后幾年。當時法國經濟發展主要構筑在就業和工業上。國家投資主要集中在工業領域和基礎設施,使經濟得以高速發展。與此同時,社會消費模式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法國民眾大量購買汽車、洗衣機、冰箱等耐用品,使法國國內消費強勁。到70年代末,第一波消費浪潮過去后,法國社會轉向旅游、電影等其他消費領域,而制造業則面臨停滯。

這時,與西方其他國家一樣,法國面臨著經濟發展模式的選擇。是注重資本”——即加強投資和利潤分紅,還是注重勞動”——即偏向就業與職工利益。戴高樂提出具有法國特色的參與原則,即由企業員工入股的方案,使資本與勞動、資方與勞方在企業利益上趨于一致。戴高樂治國方針本來就遭到大資本財團的仇視,因為他們的獲利空間遭到嚴格限制。而戴高樂的這一方案更是被法國上層金融財團視為一個真正的戰爭行動,因為這將進一步嚴重削弱資本可能獲取的豐厚利潤,于是他被視為一個必須去除的對手。

在國際上,美國剛剛使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美國的貨幣,歐洲的問題。美國在使黃金與美元脫鉤之后,又通過一系列談判使貨幣之間的兌換變成可浮動而非固定的,這樣,就為華爾街進行大規模的國際貨幣投機打開了大門。然而,法國在戴高樂將軍領導下相對獨立的貨幣體制和銀行系統,成為抵御國際金融財團暗中試圖打破金融國界、促使歐洲各位建立所謂獨立的中央銀行、并使各國金融主權被置于國際金融勢力的監管之下的最后障礙。

與此同時,戴高樂在美國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后很快意識到,沒有黃金作為美元的支撐,手頭擁有大量美元紙幣的法國經濟與金融利益將受到嚴重損害。因此,戴高樂將軍正式向美國提出將手頭的美元紙幣換成黃金,并公開暗示懷疑美國在濫印紙幣,導致保證美元能夠自由兌換黃金的布林頓森林體系已經名存實亡。

戴高樂總統當時甚至向美國派出了數艘海軍艦艇準備運輸黃金。當時戴高樂就對政府部長阿蘭佩雷菲特說了這樣一句今天看來是走在了歷史前面的話:我們向美國付錢,讓美國來把我們買下來。”(今天用這句話來形容美中經濟關系竟有著如此強烈的現實感!)戴高樂將軍試圖扭轉這一局面,以及法國所采用的獨立金融體系,使美國華爾街金融財團視其為主要敵人。這為國際反戴高樂勢力通過一場顏色革命”——19685月風暴——將戴高樂逼下臺埋下了伏筆。 

《銀行法》改變了什么

“197313日法蓬皮杜羅斯柴爾德法通過之前,法國國家在戴高樂將軍的領導下,一直控制著國家金融主權。國家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國家控制的法國中央銀行印制貨幣,并為支持大型國家經濟基礎建設如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核電等而發行各種長期國債,對這些涉及國家經濟和安全命脈的領域進行融資、開發。從行政結構上來說,法國國家中央銀行聽命于法國政府,也就是法國行政機構。這與英國正相反。

也就是說,在1973年之前,法國金融活動都是在法國國家中央銀行主導下進行的。其模式主要是國家向中央銀行無息或低息(利息主要是為維持中央銀行本身運行的必要支出,一般低于1%)借款,用于日常行政開支或通過中央銀行發行國債,用于建設國家急需的大型基礎設施。在這種結構下,法國和國際私人銀行體系與法國國家債務沒有直接的關系。1978年時法國國家債務也很低,僅720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2%

這樣,國際金融勢力就無法染指法國金融市場。而當一個國家沒有債務或債務很低的時候,這就等于把國際金融財團用以牟取利潤的原材料剝奪了。因為債務就是這一原材料。就像石油公司靠石油盈利一樣,金融財團靠債務牟利。于是,如何設法使法國從一個無債務國家變成一個債務國家,就成為60年代末國際金融財團的一個重要目標。“197313日銀行法就是為達到這一目的而被蓄意制造出來的。

這部法律的一項關鍵性條款,就是限制法國國家以幾乎等于零利率的方式向法國國家中央銀行借款;其理由是為了限制國家無節制地借款,因為無節制地借款必然會造成惡性通貨膨脹。問題是,這部以反通貨膨脹為理由的法律出臺之前的19521973年近二十年間,法國的通貨膨脹率僅3.5%,實在看不出制定這部法律的需要。而正是在防止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的借口下,新出臺的銀行法規定,禁止國家直接向中央銀行借款,國家必須向私人銀行進行有息貸款

