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原本的生活節奏,目前COVID-19已成為全球大流行。而自疫情發生以來,關于“病毒從哪里來”的追問就沒有停止過。
最近,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一篇針對新冠病毒溯源的研究發現,目前全球感染的新冠病毒實際上并非是同一種,而是變異分化成A、B、C三種類型,并且這三種類型的病毒在全球分布范圍不同。
研究人員通過繪制2019年12月至今年3月新冠病毒的基因發展史,發現了上述三種不同但又密切相關的病毒類型;然后通過在全球范圍內收集的160份感染樣本發現了不同類型的新冠病毒在全球傳播的軌跡。
讓人比較意外的是,A型--最原始的毒株,被認為是從蝙蝠傳播到人類中的新冠病毒祖先--雖然最先在中國被發現,但卻在美國最為普遍。研究發現有三分之二的美國樣本感染A型病毒,但其中受感染的患者大多數來自西海岸,而非紐約--紐約目前為美國疫情的“震中”。
而至于B型--被認為是經過A型在中國變異而來的--則在東亞最為普遍。在93個感染B型的樣本中,除19個外,其他全部分布在中國或與中國鄰近的亞洲國家。具體來看,武漢樣本為22個,中國東部及其他地區為31個,與中國鄰近的亞洲國家發現21個。
雖然目前關于B型為何在中國最為普遍的原因還沒找到答案,但研究人員猜測可能是由于B型最能攻擊中國人免疫力,因此不需要變異。
最后C型--被認為是由B型衍生而來,在中國大陸樣本中不存在,但卻在歐洲非常普遍。研究人員認為它可能是通過新加坡傳播的。
(圖片來源:論文《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
綜合上述結論,研究人員認為,為了精準攻擊不同人群的免疫系統,新冠病毒正在不斷發生變異。該研究可以幫助預測未來全球疫情傳播和激增的熱點。
不過,盡管上述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評審,但是由于它分析的樣本較小——僅追蹤了全球160名患者的樣本,是否具有普遍性還不得而知。為了彌補這一局限,目前該研究團隊已經更新了他們的數據,納入了截至到3月底1000多例的COVID-19病例(該樣本未得到同行評審)。
紐約疫情存多條傳播鏈,但主要來自歐洲
此外,針對為何紐約感染病毒的情況與美國西海岸不同,另外兩項研究給出了答案。
據位于紐約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和紐約大學醫學院分別進行的最新基因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早在2月中旬就開始在紐約地區傳播,也就是說,在紐約第一個確診病例出現前的幾周,主要是來自歐洲的旅行者帶來了這種病毒,而不是來自亞洲的旅行者。
這兩個團隊都從3月中旬開始,分析了來自紐約確診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較早前很有可能在隱藏的狀態下傳播。
研究也指出,并非所有紐約的病毒樣本都來源于歐洲。其中一些似乎來自美國西海岸,而另一些似乎與亞洲直接相關。這表明紐約的疫情有許多傳播鏈。
報告全文: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劍橋溯源新冠病毒:最原始毒株普遍存在于美國 中國流行的是變異毒株
2020-04-12地藏王菩薩:新冠病毒已踢開了滅絕美國的大門——中國人若感冒,美國人離滅絕也就不遠了
2020-04-12?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