從這部法律伊始,法國國家的金融結構被改變了。過去,國家可以向法國中央銀行以低于1%的利率借款使用。而這部法律通過之后,就變成法國中央銀行以1%的利率將錢借給私人銀行,而私人銀行再以4%的利率借錢給國家。據經濟與金融學者彼埃爾-伊夫·魯杰容在其著作《對197313日法律的調查》一書中的研究,這部分多出來的額外利息,就是法國今天巨額債務的根源。正是這多支出的部分,構成法國國家債務的主體。

法國多名經濟學家、甚至包括前總理米歇爾·羅卡爾認為,如果沒有1973年通過的銀行法,法國國家預算就是每年都處于赤字狀態,法國從80年代至2010年所積累的國家債務也不會超過1940億歐元,只占法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0%!也就是說,法國債務中高達13000億歐元以上是源于債務利息,也就是源于債務本身。

更為關鍵的是,由于國家不得不向私人銀行貸款,這就使國家失去了對中央銀行的實際控制權,特別是貨幣投放量的控制權。正是由于這一點,法國學者吉爾·拉沃在最近發表的《導致資本主義金融化的197313日銀行法》一文中指出,失去金融主權是今天法國背負巨額國債的根本原因。

誰從法國失敗中獲利

目前法國國家債務的三分之二的債權掌握在法國境外的銀行手中。要知道誰是始作俑者,就看誰是得利者。在法國國家公共債務問題上,首先得利者是國際私人銀行系統。私人銀行自從扮演了法國國家中央銀行和國家本身的中間人角色之后,即憑空獲得了法國國家每一筆貸款的一部分利息,而且這筆利息收入是免稅的。在20家有權發行法國國債的銀行中,僅3家為法國銀行。其他包括摩根、高盛、巴克萊等國際金融大財團。本來這些銀行與法國國家債務并沒有什么關系。這一法律使其憑空獲得了一大筆定期收益。

其次獲利的是向這些銀行購買法國國債的國際金融財團。國際金融財團通過向上述20家有權發行法國國債的銀行購買法國國債,實際上控制著法國的經濟命脈。在今天法國國家預算支出中,第一大項就是向這些擁有法國國家債務的金融財團支付巨額利息。

換言之,法國在通過了這部銀行法后,其一大筆收入就被用于支付給國際金融財團和私人銀行;法國民眾的血汗錢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被榨取了。而到今天為止,法國廣大民眾對此仍然一無所知。盡管在2012年法國總統大選中,至少有四位正式候選人——包括極左翼的梅朗松、無黨派的舍米納德、右翼的龐德尼昂和極右翼的勒龐,都在他們的競選集會演講或競選綱領上提及這部法律,并不約而同地認為,正是這部法律,使法國陷入了今天的巨額債務陷阱之中。然而這一事實卻是政治不正確的,因此至今法國主流學術界和媒體對此噤若寒蟬,不敢對此進行研究和探討。只有少數學術刊物如季刊《國際戰略雜志》去年第三期發表了專文。

據調查,這部法律在法國國民議會投票時,433名議員僅2名缺席,贊成票高達388票,遠遠超過216票的絕對多數票;僅43票反對。為什么一部實質上與法國國家利益背道而馳的法律會得到如此眾多的支持呢?原因就是因為當時法國認定美、英銀行體系是先進的、國際化的,法國應該與美英接軌。實際上這是國際金融財團體系通過法國國內外多重手段而打贏的一場金融戰爭。教訓應該說是非常深刻的。 

教訓一:當政權中出現了國際金融財團的代理人物時,就很難防范和抵御。“197313日銀行法是在蓬皮杜擔任法國總統時通過并非偶然。蓬皮杜在此前曾受雇于大名鼎鼎的猶太銀行家羅斯柴爾德,擔任其銀行總裁。盡管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兩者之間有什么利益關聯,但問題恰恰在于很多歷史事實就是無法證明而只能進行邏輯推理才能理解的。

教訓二: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論非常能夠蠱惑人心,使大多數人在接受謬誤時還一心以為自己把握了真理。“197313日銀行法的法律理論基礎就是為了限制國家無節制地借款以造成通貨膨脹,問題在于六七十年代法國通脹幾乎可以忽略不提。這就不得不使人對這部以通脹為理由而通過的法律的動機產生懷疑。

教訓三與美英先進金融體制接軌必須改革法國金融體制以進一步使法國融入國際社會等美好的口號曾是當時很多法國政治家和學者們的普遍觀念。很少法國議員在投票贊成這部出賣法國國家金融主權的法律時意識到其嚴重性。他們是在半懂不懂的狀態下,在專家們的建議和誤導下,投票贊成這一出賣法國國家金融主權的法律的。

教訓之四:在民主體制國家,政治家大多是外行(即搞經濟的實際上不懂或半懂不懂經濟、搞財政的實際上不懂財政、搞外交的不懂國際事務的實質……),因而基本上是依賴其行政體系即秘書、專家和顧問圈子。而這一圈子大多來自同樣的學校,大致有著同樣的學歷和經歷,因而相對比較容易被幕后的利益集團所秘密控制。法國媒體曾報道,在法國衛生部長身邊擔任顧問的16專家,全部在、或曾經在、或事后在法國和國際各大醫藥集團公司里任職,領取高薪。所以法國醫藥丑聞近年來一直不斷。導致上千人死亡的減肥藥Mediator一案至今未審。

教訓之五:專家學者們被長期洗腦之后,會對最簡單的事實視而不見,卻相信從來沒有驗證過的先進理論。法國在戴高樂將軍執政時經濟形勢其實非常有利,是法國歷史上有名的光榮三十年的高速經濟增長期。但法國精英階層卻對這樣的事實視而不見,反而一心要改革現代化法國金融機構,從而通過了“197313日銀行法;不僅終結了法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當然,石油危機也是因素之一),而且埋下了法國巨額國家債務的定時炸彈。正因如此,法國學術界和政界目前正在對這部法律進行著深刻的反思。

文章來源:戰略觀察家2018-12-13

伯明登:

2019年中美金融大決戰演繹

作者:[伯明登]

 

 

(一)中美金融戰的背景

資本統治世界,是西方寡頭壟斷資本的夢想。美國對中國發動經濟戰,其大背景是美國為首的寡頭壟斷資本對中國崛起的遏制。美國不容許中國崛起,這是美國既定的國家戰略,這不是一個總統的戰略,也不是一個政黨的戰略,重返亞太與印太戰略,本質上是一脈相承的。

前蘇聯解體、俄羅斯休克療法金融崩潰后,美國就把下一個目標瞄準了中國,不以中國的意志為轉移。用經濟戰遏制中國,是美國既定的主要戰略路徑,無論美國總統如何反復無常,開打貿易戰是真刀實槍,聲稱不打貿易戰只是緩兵之計。

經濟戰的核心是對中國發動金融戰,貿易戰僅是金融戰的前哨戰。

金融戰的目的,一是洗劫中國50萬億美元的財富,就象在俄羅斯休克療法中,洗劫俄羅斯20多萬億美元的財富;二是解體中國,由金融崩潰,導致社會動蕩、政權解體,徹底阻斷中華民族的崛起。

(二)中美經濟戰的力量結構

1)美國發動經濟戰的三個力量來源:

第一,美國壟斷資本自身的力量;第二,國際壟斷資本聯盟的力量,所謂資本聯合資本,包括美歐日資本聯盟、其它附庸資本;第三,中國買辦資本的力量。

2)中國經濟反擊戰的三個力量來源:

第一,中國自身的力量,以國家資本為主導,民間民族資本為輔助;第二,國際正義聯盟的力量,包括共同戰斗陣營的力量、一帶一路共同體的力量、壟斷資本收割過程中受害國家的力量;第三,利用美國國內民眾反對力量,以及美歐資本集團利益分裂的矛盾。

(三)中美經濟戰的戰略選擇

1)美國要速決戰:

美國對中國發動金融戰,布局是長期的,總決戰襲擊則是短促的。

美國通過縮表加息等手段來促使美元回流,使其它發展中國家發生金融危機。但在時間上,美國是耗不起的。一是因為加息不可能無限制的加,利息過高,必定刺破美國股市泡沫;二是因為美元不可能無限制升值,美元無限制升值,必定會打擊美國實體經濟,使美國經濟陷入蕭條。

不斷的加息縮表,是美國經濟無法承受之重。加息縮表只能是一個短期行為,再配以其它手段,以完成對目標國的收割洗劫。

所以美國對中國要發動的金融戰,必定是短促突襲,妄圖在中國沒有反應過來之時,擊潰中國金融堤壩。

2)中國要持久戰:

中國的反制之道,則是打持久戰,打到美國自己崩潰為止。中國是一個大國,有足夠的經濟戰略縱深。金融戰本身是一個消耗戰,攻防拉鋸過程中,當中國有足夠的定力和彈藥,美國不能在未來12年內達成金融攻擊戰的目標,那么美國自身的危機就會暴露出來,時間拖得越久,則對美國越不利。

中美經濟戰,中國處于防守反擊的地位,首先要做好防守,使中國立于不敗之地;然后要主動把握戰機進行反擊,避免機械的被動防御,避免被緩兵之計所蒙蔽,直至取得金融戰的最終勝利。

(四)美國發動金融戰的攻擊路徑

美國對中國發動金融戰,是有既定套路的。休克療法,是針對俄羅斯的金融戰套路;毀滅性創新,是針對中國的金融戰套路。無論休克療法,還是毀滅性創新,酒瓶里裝的都是華盛頓共識,只是換了個馬甲而已。

美國用毀滅性創新毀滅中國經濟的邏輯路徑:

1.拆毀中國的金融城墻:

1.1.理論誤導: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進行洗腦,既定的三段論洗腦模式:第一,市場化;第二,徹底市場化;第三,體制有問題。

1.2.學術代言人:豢養包裝大量的自由派經濟學家、金融專家,滲透到中國經濟、金融、學院、媒體各界,販賣市場化毒丸,攻擊體制有問題。

1.3.制造政策漏洞:政府采信自由派學術代言人的方案,出臺有漏洞的經濟金融政策;逐步拆除實體與金融的城防,門戶基本洞開;引入CDS等金融戰木馬,為引爆金融總決戰預設埋伏。

2.做空中國經濟:

金融穩定的基礎是實體經濟,要做空金融,首先就是做空實體經濟。

高成長、低利潤、高負債,是中國實體企業普遍的運行模式,這是國情。2010年以來,美國為首的國際壟斷資本集團,開啟了針對中國的做空模式,行業成長性不斷下降,利潤率不斷降低,融資成本越來越高,融資困難越來越大,企業經營狀況不斷惡化,原有運行模式無法持續。

2.1.高筑貿易圍墻:減少對中國商品的進口,并壓低價格;制造業外遷,進口國轉移;雙反調查、安全審查、開打貿易戰等。

2.2.產業負向運作:非市場層面的產業負向運作,是資本控制產業的殺手锏。控制產業鏈關鍵資源,控制產業鏈定價權,通過劇烈的價格抖動,帶來產業的巨大震蕩,達成打擊目標的災難性后果。中國的食用油、棉紗、鋼鐵等眾多產業,都遭到了產業負向運作的打擊;轉基因糧食低價傾銷,是對糧食產業的定向打擊。

2.3.阻斷金融良性循環:美聯儲縮表加息,引導美元外逃,并導致中國被動的貨幣通縮與利率上升;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以多種形式高息攬儲,搶奪民間存款,打亂傳統的銀行運行秩序;過度的金融產品創新,加劇資金脫實向虛,金融投機、金融詐騙泛濫成災,實體融資更加困難。

2.4.打壓股市:股市的持續不景氣,不是自然現象,而是遭遇了人為的做空打壓。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北向通、外資準入等,為股市惡意炒作提供了平臺、工具、通道,股市正常融資功能削弱,股市成了投機資本的賭場。惡意打壓股市,不僅僅是為了投機牟利,更是為了惡化中國上市企業的財務狀況,使企業的資產價值大幅度縮水,使許多股權質押的企業面臨被平倉的困境。

3.抄底中國經濟:

3.1.做空是為了抄底:

企業在良好的運行狀態下,是不會輕易出讓股權的;即使會出讓股權,那溢價收購的代價也是相當高的。

中國企業遭遇做空,陷入了困境,出讓股權就成了不得已的選擇,而且沒有了討價還價的資格,只能被低價抄底。

中國大多數優質企業集中在股市,中國股市就成了首當其沖的做空對象,在總體經濟狀況企穩的狀態下,股市還是跌跌不休,大量股票跌破了企業資產的實際價值。

3.2.抄底的三個目的:

一是控制中國經濟,收割控制戰略安全產業、民生基礎產業、其他優質資產;二是炒作牟利,低價抄底,然后拉升價格后拋出,牟取暴利;三是獲取引爆中國金融危機的籌碼。

3.3.抄底中國優質資產:

中國優質的上市企業,以及優質的未上市企業,都是國際壟斷資本抄底收割的目標。國內的民間資本,也在瞄準優質的上市企業和未上市企業,但他們的實力遠不及國際壟斷資本。在這個時候,為了保護民族企業和產業主導權,國有資本必須出手收購部分重要的上市企業和未上市企業。

這樣就形成了三股收購力量:國際壟斷資本、國內民間資本、國有資本的收購博弈。

壟斷資本為了在收購中國企業的過程中,狙擊國有資本,會制造大量的噪音,國進民退成為他們豢養的自由派經濟代言人的主要輿論攻擊點。

3.4.借法抄底:

壟斷資本抄底收割中國企業,自有資金只占少部分,更大部分則是借中國人的錢收購中國企業。

借法收割原理:先以多種形式高息攬儲,向目標國借10萬億元,用以收割目標國的資產;然后制造系統性金融危機,讓目標國貨幣異常貶值;惡性貶值后歸還目標國10萬億元。當目標國貨幣貶值100倍,收割成本只要資產價值的百分之一;貶值1000倍,收割成本只要資產價值的千分之一。

 4.拉升金融泡沫:

房市泡沫已經形成,并處于嚴控狀態;股市與債市就成了泡沫拉升的重點,拉得越高跌得越慘。

4.1.股市大漲可能沖破6000點:

壟斷資本、民間資本、國有資本收購博弈,會吸引國內外追漲的游資進入中國股市,中國股市進入上升通道;本輪牛市滬指很可能沖破6000點,這個行情2019年就會來到,股市輿論一片狂熱。

4.2.CDS破壞性瘋漲:

CDS2007-2008年美歐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2007年美國為首的CDS金融衍生品規模高達62萬億美元,CDS崩盤引爆金融危機,即使是美歐兩大經濟體都無法承受。

CDS名義上是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實際上是以債務債券為標的的金融賭博工具,是債市風險超級放大器,放大倍數可達20倍以上。

中國式CDS,包括CRMACRMWCDSCLN四大產品,疊加資產證券化,其賭博投機與風險放大功能比較美國CDS有過之而無不及,是破壞中國金融安全的超級定時炸彈。

中國民企債券融資計劃,捆綁信用風險緩釋工具,使中國CDS規模強行放大。

中國債務體量龐大,只要其中10萬億債務標的就可做出200萬億CDS產品,100萬億債務標的則可做出2000萬億CDS產品。

假設2019年中國的CDS規模,與2007年美國CDS規模相當,則2019年中國CDS規模可達到300萬億元人民幣以上,一旦崩盤必將引爆金融危機。CDS可以20倍的放大金融泡沫,300萬億元CDS,實際上的債務標的只有15萬億元,這就是CDS隱藏的巨大破壞性。

5.引爆系統性金融危機:

金融突襲戰是大概率事件。

金融突襲戰,是十面埋伏的組合拳:股市砸盤、債市砸盤、房市砸盤,相互傳導、相繼跟進,配合美歐縮表加息、惡性高息攬儲、信用評級下調、糧食價格上升、周邊軍事沖突,各類資金外逃,人民幣惡性貶值勢不可擋,系統性金融危機全面爆發。

5.1.股市砸盤:滬指上升至5000~7000點的某個高位,國際壟斷資本操控機構突然砸盤,游資驚恐逃離,股市一片風聲鶴唳,迅速砸至3000點以下。

5.2.債市砸盤:隨著債市危機凸顯,順勢刺破CDS泡沫,百萬億級規模CDS金融衍生品,將成為無法承受之重,企業、金融機構、個人投資者都牽涉其中,金融秩序一片混亂。

5.3.房市砸盤:房地產泡沫破裂,價格大幅下跌卻無人問津,開發商、個人購房者債務違約大量發生,銀行壞賬激增。

5.4.美歐縮表加息:目前,只有美聯儲在縮表加息,到2019年下半年,不僅美聯儲會縮表加息,歐央行也將進入縮表加息的行列,進一步加劇全球資金緊張局面,加速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外逃,中國也不能幸免。

5.5.惡性高息攬儲:利用利率市場化的政策漏洞,以銀行儲蓄和多種形式的理財產品,直接間接大量吸收中國民間存款。一可以加劇中國資金緊張局面,推高利息,破壞金融秩序;二可以抄底中國優質資產,用中國的錢收割中國;三可以兌換美元外逃,消耗中國外匯儲備,用中國的彈藥打中國。

5.6.信用評級下調:調低企業信用評級,打壓目標企業的融資能力,做空目標企業的資產價值;調低債券信用評級,以推進債務危機的惡化,促進CDS泡沫的破裂;調低國家主權信用評級,以做空國家金融機構信用、政府債務信用、人民幣信用。

5.7.糧食價格上升:民以食為天,在特殊的時刻,糧食是衡量貨幣的終極尺度。通過制造糧食緊張局面,拉升糧食價格,制造惡性通脹,迫使人民幣惡性貶值。

5.8.周邊軍事沖突:在周邊敏感地區挑起軍事沖突,制造經濟金融不安定形勢,驅使資金恐慌性外逃。

5.9.各類資金外逃:首先是做空資本外逃,包括自有做空資本和高息攬儲資本,帶動投機資本、外企利潤、國內民企與個人資本、其它中性資本等恐慌性外逃。

5.10.人民幣惡性貶值:股市、房市、債市砸盤同時,匯市砸盤緊跟,各類資金恐慌性外逃,風聲鶴唳,一波接一波,人民幣不斷貶值,匯率管控機制失效。

國際壟斷資本設計的金融突襲戰,十面埋伏兇險至極,一旦陰謀得逞,系統性金融危機將無可避免的爆發,實體癱瘓,金融崩潰,民不聊生,社會動蕩,中華民族崛起的進程將遭遇重挫。

為此,中國應及早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把系統性金融危機消除于未形成之前。 

(五)中國打贏高能經濟戰的路徑

守正

五臟安和,才能四肢強健,戰略安全產業、民生基礎產業猶如五臟,一帶一路,猶如伸展出去的四肢。守正,就是要守住戰略安全產業、民生基礎產業的國家控制權。

戰略安全產業、民生基礎產業的控制權,掌握在國家手里,那么經濟戰的主動權就在中國這一邊。

如果戰略安全產業、民生基礎產業的控制權旁落,被國際壟斷資本所竊取,那么經濟戰的主動權就會操控在壟斷資本手里,中國將陷入十分被動的境地。

3000多年前,姜太公就提出了大農、大工、大商三寶經濟理念,政府不能失去對三寶的控制權,三寶的控制權失落政府就會失去權威,三寶控制完善則國家安全。

時至今天,三寶理念可擴展為五寶,即大農、大工、大商、大金、大文。

1.大農業:守住糧食產業的主權

經濟戰無所不用其極,當糧食戰與金融戰組合使用,就可以對一個主權貨幣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當一麻袋貨幣換不來一個面包的時候,所有的匯率管制都將失去意義,貨幣崩潰不可避免。

不管經濟怎么發展,農業經濟永遠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以一座大廈來比喻,農業經濟是基座,工業經濟是支柱,金融經濟是屋頂,它們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農業經濟穩,則工業經濟穩,金融經濟穩;農業經濟不穩,則工業經濟不穩,金融經濟不穩。

農業經濟的核心是糧食,糧食安全有保障,壟斷資本就難以通過發動糧食戰爭來惡性提高糧食價格、制造惡性通貨膨脹,從而維護貨幣的穩定。可以這么說,守護糧食主權,就是守護金融主權。

2.大工業:守護戰略實體產業

實體產業是金融的基礎,戰略安全產業、民生基礎產業、科技領先產業,共同構成了金融安全的戰略縱深。

壟斷資本為了控制中國經濟,正在采用黑虎掏心的戰略,以市場化之名收割控制中國的實體產業,破壞中國的金融基礎,割斷產業與金融的相生關系,分而治之,各個擊破。

中國實體產業一旦被壟斷資本控制,意味著中國金融沒有了根基,金融戰沒有了籌碼。實體產業的戰略博弈,控制與反控制,事關國家金融安全大計。

3.大商業:發揮社會穩衡功能

貨幣的穩定,首先是貨物價格的穩定。但市場化的商業系統維護不了貨物價格的穩定,市場化的商業系統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當發生糧食短缺的時候,就會囤積居奇;當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就會哄抬物價。關鍵時刻,不但發揮不了正向的作用,而且會加劇危機,隨之又將陷入癱瘓。

維護貨物價格穩定的功能,是一種社會責任,政府必須在其中扮演主導和關鍵的角色,解決辦法就是建立政府主導的商業系統,與市場化商業系統相輔相成。

商業的功能不僅僅是買賣,政府主導的商業系統,發揮多種穩衡功能:調節余缺,使貨暢其流;雙向調節,穩衡價格;平時作為普惠物資供應渠道,特殊時期保障糧食等民生短缺物資的穩定供應;衍生的商業消費金融,對于支撐政府的金融控制權意義重大。

4.大金融:守住貨幣之正

放水養魚,抽水捕魚,霸權美元一張一縮收割控制世界經濟,是周期性金融危機的根源,全世界發展中國家深受其害。中國貨幣發行,以美元為錨,隨美元的通縮而通縮,則中國經濟勢必會陷入被收割的邏輯。

中國經濟要擺脫被收割的命運,貨幣發行必須獨立自主,避免以美元為錨。同時,中國人民幣應建立共贏機制,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克服被美元收割的困難,成為世界經濟的穩衡器。

中美金融大決戰,終極博弈目標是貨幣。在最后攤牌之前,美國所做的一切,對己是關緊門戶,對中國則是逼迫洞開門戶。

勝兵先勝而后求戰,中國金融改革,寧可穩健有余,不可盲目開放,底線是守住貨幣安全的門戶;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領域,應以國有為主;糧食產業、戰略安全產業、民生基礎產業是對金融的支撐,避免控制權旁落;CDS等金融投機賭博產品,必須控制或禁止。

5.大文化:建立正向文化引力場

從意識形態,到社會形態,到經濟形態,到個人行為方式,這是一個文化引力場,決定著社會向心力和財富流向。

美國主導的文化引力場體系,從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到資本憲政的社會形態,到私有市場的經濟形態,到個人主義的行為方式,構成了一個叢林法則的負向引力場,世界財富輸送模式,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從中國流向美國,劫貧濟富,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中華文明的核心是道德,中國必須重建世界道德價值觀,從道德的社會形態,到道德的經濟形態,到道德的個人行為方式,系統構建正向文化引力場,均衡社會財富的分配,推動建立和平、共享、互尊的世界命運共同體。

補漏

1.補金融安全之漏

1)補金融與實體分離之漏:

金融在投機圈空轉,實業失血。金融泡沫泛濫,金融詐騙泛濫,金融壞賬泛濫,發生金融事故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金融僅為金融是小金融,金融與實業相乘是大金融,實業圍護金融,猶如山脈與水庫的關系,山高水深,云蒸霞蔚。

2)補高息攬儲之漏:

利率市場化,使高利貸合法化。

高息攬儲,直接以高息存款攬儲的只占少部分,更多的是以層出不窮的理財產品的名目出現。

?推高市場利率,增加企業融資成本;

?攪亂既有金融秩序,打破金融穩態;

?做空資本惡意高息攬儲,加劇貨幣緊縮局面,使中國的民間存款,成了做空資本收割中國資產的彈藥,甚至成了資本外逃做空中國貨幣的彈藥。

3)補貨幣負向循環之漏:

中國商品出口換取美元;中國又用美元購買美債;美國又用中國的美元來收購中國的資產;如此循環往復,就形成了美國用中國的錢收購中國資產的負向循環,直至收購整個中國。

美國通過美元的貶值,以及收割資產的增值,來抵消負債,幾輪循環下來,等于中國的資產白白送給了美國。

更加嚴重的后果是,當中國的資產為壟斷資本控制后,就可以輕易發動金融戰,而中國卻失去了防守反擊的籌碼。

2.補糧食安全之漏:

1)進口轉基因糧食的依賴,年進口轉基因糧食總量已達1億多噸,相當于中國糧食總產量的20%

2)利用土地市場化漏洞,國際四大糧商間接、直接大量圈占中國耕田。

3)四大糧商在中國進行全產業鏈操控,從種子到農資,從終端到流通,從倉儲到期貨。

4)轉基因糧食傾銷,損害國民健康,打壓糧農積極性,有利于四大糧商深度控制糧食產業。

以上四條綜合起來,中國糧食主權即將旁落,壟斷資本發動糧食戰爭的條件基本具備。

3.補實體產業安全之漏:

中國的實體產業,在全世界是最完備的。

體系完備的實體產業,構成了巨大的國際競爭優勢,構成了金融安全的戰略縱深,構成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堅實基礎。

壟斷資本通過做空實體產業,抄底控制中國實體產業,以此削弱中國的競爭優勢,破壞中國金融安全的戰略縱深,拆毀人民幣國際化的支撐基礎。

22條外商投資限制的取消,金融領域外資準入的進一步開放,中國產業經濟門戶洞開,而美國卻有“301條款外商投資與國家安全法等多重產業經濟防護墻,中國的開放政策就成了事實上的單向開放;在這樣的不對等環境下,中國的戰略安全產業、民生基礎產業、科技領先產業,都面臨著被單向收割的危險

4.補股市安全之漏:

股市的正常功能是為企業融資,而中國股市的現狀,融資功能退居其次,賭博投機功能占據主導地位。

投機資本利用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工具,已經在中國股市進行多輪收割,使中國股民的財富大量蒸發,企業融資卻陷入困境。

股指期貨設立以來,事實上從來沒有發揮過穩定股市的正向作用,僅僅是股市投機炒作工具而已。

融資融券,從來沒有發揮過促進股市正常融資的功能,只是加大了股市投機炒作的杠桿。

目前,壟斷資本正在加緊抄底股市,抄底以后再抬升,抬升以后再做空,中國股市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5.補房地產安全之漏:

房地產的巨大泡沫是既定的事實,繼續發展有四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是房價繼續上升,為了假性繁榮,埋下更大的隱患。這一種可能是需要嚴格防止的。

第二種可能是房價不漲不跌,基本維持現有的水平,也就是維持泡沫不破。代價是實體成本的高企,物價的通脹,人民幣貶值的壓力;而且維持這種狀態,難度很高,會遭到做空資本的攻擊,泡沫破裂的風險隨時存在。所以,這并不是一種理想的狀態。

第三種可能是房價良性下跌,主動擠出一部分泡沫,投機性需求嚴格控制,剛性需求得到鼓勵,因房地產泡沫破裂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金融危機預先給予化解,有效鎖住資金防止外逃,使房地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健康支柱。

第四種可能是房價惡性下跌,銀行壞賬劇增,導致系統性金融危機爆發,房市、股市、債市相互傳導,危機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這是最壞的一種結果,必須防患于未然。

6.補債市CDS之漏:

政府債、企業債、房貸、個人信貸等,中國的總債務規模已經十分龐大,但這些債務還是有主體的,規模還是有限度的,只要經濟發展得好,還是良性的,可控的。

惡性的、不可控的債市危機來源于CDS,以及CDS相關聯的資產證券化。

CDS:債市風險放大器

CDS把政府債、企業債、房貸、個人信貸等各種債務做成對賭的球,可以20倍的放大債務泡沫,50萬億元的實際債務,通過CDS可以做成1000萬億元的對賭產品,一旦刺破,無法收拾。

中國CDS系列產品,包括CRMA(信用風險緩釋合約,放大1倍)、CRMW(信用風險緩釋憑證,放大5倍,可直接流通)、CDS(信用違約互換,放大倍數不限)、CLN(信用聯結票據,放大倍數不限,可直接流通),CRMACRMWCDSCLN這四個產品都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作為理財產品進一步流通。

CDS與債務標的的實際債務人、債權人沒有關系,就象賭球跟足球比賽的雙方是沒有關系的。CDS系列產品的所謂信用風險緩釋,完全是一個謊言,實際只是金融賭博與金融破壞的一個工具。中國政府必須采取有力的手段,及早進行管控。

出奇

1.擺脫非市場經濟國家的緊箍咒:

美國奉行單邊主義,無視國際規則,指責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自己卻實行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應該借力打力,提出對等原則:雙邊對等,多邊對等。

針對美國的“301條款外商投資與國家安全法等單邊主義法規,中國可以采取相應的政策法規,來抵消美國的單邊制裁。

市場經濟只是經濟的一種形態,市場經濟不是經濟發展的目標,人民的福祉、社會的進步繁榮,才是經濟發展的目標。

為了實現經濟發展的目標,經濟的形態是多元的,有計劃經濟、市場經濟、福利經濟、環境經濟等,它們各自承擔不同的社會功能,這樣才能實現社會均衡、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才能消除偏面的市場經濟所導致的周期性危機。

2.擺脫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中國經濟要擺脫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一方面是擺脫對美國出口的依賴,即使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全部商品加征25%的關稅,中國經濟發展大局也不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擺脫對美國進口的依賴,即使不進口美國轉基因糧油,不進口美國芯片,中國的糧食安全不會受到影響,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不會受到影響。

為此,中國經濟要形成二個正向循環:對內的正向循環,對外的正向循環。

1)對內的正向循環:

在房地產見頂、基建滯漲、汽車產業飽和、其他多個產業普遍過剩的情況下,通過計劃經濟、市場經濟、福利經濟、環境經濟的協同發展,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內生性正向經濟循環。

2)對外的正向循環:

依托中國強大完備的產業體系與龐大的國內市場,可與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形成經濟互補共贏的貿易與投資關系。系統構建市場經濟、產業經濟、金融經濟、文化經濟競爭力,以互利共贏為原則,形成對外的正向經濟循環。

對內的正向經濟循環為基礎,對外的正向經濟循環為延展,這樣就可以使中國經濟以8%的速度持續成長。

3.阻斷霸權美元的收割鏈條:

美國通過加息縮表,引導美元從發展中國家回流美國,人為制造金融危機以收割發展中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沉重的打擊。

本輪美元通縮,主要收割目標是中國,過程中連帶收割其他發展中國家。

中國順著霸權美元放水養魚,抽水捕魚的節奏,在其他發展中國家被收割之后,尤其是圍護中國的國家被收割之后,中國最終也避免不了被收割的命運。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的領導力量,為了維護中國自身的利益,也為了維護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中國需要承擔起阻斷霸權美元收割鏈條的主要責任,聯合其他發展中國家共同對抗美元霸權。

言不盡意,兵形如水,因形而化,先處勝地,戰則必勝!

文章來源:經濟金融100論壇微信公眾號2019-1-1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法國喪失金融主權教訓與中國對策

    2019-11-28
  • 內容 相關信息

  • 法國喪失金融主權教訓與中國對策

    2019-11-28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